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易地搬迁扶贫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驻土安村工作干部易地搬迁调查分析

2016-03-15黄海卫李现红

贵州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6年2期
关键词:扶贫河北省

黄海卫,李现红

(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指导中心,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81)

易地搬迁扶贫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驻土安村工作干部易地搬迁调查分析

黄海卫,李现红

(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指导中心,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1)

[摘要]易地搬迁扶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一项重要举措,而且时间紧、要求严,仅河北省在“十三五”期间,就计划搬迁42万人,且确保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作为一名驻村干部在工作中发现,易地搬迁仍有值得注意的几个问题,如解决不好将影响易地搬迁的进程,进而影响脱贫攻坚战的成效。

[关键词]易地搬迁;扶贫;贫困原因;河北省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所有贫困地区、贫困人口一道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是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向全世界、全国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为落实中央部署,河北省委、省政府于2015年底召开了全省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决定从县以上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驻村工作。我非常有幸成为其中一员,来到了涞源县土安村,经过实地查看、入户走访、查阅贫困户资料等,对该村村情、民情、贫困情况及村民对易地搬迁的意见等有了较深入的了解,发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并进行了认真地思考。

一、贫困户生活现状

土安村位于保定市涞源县,深处太行山腹地,海拔1300米,纵深20公里,辖37个自然村、15个居民小组,共438户、982人,散落在各条山谷的谷底。这里天蓝、山绿、水清,但也是涞源县2014—2020年扶贫开发重点村之一。为更清楚地说明该村贫困户情况,本文将贫困户细分为一般贫困户、低保户和五保户。

(一)贫困人口概况。

据该村统计,贫困户共有217户、641人,分别占全村总户数和总人口的49.54%和65.27%。其中一般贫困户139户、456人,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总数的64.06%、71.14%;低保户61户、163人,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总数的28.11%、25.43%;五保户17户、22人,分别占贫困户和贫困人口总数的7.83%、3.43%。

(二)家庭人均纯收入情况。

全村贫困户家庭收入来源主要是在外务工和在家务农,务工的202人,务农的175人。务工的主要打短工,务农的主要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1915元,其中一般贫困户家庭人均1705元,低保户家庭人均2035元,五保户家庭人均3199元。可见,一般贫困户和低保户的人均纯收入均低于国家脱贫标准。

(三)吃饭方面。

贫困户冬天每天基本上吃两顿饭,其他季节因从事体力劳动吃三顿。吃的多是自家种的玉米和蔬菜,冬天基本不吃绿色蔬菜,多是自家腌制的泡菜和储存的土豆,肉只有在逢年过节和婚丧嫁娶等时候买点。煤炭和液化气等清洁能源很少人用,做饭、取暖用的是上山砍捡的干树枝。

(四)穿衣方面。

贫困户很少买衣服,穿的多是亲戚朋友接济、各级政府救济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衣服。他们穿衣的目的就是遮羞、御寒,款式、颜色、质地、大小、新旧等均不论。鞋子也是五花八门,有的甚至不合脚,有的破了也舍不得丢弃,让人看了着实心酸。

(五)住房方面。

贫困户的院墙和房子多是用当地的石头修建的,院门多是用树枝编的篱笆门。房子多是上世纪修建的,没有卫生厕所,人均15.98平方米,有的贫困户人均甚至不足10平方米。睡的是土炕,盖的被子大多打着补丁,偶尔有条新的,也是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赠的。

(六)财产方面。

贫困户家里的家具大多陈旧,除了必需的生活用品用具,老式的电视算是大多数家庭最值钱的消耗品,也是他们认识、了解外面世界最重要的途径。

二、贫困原因分析

该村贫困户贫困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主观的,也有客观的;既涉及各级政府、社会各界,也和村民自身原因密不可分。主要原因包含以下四个方面。

(一)自然条件恶劣。

主要表现在:一是自然环境十分恶劣。该村地处太行山腹地、海拔1300多米,山陡沟深、灾害频繁,仅2013年,就有4个自然村的崩塌坡、滑坡、泥石流治理等项目在县里挂号;气候多变、土地贫瘠,最低处和最高度相差两个节气,土壤中含有大量的花岗岩风化物,耕种十分困难。二是村民居住十分分散。由于种种原因,土安村纵深20公里,辖37个自然村、15个居民小组,最大的自然村有30多户人家,最小的只有1户,散落在各条山谷的谷底,居住十分分散。这种现状决定了常规的扶贫措施,因无法从根本上改变自然环境而效果不理想。三是交通十分不方便。该村的主干道为水泥路,但平均只有3米宽。道路蜿蜒崎岖,有的山坡风化严重,不断有碎石滚落,十分危险。且仍有四五个村没通水泥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不通公交车,即使住在村口的群众坐公交也要走上半个多小时。交通设施的落后导致村民与外界联系困难,并造成生产物资运不进来、农产品运不出去,融入不到市场经济。四是种植业“靠天吃饭”。耕地只有650亩,人均0.7亩。即使这点地,也分布在不同的地方,有的甚至只有0.1亩,主要种植玉米。因没有现代化的水利设施、现代农业器械派不上用场,无论春种还是秋收,只能由一家一户、单打独斗完成,是典型的个体农业经营方式,导致劳动生产率低,村民收入长期原地徘徊。五是养殖业搭不上“顺风车”。该村虽然距北京只有250公里,且有林3970亩、植被覆盖茂密,但由于封山育林和耕地种植玉米,传统的养羊业一直形不成规模。同时村民文化素质较低,不掌握先进的饲养技术和瞬息万变的市场行情,羊肉品质一直上不去、上市时间也总把握不准,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村民的收入。

(二)基础设施落后。

主要体现在:一是水利设施方面:除第二居民小组安装了自来水和第一、第十二居民小组打井饮用地下水外,其他小组的居民有的步行到几里外的其他村子挑水、有的直接饮用山上下来的山泉水。由于没有拦水坝、蓄水池等,山泉水和雨雪融水白白流走,特别是到了干旱季节,村民的饮水都成问题,更别说灌溉农田、牲畜饮水了,严重制约了该村种植、养殖业的发展。二是交通设施方面:上文已提及,这里不再赘述。三是医疗设施方面:该村没有卫生室,甚至连赤脚医生也没有。村民大病到45公里外的县医院,小病到较近的乡卫生所,均需较长的时间。因交通不便,一些村民身体不舒服时,甚至连医生都不看,随便吃点家里有的药,或用土办法对付一下。同时一些村民由于对医疗报销、医疗救助、大病救助等惠民政策不知道、不清楚,并嫌申请报销等手续繁琐复杂,致使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将小病慢慢拖成了慢性病、大病。四是教育设施方面:该村没有幼儿园。有一所小学,一间教室、一间教师办公室、一个小院落;年级设置只有一到三年级;一名老师,家住县城,每周一至周五在校住宿、上课;因学生少,教室变成了堆放杂物的仓库,教师办公室兼做休息室和教室;设施、设备简陋,甚至连操场、体育器材都没有。教育资源的匮乏,严重影响和制约了该村孩子文化素质的培养和提升,成为该村贫困最根本的原因之一。五是通讯设施方面:虽然村村通电,但“三网”和该村无缘,看电视依靠电视接收器,联通互联网的只有几家,在大山深处电信网络没有信号。在目前情况下,电视是当地村民获取外界信息最重要的渠道。当前已进入信息化时代,信息对于一个人的成功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讯设施的不足,成为村民获取信息的瓶颈,进一步割裂了该村与外界的联系和交流。

(三)家庭负担繁重。

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人病残拖累全家。该村617名贫困人口中,患慢性病和多种疾病的139人,身体或心理有残疾的26人,这两类人群占到贫困总人口的26.74%。虽然占的比重不算太大,但一个人若长期服药或身有残疾,不但自己丧失了劳动能力,还会增加整个家庭的负担,将整个家庭拖进贫困的泥潭。二是老人需要赡养。该村贫困人口中60岁以上的老人共有138名,占到贫困总人口的22.37%。由于老年人身体素质不断下降和生理功能自然老化,一方面需要人细心照料,家中便需留个年轻劳动力长期留守,不能除外打工改善家庭生活,另一方面一旦患病或成为残疾,就要增加额外的医疗、看护等支出,使本来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三是孩子需要照顾。该村贫困人口中15岁以下的儿童共有95人,占到贫困总人口的15.40%。这部分人由于还不具备生产和生活能力,也需要一名成年人长期照顾。同时,由于该村教学设施落后,许多适龄儿童到县城就读,家里势必安排一名年轻劳动力陪读。即使他坚持打工,也因孩子,在择业范围、工种选择上受到一定限制。

(四)思想安贫守旧。

主要表现在:一是小农思想严重。贫困人口中,特别是上了年纪的人大多小农思想严重,他们认为农民就应该安安分分地种田,这是正经事,进城务工、出门经商是种不好田的人才从事的工作,那是歧途,严重与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脱节。二是依赖思想严重。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国家和省里的惠农政策越来越多,扶贫力度越来越大,一部分贫困人口便对各级政府的依赖越来越严重,对于政府的扶持救济不仅心安理得,有的还相互攀比,如果别人比自己享受的优惠多就牢骚满腹、十分不满。三是进取精神不足。受落后的传统观念和行为规范影响,贫困人口中有的抵触新事物、新技术,思想观念保守陈旧;有的听天由命、消极悲观,缺乏脱贫信心和勇气;有的怨天尤人,不从自己身上找原因,一味地埋怨政府和社会。四是恋乡情结严重。该村由于比较封闭,村民主要依靠血缘、亲缘、地缘建立起的社会关系网络,习惯了处理问题依靠村俗民约,他们进入外面社会发现自己和那里格格不入,于是紧紧抱着家乡不放,逃避面对的一切,始终坚持作局外人。

(五)文化素质较低。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决定一个家庭生活水平高低的,不再是个体劳动力的多少,而是这个家庭成员文化素质的高低。但该村贫困人口中小学文化程度的劳动力占贫困劳动力总人口的77.74%,初中文化程度的占9.62%,高中文化程度的占2.08%,专科文化程度的占0.38%,大学文化程度的占0.75%,文盲占9.43%。正因为文化素质低导致了下面三个后果:一是他们不了解种植业、养殖业发展趋势、市场行情,不能紧跟科技的进步购买更优良的种子、采用更高产的技术,造成产品质量上不去、产量上不去,和其他人收入的差距越拉越大。二是外出务工择业受到很大的限制,大多数从事低技术含量的工作;眼界不够宽,129人在县内就业,占务工人员总数的63.86%;就业时间短,最短的2个月,最长的也只有9个月;工资待遇低,一般收入在1000元左右。三是(也是最严重的一个后果)许多孩子因家庭贫困而辍学,往往又因为辍学成为新一代的贫困人口,并直接影响到他下一代的适应社会的能力,从而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三、注意的几个问题和建议

按照河北省委、省政府的脱贫攻坚精神,针对该村的实际,涞源县委、县政府将该村列为易地整体搬迁村,并开始在县城附近建设易地搬迁小区。当征询村民对整体易地搬迁的意见时,大部分村民表示,将积极行动、大力配合,但也有部分村民持反对意见,当介绍了河北省脱贫攻坚“八大专项行动”后,另有一部分村民转变了态度,但仍有部分村民有疑虑,主要集中为两大人群,一个是文化素质较低,没有一技之长,就业竞争实力差的贫困人口,另一个是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就业实现脱贫的贫困人口。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缺乏就业信心。

就业竞争实力差的贫困人口进取精神不够、就业信心不足,总担心文化素质低、没有一技之长,即使能被两个产业覆盖,也只能从事简单、临时和耗费体力的低薪工作,且企业内部竞争越来越激烈,总担心随时下岗。随着全社会文化素质水平的整体提升,企业进人设置的门槛越来越高,对职工的要求也越来越严,他们也担心一旦失业就意味着永久失业。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如下。

一是强化鼓励教育。村干部对这部分人群要经常走访,随时把握他们思想的波动,积极宣讲脱贫攻坚的重大意义、易地整体搬迁的必要和重要性,宣传国家、河北省的各项惠民政策和采取的非常规举措,鼓励他们牢固树立顽强拼搏、积极进取、永不向困难低头的精、气、神,帮助他们认清经济社会发展的趋势,消除他们的畏难情绪,积极参与社会、融入社会。

二是给予适当政策倾斜。在易地搬迁过程中,政府绝不能缺位,充分做好搬迁后贫困人口中就业困难人群的就业问题。第一,认真落实“八大专项行动”中的“教育脱贫行动”,最关键的一点是政策的连贯性,即一方面对贫困人口中就业困难人群进行长期跟踪,只要他们有技能培训需求,政府就对其进行资助,直到他们领取养老金的年龄,另一方面只要他们还是贫困人口就要对他们子女接受教育进行资助,彻底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第二,政府拿出更多的财政资金用于贴息。银行进一步降低贷款门槛,同时积极探索开展林权、农村承包土地经营权、农民住房财产权抵押贷款等业务,在搬迁人群最困难的时期给予积极扶持。充分发挥各种创业就业基金的作用,为有自主创业就业愿望的搬迁贫困人口提供资金、技术、网络等支持,积极营造鼓励帮扶贫困人群创业就业的浓厚氛围。第三,将搬迁人群中的贫困人口纳入城镇居民管理系统,特别是在就业方面,除了享受城镇居民就业的各项政策,还要将其纳入就业困难人群给予特殊扶持和帮助,在开发的公益性岗位中按照一定比例专门用于安置搬迁人群中的妇女和中老年人等就业困难群体,帮助他们实现就业。第四,做好搬迁人群中贫困人口的就业跟踪和失业登记工作,时刻掌握他们的就业状况,提供有针对性的就业援助服务,采取多种形式帮助他们实现就业、再就业。

三是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适合开展项目援建的进行项目援建,不适合项目援建的积极招录搬迁人口。在搬入区开展项目援建的企业,在同等条件下,优先录用搬迁人口并达到一定比例。无论采取哪种方式的企业,应和被录用的搬迁人口签订中长期合同,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政府定期到企业走访,了解用工需求和标准要求,首先推荐符合条件的搬迁人口,对企业的培训需求积极协调职业学校解决。

(二)社保政策兜不住底。

反映这一问题的主要是低保户和五保户。这一人群从侧面了解了一下县城的消费水平,一个家庭一个月在1500元左右,比他们现在的月消费多1200—1300元。如果按现在的低保标准,他们在县城根本无法生活。于是有的村民表示:我在这里最差还有自己的土地,只要耕种就还有口吃的。搬迁出去后,地没了,羊也不让养,猪也不让喂,又岁数大,找不到工作,政策也保障不了,恐怕连饭都吃不上。怎么生活?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如下。

一是提高标准。特殊时期、特殊问题,应采取特殊的处理方式。如为防止出现一个地方两种待遇,将搬迁低保户的标准提高到搬入地低保户的标准,将搬迁五保户的标准提高到搬入地五保户人员的标准,使他们的生活保障与当地人一致。同时他们刚搬入,有些地方不适应有个过渡期,生产生活支出要比当地人高,所以在这个时期他们的标准甚至应比搬入地更高一点,帮助他们度过适应期,生活水平不因搬迁骤然降低。

二是特殊照顾。低保户、五保户、残疾人本来就是困难人群,搬迁后他们更是困难中的最困难群体,应给予更加特殊的照顾。第一,对他们生活使用的水、电、气、暖,在实行阶梯收费的基础上,再通过财政补贴、企业资助等进行减免,进一步降低他们的生活成本。第二,建立平价供应点,米、面、菜、油等与村民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必需品,实行平价供应,即使在市场出现价格异常波动,也坚决不涨价,切实保障他们的生活水平。第三,对遭遇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搬迁人口家庭,在其他社会救助制度暂时无法覆盖或救助后基本生活仍有严重困难的,给予应急性、过渡性救助并适当提高标准,使他们的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兜住底线。第四,通过政府买单等帮助搬迁人群中的贫困人口参加医疗保险和大病保险,他们一旦有医疗救助需求优先安排照顾,切实落实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并提标扩面,防止出现因残致贫、因病返贫现象的出现。

三是大力发展家庭手工业。鉴于刚搬迁到一个地方,搬迁人群特别是丧失部分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适应起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建议:第一,政府及有关部门确定适合搬迁贫困人群生产、经营的产品、项目,优先安排集中使用搬迁贫困人群的用人单位生产或者经营,并根据集中使用搬迁贫困人口的用人单位的生产特点确定某些产品由其专产;政府采购,在同等条件下,应当优先购买集中使用搬迁贫困人群的用人单位的产品或者服务。第二,家庭手工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重大举措,是推动劳动密集型企业转型升级的重大举措。政府对农村家庭手工业给予税收减免、金融支持等政策扶持。相关企业在抓好产品的研发、设计和市场开拓的同时,抓好搬迁贫困人群的技能培训和指导,将适合分散加工的产品交给农户。第三,搬迁村民自发成立合作组织,积极打造具有本地特色的手工产品。政府持续加大对互联网企业和个人的政策支持力度,重点培养一批电商,通过网络销售平台把市场与家庭手工业、搬迁贫困人群连接起来,充分利用搬迁人群中的妇女、老人等适合从事家庭手工业的人力资源。

四是充分发挥土地效益。土地是农民,特别上年纪的农民的命根子,他们对土地的感情是其他人所不能理解的,同时土地也是他们最后的一道兜底线、保命线。所以,在搬迁前一定要扎扎实实地做好土地的确权工作,让他们清楚土地还是他们的土地一分都不少,不会因为搬迁就失去了承包经营权,只是土地不再由自己亲自耕种;给他们灌输现代农业观念,让他们明白土地流转或实行托管,是为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让原来的土地收获更多的希望,不是让土地荒废、撂在那里没人管;选择有资质、有实力、讲诚信、讲担当的企业,对村民原来的土地进行开发,激发出土地的全部潜力,让村民看到成效,彻底打消搬迁的顾虑;对坚决不搬迁的村民,充分尊重他们的意愿,在不违反相关政策法律和全局的基础上,开发企业就地安排其就业,让他们成为拿租金、股金和薪金的“三金”农民。

(三)融不进城镇生活。

反映这一问题的主要是与外界接触比较少的村民,其中贫困人口占了一大部分。因为思想观念保守,恋乡情结比较重,且对外面社会了解比较少,他们总是过不了自己这一关,担心心理上不适应、环境上不适应、社会关系上不适应,最终还得回到生于斯长于斯的村庄。鉴于这种情况,建议如下。

一是做好思想工作。村干部通过多种渠道和方式,让村民认识到,这次搬迁是党和政府让所有的人都过上好日子,到2020年共同步入小康社会,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事情,要求村民一定要抓住这次机遇,脱离自然环境恶劣、基础设施匮乏、生活条件艰苦的穷乡僻壤,到新区过高品质幸福的生活。

二是搞好新区建设。在确保搬迁新区水电暖齐全、基础设施完备、进出方便快捷的基础上,在规划和建设上充分考虑村民原来的居住环境和生活习惯。如新区的名字就叫搬出村庄的名字,小区的道路就叫搬出村庄道路的名字。如在新区出入口设计上保留原来村子的种种元素,让他们每次回家都能感受到村子的气息。如在新区绿化上,尽可能多地种植村民原来常见的树种,让他们时刻能呼吸到村子的味道。如小区在规划公共场所时充分考虑他们原来的活动场所,让他们有从未离开的感觉。如分配楼房和单元时,将原来居住在一个自然村的村民集中到一起,减少他们的距离感和陌生感。如在分配楼层时首先考虑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人,让他们尽量住在较低的楼层,方便他们的进出。如在房间设计上,尽可能多地考虑村民原来的生活习惯,让他们住进去后没有不适的感觉等等。

三是经常开展活动。第一,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搬迁新区应经常组织一些文体活动,通过搬迁人群的共同参与,一方面丰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另一方面增强搬迁人群的凝聚力。第二,开展丰富的节庆活动。每到节假日,特别是传统的节日,搬迁新区应自发地开展传统的纪念、庆祝等活动,如清明节组织大家回村扫墓、春节开展团拜活动等,让大家仍能感受原来村庄的文化气息,共同守护他们的精神家园。第三,开展多样的娱乐活动。娱乐活动突出群体性、参与性、传承性、创新性。通过日常娱乐活动的开展,帮助搬迁村民精神得到放松和愉悦,逐步消除刚搬来时的紧张感、焦虑感。

四是主动参与融入。只有积极主动地参与,才能最终融入城镇社会。鼓励搬迁村民积极主动走出去,全面地认识、感受城镇,体会城镇美好的一面,逐步培养他们和城镇的感情。帮助搬迁村民逐步改掉农村的陋习,学习城镇的生活方式,逐渐融入城镇的生活。引导搬迁村民尽快突破依靠血缘、亲缘、地缘建立的社会关系,尝试建立以信任、互惠、合作为内在行为的社会关系。组织搬迁村民参加科学文化知识学习,熟练掌握一到两门职业技能,不断提升就业竞争力。教育搬迁村民尽快放弃不合时宜的行为规范,牢固树立法治意识、严格遵守法律规范,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参考文献

[1]刘凤鸣.中国农村社会资本与贫困代际传递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5.

[2]李廷宪:社会社会适应论[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1999:63.

责任编辑:杨建平

Abstract:Relocating the poor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poverty alleviation,with limited time and strict requirement,only during the 13th Five-Year Plan period of Hebei Province,42 million people are planned to relocate and ensure them can get rich.As a village cadre,some problems worthy of attention for relocation found in the work,which may impact relocation process and even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poverty alleviation.

Key words:relocate;poverty alleviation;poverty causes

收稿日期:2016-05-10

作者简介:黄海卫(1976—),男,河北省残疾人联合会康复指导中心,主要从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研究。 李现红(1976—),女,汉族,石家庄学院历史文化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文化问题。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310(2016)02-0015-05

猜你喜欢

扶贫河北省
2020年河北省国内生产总值
2020年河北省对外经济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国家开发银行河北省分行
河北省
阿勒泰市就业扶贫问题及对策研究
A股“扶贫”和市场的“扩容焦虑”
证监会“扶贫”
管仲“扶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