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棒之下,面膜的明天在哪里?

2016-03-14段继刚

营销界·化妆品观察 2015年11期
关键词:面膜品类违规

段继刚

近几年来,特别是最近这几个月,随着国家对美容化妆品行业检查力度的加大,大棒挥舞之下,不少的化妆品企业和品类都受到了打击。面膜品类作为近几年炙手可热的市场宠儿,也没能例外。

2015年7月和8月,国家密集曝光了十几种面膜不合格产品,有的企业和品牌在短时间内连续中招。一石激起千层浪,在本来就敏感多变的日化美妆市场,瞬间掀起层层波澜。经媒体转载,又经过微信朋友圈发酵,迅速传遍了几乎整个美妆界。

在普通的消费者还没有引起强烈反响之前,众多的业内美妆界人士,纷纷在思考猜想行业的未来。有人悲观唱衰面膜,认为这个品类会死掉,“没法再做了”,很多人这样喟叹。因为竞争已然白热化,厂商之间更是展开白刃战,毫无利润可言,一经这样的曝光,更会引发消费者的信任危机,致使品牌坚持不下去。

也有的人士比较乐观,认为这个品类经过多年市场培育,已经深入人心,消费者早已形成习惯,这样的危机会很快过去。

负责任的媒体和企业,都在为行业的未来做严肃认真的思考。日前,品观传媒董事长邓敏女士一行来到笔者所在的公司,与面膜行业几位资深操盘手和企业主进行了探讨,真知灼见的碰撞,针锋相对的激辩,言谈之中,睿智理性的统一认知逐渐达成。笔者有幸旁听,深受鼓舞,愿意与更多读者分享其中观点。

自古以来,准确的说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但凡有新事物进入,第一阶段大家先是观望,一旦先行者赚得钵满盆满之后,就会进入第二阶段,那就是几乎所有人都会一拥而上,把这个行业彻底做滥,导致最后行业洗牌,剩下少数的王者笑傲江湖,股市楼市电商,莫不如是。

日化市场也是如此,品类亦然。面膜作为一个快捷有效的美容护肤产品,经过了几多年的市场培育,销量已经非常可观。由于其门槛低,销量大,对于企业来讲回款快。众多的企业和个人对它垂青,都想来分一杯羹。这些企业,有做药的,有房地产的,有做保健品的,不一而足。

其中名人做面膜的不在少数,演员明星,化妆达人,不少人出过面膜产品,据说刘嘉玲女士就是其中之一,可见面膜对人的吸引力之大。美妆类的产品当中,从未出现像面膜类产品一样,能引起这么多企业的兴趣,创造了品类的一个奇迹。

上述的仅仅是新事物发展的第二阶段,随着市场的发展,同质化严重,泡沫破灭,除了一地鸡毛外,还有大多数的投机者赔掉了裤子狼狈逃离。只有少数人几乎以信仰般的坚定和热情来坚持,往往才能笑到最后。

历史不会重演,但往往有着惊人的相似,这一幕在面膜市场正在悄悄上演。随着国家严查力度的加大,曝光违规企业和品牌的频率不断加大。一些投机性的企业和品牌被陆续清理出市场。面对这样的情形、业内大咖们观点如下:

1、这是行业发展的必然

这类的情景发生过多次,这次是再正常不过的了,是每一个行业所发展的必然阶段。不经历这样一个阶段,行业是不健康的,不会成熟。当前面膜行业的竞争还是处于无序状态,所以没必要唱衰,但也不能盲目乐观。因为随着国家加大力度检查,也会使得消费者对品类产生一定程度的不信任。如果没有过硬的产品质量和服务,就会失去顾客,被市场所淘汰。但行业和品类不会消失,然而若企业不守法、没有竞争力就会消失。

2、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利

国家的检查打击,只是为了净化市场,使真正负责任的企业生存下来。如果不查处违规企业和品牌,本身就是对合法企业和品牌的不公平对待。少数的企业急功近利,违规添加违禁物质,博取消费者的依赖和信任,这本身是令人发指的,受到查处也是理所当然的事。这对于违法违规的企业来说是灭顶之灾,但对于守法的企业来说,将是突破的机会。危机,本身就是危险和机遇并存。

3、引以为戒,维护行业信誉

面对国家查处违规企业和品牌,没有涉及的企业不能幸灾乐祸,更不能落井下石。要引以为戒,加强自检自律。要维护整个行业和品类的信誉。一方面我们希望国家加强打击力度,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被查的企业,能够深刻反省,从困境中走出来。毕竟独木不能成林,几个品牌也不能形成局面,只有大的环境好了,品牌和企业才能有更大的发展。

猜你喜欢

面膜品类违规
违规借调的多重“算计”
聊聊违规担保
易容面膜
敷面膜的三个误区
参展推荐品类索引
驾照
搞怪面膜趣味多
2013年三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
2013年二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
2013年一季度全国玩具品类进出口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