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甘肃河西及沿黄地区农业节水科技问题与对策

2016-03-14邵红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现状问题对策

邵红(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00)



甘肃河西及沿黄地区农业节水科技问题与对策

邵红
(甘肃省水利厅水利管理局,甘肃兰州730000)

摘要:根据甘肃省河西及沿黄地区农业节水发展现状,分析近年来甘肃省河西及沿黄农业发展取得的成绩,存在的问题,根据全省地域特点提出对策。

关键词:农业节水;现状;问题;对策

甘肃深居内陆腹地,地处黄土高原、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交汇地带,具有典型的大陆季风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匮乏,且时空分布不均,是全国缺水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甘肃省水利事业取得长足发展,形成了以防汛抗旱、农田灌溉、城乡供水、节水保持、水力发电为主的水利工程体系,在防灾减灾、改善民生、保护生态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为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和水资源保障。但是,与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对水利的要求相比,水资源供需矛盾仍较突出,水利基础设施仍然薄弱,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仍然不强。因此,加强农业节水研究,发展节水灌溉是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根本出路。

1 河西及沿黄地区农业节水现状

1.1水利工程建设现状

河西及沿黄地区干旱少雨,蒸发强烈,是一个典型的没有灌溉就没有农业的地区。早在公元前121年的西汉时期,河西地区各族人民兴建水利引水灌溉,在千里荒漠戈壁开辟了绿洲农田。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政府非常重视水利建设,国家投入了大量资金,灌区人民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水利建设和农田灌溉得到迅速发展。到2013年,河西地区及沿黄兰州、白银两市共建成水库169座,其中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9座,小型水库148座。建成泵站1819座,装机容量78.77万kW。建成干支渠21427km,已衬砌15706km,建筑物441397座;斗农渠100407km,已衬砌33611km。配套机电井36580眼。发展有效灌溉面积89.86万hm2,年引提水量90.50亿m3。

1.2农业生产状况

河西及沿黄地区现状总灌溉面积102.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89.86万hm2。属温带干旱、半干旱地带,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适宜多种作物生长。其中,粮食作物主要有小麦、水稻、薯类等,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料、大麻、甜菜、烟草、瓜果、药材等。据调查,疏勒河流域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棉花、葡萄、豆类、瓜菜、啤酒原料等,粮、经种植比例38∶62。随着黑河流域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黑河流域粮食种植面积压缩,积极发展豆类、制种玉米、“双低”油菜、啤酒大麦、啤酒花、优质马铃薯、中药材以及亚麻等轻工业原料作物,粮、经种植比例已调整到68∶32。根据《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及流域水资源条件,确定了中游井河混灌区发展日光温室蔬菜基地,中游井灌区发展酿酒葡萄基地,下游民勤盆地发展棉花、瓜菜、盐地药材、苜蓿饲草基地的农业结构布局,据此调整种植结构,流域内粮、经种植比例65∶35。黄河流域主要种植作物有小麦、玉米、豆类、瓜菜、烤烟、黄花菜等,粮、经种植比例为53∶47。

1.3农业灌溉发展情况

河西走廊及沿黄地区农业开发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是典型的以灌溉为主的农业生产区域。自古以来,广大劳动群众非常重视兴修水利,开垦土地,发展灌溉农业。新中国成立以来,作为甘肃农产品主要产地,项目区各级政府把水利作为农业发展的命脉,采取了一系列促进灌溉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组织广大农民坚持不懈地兴修水利,先后建成多种类型的蓄水、引水、提水灌溉工程。20世纪50年代以兴修水库、塘坝等蓄水工程和河道引水工程为主;60~70年代,随着国家工业化进程的加快,电网和柴油供应在农村逐步普及,泵站提水灌溉发展迅速;70年代起,由于工农业用水量增加,地表水源日益紧张,打井开发地下水成为灌溉发展的重点;80年代,灌溉面积增长一度出现停滞,工作重点转向“加强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90年代以后,国家强调把节水灌溉作为革命性措施来抓,明确了新时期灌溉发展的方向和工作重点,并且增加投入,使灌溉面积和效益重新走上了稳步发展的轨道。截至2013年底,共发展自流引水灌溉、蓄水工程灌溉、机电设备灌溉面积102.9万hm2,其中有效灌溉面积89.87万hm2,实际灌溉面积80.5万hm2。

1.4农业节水发展情况

长期以来,甘肃省一直把发展节水灌溉作为缓解水资源矛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战略举措,相继实施了以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黑河流域综合治理、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日元贷款节水灌溉、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牧区节水灌溉示范项目等为重点的节水灌溉项目,因地制宜推广渠灌、管灌、喷灌、微灌等节水灌溉技术,改进田间灌水技术,优化作物灌溉制度,节水灌溉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现状总灌溉面积102.9万hm2,有效灌溉面积89.87万hm2。已发展节水灌溉面积58.81万hm2,其中:渠灌43.57万hm2,管灌6.39万hm2,喷灌1.18万hm2,滴灌4.76万hm2。据统计,渠灌工程完好率64%,管灌工程完好率64%,喷灌工程完好率53%,滴灌工程完好率51%。

2 农业节水成效

1)节水效益显著。经对实施的大、中、小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节水灌溉增效示范等项目统计分析,渠灌年节水750m3/hm2,管灌年节水1200m3/hm2,喷灌年节水100m3/hm2,滴灌年节水2040m3/hm2。

2)增产效果明显。据项目区实测资料,全省节水灌溉项目区粮食平均增产950kg/hm2,田间采用小畦、沟灌后粮食增产5%左右;实施管灌后,增加了灌溉面积,粮食增产7%左右;大田作物喷灌,增产13%,果树喷灌增产11%;滴灌增产效益最为明显,温室蔬菜滴灌增产66kg/hm2,增产约20%,制种玉米滴灌增产1575kg/hm2,增产率达到28%。

3)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节水灌溉工程的建成,提高了灌溉保证率,降低了生产成本,缩短了作物生长期,促进了耕作制度的改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喷滴灌技术和设施农业技术相结合,促进了农业向高效、集约化发展,显著增加了农民收入。

4)灌溉管理改革成效显著。大中型灌区初步形成了以景电、西电两处高扬程提灌为代表的专业管理和群众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民乐红水河自流灌区、兴堡子川电灌为代表的企业化管理与用水者协会相结合的管理模式;以东坪电灌为代表的整体灌区实行参与式灌溉管理模式。全省已成立农民用水者协会4254个,比2005年增加2667个,灌区农民用水户协会参加农户100.84万户,受益人口466万人,管理斗、农渠道22315条,控制面积达到67.4万hm2,占到全省总灌溉面积的65%。农民用水者协会在促进节约用水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5)生态环境容量显著提高。节水灌溉项目实施后,田、林、路、渠综合配套,防风林带为农田、路、渠筑起了绿色屏障,风沙侵蚀大大减少。节水灌溉项目的实施,使项目区林草灌溉用水量增加20%,林草成活率提高,覆盖率增大,区域环境大为改善,环境容量显著提高。

3 农业节水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技术水平有待提高,高效节水灌溉所占比例低。受经济条件的限制,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投入不足,先进节灌技术所占比重较低。

2)部分工程建设标准低,建设质量差。受资金限制,部分项目未严格按照高效节水灌溉工程建设标准实施,项目建设标准低、质量差,工程配套不完善,影响工程安全运行。

3)种植结构繁杂和生产方式分散,制约高效节水技术规模化发展。由于现状农业种植结构繁杂,对灌水方式、时间、数量要求不一,且粮食作物所占面积偏大,单方水效益偏低,加之以户为单元分散的农业生产方式,使得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规模化发展受到制约。

4)技术力量薄弱,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服务体系建设有待加强。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体系建设滞后,缺乏专门的高效节水灌溉技术推广机构和固定的技术队伍。灌溉试验站不仅数量少,而且缺少资金来源,灌溉试验项目数量较少,试验作物类型单一,亟需加强灌溉试验站建设。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前期工作力量不足,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有待加强。

4 发展农业节水科技的对策

1)统筹规划、科学发展。要统筹规划地表水和地下水,把节水灌溉项目与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对农业灌溉水量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科学衔接全省水利发展规划。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推进节水灌溉现代化为目标,以大力发展地埋管道、喷灌和微灌为主要措施,粮食主产区和经济作物并重,重点示范和普及推广相结合,以提高水的利用率和效益为中心,以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建立节水高效农业为任务,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和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争取加大各级、各渠道资金投入,大力推广和普及高效节水灌溉技术,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2)优化配置,以水资源定发展。甘肃省水资源贫乏,必须加强管理,联合运用,分质供水、合理配置水资源。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要坚持实行总量控制、定额管理。要在统筹兼顾生活、生产、生态用水的基础上,明确各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地区、各主要用水单位农业用水总量和田间灌溉用水定额两套控制指标,作为管理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的基本依据,提出适合本地区条件的不同主要作物田间灌溉用水定额,要求各片区用水户在用水指标控制下节约用水、高效用水。

3)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确定节水措施和节水重点。甘肃东西地域狭长,河西走廊,中、东部及南部地区地形、气候、节水资源条件差异较大。根据甘肃省灌溉各区域水资源状况、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生态环境等特点,因地制宜确定全省节水灌溉总体布局及节水灌溉发展模式。可将甘肃省划分为5个节水灌溉分区,分别为河西干旱区、中部干旱半干旱区、东部半湿润区、甘南高原高寒草原区、陇南山地半湿润区。其中河西干旱区和中部干旱半干旱区水资源紧缺,人口耕地相对集中,灌溉面积较大,灌溉农业发达,是甘肃省节水灌溉发展重点区域。同时,为使全省节水灌溉同步发展,可根据各地的情况采取分类指导的原则,选择渠道衬砌、田间配套、管道输水、喷滴灌、全膜覆盖、调整种植结构、小麦穴播、膜侧种植、集雨节灌等多种工程和农业综合节水措施,节水、增产、增效。

4)要建设与管理并重,完善体制机制。加强依法治水,理顺体制,改革机制。加快科技创新,改进管理手段,全面提升水利服务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各级政府只要能够深刻领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把推广节水灌溉作为一项革命性措施来抓”的重大意义,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把节水灌溉项目的建设和管理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周密部署,精心组织,落实责任,及时研究解决项目实施中的热点、难点问题,就一定能确保节水灌溉项目顺利实施,促进节水灌溉快速发展。同时,在节水灌溉项目的运行管理中,建立科学合理的农业用水价格形成机制和完善的服务体系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用经济杠杆促进片区节水效益。强化农业水价制定和计量征收监管,推行用水户水价听证会制度,增加透明度。调整农业结构,发展节水高效农业,提高农民对水价改革的承受能力。建立并完善农业用水计量体系,利用信息技术等先进手段,加快实行按方计量、按户收费。鼓励、引导相关水利企业加入到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的售后服务中,由政府协调定期对用水户进行必要的技术培训,用好、管好高效节水灌溉项目区的先进灌溉技术和设备,充分发挥片区的节水、增产、增收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才是高效节水灌溉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

中图分类号:S274

猜你喜欢

现状问题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
我国建筑安装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构建与实施的措施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