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警察职业心理与文化认同研究

2016-03-15杨国杰

湖南警察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公安民警公安机关公安

杨国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 100038)

警察职业心理与文化认同研究

杨国杰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北京100038)

当前社会处于转型的新时期,社会价值多元化、思维多样化,社会治安状况复杂,警察需要面临更多的社会应急事件,承受更大的心理压力。在此背景下,需要增强公安民警职业心理认同和文化认同,强化警察自我认知。从警察职业心理的自我认知的角度进行分析,了解公安民警的职业现状和态度,梳理影响警察职业心理和公安文化认同的三个基本要素:民警自身、公安机关及其领导者和社会,优化工作环境和环境营造,引导广大公安民警增强职业心理和职业文化认同,增强公安民警的职业自豪感和幸福感。

警察;职业心理与文化;职业认同感

一、人民警察职业的现状分析

警察是一个风险高、压力大、应激频发的特殊职业,这些职业特点对公安民警也提出了更多的要求和挑战。当今警察特别是基层一线的公安民警工作中面临许多重担和压力。通过对警察职业现状进行探索,总结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超负荷工作压力大,职业懈怠趋势突出

职业倦怠(burnout)是指个体在工作重压下产生的身心疲劳与耗竭的状态。职业倦怠是Freuden Berger于1974年首次提出的,他用这一词汇描述了服务于助人行业的人们因工作时间过长、工作量过大、工作强度过高所经历的一种疲惫不堪的状态[1]。浙江警察学院侦查系副主任周志涛做过的一个浙江省公安民警的倦怠率抽样调查中,指标超出了人力资源部网站公布的其他职业的倦怠率水平。重度倦怠一度达到了20%,抗压能力低一点公安民警,就出现了过劳和突发危险情况,而倦怠率的程度从高往低依次是派出所、刑侦、机关民警(交警未在抽样中)[2]。

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和深化改革的这个特殊阶段,各种社会矛盾凸显,人口流动犯罪和治安事件增多,群体事件、个人极端暴力事件以及暴恐事件频发,利用计算机、电信手段的新型诈骗犯罪不断出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不确定性因素。诸多的应急事件对警察职业提出了更多要求和挑战,公安机关担负的任务越来越重,面临的执法环境越来越复杂,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越来越高。广大公安民警长期“白+黑”、“五+二”工作,超负荷运转,有很多甚至因为过度劳累倒在工作岗位上[3]。警察工作环境缺乏变化,长时间面对巨大的工作量、过高的工作强度,许多警察,尤其是基层一线的公安干警每天接到大量“110报警”,出警协调解决纠纷,有些案件办理需要很大精力,经常加班成为常态,警力不足、精力有限,容易出现职业懈怠,表现为:积极性明显降低,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和热情,情绪低落;生理上易产生疲惫不堪,表现出头疼、失眠等症状;有的公安民警甚至出现人格上的解体,不顾职业道德,继而产生对工作的应接不暇、敷衍了事,工作搪塞推辞,“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等现象频发,与群众关系紧张[4]。

(二)职业价值感、荣誉感下降,个人成就感降低

在和平年代,人民警察是最具正义感、最能体现英雄气概,充满威严与正义感的职业,它代表着责任、安全、无私的奉献和不怕牺牲精神。正因如此,这个职业曾经受人尊敬,令和平年代的许多热血青年心生向往,“肩扛公正天平,手持正义之剑”,严厉打击违法犯罪行为,坚决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之气。然而,近年来,很多公安民警对自己消极评价,价值观念错误,个人成就感降低,对工作的意义产生认识偏差,感觉工作无意义、无价值,产生较强的自卑感。有些警察放纵自己,不以警察身份严格要求自己,工作态度不认真甚至不屑一顾,在执法过程中不注重个人修养和形象,日常生活工作中不注重纪律作风和警容风纪,精神面貌涣散、玩世不恭,严重影响警察的自身形象,缺乏强烈的职业荣誉感[5]。

(三)公安民警离职率上升,文化价值冲突加剧

公安队伍中却有越来越多的基层领导干部、业务骨干在正值年富力强之际,主动辞职,离开了这个自己曾经热爱的行业。目前,80后、90后已经成为公安机关的新兴力量,并逐渐成长为单位及部门的业务骨干,部分已经进入基层公安机关的中层领导岗位。但这些新兴力量却有着与老一辈公安人显著不同的职业理念、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他们的自主性、独立性更强,希望得到更多的自主、自由和尊重,甚至有些许“叛逆”、不按照常规出牌。公安机关是典型的行政科层组织,本身缺乏创新的机制和动力,具有较为保守的组织文化和鲜明的政治性。很多80后、90后的年轻警察在适应和认同这些方面会出现冲突,改变不了环境,也难以适应环境且不想改变自己,就只能离开。实质上就是新时代青年文化价值理念与公安机关鲜明保守性的政治文化的冲突。

(四)入警渠道多元,缺乏公安文化认同

伴随着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深入推行,警察人力资源的来源渠道更加多元化。从最初的公安院校招生培养分配体制和“军转警”模式转变为面向社会招警的新体制,尤其是以主要针对应届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的“政法干警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为公安机关吸收了大量各种各样的、不同知识体系和文化背景的多层次人才。但不可否认的是,与公安院校全日制毕业生相比,通过国家、省级公务员考试以及“政法改革试点招考”的警察在职业意识、职业素养和行为理念上都存在“先天不足”。政法干警的两年制公安院校学习以及公务员考试招警的几个月的入职培训在对入警教育培训方面作用十分有限,培训公安业务和执法程序知识学习本身就十分繁重,难以进行职业素养和职业意识的培育。有的入警人员甚至只是为了进入公务员队伍,享受“旱涝保收”的稳定待遇,把警察作为一个谋生的手段,其中不乏有投机心理,或者“跳板”思想,缺乏警察职业认同和公安文化认同意识。

(五)公安组织向心力下降,警民关系紧张

随着市场经济和物质主义的冲击,警察组织高度政治性组织文化不断受到侵蚀。很多公安机关在公安文化建设方面十分薄弱,有些公安机关不重视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教育和文化精神活动,组织文化单调,精神文化空虚,缺少公安机关应有的团结凝聚力,警察组织的亲和力、向心力和公安文化的凝聚力下降,公安民警缺乏理想信念及对警察组织的归属感[6]。公安基层机关警力不足,面临超负荷工作公安民警精力有限,很多案件不能及时有效办理、侦破,警民沟通不足,得不到广大群众的理解和支持,使得警察权威受到质疑。社会媒介,尤其是少数不良媒体、网络“意见领袖”、“舆论大V”利用公安机关的害群之马消解警察形象,解构公安文化,少数群众不了解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加上“人为”警民对立,造成警民关系紧张,隔阂分歧扩大。

二、构建现代公安民警职业心理与文化认同

警察这一职业具有特殊性,也造就了警察从业者必须具有特殊的职业心理和对职业文化的高度认同,这是做好公安工作的基本要求。尤其是在社会信息化、阶层化和价值多元化深刻背景下,亟需从公安工作长远发展高度审视和研究现代警察职业心理和文化认知,形成适应公安工作发展需要、凝聚警心的现代公安职业文化共同体,构筑公安民警共有精神家园和职业基因。

(一)引导学习公安理论和文化,构建文化认同基础

人是一切管理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任何工作的开展都需要人来完成,需要人的主动参与,发挥个体的主观能动性。广大公安民警必须积极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学习、乐于学习,才能适应日益复杂的执法环境,才能深刻了解公安工作的重大意义,形成高度的职业认同和组织文化认同,才能锻造一支忠诚可靠、业务精良的现代人民警察队伍。

1.开展公安基础知识的精细化学习研究,打造“学者型”警察

强化公安民警对公安工作和公安文化的理解和认同。要立足公安历史文化强化传承教育,积极向民警讲清楚公安工作发展历史脉络和变革历程,以历史视角展现公安工作发展渊源和逻辑,构建公安历史文化基础认知,让公安民警了解、熟悉公安历史文化,树立内心的认同感。公安民警,尤其是新进的公安民警应该主动的学习研究,以谦虚好学的心态,不断汲取现阶段公安学基础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掌握最前沿的理念方法,树立主动学习、自我学习意识,建立基于“工作需求导向”的学习模式,以业促学、以学助业,开展定期的学习研讨,注重精细化研究,把学习贯穿于整个警察职业的始终,努力打造“学者型”警察。

2.警察要主动感悟公安文化,增强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

说到底,警察的职业认同感都是来自警察心理的感悟和体验,这是其他人不能强制的。树立现代警察职业理念,增强警察的幸福感,必须有由警察自身来实现。因此,在学习了解警察文化的过程中,公安民警还需主动感悟思考,明确自己职业的价值所在,增强自豪感和使命感。香港警察有种理念,“We serve with pride and care”,简单的含义就是“我们以自豪和关心来服务”。这表达的就是一种对警察职业的认同和自豪,每个警察都应该秉持这种服务的自豪感,用人文关怀的理念去执法,心存自豪,不卑不亢,只以国家法律和内心的信仰为社会提供执法服务。

(二)创新管理服务引领,突出行为文化培育

公安机关及其领导者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的组织者、谋划者和执行者,要着力探索建立现代警察人力资源管理的新理念、新方法,用符合警察职业特性的管理方法管理公安队伍,为广大公安民警更好地工作营造良好的职业文化环境。

1.培育警察意识,传承公安文化

公安机关及其领导者要重视公安民警的思想文化培育,注重警察意识日常养成,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民警适应和接纳特定的公安文化。积极开展多种形式、丰富内容的文化活动和宣传教育活动,弘扬人民警察凛然正气、格尽职守、服务人民的优秀品质,促进公安民警对组织文化的认同和理解,并在日常工作中积极践行、传承公安文化。

2.宣传先进典型,加强引导教育

加强对具有时代特色的先进典型的宣传教育,开展表彰奖励、立功创模活动,弘扬先进个人和集体格尽职守、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发挥榜样的力量,用身边鲜活的先进典型引导广大公安民警增强对公安工作和公安文化的接受、认同和欣赏。在重大场合,尤其是表彰奖励和会议活动中的仪式感教育和熏陶,传唱具有公安特色的歌曲,突出公安工作的神圣感和使命感,增强公安民警对组织和国家的归属感和认同感。

3.提高警察待遇,保障民警需求

采取多重举措推进“从优待警”,保障民警基本需求。公安民警也是现实生活中的社会人,除了响应“普遍号召”竭力履职尽责之外,还必须要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满足广大公安民警多层次的需求,从工资待遇、住房出行等物质方面,职业生涯发展和实现人生价值方面,生活服务与社会交往方面开展个性化、精细化、多样化“从优待警”,切实提高公安民警,尤其是基层一线民警的社会地位。

(三)完善社会支持机制,构筑社会支持体系

众所周知,警察担负着维护社会治安、打击违法犯罪的重要社会职责。公安工作面向社会,致力于国家安全,社会和谐稳定和人民安居乐业,因而离不开社会的支持。从完善公安队伍管理的角度上来讲,社会是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必不可少的一环,公安干警的工作成果归根到底还是要由社会来评价,“社会稳定还是不稳定”、“人民群众安全感高不高”等都是社会公民的深刻体验,公安民警的成就感、自豪感更多的都来自于群众的认可和评价。社会主体,尤其是人民群众、新闻媒介、“意见领袖”等要更多地了解公安工作和社会治安形势特点,切实感受公安民警工作的压力,积极参与社会治安治理,创造良好的社会发展环境。

1.善于运用新闻媒体,正确引导舆论方向

现代媒体要站在客观公正立场报道涉警事件,避免误导社会舆论。现代媒介的发达程度可以用史无前例来形容。就个体来讲,人人都是电视台,人人都是记者。一段不超过140字的短文,再配上几张照片,一段视频,就是一个“引爆点”①“引爆点”源于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的《引爆点》一书,即“Tipping Point”,是一本谈论怎样让产品发起流行潮的专门性著作。其理念就是,我们的世界看上去很坚固,但在《纽约客》怪才格拉德威尔的眼里,只要你找到那个点,轻轻一触,这个世界就会动起来:一位满意而归的顾客能让新开张的餐馆座无虚席,一位涂鸦爱好者能在地铁掀起犯罪浪潮,一位精明小伙传递的信息拉开了美国独立战争的序幕——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点,却是任何人都不能忽视的引爆点。,就可能会掀起一场社会公共舆论事件。当前社会正处于重大变革期,利益矛盾和冲突急剧凸显,涉警事件极具敏感性,更是社会舆论的焦点。这表明,面对社会日益发达的现代媒体,一方面官方要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加强与社会媒体的沟通合作,另一方面,现代媒介要秉持新闻媒介职业操守,承担应有的社会责任,客观报道社会新闻。通过网络、电视、报纸多种形式宣传公安机关的先进典型、公安英模的感人事迹,使人民群众更直观地理解公安文化和警察精神,对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产生更多的好感和理解,促进形成和谐的警民关系。

2.建立巩固群众基础,增进警民关系

公安工作需要雄厚的群众基础,工作的开展也需要群众的配合,公安民警应贯彻群众路线,加强与群众的沟通,做好群众工作,牢固树立依靠群众、为了群众的思想观念[7]。同时,社会公民也要走进公安机关和公安工作,了解警察执法。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人总是基于自身所知晓的知识和信息来对外界事物作出评价,这本身就是存在问题的。限于获取知识的不完整性和价值观取向差异,评价必然带有更多的片面性,而现实中人需要做的就是要尽可能地搜集完整信息,并用社会评价方法和价值评价尺度去衡量涉及大多数人利益的社会事物,而不是基于自身狭隘的个人权益。社会公众要更加主动地了解社会信息动态,对涉及自身权益的信息要全面关注,并特别重视信息来源的正当性和权威性。充分利用公安机关开展的“开门评警”、“警营开放日”、“警察执法体验”等活动,走进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一起体验执法服务活动,了解真真切切的公安工作,获取全面的公安工作信息,了解公安工作基本常识和历史,明白“警察组织的历史沿革”、“今天的公安工作和公安民警为什么是这样,而不是那样的”,从交流中理解,从理解中增进警民感情,使人民群众深刻体会公安民警的工作难处,更加理解支持公安民警的工作。

社会支持体系的两方面是相辅相成的,借助多种形式媒体的宣传活动,使广大群众更加直观地了解公安机关和公安民警,领悟公安文化和警察精神,对公安工作给予更多的支持和理解,积极配合、协助公安机关的工作。

结语

树立现代警察职业理念,增强人民警察的职业认同感,是引导广大公安干警发掘和感悟警察职业价值,促进从警人员幸福感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精细化工程,需要主体——人民警察的积极努力,主动去体验和感悟警察职业的自豪感和成就感;需要警察组织——公安机关及其领导者的支持和重视,并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引导公安民警切实提升对公安工作的认识能力,创造良好的从业环境和职业发展机制,并通过日常活动加强警察职业意识养成;需要公安工作客体——社会的理解和包容,尤其是社会新闻媒介、网络虚拟社会的“意见领袖”、“网络大V”们的主动关注,全面了解公安工作,积极走进公安机关,体验他们的日常执法活动,了解公安机关工作运行机制,掌握公安工作信息。只有公安民警、公安机关及其领导者和社会的信息共享和沟通,才能实现公安机关内部上下级之间的密切配合和警民关系和谐,共同致力于社会治安治理和建设“平安中国”,最终促进公安民警对职业的认同,增强其职业自豪感和成就感,成为“幸福警察”。

[1]王成义,刘琪.国外警察职业倦怠研究述评[J].江苏警官学院学报,2006,(4):1.

[2]警察职业压力调查.http://www.ciosrc.org/NewsShow.asp?id= 116831[DB/OL].中华国际职业压力研究中心.2014-04-04.

[3]孟建柱.坚持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相结合着力打造一支素质过硬的公安队伍.公安政治工作[J].2013,(2):4.

[4]郭文丽,刘琪.公安机关文化软实力探析[J].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47-50.

[5]于英丽.影响和谐警民关系的民警自身因素分析[J].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2011,(2):72-75.

[6]叶剑波,段水莲.公安民警压力的调查与疏导[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2):136-140.

[7]皮华英.积极心理学视角的公安民警心理危机干预初探[J].湖南警察学院学报,2011,(1):81-84.

Study on the Professional Psychology and Sense of Identity to Profession

YANGGuo-jie
(Peoples Public Security University Of China,Beijing,100038)

Current social transformation in the new era,the diversity of social value,diversity of thinking, complex social order,police profession needs to face more social emergencies and withstand greater psychological pressure.Under the background,more needs to increase the occupational psychology police identity and cultural identity,and strengthen the self-perception of police.Based on this,the paper focus on the sense of identity to profession to understand the attitude toward the policing works from self-cognition to professional psychology,putting forward the countermeasures based the three factor:police workers,policing organs and society to improve the sense of pride and happiness of people’s police.

police management;professional psychology;sense of identity to profession

D631.15

A

2095-1140(2016)04-0043-05

2016-02-24

杨国杰(1991-),女,山东济宁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犯罪学专业硕士2014级研究生,主要从事犯罪学研究。

(责任编辑:李语湘)

猜你喜欢

公安民警公安机关公安
公安民警徒手抓捕技能浅论
Frequent attacks on health workers in China: social changes or historical origins?
人民警察节定在哪天,大家怎么看?
衡阳市公安机关党员风采剪影
迈向法治公安:基层公安机关执法规范化实证研究
公安机关将开展3个月行动 深化打击食品药品农资和环境犯罪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对已经移送公安机关案件的当事人做出罚款的行为是否涉嫌渎职犯罪?
公安报道要有度
去年中国有438名公安民警牺牲 平均年龄46.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