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赫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2016-03-15胡建方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唯心主义西方哲学唯物主义

胡建方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

马赫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研究

胡建方

(湖南警察学院,湖南长沙410138)

马赫主义产生于19世纪70年代,由奥地利的恩斯特·马赫和德国的阿芬那留斯创立,由于它把“批判经验”当作其整个理论的出发点,故又称“经验批判主义”;“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19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各国传播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人本主义思潮。文章主要分析马赫主义的理论特征、实质及其与现代西方哲学其他流派的关系。

马赫主义;经验批判主义;现代西方哲学

马赫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初产生并流行于德国、奥地利以及欧洲大陆其他国家的现代西方哲学的一个哲学流派。本文主要谈谈马赫主义的理论特征、实质及其同现代西方哲学其他流派的关系。

1 马赫主义的实质和理论特征

马赫主义是19世纪70年代由奥地利的物理学家兼哲学家马赫和德国哲学家阿芬那留斯各自独立提出且几乎一致的哲学理论。马赫主义强调经验的重要性,把感觉经验看作是认识的界限和世界的基础,由于它把“批判经验”当作其整个理论的出发点,故又称“经验批判主义”。马赫主义曾吸引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如德国的维利、彼得楚尔特、法国的彭加勒、英国的毕尔生等。在20世纪初的俄国,一些自命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人也成为了马赫主义的信徒,他们用马赫主义歪曲和攻击马克思主义,在工人运动中产生了较大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列宁写了《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对马赫主义进行了全面、深刻地揭露和批判。列宁指出:“经验批判主义哲学的出发点和基本前提是主观唯心主义。世界是我们的感觉,这就是它的基本前提,这个前提虽然被‘要素’这个字眼以及‘独立系列’、‘同格’、‘嵌入’的理论掩盖着,但并不因此有丝毫改变。这种哲学的荒谬就在于:它导致唯我论。”[1]列宁的这些论述深刻揭示了马赫主义的主观唯心主义本质以及它的历史由来、思想渊源、手法特点。

从马赫主义者的著述中,我们可以看出它在理论上有下述特征。

1)它企图取消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标榜自己是中立哲学。在它看来,物质和意识的区别只是经验内部的区别,而经验本身是中立的,它在一种联系上是物质,在另一种联系上是精神。如马赫的“要素论”声称:要素是一种非心非物中立的东西,它既不是纯主观的东西,也不是纯物质的东西;第一性的东西既不是物质,也不是精神,而是要素,“世界的真正要素不是物(物体),是颜色、声音、压力、空间、时间(即我们通常称为感觉的东西)”。[2]列宁指出:他们在口头上消除了物质和意识、唯物和唯心的对立,但实际上又偷偷地恢复了这种对立,因为,如果要素是感觉,那么他们的哲学就是妄图用一个比较“客观的”术语来掩饰唯我论真面目的唯心主义。这就深刻揭露了马赫“要素论”的唯心主义本质。当然,马赫主义是一种混乱的唯心主义,并不简单地等同于主观唯心主义。马赫主义者大都是自然科学家,受到自发唯物主义的影响。如马赫有时也违背“要素是感觉”这个马赫主义基本理论前提,有时也承认感觉是外界对象作用人的机体所引起的过程,承认由物理要素构成的物理对象不依赖生理要素等。可见,马赫主义当它需要客观性因素时,就会毫不客气地把某些唯物主义的观点掺杂到自己的议论中去,在唯心主义的前提下偷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正如列宁讲的是“彼此相反的哲学观点的杂乱的混合”,是“混乱的唯心主义”。

2)马赫主义歪曲物理学上的新发现,强调自己的哲学是“最新自然科学的哲学”。面对19世纪后期物理学的发展及新旧理论观念的矛盾,马赫曾对经典力学的有关理论进行了逻辑的批判,他在《力学》中分析了牛顿的质量、力、惯性等概念,认为世界上发生的一切现象都应用物体相互作用来解释,指出牛顿关于“绝对时空”的概念是无根据的。马赫概括自然科学成就、批判旧的形而上学的同时也否定了唯物主义,如他的要素论、规律观和时空观,表现出明显的主观唯心主义倾向。又如法国马赫主义者彭加勒面对当时出现的“物理学危机”,试图对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作出哲学的论证。他承认科学的对象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自然界,科学研究应该根据事实并对此作出归纳、概括,科学家的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宇宙的秩序。他甚至还提出:“实践乃真理的唯一源泉;唯有它能告诉我们一些新事物;唯有它能给我们一种确定性。”[3]但彭加勒并未由对自然科学的研究而真正走向唯物主义,当他对事实、实在性、客观性等作出解释时却转向了唯心主义。他说:“实在如果完全离开达到它,看到和感知它的人,就是不可能的……我们所称为客观实在的东西,归根到底是为一些思维着的人所共有的。”他所强调的作为科学基础的事实,不是外部存在着的客观的东西,而只能是人的感觉或思想。之所以马赫主义者由自然科学的自发唯物主义转向唯心主义,原因在于他们对当时自然科学的成就作出了错误的概括总结。他们把物理学的新发现对以往旧观念的否定,当作是对物质客观存在的否定,把自然科学革命使形而上学思维方法的破产,认为是唯物主义的破产,并因此对科学对象的客观性产生了怀疑。

3)马赫主义重视认识论问题,强调哲学的方法论意义。它认为科学的对象是经验世界、经验要素,而不是经验现象背后的本质,不是客观的因果性、规律性。各种科学概念无非是一些经验符号,认识的任务是为了主观需要而描述符号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他还认为,科学应是对经验世界的最经济的描述,即:花费尽可能最小的思维对事实作出尽可能完善的陈述。这便是马赫主义的“费力最小的原则”或“思维经济原则”。作为科学研究的一种方法论,这一原则要求思维方便、简捷、节省劳动,这对于分析和解决问题及表述某一科学理论当然是无可非议的。但它却被马赫主义者视作唯一有效的原则,当作认识论的基础,在它看来,科学理论重要的是要看它是否做到了经济思维,而是否正确则无关紧要。这就根本抹煞了科学认识的首要问题是关于如何正确反映客观实在及其规律的问题,结果只能是把认识局限在主观方便的框架内,局限在纯思维领域,既无法正确解释科学思维的简单性原则,也不能正确说明科学认识的本质。

彭加勒的约定论在马赫主义认识论问题上具有代表性。他认为科学概念、结论是科学家们彼此约定的,是由于大家同意才发生作用的。在他看来,任何科学原理都是假设,而任何假设总是可替换的。究竟使用什么假设,归根到底只能由大家约定。而人们又是根据什么标准来约定的呢?他一方面认为,约定依据的是人的主观需要,而不是客观实际。但另一方面他又提出,人们在做出约定时应该避免矛盾,必须使约定适于表现事物之间的关系,必须参照经验的指引,有时也须实验。这样,他就把唯心主义的主观性标准和唯物主义的客观性标准混杂在一起了。总之,在他看来,事物是科学所无法达到的,科学所能达到的只能是人们经验所及的世界,这个世界的客观性的标志仅仅在于大家都有同样的经验。这种观点也正是马赫主义者所共有的主观主义和不可知论观点。

列宁深刻解析了马赫主义,指出它动摇于唯心主义和自然科学唯物主义之间,动摇于贝克莱主义和休谟主义之间,动摇于唯心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之间。并在此基础上指明了马赫主义的基本倾向是主观唯心主义,其主要手法是折衷主义。

2 马赫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各流派的联系

马赫主义与现代西方哲学诸流派作为同一时代的意识形态,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和关系。从理论上看,马赫主义是对以孔德为代表的实证主义的直接继承,而它的产生、流行又直接影响了后来的实用主义、逻辑实证主义等哲学流派。因此,要深刻认识马赫主义的实质及其演变,就应对现代西方哲学的情况及其历史发展作出考察。

“现代西方哲学”一般指19世纪中叶以来在西方各国传播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从整体上看,这些哲学流派都抛弃了资产阶级古典哲学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传统,而转向了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一百多年来,西方世界出现了名目繁多、思想各异的哲学流派,大体上可归纳为两大思潮:科学主义思潮和反理性的人本主义思潮。

科学主义思潮始于19世纪30—40年代的孔德、斯宾塞和穆勒的实证主义,随着它的传播和演变,以及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社会背景的变迁,到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又相继出现了马赫主义、逻辑实证主义、实用主义、语言分析学派、结构主义等诸多流派。这些哲学流派虽在许多问题上互相论争、分歧很大,但却有着共同的特点。科学主义思潮认为哲学应放弃对形而上学的追求而研究现象世界恒常的规律。它们在建构自己的理论时,都否定或回避哲学本体论问题,抹煞哲学世界观的意义,企图超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要建立像实证科学一样的科学哲学,把哲学归结为纯粹的认识论或方法论。实证主义者认为,以往哲学所争论的世界本质或本原之类的问题,是科学和理性无法解决的,超出了人们的经验范围,因之,以往的哲学是“形而上学”,应予否定。在他们看来,哲学的对象只能以现象世界和经验为限,物质和精神的对立已为他们发现的中立“要素”所消除,世界的基础是“要素”,“要素”即感觉,而不是物质或精神。实用主义者认为哲学只谈论经验所及的对象,以经验为基础,是经验科学的方法论,竭力反对超经验的“形而上学”。如詹姆士宣称,实用主义“并不表示什么特别的结果,它不过是一种方法。”[4]但事实上,实用主义并没有摆脱本体论问题。詹姆士认为整个世界是一个纯粹经验的世界,不同事物的区别只是经验内部的区别。这样,经验的统一性就代替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其唯心主义性质是显而易见的。

依据“拒斥形而上学”的原则,逻辑实证主义根本否定哲学世界观的意义。他们认为“形而上学”之所以必须抛弃,并不是由于某种中立要素取消了这些问题,也不是人的理性能力不能解决它的问题,而是因为形而上学命题是虚假的、无意义的、不需要哲学去研究。他们认为哲学的对象是科学语言,哲学的唯一任务就是对科学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使之明晰。如卡尔纳普提出:“哲学研究的新的科学的方法就是对经验科学的命题和概念进行逻辑分析。”哲学的作用就“在于使经验科学的命题明晰”。这样他就把哲学变成了一种纯粹的方法论或纯粹的语言分析活动,否定了哲学的世界观意义。罗素、维特根斯坦等人也极力鼓吹这种观点。

由上可以看出,马赫主义与科学主义思潮各派哲学都回避哲学基本问题,妄图超越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竭力标榜自己的哲学是中立的、科学的哲学。但实际上它们既不中立也不科学,终究没有跳出唯心主义的窠臼,最多也不过是一些折衷主义的混合物。它们有着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手法特点。

人本主义思潮是现代西方哲学中一些以非理性方法研究人以及与人有关的自然问题、社会问题的哲学流派,要求哲学关注人的生存价值和意义。从历史演变看,德国的唯意志主义者叔本华和丹麦的神秘主义者克尔凯郭尔是这一思潮的开创者。属于这一思潮的有19世纪下半期和20世纪初的生命哲学及精神分析哲学,20世纪上半期的现象学及存在主义,60年代的法兰克福学派等。

人本主义思潮的各个学派,一般都主张本体论问题为哲学的中心。存在主义者认为哲学离开本体论的研究,其他问题就会失去根基,因此称自己的哲学是本体论。人本主义思潮的哲学家不同意科学主义把哲学与具体科学相提并论并把哲学局限于经验和外部现象领域的观点。他们认为要构建真正的哲学就应划清哲学和具体科学的界限,使哲学超出科学的范围,因为科学强调的是功利目的,并不要求达到真正的实在,掌握事物的内部奥秘。要达到实在,就必须排斥科学及科学所使用的理智的方法。人本主义哲学家所说的本体、实在的概念,叔本华认为是生存意志,尼采认为是权力意志,生命哲学家柏格森认为是生命冲动,存在主义者萨特认为是人的生存等。可见,他们讲的本体、实在无非都是无意识的心理本能冲动或非理性的情感意志。他们认为,这些实在不可能用概念术语表达、无法论证的。要达到这种真正的实在,只能通过直觉、隐喻或神秘体验等方法。这样,直觉和神秘体验便成了通向世界的基础和本质、通向真正实在的唯一途径。由于这种神秘的内心体验只发生在孤立的个人身上,因此孤立的个人就成了他们哲学的起点和核心。叔本华正是由人的本质是意志而推论出整个世界是意志,并建立起唯意志的世界观体系。存在主义者认为应将人归结为孤立的个人,孤立的个人又归结为某种非理性的纯粹意识活动,并以此作为出发点来解决一切哲学问题。生命哲学家认为人的本质是生命冲动,并由此把生命冲动当作整个世界的基础。而尽管具体看法各有不同,但人本主义思潮各流派都具有非理性主义和神秘主义的特点,企图在“物质”、“感觉”和“理性”等哲学概念之外去寻找世界的基础和本质。

马赫主义虽属科学主义思潮,但它的唯意志主义倾向也是十分明显的。马赫在《力学》一书中断言:因果律的一切形式都是从主观意向中产生的。他还抹煞事物的本质区别,把化学的化合作用与人的饥饿感觉、把石头的压力与人的意志混为一谈,认为正是意志的作用才有了人的活动,甚至机械运动、化学现象等也是如此,并断言只要坚持这种观点,就会“发现我们更接近自然界”,而不必把世界理解为成为物质,或者使世界成为“精神结合物的体系”。列宁讽刺说,这样一来,就不需要承认客观实在的唯物主义了,也不需要承认世界是精神异在的黑格尔唯心主义,但却需要了叔本华之流的“唯意志论的唯心主义”。否认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原则是马赫主义者和人本主义者之所以会在意志问题上陷入唯心主义的共同根源。

3 总结

综上所述,尽管现代西方哲学披着种种时髦的外衣,但从总的倾向上看,都是唯心主义的。我们必须善于从纷繁复杂的哲学论争中,学会识别什么是唯物主义,什么是唯心主义,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抵制各种非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潮的消极影响。同时还应该看到,注重哲学的社会批判功能是现代西方哲学的重要理论特征之一。作为反映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生活、西方意识形态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西方哲学揭露了资本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各种负面效应,揭示了现代人异化的境地,并从各自的理论出发,提出了种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无疑包含了合理、有价值的内容[5]。因此,对于现代西方哲学不应采取虚无主义态度,而应作具体的实事求是的分析,在批判和摒弃其唯心主义观点的同时,也要认真研究和回答他们所提出的各种问题,以便进一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1]中央编译局.列宁全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8.

[2]列宁.唯物主义与经验批判主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

[3]彭加勒.科学与假设[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詹姆士.实用主义[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5]王希茜.现代西方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DB/OL].人民网-理论频道,2011/1/28.

Research on Machism and 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HUJian-fang
(Hunan Police Academy,Changsha,Hunan,China 410138)

Machismappeared in 1870s and it was founded byErnst Mach ofAustria and Avenarius ofGermany.Because it takes the“critical experience”as the starting point ofthe theory,it is also called the“empirio-criticism”.“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generally refers to all kinds of non-Marxism philosophy in the western world from the mid nineteenth Century.It generally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branches,namely:scientism and humanism.This paper mainly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and essence of Machism and its relationship with other schools of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machism;empirio-criticism;modern western philosophy

10.3969/j.issn.2095-7661.2016.04.026】

B5

A

2095-7661(2016)04-0083-04

2016-08-29

胡建方(1969-),男,湖北武汉人,湖南警察学院思政部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

猜你喜欢

唯心主义西方哲学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何以言“否定之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前世”“今生”与“再生”
早期斯拉夫派宗教哲学家对德国唯心主义的阐释与批判
最有思想的句子
实践唯物主义不是方法
论西方哲学“看”世界的三种方式——兼论西方哲学世界理论的发展逻辑及其意义
浅谈哲学的基本问题
“星座”的哲学探究
西方哲学中国化的进程及其经验教训
哲学唯物主义不必拥抱量子力学的多世界解释
“新唯物主义”与马克思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