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会问”才“会学”

2016-03-14任芝

考试周刊 2016年4期
关键词:物理实验教学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任芝

摘 要: 本文通过对现在学生物理学习情况的分析,发现存在学生被动学习,不善提问,不善主动思考的情况,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布鲁纳的“探究—发现式”教学理论,在物理教学中从预设、生成、评价、思维创新等角度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以使学生养成主动学习的能力,培养创新精神。

关键词: 物理实验教学 问题意识 创新精神 习惯培养

一、引言

纵观高中物理教学,为什么会出现老师教得累,学生学得疲乏的现象?归根究底,是老师把学习变成了老师的事,学生已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表现为:不敢提出问题;不愿提出问题;不善于提出问题。那么如何改变这种局面?基于这个困扰我很久的问题,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二、基于学和教的理论分析

对学生而言,问题意识即在学科学习过程中能够主动思考,认真探究,从而针对某个方面提出问题的思想准备。对教师而言,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切入点。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学生是天生具有好奇心的,正是这种好奇心在激励着他们积极地在头脑中建构他们所体验到的周围环境的认知图式。从杜威提出探究学习和反省思维的理论,到通过布鲁纳精心论证,“探究—发现式”教学法已得到充分认可和推行,其要求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开展探究发现活动,着重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三、结合课堂实践的解决思路

1.创新预设,关注学生的问题意识。

精心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有问题能思考。在物理课本中有很多实验,大部分是验证性实验,从科学探究的角度看其实不是问题,但由于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差异性,这些问题仍然是值得思考的,关键在于老师如何处理预设。

例如在《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这一实验教学中,书本中的处理是给出实验器材、实验步骤和实验数据处理,要求学生验证在自由落体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这个实验在高一教学和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要求较高,而且题目变化也多,所以在处理这一节内容时不禁思考:能否让学生更主动地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在备课时就准备了这样几个问题帮助学生进入探究学习过程。

(1)通过已学知识,在自由落体的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吗?

(2)在自由落体过程中,能量是怎样转化的?

(3)怎样可以证明自由落体过程中机械能保持不变?

通过设置问题梯度,学生完全可以解决以上问题,并且可以得出只需要验证下落过程中减小的重力势能和增加的动能是否相等即可。然后继续设问:

变式引导:能不能设计实验验证平抛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呢?可以让学生思考实验原理、实验器材、实验过程及数据处理。学生通过已习得经验再解决这个问题虽有困难,但仍是在可解决范围之内的。

这样的课堂预设其实是对教材内容的重组,但是调动了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老师引导下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

围绕教学目标,创设恰当的“境”,激发学生的“情”,使学生在适合的情境中积极地思考问题。可以尝试:

(1)设置悬念:在讲解《圆周运动》时,可以设置这样的情景:你敢坐翻滚过山车吗?车在轨道最高点时人为什么没有掉下来?

(2)联系实际:在讲镇流器的作用时就可以让学生体验一下镇流器产生的瞬间高压的效果,将一个电键、一个镇流器(用纸盒把镇流器隐藏起来)、一节电池用若干根导线串联成一个闭合回路,同时让全班学生手拉手“串联”在一起,其中第一个学生和最后一个学生分别握住镇流器接线头的两端,老师在断开电键的瞬间,镇流器产生了瞬间高压,形成的电流通过人体,全班学生都感觉身体麻了一下,一起体验了一次触电。这个实验让学生很惊讶,一节电池也可以让全班学生“触电”,大家对这个神秘的元件产生了兴趣,很想探究这是什么?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神奇的效果?进而培养学生问题意识。

3.运用生成,升华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现有教育形式下,学生总习惯于围绕教师事先准备好的一连串提问学习。因此,我们应该从主观拟定问题转变成围绕着学生在学习中产生的问题而展开教学,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权利交给学生。

例如在《交变电流的产生》教学过程中,我们会拿手摇式发电机接小灯泡这个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在演示实验中可以让学生摇动发动机,学生原本的预设是:只要转动线圈就可以让灯泡发亮,可是有时却会出现这样一种情景:当摇动比较慢时,小灯泡不亮。这时就有学生提出:“快点摇!”在进行演示实验的学生就真的快速转动线框,这个时候小灯泡亮了,但是又发现小灯泡是一闪一闪的。这时问题就产生了,同样是摇动线圈为什么缓慢转动时不亮,只有快速转动时才亮?亮的时候怎么还会一闪一闪的?这时可以引导学生从手摇式发电机的构造研究,关于“一闪一闪”学生思考线圈转动时电流产生的特点解释这一想象;而关于“缓慢转动时不亮”这一问题,学生根据前面稳恒电流的知识很容易想到是不是没有达到小灯泡的额定电压,就会想要探究手摇式发电机产生的电动势的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这节课可能跟老师本身的预设是有偏差的,老师只是想要让学生观察到灯泡一闪一闪的现象进而分析交变电流的特点,但学生实验操作中产生的问题,使得我们不能按照预设进行教学。但是课堂中这一生成确实具有其良性意义,老师智慧地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一方面保护了学生探究的积极性,另一方面让学生经历了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这一完整的思维过程。

4.巧用评价,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

恰当地评价学生提出的问题,使他们在获得新知的过程中感受成功的喜悦,要做好这个环节,可以好好利用这两个方法:

(1)认真对待学生出现的简单问题。这样学生会感觉自己是被尊重的,积极性会大大提高。例如在《超重和失重》这节课中,老师让学生描述用弹簧测力计拉住一个重物突然提起的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时,有学生说示数比静止时要小,这个回答跟老师预期的回答是不同的,但是仔细想想这个回答其实也是学生真实观察到的现象,用手拉弹簧总会停下来,在运动停止前确实有段减速上升期,所以出现这个现象是对的,但是学生忽略了突然上升的这个瞬间这个条件,老师如果能友善地评价这个问题,则能更好地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继续探究的信心。

(2)不吝啬无声的语言。在作业本上的一段评价、一个题目错误原因的分析,课堂上对没有机会站起来表达的学生的一个微笑和点头赞许,对学生来说他会感觉到自己被老师关注和理解,能激发学生对这个学科的学习兴趣。

四、结语

让学生养成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带着更深刻的问题甚至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的习惯。通过这样的长期训练,学生就会逐渐学会发现、探究的技巧和方法,逐步提高学习能力。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M].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2.

[2]吴兰红.物理实验教学有效性的缺失问诊与构建达成研究[J].中学物理高中版,2013(10):15-16.

猜你喜欢

物理实验教学习惯培养创新精神
数字化实验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高校大学生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初探
大创项目对大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培养的作用研究
浅议如何做一名优秀的小学数学教师
浅谈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