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路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2016-03-15何文举

区域经济评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协整

何文举



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路径研究——以湖南省为例

何文举

摘要:通过构建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分析了湖南省全要素生产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的影响路径,研究结果显示:第一,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增长效益对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第二,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所代表的质量贡献意味着较少的能源消耗生产更多的产出,同时造成较少的污染排放。第三,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绿色工业革命”既能够提高居民经济收入又能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关键词:全要素生产率;城镇化质量;协整;误差修正

回顾中国高速的城镇化以及工业化进程,不难发现这种高增长伴随着明显的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特点。城镇化质量的提升越发受到资源和环境的约束。党的十八大以来,进一步确定了在未来一段时期内,将新型城镇化作为主要增长极之一的战略决策。本文认为,城市化质量的提升本质上是一个经济增长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节能减排或者资源环境约束得到缓解的过程。其重点和难点在于全面提高整个社会的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工业企业的生产率水平。故本文尝试从城市全要素生产率的角度出发,探讨其与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相关关系。

一、文献回顾

首先回顾全要素生产率的概念,自从索罗1957年的开创性工作以来,全要素生产率(TFP)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引入新古典增长理论框架下进行分析(陈诗一,2010)。在经济增长核算的过程中,在剔除要素水平扩张所带来的横向增长效应以后,剩下的部分则代表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质量效应。在后续的研究中,全要素生产率进一步分解为技术进步、规模效率以及要素配置效率三个方面。如何判断当前的经济发展方式已经发生转变?全要素生产率(TFP)就成了关键的解释变量。当全要素生产率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开始逐步提升并最终超过要素投入的贡献时,我们有理由认为经济发展方式朝着正确的方向演变。毫无疑问,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与城市的经济发展方式密不可分。

在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代表性的研究有林毅夫等(2007)、王小鲁(2009)根据各自的核算结果指出中国的经济增长不仅伴随着要素投入的扩张,同时也存在全要素生产率的显著进步。陈诗一(2010)基于环境全要素生产率视角,将中国工业发展方式转变形容为“工业的绿色生产力革命”。由上述可得,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增长效益对城市化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的质量水平。

在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源利用效率方面,本文认为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所代表的质量贡献意味着较少的能源消耗生产更多的产出,同时造成较少的污染排放。一方面,全要素的提高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要素重置,让稀缺的资源流入最有效率的部门,实现整个社会生产过程的高效率;另一方面,也通过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来实现低碳技术的革新,从而对提升资源利用效率提供了明确的途径。

在全要素生产率与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前文提到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绿色工业革命”指的是既能够提高人民收入又能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双赢局面。而经济收入以及环境质量是构成居民生活满意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前人有关城镇化质量的研究,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的文献相对较少。本文根据湖南省1992—2013年统计年鉴数据,以湖南省城镇化质量以及全要素生产率的时间序列为研究对象,运用协整技术以及误差修正模型对两者的相关关系展开研究。

二、新型城镇化质量体系构建以及数据的熵指数处理

(一)新型城镇化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

通过借鉴有关新型城镇化内涵以及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本文选取了较为能够代表新型城镇化质量的五个方面。并由此构建了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表1)。

表1 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续表

城镇空间结构质量。城市地理学研究的一个方向是把城市作为一个面,进行城市空间结构的研究。城市空间结构对城市形态和城市功能分区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进行城市规划和建设的重要依据。城市空间结构不仅要研究城市地域内各种空间要素的组合状态,还要研究各要素的相互作用机制(王开泳和肖玲,2005)。本文选用的指标包括:城市化速度、空间城市化率和城乡一体化程度。

城镇经济发展水平。一般而言,较高的城市化质量往往伴随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本文主要选择了经济总量、经济效益和产业结构三个方面来代表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

可持续发展潜力。“十二五”规划中指出,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其言外之意莫过于强调经济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而可持续发展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资源以及环境的综合概念。故本文选择基础设施建设、市场化程度、对外开放度、信息化程度、人才与科技水平、财政支出、治理能力等指标来衡量这四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水平。

城市居民生活质量。民生问题不仅指的是衣食住行,随着城市化质量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民生问题、社会发展有了新的认识和诉求。虽然现在很少存在衣食之忧,但是人们开始更多的是关注住、行以及权益的平等和社会分配的公平等问题。基于此,本文从收入水平、就业水平、城市文化、社会保障、生活条件和环境质量六个方面来代表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水平较为合理。

资源利用水平。前文提到,过去的城市以高能耗和高排放为特征是不可持续的。在2009年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政府向世界承诺,202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量在2005年的基础上下降40%—50%。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已经成为提升城市化质量必要途径。本文选用的指标包括了资源消耗总量以及资源使用效率两个方面。

(二)全要素生产率的估计

本文将采用超越对数的生产函数对全要素生产率进行估计,在考虑传统生产要素资本和劳动力的情况下,将能源消耗纳入生产函数,这样更加贴近现实的经济生产。估计的具体形式如下:

其中,K、L和E分别代表是资本存量、劳动力以及能源消耗,t代表的是时间趋势项。相应的三种生产要素的产出弹性可以表示为:

在对资本进行分析的时候,应该采用存量数据,而统计年鉴等相关资料给出的数据都是流量数据,无法进行直接分析,因此我们采用永续盘存法来计算物质资本存量,即将过去投资流量的积累作为物质资本存量,计算公式如下:Kt=Kt-1(1-δ-φ)+It

其中I为固定资本投资总额,δ为固定资本年折旧率,φ为固定资本闲置率,在这里假定固定资本每年的折旧率和闲置率相同均为10%。劳动力人数L用平均就业人数来代表,即是上一年年末的就业人数和该年末的就业人数的平均值。本文以湖南省为考察对象,数据来源于《湖南省统计年鉴》。基于eviews7.0的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超越对数生产函数估计结果

三、实证分析

(一)平稳性检验

现代计量经济学要求计量模型建立在平稳变量的基础上,而大多经济时间序列都带有一定的趋势,通常是不平稳的,使用传统的计量方法易产生“伪回归”问题。因此,首先要对变量进行平稳性检验,确定其平稳性及单整阶数。一般来说,只有同阶单整的时间序列才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本文将运用ADF方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CE以及全要素生产率TFP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

表3 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不难发现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的原始序列都是非平稳的,进行一阶差分以后则变成了平稳的序列,具备了进行协整检验的前提条件。

(二)协整检验

建立ECM模型前,首先要验证变量间是否存在协整关系,只有存在协整关系的变量才可以建立ECM模型。时间序列分析中,每一个序列单独来说可能是非平稳的,但这些序列的线性组合却可能有不随时间变化的性质,这种平稳的线性组合说明变量间是协整的,意味着这些非平稳变量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由上述平稳性结果可知城市化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均为一阶单整变量,因此可以对变量进行协整分析。本文将采用EG两步法进行检验。

首先,对新型城镇化质量和全要素生产率进行OLS回归,从而得到两者的长期方程:

lnCE=7.55+2.526lnTFP;R2=0.93,P=0.000,DW=1.98

然后针对回归方程的残差,同样使用ADF的方法进行平稳检验。如果回归残差是平稳的话,那么可以认为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残差的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4。

表4 残差的平稳性

由于残差序列在5%的水平下是平稳,故认为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具有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从协整方程的估计系数来看,要素生产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正向影响。具体来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1%,导致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2.526%。

(三)误差纠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ECM)由Engle和Granger在1987年提出,是一种具有特定形式的计量经济模型。其基本思想是如果变量之间存在协整关系,那么这种长期均衡的关系是在短期波动过程的不断调整下得以实现的。也就是说,大多数经济时间序列具有长期的均衡关系是因为有一种调节机制即误差修正机制在起作用,防止了长期均衡关系出现较大的误差。基于此,可以建立关于ΔlnCE和Δ lnTFP的误差修正模型。本文使用Hendry的从一般到个别的建模方法,首先选定二阶滞后变量及误差修正项,然后逐渐删除不显著的变量,最后得出误差修正型。即:

从模型中可以看出,新型城镇化质量与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是:在短、中期内,全要素生产率对城镇化质量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具体来说:本期全要素生产率值每增加1%,会使同期城镇化质量增加1.801%;1期前全要素生产率值每增加1%,会使本期能源消费增加1.256%;2期前全要素生产率值每增加1%,会使本期城镇化质量源消费增加2.035%;同时,城镇化质量的增加在短、中期内,对自身的变化有显著影响。误差修正项系数的大小反映了短期偏离长期均衡的调整力度。误差修正项系数估计值为-0.214,说明了全要素生产率的短期波动向长期均衡调整的力度为0.214,且符合反向纠正机制。

四、政策建议

结合本文所构建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全要素生产率对新型城镇化质量影响的路径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在全要素生产率与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全要素生产率通过影响经济增长速度以及增长效益对城镇化经济发展水平产生影响,进而影响新型城镇化质量水平。第二,在全要素生产率与资源利用效率方面,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所代表的质量贡献意味着较少的能源消耗生产更多的产出,同时造成较少的污染排放。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通过改善经济结构和要素重置,让稀缺的资源流入最有效率的部门,同时也通过加快技术进步和自主创新步伐来提升整个社会的资源利用效率。第三,在全要素生产率与居民生活质量方面,全要素生产率代表“绿色工业革命”既能够提高居民经济收入又能实现环境质量改善,从而提升居民的生活满意度。

总的来说,本文主要围绕经济、资源以及环境问题展开,这些问题伴随着中国当前的城市化进程,且在将来一段时期对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产生制约。在外需乏力的宏观经济背景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是未来中国一段时期经济增长的重要政策。但是中国的城市面临着艰巨任务,既要保证城市经济增速度,又要兼顾资源和环境的约束。怎么才能够实现双赢的局面呢?全要素生产率特别是工业生产的全要素生产率就成了重中之重。而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无法避免的是要素的重组、落后产能的淘汰,同时也需要政府相应的政策扶持。因此,城镇化质量的提升伴随着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将以一定的经济损失为代价。但是从长期来看,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能够实现经济增长以及环境改善的双赢局面,从而达到提高城市化质量的目的,那么这样的代价也是值得的。

参考文献

[1]王小鲁,樊纲,刘鹏.中国经济增长方式转换和增长可持续性[J].经济研究,2009,(1).

[2]陈诗一.能源消耗、二氧化碳排放与中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J].经济研究,2009,(4).

[3]孙建卫,等.1995—2005年中国碳排放核算及其因素分解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0,(8).

[4]陈诗一.节能减排与中国工业的双赢发展:2009—2049[J].经济研究,2010,(3).

[5]王开泳,肖玲.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

[6]林毅夫,任若恩.东亚经济增长模式相关争论的再探讨[J].经济研究,2007,(8).

[7]卫海燕,赵安周,白凯.陕西省城市化与城市资源压力的协整检验与因果分析[J].城市发展研究,2011,(5).

[8]赵永平,徐盈之.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驱动机制研究——基于我国省际2000—2011年的经验分析[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

(责任编辑:口天)

【生态文明与区域经济发展】

Research on the Path of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by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Take Hunan Province as an Example

He Wenju

Abstract:Through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evaluation index system,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of Hunan Province on the new urbanization quality improvement path,the research results show that:firstly,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hrough the impact of economic growth rate and growth efficiency of the urban economic development level,and then affect the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Secondly,the contribution of 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to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he representative means less energy consumption to produce more output,while causing less pollution emissions. Thirdly,the total factor productivity represents the“Green Industrial Revolution”can improve the economic income of residents can also realiz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improvement,so as to improve the life satisfaction of residents.

Key Words:TFP;Urabanization Equality;Cointegration;Ecm Model

作者简介:何文举,男,湖南商学院湖南城市化研究中心教授,博士(长沙410205)。

中图分类号:F0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6)01—0150—05

收稿日期:2015—10—20

猜你喜欢

全要素生产率协整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基于协整的统计套利在中国股票市场的实证研究
湖北省十二市全要素生产率的比较分析
中国人口红利的国际比较与测算
广东省能源消费与对外贸易的关系研究
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河北省经济增长方式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