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2016-03-15司丽娜

武汉商学院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道德教育道德大学生

肖 迎 司丽娜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及教育对策※

肖 迎 司丽娜

(武汉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56)

随着互联网在大学生群体中全面覆盖,网络道德问题也随之而来。对此,近年来已有不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从不同视角对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进行研究。本文通过对当代大学生群体中突出存在的网络道德问题进行归纳和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了教育对策。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教育对策

道德是一种人类特有的精神活动,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网络道德,则是伴随着新媒体的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道德关系,这种关系在虚拟的空间中发挥着制约、调节、教育、引导等功能。

随着互联网在学生群体中的全面覆盖,当代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已经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开展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络道德水平对今时代发展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

一、大学生存在的主要网络道德问题

现阶段,大学生是互联网使用的一个庞大群体,在这个年龄阶段中的青年对待网络存在着认知的盲区,从而导致了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具体问题有以下几种:

(一)价值观的扭曲

在虚拟的网络中,每个大学生都可以以不同身份存在于自己的世界里,成为自己喜欢的角色,而与现实社会分离。长时间游走于虚拟世界之中,各种来自世界不同地方的文化带来的冲击使他们对现实世界的认知在无形中发生改变,甚至发生扭曲。我们可以看到,当代的一些大学生把自已的堕落定义为“时尚”,“非主流”成为了大学生追求新奇刺激的价值取向。

(二)审美观的改变

网络文化让社会的文化消费繁荣了起来,但同时一些对经典文化的审美也在网络世界中发生了变化。网络文化多是感性的,大学生在网络中更愿意感受一些愉悦的感官刺激,但这些刺激多是与传统、经典的审美相冲突的。这导致一些人文关怀、社会责任等在网络文化中被埋没,而恶搞等一些带有强烈感官刺激的娱乐消遣成为了大学生关注的层面。这种现象的产生无可厚非,但这种审美情趣的娱乐化、低俗化导致大学生盲目追求个性、轻松、新潮和欲望而逐渐丧失价值感、深度感、历史感和距离感。大学生群体中这种新型文化模式不断和主流价值观、经典文化发生着冲击,他们的审美情趣逐渐趋于的功利化、世俗化、享乐化。

(三)言语表达的异化

暴力、粗俗、戏谑是网络语言最突出的特点。在网络环境中存在的世界越长,越容易使学生的语言表达变得异常,像“酱紫”、“表”等一些无厘头的表达方式渐渐成为了学生的口头惯用语。这是当前网络道德问题的一个真实反映。大学生思维活跃、创新,敢于标新立异,当他们受到后现代主义思想冲击时,这种积极的思维特点反而导致了语言表达的异化,偏离逻辑、语无伦次的表达方法在网络交流中成为了一种流行、一种乐趣。而这种不规范、不文明的异常语言表达方式正颠覆着大学生阅读、写作甚至思考模式,甚至让他们失去正常的语言表达和书写能力。这对大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等方面都带来了消极的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原因

(一)网络方面

首先,网络世界最大的特点之一就是虚拟性。大学生在虚拟世界之中可以体验自己想要的一切,但这一切都是脱离现实的。在网络社会中,大家利用虚拟的姓名、年龄、经历等身份进行交往,没有任何外在的约束与牵制。随着越来越多的学生在虚拟的状态下进行社交,虚拟人格慢慢占据了一个主导地位,这容易造成学生在现实社会中道德意识的弱化,形成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感受的人格。

其次,网络的开放性给了大众发表言论、宣泄感情的平台,网民的言论可以传递到任何地方。这个大平台在保证大家提供言论自由的同时,也聚集了大量与社会主流价值观相悖的信息。这种自由性极易引起个人主义的泛滥。大学生在涉入平台之后容易迷失其中,导致价值取向的偏离和行为的过激。

(二)个体方面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和生理发展不平衡,心理滞后于生理成熟。这使他们的心理需求与客观现实形成矛盾,难以形成正确的自我意识,导致了心理健康问题的产生。通过网络,大学生能够逃避自己不满意的现实,达到情绪上的宣泄。面对来自网络海量的信息,他们往往会不加思索地盲从。这造成信息泄露、财物被骗、情感骗局等事件在大学生群体中层出不穷。

十八九岁的青年正处在追求独立自主的阶段,一方面他们有着较强的自我意识,另一方面他们道德意识薄弱,社会责任感不足。不成熟的心理、模糊的价值观容易诱发他们在网络环境中的道德失范行为,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心理障碍的产生。一旦他们的不正当行为和心理问题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与排解,他们极有可能进一步通过网络进行宣泄,造成恶性循环。

(三)教育方面

网络在为高校的德育提供了新途径的同时,也带来了新问题。学校在向学生传授信息技术时,重点在于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却很少对学生进行专门的网络道德教育。虽有不少高校开设了网络教育的相关课程,但由于经验不足、教法不当等原因而未能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网络道德教育发展不能适应道德教育的需要是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之一。

网络作为新兴事物,在家庭教育中往往受到忽视。当代大学生的家长并不认为网络道德德教育的有必要的。大学生长期与家长分离,大多数家长都会选择通过物质给孩子们关怀。这无形中大学生们沉迷网络提供了物质支持。也有一些家长只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对孩子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缺乏正确的引导,极不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

(四)社会方面

在当代独生子女泛滥的年代,大学生的适应性较弱,导致他们的生活压力相对较大。通过网络,他们可以发泄现实生活中的焦虑和不满,而网络中充斥着许多社会上的负面能量,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并且现实与虚拟世界中的各种规范的差异等都给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带来了强大的冲击,让大学生无所适从,极易造成网络道德行为的失范。

此外,我国关于网络法律和法规尚不完善,已颁布的相关法规也无法跟上网络迅速发展的节奏。因此,大学生规范的网络行为更多依靠的是自我道德约束。实际上,网络社会的发展同现实社会一样,需要完整的法律体系加以保障这样才能有效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产生。

三、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教育对策

(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

网络无疑为大学生提供了大量的学习资源,但作为一把双刃剑,它也蕴藏着成千上万的垃圾信息。所以,正确的网络学习观对学生来说很有必要。这要求学生学能选择性地过滤出自己所需要的网络资源。当前阶段,网络在多数大学生中主要用于聊天交友、玩游戏、看视频等。学生上网获取的信息也以娱乐类信息为主,尤其是在像武汉商学院这样集专科、本科一体的高校中,学生对于学术和科研方面的信息基本不感兴趣,可能有在他们撰写毕业论文时才会想到要获得真正有意义的学习资源。所以,教会学生合理利用网络信息科学知识,不仅能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严谨、创新的精神,更有助于他们提高网络道德水平。

此外,大学生正处于交流欲望强烈的年龄,在网络这种虚拟环境中交流,容易不自觉地流露出一些在真实生活中不会做出的不文明举止,且在这个隐蔽的平台上,他们不易产生羞愧以及罪恶感。无形中,这种现象就带来了网络交往中的信任危机。在这个网络游戏、网络恋爱泛滥的时代,学生极易在这些虚拟的社会生活情境中产生价值观的扭曲。因此,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道德观,是帮助他们提高网络道德素养的重要环节。

(二)充实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

合适的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内容对于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不仅需要与当代现实国情、道德基础与法律要求相协调,还应该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社会需要相协调。

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内容可以包括传统美德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网络法律法规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内容。例如,学校可以将对大学生网络道德主体的行为规范教育内容增加到思想政治教育课教材中,用真实生动的教学来引导大学生在网络世界中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在心理健康教育上,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内容要与大学生的身心特点相符合,要适应大学生的成长规律以及社会的要求。

(三)开辟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途径

新时代下,手机中的微博、微信等在学生中的使用频率都十分之很高。可以说,手机媒体已经成为了新时期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全新载体。

但在当前,却还没有在手机网络领域中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先例,因此,利用手机对大学生进行教育、管理等服务可以成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领域的一个重大突破。通过手机中的软件,不仅可以快速、及时地反馈学生的现实需求,还可以实现对校园通知、重大事件的及时播报,并为师生提供一个随时随地都能沟通的平台。由此可见,正确利用手机网络,有助于大学生在网络社会的发展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法律观念、道德规范等,增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实效性。

[1]段婉立.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网络道德养成教育研究[D].辽宁工业大学,2014.

[2]李文超.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研究[D].辽宁大学,2013.

[3]魏雷东.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J].思想教育研究,2011,(1).

[4]李玉华,闫锋.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现状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2,(11).

[5]王渊,丁振国等.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分析及教育对策[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3,(4).

责任编校:饶 敏

Cyber EthicalProblem sof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and Educational Solutions

XIAO Ying SILi-na
(W uhan BusinessUniversity,W uhan,Hubei,430056,China)

With college students'easy access to the internet,cyberethicalproblemsarise.Consequently,quite a few eth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ors in colleges have studied the problem from different perspectives.The paper summed up and analyzed the prominent ethical problems among college students'use of the internet,and then put forth some educationalsolutions to these problems.

college students;cyberethicalproblems;educationalsolutions countermeasures

G641

A

2095-7955(2016)06-0092-03

武汉商学院校级重点课题《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5KA002)。

2016-12-06

肖 迎,武汉商学院团委,教师。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司丽娜,武汉商学院旅游与酒店管理学院辅导员。主要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道德教育道德大学生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整合校外教育资源 做好青少年道德教育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微时代”道德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
大学生之歌
用道德驱散“新闻雾霾”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