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河南柘城方言的“个小舅子”

2016-03-14王业奇

王业奇,张 旭

(1.天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天津 300072;2.天津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 300387)



河南柘城方言的“个小舅子”

王业奇1,张旭2

(1.天津大学 国际教育学院,天津 300072;2.天津师范大学 国际教育交流学院,天津 300387)

摘要:河南柘城方言有“个小舅子”这种语法形式,用法分为两种情形:一种用于指人,用在名词性词语后面,表调侃或戏弄;一种用于指事,用在谓词性词语后面,表轻蔑或诅咒。此外,还有自由形式的“小舅子”,这两种用法互济,很多时候表达相同的语法意义,可以认为这是柘城方言的一种地域性的创新。

关键词:柘城方言;个小舅子;詈词

网络出版地址:http://www.cnki.net/kcms/detail/13.1415.C.20160405.1125.042.html

网络出版时间:2016-04-05 11:25

《现代汉语词典》解释“小舅子”为“妻子的弟弟”[1]698。但在河南省柘城县的方言里,除本义之外,随着称别人“小舅子”而感觉心理上占人便宜的戏谑用法的出现,还进一步产生了“个小舅子”这种语法形式。从句法分布看,“个小舅子”大致分为两种情形:一种指人,用在名词性词语后面;一种指事,用在谓词性词语后面。

柘城县隶属河南省商丘市,方言属于中原官话郑曹片儿。该文对两种情形的“个小舅子”作了考察,例句中涉及的方言词,读音特殊的写同音字,本字未能确定的用符号“□”表示,并按照方言读音采用国际音标标注。例句多为调查中记录所得,少数自拟。

一、名词性词语后面的“个小舅子”

用在指人的名词性词语后面的“小舅子”,是以戏称对方为自己妻弟的方式表示说话人对对方的调侃或戏谑。而“小舅子”随在量词“个”的后面出现,使“个小舅子”成为一个固定的语法实体。为了与后面将要讨论的另一种用法的“个小舅子”相区分,该文将用在名词性词语后面的“个小舅子”记作“个小舅子1”。有一点需要特别加以说明:“小舅子”用于指人时,说话方不分性别男女皆有可能。当然,实际情况是以男性用者为多。而被指称的对象也并不仅限于男性,女性亦可。如:

1.你个女嘞不干女嘞的事儿,我打你个小舅子。(你女人不做女人的事,我打你这个臭娘们儿。)

2.饭都做好了,铁蛋儿个小舅子也不知道上哪去了。(饭都做好了,铁蛋儿这小子不知道去哪儿了。)

3.都啥时候了,你个小舅子还去不去欸?(都啥时候了,你这小子还去不去呀?)

4.是谁个小舅子先骂嘞?(是哪个不是人的先骂的呀?)

5.□[niɑ24]!你个小舅子净笑话我。(娘的!你这东西净笑话我。)

6.这是谁个小舅子嘞羊?叫俺嘞麦吃完了!(这是哪个杂种家的羊?把俺家的麦子吃光了!)

从上边的例句可以看出,“个小舅子”就是“这/那个+小舅子”的省略形式,而省略的究竟是“这”还是“那”,则是由说话人心理上所感觉的相对于被称小舅子一方的位置关系而定[2]183。例6的“谁个”相当于“哪个”,柘城方言两种说法都用,而“谁个”更为常见,不烦另外举例。

“小舅子”也有相应复数形式的用法,如:

7.恁几个小舅子种别呆在这瞎胡闹了。(你们这几个孬种别在这儿了胡闹了。)

8.俺家那几个小舅子种不争气,都没考上学。(俺家那几个混蛋孩子不争气,都没考上学。)

“个小舅子”后面加“种”,无疑更多地用于指年轻人,特别是不很懂事的孩子。因此,适用于上对下或者一般的平辈之间。由于“小舅子”意义的进一步泛化,有时甚至可以用来指自家的晚辈儿童,如例8。另外,复数用法由于“个”前面多了一个数词,造成量词“个”与后面“小舅子”的结合关系变得松弛。换言之,在复数用法的情形之下,“小舅子”差不多成为一种自由形式。

事实上,随着“个小舅子”用法的流行,“小舅子”前面不加“个”字的用法也在生活中出现了。单就这两种用法的使用情况而论,“小舅子”比“个小舅子”较少受到句法位置的限制,使用起来更自由。调查中还了解到,“小舅子”和“个小舅子”两种用法其实都不仅限于柘城方言,在河南省和河北省很多地区乃至安徽省某些地方的方言中都有流行,且都是产生已久的语法现象[3]。譬如,描写冀中平原抗日战争的小说里就有不少这样的例子:

9.打他个小舅子,于老寿也不是铁头罗汉,咱们有七条枪嘛!(李晓明,韩安庆《平原枪声》)

10.老孟把手枪往他脑袋上一捅骂道:“你再叫唤,我崩了你个小舅子!”(同上)。

11.正牌队伍我们看到不少,哪一个不糟害老百姓我算是小舅子!(同上)

12.我还给他记着一笔帐嘞,那一次打马车叫小舅子追的好败兴!(同上)

普通话中没有“个小舅子”这种用法形式,但是普通话有在“个”字后面加詈词或是临时被赋予贬义的普通名词的用法形式。从情感表达功能来看,在“你个NP”这一形式中,NP往往是具有詈骂功能的贬义词或者是定语成分具有贬义色彩的名词性短语[4]。不难看出,普通话的这种用法跟柘城方言“个小舅子”所传达的语法意义大致是相同的。如:

13.小心我揍你个王八蛋。

14.你个浑小子,还不快回家吃饭去!

二、谓词性词语后面的“个小舅子”

用在谓词性词语后面的“个小舅子”,表示对不如意事件的遗憾、轻蔑或诅咒,该文记为“个小舅子2”。

“小舅子”由指人演变为指事,即“个小舅子1”变为“个小舅子2”,意义出现了根本性质的变化。从句法形式看,句子末尾总是带着一个“了”字。这个“了”字一方面表示所陈述事件属于已经发生的事实,一方面表示说话人的叙述口吻。由此可知,“了”字兼有动态助词和语气助词双重语法作用。此外,在有些情形下,谓词与宾语“个小舅子”之间同时用了一个“了”字,这时候,句末“了”字兼有的两个不同助词的语法功能被分解,变成前面的“了”表示动态,后面的“了”表示语气。譬如:

15.这个车轱轮子坏了个小舅子了。(这个车轮子又他娘的坏了。)

16.都快热死了个小舅子了,你还穿□[t□□n31]厚。(都快他娘的热死了,你还穿得这么厚。)

17.今儿个都星期五了个小舅子了。(今天都他娘的星期五了。)

18.他家的房子塌了个小舅子了。(他家的房子他娘的塌了。)

跟“个小舅子1”的情况一样,“个小舅子2”也有省“个”而单用“小舅子”的自由形式用法。如:

19.热嘞跟小舅子一样,还薅啥草欸。(热得他娘的这样了,还薅什么草啊?)

20.不是我巴结,你吃小舅子!(不是我卖命挣钱,你吃他娘个屁!)

“个小舅子1”和“个小舅子2”这两种用法在现代柘城方言并存的事实,反映了“个小舅子”由原本只能指“实”演化为也可以指“虚”的语法变化过程。值得注意的是,在有些情形下,指人的“个小舅子1”和指事的“个小舅子2”可以进行句式变换,变换前后所表达的意思大体一致,但是情感和语气明显不同。具体说来就是:“个小舅子”用于指事较之用于指人具有更加强烈的贬斥意味:

21.a.他个小舅子的房子塌了。(那小子的房子塌了。)(个小舅子1,同情)

b.他的房子塌了个小舅子了。(他的房子他娘的塌了。)(个小舅子2,不同情)

22.a.满柱个小舅子又来了。(满柱这小子又来了。)(个小舅子1,对满柱这个人反感)

b.满柱又来了个小舅子了。(满柱又他娘的来了。)(个小舅子2,对满柱又来这件事反感)

允许“个小舅子1”和“个小舅子2”作句法变换的多是某些表达极端消极意义的陈述句,而在感叹句、祈使句及表达相对较为积极的意义的时候,则只能用“个小舅子1”,不能用“个小舅子2”,以下例句中带*的为错误用法。

23.a.你个小舅子1真有钱。(你这小子真有钱。)

b.*他真有钱个小舅子2。

24.a.他个小舅子1还来不来?(他个杂种还来不来?)

b.*他还来不来个小舅子2?

25.a.他个小舅子1别来了!(他王八蛋别来了!)

b.*他就别来了个小舅子2了。

26.a.他个小舅子1干活还真中!(他这小子干活还真行!)

b.*他干活还真行个小舅子2。

从句法形式看,“个小舅子2”与北方话相当流行的“动作行为动词+个屁”的用法十分接近,都是“个”字后面跟着一个贬义词语。但事实上两者在语用上存在明显差异:“动作行为动词+个屁”譬如“唱个屁”之类在语法上的主要作用是对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进行价值否定。也就是说,在说话人看来,实施前面的动作行为毫无意义;而“动词+个小舅子2”的句子,其语法意义不是对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进行价值否定,而是从行为到结果予以情感上的强烈蔑视甚至诅咒。

27.歌词儿都背不下来,还唱个屁?(歌词儿都背不下来,还唱什么呀?别唱了。)

28.这种款式的衣服早就过时了,好个屁呀!(这种款式的衣服早就过时了,还好什么呀?不好啊!)

29.新买的鞋没穿三天,他就扔他个小舅子了。(新买的鞋没穿三天,他就他妈的扔了。)

30.这个沟跑水了个小舅子了,还不快打住!(这个沟都他妈跑水了,还不赶快堵上!)

本义为“妻弟”的“小舅子”被用于指人时的贬称,其演化路线是由文化戏谑转为俚俗詈言。而再进一步的“小舅子”由指人向指物的变化,则是在语法的作用下逐渐产生的语义引申所导致的。很明显,“个”字是推进“小舅子”语义变化和催熟“个小舅子”句法变化的重要的语法要素。

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柘城方言属于北方话里面的一个点方言。从该意义上说,柘城方言中“个小舅子”的用法被看作是受北方话影响而发生的语法类化所致,不能说全无道理,但笔者更倾向于认为这是柘城方言自己的创新,因为很明显,“小舅子”的语义变化是地域性的,“小舅子”的语法变化,特别是其中“个小舅子2”用法的产生,在北方话中不存在这样的语法基础[5]。

参考文献:

[1]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2]吕叔湘.近代汉语指代词[M].上海:学林出版社,1985.

[3]王琴.安徽阜阳方言的“个妻子”[J].中国语文,2010,(2):184-186.

[4]张华杰,杨莉莉.现代汉语中的“你个”结构[J].修辞学习,2009,(3):48-54.

[5]沈家煊.“语法化”研究综观[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4):17-24.

(责任编辑白晨)

The Syntactic Pattern ɡe xiɑojiuzi in Zhecheng Dialect

WANG Ye-qi1,ZHANG Xu2

(1.School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Tianjin University,Tianjin 300072,China;2.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and Exchange,Tianjin Normal University,Tianjin 300387,China)

Abstract:The syntactic pattern ɡe xiɑojiuzi in Zhecheng dialect has two usages.The first usage is to be placed after a noun phrase to refer to a person,expressing the meaning of teasing or kidding;the second usage is to be placed after a verbal phrase to refer to a thing,having the meaning of contempt or curse.The free-form xiaojiuzi is also popular as ge xiaojiuzi.Usually the two forms are in parallel and express the same meaning,which is regarded as a kind of regional innovation of Zhecheng dialect.

Key words:Zhecheng dialect;ɡe xiɑojiuzi;abusive words

收稿日期:2015-10-29

作者简介:王业奇(1980-),男,河南柘城人,天津大学国际教育学院讲师,天津师范大学文学院古文字专业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汉语词汇学、古文字学。

中图分类号:H 0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462X(2016)02-005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