APP下载

饶宗颐先生《谈李芸甫的家世》一文补正

2016-03-15孔令彬

广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家世

◎孔令彬



饶宗颐先生《谈李芸甫的家世》一文补正

◎孔令彬

摘要:饶宗颐先生《谈李芸甫的家世》一文虽然纠正了时人不少疏误,但由于资料欠缺,其自身也存在不少疏漏和错误。我们依据发现的杨溪李氏族谱,对文章中的问题做了一些纠正和补充。此外,文中还有几处征引文献不无瑕疵,笔者亦做了订正。我们还对学界一直比较混乱的李芸甫字号问题做了进一步的考订和补正。

关键词:李芸甫;家世;疏误;补正

饶宗颐先生的《谈李芸甫的家世》一文发表于1974年《明报月刊》第四期,主要针对的是当时学界在研究广东绘画史时对李芸甫的错误认知。“《谈李芸甫的家世》则靠真迹论述了以业盐雄资跻身于羊城并推动了岭南绘画发展的李芸甫,纠正了学界的疏误。”[1]由于早期资料的限制,短文本身也存在疏误,因此笔者不揣浅陋,试为之补正一二,并请教于大方之家。由于笔者手里没有《明报月刊》文章的原件,主要依据的是2003年台湾版和2009年人大版《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所收录的这篇文章,不当之处,敬请指正。①

一、引文及编辑疏误

1.李宪乔为李秉礼《韦庐诗集》所作序文:“吾家松甫比部所为诗,闲淡澄莹,空洞幽窗,顿使江左清绮,洒然改观。”(人大版)查道光十年重刊知稼堂版《韦庐诗集》,“幽窗”为“幽窅”之误。另原文“闲淡”为“闲澹”,这里人大版改为“闲淡”似不妥。虽然“淡”“澹”相通,但也不可乱改,何况“淡”并非“澹”之简体。

2.所征引《随园题纪》:“六朝诗最重陶靖节,唐诗最重韦苏州,从其能为清和淡远之音,非粗才所能仿佛也。松甫先生各体俱佳,尤于陶谢王孟韦柳诸家,性之所至,又能自出心裁,不袭陈迹。选字必脆,下字必工。司空表圣云‘人淡如菊’、‘着手成春’,可以想见其诗品云。乾隆甲辰十月十日袁枚读于粤西之补桂堂,年六十有九。”(人大版)查道光十年重刊知稼堂版《韦庐诗集》,“从其”为“以其”之误;“选字”为“选声”之误;“年”为“时”之误。另外,人大版还将“著手”误为“着手”。

3.秦瀛为李秉礼《韦庐诗集》所作序文:“松甫尝为部郎,子学士君方翱翔侍从,而松甫萧僇超迥,若违弃世俗而不顾。其诗似韦,固有甚所以似者欤。”(人大版)查道光十年重刊知稼堂版《韦庐诗集》,“萧僇”为“萧憀”之误;“违弃”为“遗弃”之误;“有甚”为“有其”之误。

4.所征引《墨林今话》卷十八:“吴县余侣梅尝游粤中,主李芸甫水部家。”查《墨林今话》“余侣梅”为“佘侣梅”之误。

5、原文中作者称引的“汪瑑《旅谭》”一书,笔者查《旅谭》作者实为“汪瑔”,故“瑑”为“瑔”之误。其中“临川李梦鹤郡丞宗淑”句,台湾版将“丞”误为“亟”字,人大版已改正。

6.原文中“《韦庐诗集》分内外集,共四册,……内集首列高密宗,李宪乔(乾隆辛亥)、无锡秦瀛(嘉庆六年)、临桂朱依真(嘉庆戊午)等序。”台湾、人大版皆多一“宗”字及逗号。

7、人大版在引用《墨林今话》文字时,误将后面一段文字排成了正文。

以上这些错误或失误有些堪称硬伤,因笔者没有核对《明报月刊》原文,不知问题出在何处,但是作为一部传世之作,一篇短文中即出现如此之多的错误是难以用失误来推脱的。唯望将来修订时,能引起编者的注意,予以更正之。

二、李芸甫家世补正

关于李芸甫的家世情况,饶先生在文中虽给我们做了一些基本介绍,但限于资料,其中也存在一些明显的错误。笔者有幸见到江西进贤县杨溪李氏族谱(光绪年间刻本),这一族谱因为没有公开发行,所以迄今较少有人引用。根据族谱上的记载,笔者将其中的重要讯息整理如下。

桂林临川李氏的第一代始祖为李宜民(1704-1798)。李宜民字丹臣,号厚斋,约在雍正年间到桂林谋生,因经营盐业开始发家。李宜民共娶有三房,育八子十女。次房戴氏生长子秉仁,长房骆氏生二子秉礼,三房徐氏生秉睿、秉钺、秉铨、秉绶、秉文、秉为。其中秉绶、秉文、秉为皆李宜民八十多岁后所生。李宜民长子李秉仁,国学生,二十岁卒,妻骆氏育一子亦早夭,后以李秉礼长子李宗瀚继立。李宜民在发家之后,十分重视后代子孙教育,并通过捐纳途径为儿子们的发展开拓道路。据族谱可知,李秉礼曾官刑部江苏司郎中,李秉睿官户部员外郎,李秉钺官邵武知府、福建候补道,李秉铨官兵部郎中、柳州知府、浙江金衢严道,李秉绶官工部郎中,李秉文官刑部山西司郎中,李秉为官候选盐运司运同。自第三代桂林临川李氏才开始回江西参加科举考试,李宗瀚中乾隆壬子科(1792)举人,癸丑科(1793)进士,是桂林临川李氏第一个考中进士之人。李秉礼的次子李宗涛中嘉庆庚申恩科举人。第四代人中李宗瀚的次子李联珂中道光壬午科举人,四子李联琇中道光庚子恩科举人、进士。桂林临川李氏在一百多年的时间里,家族兴盛,人才辈出,其中享誉当时者谓“临川李氏三绝”,即李秉礼的诗、李秉绶的画、李宗瀚的书。

饶宗颐先生因未曾得见李氏族谱,所以不免行文中存有几处知识错误。其一是关于李宗瀚的字号,饶先生说李宗瀚字公博,又字春湖,该说为误。据族谱载:“李宗瀚,字公博,号春湖,一号北溟,又称拓园居士,颜所居曰静娱室。”②其二是误将李秉绶第十子李宗涵当成了李秉钺的儿子。据族谱载:“李宗涵,字小佩,号少甫,一号铁箫道人。”其三是误将李秉铨的儿子李宗溎当成了李秉绶的儿子,并且李宗溎的字也不是“小芸”,“小芸”乃是李秉绶的次子李宗淦的号。据族谱载:“李宗溎,秉铨次子,字千里,号汇川。七岁能作擘窠大字,以神童名。”又“李宗淑,秉绶五子,字梅生,号梦鹤,候选同知。”

另外,关于桂林临川李氏艺文方面,我们还可再补充一些饶先生文中未曾提及之材料。一是李秉礼的五子李宗瀛,字季容,号小庐。为广西桂林诗社“杉湖十子”成员之一,著有《小庐诗钞》。其诗歌追求艰涩,亦颇有成就。二是张维屏《桂游日记》中不仅记载了李宗瀛向他问诗及诗歌互赠之事,李秉绶的五子宗淑、六子宗沧,也曾经与他诗歌互答。为“诗是‘李’家事”又添一佐证。三是张维屏三子张祥鉴所娶李秉绶长女,亦擅长墨事。《岭南画征略》卷八张祥鉴条:“娶临川李芸甫秉绶女,画有家法,闺房翰墨相尚,见称于时。”[2]143

三、李芸甫字号略考

李秉绶生于乾隆癸卯(1783)年三月十二日午时,死于道光壬寅(1842)年九月十三日午时,葬广西永福县马鞍山。李秉绶二十余岁捐官工部都水司郎中,于1814年春辞官归家养亲,居京师大约十年。他为人豪爽,喜欢交友,时人记载:“工部君故素豪迈,散金结客,座上常满舆马,冠盖相望。”[3]“所至搜访画士,虚怀咨询,凡精一艺擅片长者,皆与缔交。”[4]“玉皇仙吏半君客,海内词人总相识。”[5]在京师期间即赢得“乾嘉十六画人”之美誉。辞官之后,李秉绶曾多次游览江南苏州等地,又因为生意需要,更经常往返于粤东西。

李秉绶不仅自己擅长绘事、喜收藏,且对岭南绘画颇有促进之功。潘飞声云:“道光间,临川李芸甫(秉绶)聘孟丽堂(觐乙)、宋藕塘(光宝)来粤教授作花卉。丽堂以意笔挥洒,上追陈道复,藕塘设色写生,明丽妍秀。粤画遂开二派。”[2]177简又文云:“广东画家之绘花鸟者,非专写水墨意笔便是习钩勒工笔,陈陈相因,贫弱特甚。至道光朝,忽有转机。缘有江西临川人李芸甫(秉绶)者,乃父以在粤西营鹾业起家。芸甫得官工部,雅好艺术,亦擅绘事,由桂来粤时,专聘阳湖孟丽堂(觐乙)及长洲宋藕塘(光宝)两名画家同来教授花鸟。忽得此来自三江的新血灌入,岭南画风遂为之一振,渐而生气勃发,演成新派。李氏有造福于广东文艺之功,诚不可没也。”[6]这也是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港台研究广东绘画史时频繁提及李秉绶的原因。

但是,对于这样一个在岭南画坛上颇有影响的画家,人们不仅于他的生平事迹所知甚少,甚至关于他的字号介绍也异常混乱。较早的《桂林旅游大典》:“李秉绶字芸甫、佩之,号竹坪、信天翁、环碧主人。”[7]《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竹坪,李秉绶,字芸甫,一字佩之,号竹坪。清临川人,寄居广西桂林。”[8]其他后出的美术家词典等大都如此。查李氏族谱可知:“李秉绶字佩之,号芸甫。”“芸甫”有时又作“芸圃”,如同时人宋鸣珂诗《重九奉邀庆蕉园中丞朱虹舫学使叶琴柯方伯祝与亭廉访李松圃封翁芸圃水部借园宴集分赋得重字》。“芸甫”有时又作“芸父”,这是李秉绶自己的一颗印章,在其今天传世的绘画作品上不难见到。“信天翁”之号,我们仅见于他《环碧园》诗十四首之一:“自号信天翁,逍遥任去来。”[9]而其传世绘画作品中从未见此一落款,所以可能仅是作者一种比喻,算不得是他的名号。“环碧主人”之名号亦未见诸其传世作品,倒是“碧霞主人”其曾落款于桂林《环碧园》诗十四首石刻后。另外,笔者曾见其一幅落款“碧霞山人”的作品(2002年中国嘉德拍卖第70期0715号)。据张维屏《桂游日记》可知“碧霞洞”是环碧园中一处主要景点,如斯则李秉绶号“碧霞主人”“碧霞山人”当属无疑。

李秉绶还有一个别号“竹坪”亦颇可怀疑。笔者今天能找到的最早资料当属1979年《桂林石刻》上的一段介绍:“李秉绶,字芸甫,号竹坪。”[10]笔者遍查同时期与之交往的文人诗文集,从未见到有此称谓,不知他们从何依凭得知。笔者曾检索到在李秉绶家为门客的浙江才子王衍梅诗集《绿雪堂遗集》中数次出现与“竹坪”交往的诗歌,时间也在其为李秉绶门客期间。然此一“竹坪”姓陈,也在桂林客居,殊与李秉绶无关。又其集中十余首与李秉绶酬答的作品皆称其为“芸甫”,故笔者亦可断定“竹坪”非李秉绶之号。

最后,我们的结论是:“李秉绶(1783-1842),字佩之,号芸甫、芸圃、芸父,又号碧霞主人、碧霞山人。”惟望后人编辑词条者注意此一问题,勿再以讹传讹。

注释:

①饶宗颐《谈李芸甫的家世》一文收录在《饶宗颐二十世纪学术文集》卷十三艺术(上),第426-430页,人民大学出版社2009年。

②后面几处引文均出自江西进贤县杨溪李氏族谱光绪刻本,不再说明。

参考文献:

[1]薛永年:《饶宗颐画史研究述论》,[J].《中国画学》第一辑,2009.370.

[2]汪兆镛.岭南画征略[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

[3]蒋宝龄.墨林今话:卷十五[O].清同治壬申刻本.

[4]李宗瀚.静娱室偶存稿:卷首[O].清道光十六年恩养堂刻本.

[5]汤贻汾.琴隐园集:卷十[O].清同治十三年刻本.

[6]简又文.广东绘画之史的窥测:下册.[J]广东文物, 1941.676.

[7]曾有云,许正平主编:桂林旅游大典[M].桂林:漓江出版社1993.656.

[8]池秀云编.历代名人室名别号辞典[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1998.363.

[9]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桂林石刻(下)[M].桂林:内部材料,1977.228.

[10]桂林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编.桂林石刻[M].桂林:内部选编,1979.56.

责任编辑:张颖

中图分类号:K20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2-3562(2016)01-0102-03

收稿日期:2015-05-10

作者简介:孔令彬,男,博士,韩山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高级访问学者。广东潮州,521041。

猜你喜欢

家世
南宋詞人吴文英家世補論——從新發現翁逢龍傳記資料談起
王骥德家世、生平与著述新探——以晚明穆光胤《玄对楼巳集》为中心
仓央嘉措家世及其生平略考
《南征日记》作者考
《海岳圆》作者宫敬轩家世生平考
北魏寇猛家世生平考释——以墓志和本传为中心
吕惠生的家世与早年经历
王欣夫先生的家世与吴中学术传统
鸣晦庐主人王孝慈家世考
李白的家世与幽州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