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16-03-15吴美兰徐海涛

湖南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乘务邮轮校企

吴美兰,徐海涛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6)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吴美兰,徐海涛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江苏南通226006)

文章从国内邮轮人才培养的现状出发,针对高职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校企合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基于“校企双主体”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以期为同类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提供参考和借鉴。

国际邮轮乘务管理;校企双主体;人才培养模式

近年来,邮轮产业呈现强劲的增长势头,亚洲拥有世界约60%左右的人口,以中国为代表的邮轮市场需求快速增长,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据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CCYIA)2016年最新数据统计:截止六月底,中国邮轮市场2016年(出境邮轮)的总出游人次达180.3万人次,同比增长了79.76%,总航次达306次,较2015年上半年增长了37%。2015年国内共有10个港口接待过邮轮,包括大连、天津、青岛、烟台、上海、舟山、厦门、广州、海口、三亚,全国共接待邮轮629艘次,同比增长35%;邮轮旅客出入境2,480,454人次(124.0227万人),同比增长44%。2015年12月,CLIA(国际邮轮协会)发布了邮轮业趋势报告,报告预测未来五年,中国邮轮市场有望保持30%以上的增速,并在2020年接待邮轮游客达到900万人次以上。

由此可见,邮轮作为我国的一个新兴产业,正不断受到旅客的追捧,发展前景广阔。邮轮行业的迅猛发展对邮轮人才的规格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国内各高校对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也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打开知网,输入“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以查阅到近三十篇来自不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解述,但这些人才培养模式一般局限于学院单方面的培养,基于“校企合作”层面上的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全面且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拟从这个角度出发,结合南通航院“433”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讨。

1 国内院校邮轮人才培养模式

1.1 国内邮轮人才培养概况

面对急速增长的邮轮旅游市场,国内各大院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应运而生。2009年,上海建立“上海国际邮轮经济研究中心”和“上海国际邮轮人才培养基地”,意在为中国的邮轮产业发展培养邮轮专业人才。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率先开设邮轮经济本科专业,意图培养国际化复合型邮轮经营管理人才。2013年,上海高级国际航运学院邮轮管理EMBA项目正式启动,成为全球首个具有硕士学位授予资格的邮轮专业高级人才培养项目,旨在培养有影响力的高端邮轮管理人才。2013年6月,天津海运职业学院与美国皇家加勒比国际邮轮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成立国际邮轮人才培训中心,组建海运职业学院在内的中国高等院校邮轮人才培养联盟,定向培养邮轮人才。截止2016年6月,据联盟不完全统计,我国开设邮轮教育和人才培养相关专业的院校已多达100多所,其中从培养性质上分为学历教育、非学历教育;从学制上可分为四年本科学制、三年专科学制等;但是,对于众多院校培养的邮轮乘务专业人才是否能满足邮轮旅游市场的需求,还有待市场的进一步检验。

1.2 国内邮轮专业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众多院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的开设,其人才培养模式自然而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国内邮轮专业校企合作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

1)缺乏政策财力支持,缺失法律法规约束

迄今为止,我国关于“校企合作”方面的政策和法律仍需完善,大部分院校的校企合作都是自发性行为。邮轮专业作为一个国际性的新兴产业,其市场运作还处于适应和谋合期,国内院校与国外邮轮公司之间这种跨国性质的“校企合作”涉及面更广,不仅需要国家政策上的支持和法律法规的约束,还需要做好国家与国家之间政策与法规的衔接对接工作,才能确保该专业校企合作的长期性、稳定性,最终实现培育企业所认可,岗位所需求邮轮人才的目的。

2)尚未适应企业需求,参与学院发展动力不足

相比于传统专业,邮轮专业在其适应邮轮文化、邮轮发展方面后劲不足。由于邮轮专业自身的特殊性,高职院校该专业的学生在校内进行技能实训,再通过“校企合作”途径到星级酒店见习和顶岗实习的方式提升学生的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这种“校企合作”模式所培养的学生只能单纯从技能层面上满足邮轮公司的需求,而邮轮公司真正所需求的是具有国际化的视野、乐观的心态、前瞻的服务理念和服务意识,同时能够适应邮轮长期飘泊、多元文化的服务和管理人员。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而言,目前学院所培养的学生还无法达到邮轮公司的需求;另一方面,邮轮参与学院发展动力不足,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邮轮公司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其参与学院发展的动力源自其经营目标,但从目前的“校企合作”来看,由于学院在办学过程中要收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和约束,因此除了能给邮轮公司带来相对稳定的用工来源外,无法给它带来其他直观的收益,其结果导致邮轮公司参与学院发展、参与专业建设的动力不足。

2 基于“校企双主体”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

2.1 “校企双主体”的内涵和意义

“校企双主体”是指为了使职业教育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学院和企业在校企合作办学中双方均为办学的主体,均参与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校企双主体”概念最初起源于德国的“双元制”、美国的“合作教育”和英国的“三明治制度”模式,是一种把课堂设到企业、把企业搬进课堂的教学模式。通过学生与企业“零距离”接触,学生边学习边以实习员工的身份直接参与企业的运营、质量管理等工作,使得培养出来的学生更具社会性,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让学生真正成为“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实践能力强、具有高技能的人才。2.2基于“校企双主体”的“433”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目前,针对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从提高学生的就业数量和提升就业质量出发,人才培养模式采用基于“校企双主体”的“433”人才培养模式。该模式是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学校和企业为双主体的,它以职业为导向,充分利用学校与企业不同的教育环境和资源,把以课堂教学为主的学校教育和直接获取实际经验的企业实习有机结合,贯穿于学生的培养过程之中,突出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在校内以受教育者的身份,根据专业教学的要求参与各种以理论知识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活动,在企业根据市场的需求以“职业人”的身份参加与所学专业相关联的实际工作。这一新模式能够充分调动企业在校企合作教育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企业作用,有利于提高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学生的综合能力。最终提高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促进我国国际邮轮旅游业的发展。

1)“4”是四层次:职业认知与体验层次→职业基础知识学习层次→职业综合能力培养层次→职业岗位能力养成层次。

层次一: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学生在入学初期,就由学院和合作邮轮公司沟通,在邮轮停靠母港期间安排学生到邮轮上进行为期3天的职业认知和体验,由校方和邮轮公司共同给学生上好“开学第一课”。层次二:趁专业认知后学生对专业的憧憬和热情,入校后的第一年给学生开设专业基础课程,课程由学院及邮轮公司共同商定,并由双方根据学生的基础和接受能力选择教材、设定教学进度、商讨教学方法等。层次三:入校后的第二年为学生邮轮服务综合能力养成期,伴随着餐饮、客房、前厅、宴会、酒吧、康乐等专业课程的开设,一方面增强学生理论知识的积累,另一方面通过校内实训课的开设和邮轮公司安排的短期技能综合训练,强化学生的服务技能。层次四:第三年,学生在岗位认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兴趣所在,有针对性地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通过邮轮公司的岗前培训,了解所选择岗位的工作职责,对照自己,发现不足,由专业课老师跟踪、指导和考核,最终接受邮轮公司的终端测试和面试,获取满意的工作和中意的岗位。

2)“3”是三融合:基础理论与专业技能融合、学校教学与企业实习融合、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融合。

“三融合”的实现需要学院与邮轮公司共同参与和共同努力。学院开设基础理论课之前,要了解邮轮公司所参与的专业技能课的名称、开设时间、课时、内容等,以便于理论课与实践课开设时间吻合、开设内容对接、开设目标一致。基础理论的开设要为专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使得理论与实践完美融合。在三年的培养期中,每个阶段的培养都能做到学校的教学与企业的见习实习顶岗相结合,学生从第一年的专业认知到第二年的专业技能综合培训到第三年的顶岗实习,每一阶段目标的实现都由学院与邮轮公司共同完成。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环,校园文化与邮轮公司文化相融合,可以通过三个方面去实现:一是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不断渗透企业文化,如在教室内张贴邮轮公司的形象标识、核心理念等,增强学生的职业感;引进邮轮公司的员工管理条例,老师授课、学生上课统一着邮轮公司制服,佩戴员工胸牌、上课打卡等,并严格按照管理条例对师生进行奖惩,逐步用员工守则代替学生守则,努力为师生构建职场化的生活和教学环境。二是安排学生到邮轮公司见习,实训和顶岗过程中,通过企业文化的熏陶,可以感受邮轮公司严格的管理制度,逐步培养学生遵纪守法、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协作的专业素养。三是定期邀请邮轮公司优秀员工到学校来做专题报告,将企业文化和管理理念带入学校,使班级企业化管理真正落到实处。定期开展邮轮文化节,让学生在宣传邮轮文化、感受邮轮文化的过程中慢慢适应邮轮文化、热爱邮轮文化,最终实现邮轮文化与校园文化的完美融合。

3)“3”是三对接:课堂教学与校内实训对接、校内实训与企业实习对接、企业实习与就业对接。

三对接最直接的体现应该是校企双方共同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上,课堂教学实现项目化教学,与校内实训项目一一对接,为校内实训做好牵引、指导和基础平台构建服务。企业实习以校内实训为基础,从单纯的技能实训升级到特定背景、多元文化下的对客服务,服务技能得到提升、服务理念得到深化、服务意识得到升华。就业所需要的基本素质、基本技能通过企业实习均已达标,企业实习为就业奠定了基础、储备了潜能、指明了方向。

3 结语

事实证明,基于“校企双主体”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大大提升了学院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近两年来,该专业的毕业生受到用人单位的一致好评,美国皇家加勒比、意大利歌诗达等众多国际邮轮公司纷纷向学生抛来了橄榄枝,已就业的学生也接二连三从邮轮上传来捷报。然而,在校企合作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不足,如合作的广度不够,双方的合作还仅仅停留在教学层次,在实训室建设、师资培训等方面的合作还有待加强。在今后的校企合作中,学院与企业将在“433”人才培养模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培养目标、细化合作内容、深化合作领域,为邮轮行业培养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实用技能型人才。

[1]CCYIA.中国邮轮产业进入黄金发展十年[EB/OL].http:// www.ccyia.com/news/xiehuixinwen/2016/1008/3237.html.2016-10-08.

[2]丁晓东.为邮轮产业培养高素质人才[EB/OL].http://epaper. gmw.cn/gmrb/html/2012-12/19/nw.D110000gmrb_20121219_ 3-13.htm?div=-1.2012-12-19.

[3]马立超.校企合作办学的经验、问题与对策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4(33):196-197.

[4]胡顺利.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下高职院校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可行性研究[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7):191-192.

[5]张蕊.中国邮轮产业发展与邮轮专业人才培养对接问题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2(6):66-68.

[6]乔峰.高职院校“国际化校企共同体”合作办学模式的构建与实践——以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为例[J].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4):30-31.

Study on“433”talent training mode of international cruise service based on“school-enterprise double subjects”

WUMei-lan,XUHai-tao
(NantongShippingCollege,Nantong,Jiangsu,China 226006)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international cruise talent training,this paper explores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international cruise service management special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and brings forward the"433"talent training mode based on"college-enterprise double subjects"so as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talent training of the other vocational colleges with the same specialty.

international cruise service management;college-enterprise double subjects;talent trainingmode

10.3969/j.issn.2095-7661.2016.04.022】

F55;G712

A

2095-7661(2016)04-0071-03

2016-09-20

江苏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邮轮经济背景下高职英语复合型人才培养研究”(课题编号:2014SJD630);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课题(南京大学出版社合作项目)“基于‘校企双主体’的国际邮轮乘务管理专业‘433’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课题编号:2015JSJG600);中国交通教育研究会课题“基于校企合作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课题编号:交教研1402-96)。

吴美兰(1980-),女,江苏南通人,南通航院人文艺术系副教授,研究方向: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建设研究。

猜你喜欢

乘务邮轮校企
大型邮轮建造中的消防安全风险及对策
高速动车组司机乘务交路优化编制方法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高职院校空中乘务英语教学实践研究
邮轮经济的“冷”与“热”
带立即折返的高速动车组乘务交路回路优化编制方法
安发 豪华邮轮梦想启程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高校空中乘务专业制服设计研究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