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新中国全运会坚强的生命力及发展走向

2016-03-15刘京赵庆德张伟忠刘飞跃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6400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7365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6年16期
关键词:全运全运会竞技

□刘京 赵庆德 张伟忠 刘飞跃(.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6400;.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7365)

论新中国全运会坚强的生命力及发展走向

□刘京1赵庆德2张伟忠2刘飞跃2(1.山东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山东烟台264100;2.曲阜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山东曲阜273165)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逻辑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对新中国全运会的诞生、发展及演进历程进行回顾与总结,探寻全运会坚强生命力之所在。另结合现如今全运会在中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大背景下所面临的窘境,尝试提出全运会未来的发展走向,以期推动人们对全运会的进一步了解和认识,并为新时期全运会的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思路和借鉴。

全运会生命力发展走向

1、新中国全运会的演变历程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的全运会已走过了六十余年的历史。重温新中国全运会所经历的坎坎坷坷、风霜雪雨,无论是对于理解过去,还是展望未来,都是一件极有意义的事情。

1952年新中国刚刚建立不久,毛泽东便提出“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口号,在其影响之下,为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10周年,新中国第一届全运会作为献礼工程于1959年成功举办。20世纪60年代初在突出“缩短路线、保证重点”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思想的指导下,第二届全运会于1965年举行,此时新中国的竞技体育得到飞速发展,达到了一个高峰时期。但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使得全运会几乎陷入停滞状态,并直接导致1975年第三届全运会上的竞技体育运动成绩大幅度下滑。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这也促使新中国的全运会有了质的飞跃。如四运会首次实现了四年举办一届的活动周期;五运会首次在北京以外的地点举办,并将全运会与奥运会接轨,在25个比赛项目中,几乎全部都是奥运项目。另外,还首次设立了道德精神文明奖,在开幕式上首次邀请了国际奥委会主席及其官员前来参观等;六运会首次由一个省独立操办,广东第一次尝试把商业机制引入体育竞赛中,还首创了全运会的会歌、会徽和吉祥物。这个时期的全运会以“国内练兵、一致对外”的嘹亮口号,奏响了体育改革开放的新篇章。

进入20世纪90年代,特别是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确立以后,体育事业进入建设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的发展模式阶段。此时的全运会本着为奥运争光计划服务的宗旨,走上了改革的康庄大道。七运会是于1993年由北京承办,四川、秦皇岛协办的一届全运会,这是为了申办奥运会而展示我们国家的竞技体育实力和自主承办大型竞技体育运动会的能力;八运会于1997年在上海举行。这两届全运会共同完成了“为奥运服务”的竞技体育发展战略目标。2001年7月13日是北京申奥成功的日子,进入新世纪所举行的九运会和十运会为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以及我国奥运健儿在本届奥运会上取得历史性的突破战绩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国在北京奥运会上以51枚金牌的压倒性优势占据金牌榜首位,至此,我国的竞技体育达到了一个历史性的巅峰。作为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第一个大型综合性竞技体育赛事,十一运踏上了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新征程。从十一运的“和谐中国,全民全运”到十二运的“全民健身,健康生活”,全运会正在努力实现从“金牌第一”到“全民全运”的转型,正在努力创建全民参与、全民分享、全民健身的科学发展观。

2、新中国全运会坚强生命力之所在

由新中国成立初期的百废待兴到三年自然灾害,再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期间我国为了维护国家主权还退出了国际奥委会以及各国际单项体育协会,在这样一种曲折充满坎坷的背景之下,全运会非但没有消逝反而随着新中国的发展永葆青春活力,在半个多世纪的历史长河中写下重重的一笔。

毋庸置疑,全运会在新中国发展的每个特定历史阶段都有其特定的历史作用和意义,除此之外,全运会还具有显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三维一体的综合价值,对新中国的飞速发展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这是任何一种其他事物所不具备和不可替代的。

2.1、政治价值

新中国的全运会一直以场面宏大而扬名中外,并几度力邀国际奥委会官员和驻华大使前来参加,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就曾多次称赞全运会的开幕式是他见过的最好的开幕式之一。这一切使得新中国在世人面前树立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形象,并进一步扩大了新中国的政治影响力,提高了国家地位,显示了新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新中国全运会采用各省、市、自治区分别组队参加的规则,并邀请港、澳、台同胞组队参赛,这不仅为各省市地区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搭建了一个良好舞台,更是促进了新中国国内政治的统一、社会的和谐稳定以及各民族的大团结,推动了新中国实现统一大业的进程。

新中国著名的“乒乓外交”打破了中美持久僵硬的关系格局,为以后两国的友好交往奠定了务实基础;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女排五连冠”一举将新中国扬名全世界,极大程度地振奋了民族精神,鼓舞了中华儿女的爱国主义情怀。这两者虽然不是直接在全运会赛场上产生,但是却与全运会密不可分。

2.2、经济价值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全运会几乎是靠国家政府的全额拨款来举办,其唯一所创造的经济价值也莫过于可怜兮兮的门票收入,但随着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我国进入了市场经济时代,体育带来的经济效益开始崭露头角,全运会创造巨大经济价值的潜力慢慢被发掘。

自广州的六运会开始,全运会从门票、体育彩票、体育广告、体育比赛电视转播权等方面着手获取商业利益,其效益是十分惊人的,随后的体育比赛赞助、销售体育纪念品等又为全运会创造巨大经济价值添砖加瓦。另外,全运会的举办还对当地的旅游业、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体育产品制造业等产业部门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如六运会的举办使广州天河区焕然一新,而九运会则进一步加快了广州市政建设的改造。广州市兴建现代化的体育场馆,修缮道路,改善通讯条件,“新广州”的设计蓝图由此合盘托出。

从政府全额掏钱举办全运会到市场开发收入连续创出新高,从京沪广三地轮流主办到十运会的江苏、十一运的山东和十二运的辽宁、以及接下来将要举办十三运的天津,全国各地争相承办全运会,其所创造的经济价值愈加彰显。

2.3、文化价值

全运会是一种庄严肃穆的礼仪庆典文化。全运会不仅是一场竞技体育运动的盛会,也是一场歌舞庆祝大会。如新中国的第一届全运会就是为了庆祝全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而举办,国家领导人全部莅临开幕式,犹如一场开国大典。

体育是一种创新文化,创新贯穿着人类发展的始终,人类在创新中从野蛮走向了文明。新中国的全运会就是一部竞技体育创新发展史,记录了人体潜在能力的发掘过程,伴随着不断地创造体育新纪录的过程,中华儿女也实现了对自己能力的突破和创新。

全运会不仅是体育运动的一次大检阅,也是一次难得的东西南北中大中华文化的交融。从全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到各种体育文化艺术活动,使体育运动与文化艺术有机结合,展现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如十一运期间,山东举行了“第七届中国体育美术展览”、“第十一届全国体育摄影作品展览”、“第十一届全运会体育集邮展”等一系列体育文化活动。特别是“第四届中国体育美术展”,前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看后大加赞赏,并选取了18件作为国际奥委会收藏品。全运会对推动我国文化艺术,尤其是推动我国体育文化艺术有着深刻而又长远的意义。

3、全运会未来的发展走向

全运会是我国规模最大的综合性竞技运动会,在新中国发展的半个多世纪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是,全运会在发展过程中也滋生了不少的问题,其中有些已经成为全运会甚至是我国体育进一步发展的障碍,如举办全运会耗资巨大、全运会中对人性的忽视、全运会的泛政治化和经济化、全运会发展与社会发展之间的不协调等,使得取消全运会的声音愈呼高涨。

从整体布局来看,如今的全运会确实存在诸多问题,但它的成就、功绩是主流。现时期,不是考虑该不该取消全运会的时候,而是考虑如何把全运会搞得更好、更加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时候。为此,笔者尝试提出了全运会未来的发展走向。

3.1、采用市场经济运作模式

现阶段我国正处于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新时期,“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颁布十余年来,我国竞技体育强、群众体育弱的现状从未得到改变。为此应提倡“国家办群体,社会办竞体”,即有市场的竞技运动项目如篮、排、足、乒乓等按照职业化的模式来运作,国家逐渐减少对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投入,转而投向群众体育的建设,全运会采用市场经济运作模式,只有这样全运会才会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转变的大背景下实现华丽的蜕变。

3.2、改革竞赛项目和内容

为了更好的贯彻“全运练兵、奥运夺牌”的战略计划,全运会在项目设置上过多的追求奥运项目,而忽视了中国传统体育项目,长此以往,中国的传统体育将从历史的体育舞台上彻底消失,那将是中国体育的极大悲哀。为了保证竞技体育的需要,而又满足中国传统体育运动的长久发展,建议全运会在现有项目基础之上应进行合理的“瘦身”,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即在涵盖奥运项目、潜力优势项目的同时,增加一些大众喜爱、普及率较高、有市场商业价值的中国民族传统体育项目。

3.3、健全评价体系

全运会现有的单一指标评价体系使全国各地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等显得苍白无力,同时,也使得全运会成了各地政府的“面子工程”、“政绩工程”。为此,全运会应该由单一根据竞技体育成绩来评价转向由多项综合指标来评价。如可把各地学校体育的开展情况、群众体育的普及情况、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输送率等方面纳入全运会的评价体系,以期促进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实施,加快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

3.4、大力推进道德文明建设

近些年来,由于全运会上裁判队伍中黑哨现象层出不穷、运动员年龄造假屡禁不止、运动竞赛中铜臭味盛行等众多的负面报道,不仅违背了“公平、公正、公开”的赛场纪律,而且严重阻碍了我国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进程,要使全运会健康地发展下去,加强全运会的道德文明建设迫在眉睫。严肃处理全运会上运动员、教练员、裁判员甚至是政府官员的违法乱纪现象,营造一种“诚信全运、文明全运、和谐全运”的良好氛围乃是长久之计。

3.5、丰富文化活动,注重品牌文化建设

奥林匹克宪章中规定奥运会有文化、教育的责任和功用。全运会作为我国最大的综合性竞技体育运动盛会也不例外,为此,应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举办期间的教育、文化活动,进一步赋予其品牌深刻而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注重发挥全运会文化教育功用的同时,加强其品牌文化的建设,使全运会在未来的发展中能够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做出更多的历史性的贡献。

总之,全运会未来的发展应该走竞技体育和全民健生和谐发展之路,走市场化和商业化之路,走中国体育可持续发展之路,使得全运会在资源配置上实现商业化和社会化,在评价体系上实现综合化和多元化,在管理制度上实现道德化和法制化。最终,使全运会在新的历史时期适应我国社会转型的时代背景,走上科学发展的体育现代化道路。

[1]张建会.全运会制度变迁中的秩序、认同与利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1.

[2]刘卫宏,赵仁伟.体育时评:开启全民全运的体育新时代,http://news.xinhuanet.com,2009,10.

[3]开云.中国全运会述评[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5.

[4]新浪体育.山东开始倒计时一周年庆祝活动喜迎第十一届全运会,http://sports.sina,2008,10.

[5]杨力翔.对建国以来历届全运会的评析[J].体育文化导刊,2002,1.

[6]刘勇.略论中国“全运会”演变史[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7.

[7]谭华.体育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8]陈培德,凌平等.全运会赛制的历史功绩和时代局限[J].浙江体育科学,2002,4.

[9]李嘉欣.珍惜全运财富开创办赛新风,http://www.liaoning 2013.com,2013,09.

G812

A

1006-8902-(2016)-08-ZQ

猜你喜欢

全运全运会竞技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竞技精神
《绿色行,迎“全运”》
《绿色行,迎“全运”》
第12、13届全运会田径项目成绩对比及建议
“全运”场馆外的“事故”
全运会近千名医护人员提供医疗卫生服务
第十三届全运会志愿者风采
完美闭幕
花与竞技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