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综合主题活动的特殊性及对实施者的要求

2016-03-14杨玉銮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期

【摘 要】从语言活动设计角度出发,阐述整合课程实施幼儿综合主题活动的实质及其对实施者的特殊性要求,解决当前在实施整合教育活动中存在的一些普遍性问题。

【关键词】幼儿主题活动 整合课程 生成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49-02

整合课程已成为我国幼儿园课程的一种发展趋势,正如《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试行)》中提出:“各领域的内容要有机结合,相互渗透,注重综合性、趣味性、活动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这反映了幼儿园课程实施整体观的导向。笔者多年来从事幼儿语言教育活动指导工作,故本文主要从语言活动设计角度出发,略谈整合课程实质及其特殊性要求。

一、整合课程概述

实施整合课程,横跨至少两个以上的学科或领域,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学科(领域)的教育目标和内容综合在一个活动之中,让幼儿在活动中有可能同时学习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和技能,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语言教育活动的学习内容,与科学、社会教育活动相似,较容易与科学、艺术、动作技能等学习内容整合成一体。如,儿歌作品《四季歌》:

春天草出头,(双手握拳掌心相对,五指依次打开并立起)

夏天树盖头,(左手五指并拢立起来,右手五指张开盖在左手上,形成大树状)

秋天麦浪随风摆,(左右手前后交叉做麦浪摆动4次)

冬天大雪盖地头。(左右手以大拇指交叉为轴上下交替盖手背4次)

该活动在发展幼儿语言能力的同时,也融合了动作、科学活动于一体。又如,大班语言活动“小威向前冲”,从整合课程的视角出发,有些教师制订了“欣赏绘本,感知生命孕育的过程”、“了解画面内容并大胆讲述”及“发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等目标,也包括了健康、语言和社会领域的整合活动目标。

二、幼儿综合主题活动与“单一科目”教学

当前幼儿园教育活动普遍以“主题活动”的形式来体现“整合”的理念,即在一段时间内,把多种活动内容和多种活动形式科学地组合起来以实现多方面的发展目标,它与“单一科目”教学不同,其中最突出的区别在于“单一科目”教学活动其内容根据活动目标而选择和组织,活动过程也围绕活动目标而进行。如在语言教育活动中,教师发起活动,围绕着如何提高幼儿语言能力等问题展开活动,即整个活动主要关注的只是语言教育的问题。

而主题活动的专题大多源自于幼儿的实际生活,设计主题教学活动时,设计者心目中是“先内容,后目标”,目标可以由设计者预设,也可以由幼儿生成,这类活动既能给幼儿一些必需的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又在一定程序上能满足他们的兴趣和需要。

例如,笔者所在的某市部分幼儿园使用的是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编写的“岭南幼儿多元智能课程”分科教材,在音乐科目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把音乐活动《好妈妈》的活动目标仅仅设定为:(1)能理解图片,并记忆歌词;(2)初步感受歌曲优美的旋律,并能演唱《好妈妈》的歌曲。在活动过程中,活动的内容主要根据以上两个活动目标而选择和组织,活动的过程也围绕活动目标而进行,整个活动主要关注音乐常识和技能的习得,并不在意幼儿自己的经验,也不在意幼儿能否自由地表现和表达。

其实,从主题活动的整合性角度出发,“好妈妈”这个主题教学活动既可聚焦于音乐教育的视角,又可以根据活动过程或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生成其他科目活动目标,如绘画活动目标“学会给妈妈画一张像”、语言谈话或讲述活动目标“能大胆地说说自己如何爱妈妈”、动作技能目标“学习创编合适的歌表演动作”等,鼓励幼儿运用绘画、语言或动作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想法,更能充分激发幼儿爱妈妈的情感。歌曲《好妈妈》作为活动内容的载体,能为教师的“教”和幼儿的“学”留有拓展的空间。因此,在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中,他将音乐智能也作为多元智能中的一种智能。

三、幼儿综合主题活动的特殊性

幼儿园课程组织形式的改变对幼儿教师提出新的挑战,如何综合、何时综合、哪些内容进行综合或运用哪些手段方法等,这是一项紧迫而艰巨的工作。当前在实施主题教育活动中也存在一些普遍性问题,从教育者实施者角度来看,主要有主题内容的选择比较盲目、各领域知识不足或忽视活动中的生成等,这些问题与主题活动的特殊性息息相关。

首先,主题教学活动既有“整合”学科的特点,又有一定的预设、生成取向。如《小猪家门前的苹果树》,该活动预设的与语言有关的显性目标是:(1)能理解和欣赏故事;(2)尝试创编图书《我和我的小树》。但是活动实施过程中,亦可生成语言教学目标以外的其他科目目标,如社会、艺术、科学等领域目标,活动过程也会发生相应改变。因此,这类教育活动对教师的观察力、教学敏感性及各个学科知识统筹组织设计能力等要求较高。教师既要对各领域专业知识有所了解、掌握,又要能把握活动设计者的设计意图,准确、及时地回应实施过程中生成的活动,这种教学能力要求往往让部分教师感到力不从心。

其次,主题活动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幼儿对活动内容是否具备相当的生活经验,这一点对实践经验不足的教师而言乃纸上谈兵。整合活动除了需要教育活动设计者对学科(领域)特殊性有把握,也需要对幼儿学习规律有把握,否则,活动的整合会流于形式,或者成为几个学习的硬性拼凑。尤其对于现今中等师范学校幼师生而言,任务艰巨,它需要活动设计者具有相当的专业水平。

四、幼儿综合主题活动对实施者的特殊性要求

每一位教师都要清醒地认识到课程组织的特殊性,主动迎接挑战,更新知识,锻炼能力,提高整体素质。

(一)具备整合课程的正确观念

综合主题活动的实施要求依据幼儿整体性学习的特性,使不同学科之间、知识与技能之间、认知与情感之间形成有机的整体。因此,课程的实施要求实施者摆正课程观念,促进幼儿认知、情感及能力的发展。如,南京市实验幼儿园的教师,经过长期的探索和实践,在组织幼儿进行《我爱秋天》的系列活动中,引导幼儿围绕科学领域中“认识秋季的自然变化”,通过观察、动手、体验等一系列活动,如“观察白杨树及松树”、撕贴活动“秋天的水果”、学唱活动“小树叶”、绘画活动“初秋的树”等,让幼儿获得有关秋天的各方面信息。正由于教师有整合的观念,在五周的活动时间里,才能将健康、科学、 语言、艺术等领域内容有机结合,帮助幼儿建立起不同领域之间的联系。同时要注意,活动要能真正从幼儿的已有经验、情感态度出发,活动内容之间要有内在的连续性和整合性,切忌为整合而整合的“学科拼盘”现象产生。

(二)掌握各学科(领域)知识及其核心能力发展要求

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教育应该是对幼儿教育的各要素进行多样化、多层次的整合,因此,教师必须善于把握各领域专业知识,最大限度地挖掘课程内容所蕴含的多方面的教育价值。例如,安徽蚌埠市蚌山幼儿园组织的“雪花”系列主题活动,教师凭借所掌握的科学、语言、艺术、社会等领域知识,通过玩雪、说雪、唱雪、剪雪花等活动安排,让幼儿了解雪花的特性及下雪对人类的好处,培养幼儿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感情,活动实施卓有成效。

同时,为了促进儿童整体的发展,实施者还需要理解和掌握相关领域核心能力的发展。譬如,从语言活动的角度上看,幼儿语言教育的核心内容就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在整合活动中,幼儿有很多与教师、同伴讨论、协商、评述等语言表达的机会,这对促进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非常重要。实施整合活动时,教师既要考虑到内容间的横向整合,又要注意在纵向上不同年龄阶段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提升,这样才能让幼儿在活动中获得听、说、读、写能力的综合发展。因此,教师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了儿童语言发展的本质,才能将语言领域和其他领域的内容进行有机整合,从而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三)具有活动“生成”的敏感性

如何在活动中处理好生成性资源,笔者认为,教师要做到因势利导、独具慧眼地抓住生成契机,应以对幼儿活动的细致观察为基础。有时一句话、一个意外、一个动作或表情都有可能生成有价值的教学资源。如在“小蝌蚪找妈妈”的语言活动中,其中一个幼儿问:“小蝌蚪的爸爸哪儿去了?”这样一个问题瞬间生成了“小蝌蚪找爸爸”的新资源。当然,教师还需领会教材、把握目标并了解幼儿,才能对课堂中生成的资源作出有效及时的判断和取舍。

例如,小班拔萝卜语言活动,起初教师主要制定了如下活动目标:(1)能运用多种感官感知萝卜的形、色、味等特征;(2)喜欢听故事、儿歌,并理解其大意;(3)不挑食,喜欢吃萝卜食品。但是,在活动过程中,幼儿竟对点数萝卜的数量,特别是学唱歌曲《拔萝卜》产生浓厚的兴趣。由此,教师及时把握住了幼儿自发生成的资源,认为这些资源来自于幼儿的经验,并能满足其兴趣需要,于是设计了主题活动“拔萝卜”,主要活动如下:

综合:萝卜的味道、社会实践“拔萝卜”、栽种萝卜花。

健康:萝卜营养大。

语言:欣赏、复述、表演故事“拔萝卜”。

科学:萝卜的一家(名称及点数)、运萝卜(分类)、萝卜变色。

艺术:(音乐)萝卜谣、(美术)萝卜的新衣、(手工)萝卜娃娃。

教师将语言、手工、科学、音乐及表演等多方面的教育内容综合在一起,其中,每一级大的主题活动下还分成形式各异的下一级系列活动,各种活动层层或并列展开,不仅让幼儿学到常识,而且还能带给他们美的享受并激发其参与、探究艺术活动的兴趣,有效地发展了幼儿的语言、数学及手工操作能力。由此可见,在实践中,教师应善于从幼儿的经验、兴趣、需求和学习特点入手,通过灵活捕捉、合理取舍等方法,合理利用生成资源。

综上所述,以主题的形式开展活动的整合课程,既照顾了学科领域本身的逻辑性和独立性,又兼顾了幼儿学习内容的经验性和广泛性,其实施过程灵活、富于动态,活动实施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实施过程中对教育者的挑战性。总而言之,树立正确的整合观念,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一定的活动生成能力,提高幼儿教师综合素质迫在眉睫。

【参考文献】

[1]谢秀莲,丁洁.谈幼儿园课程整合的实质及师资要求[J].甘肃教育,2014(12)

[2]朱家雄.幼儿园教育活动设计与实施[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5)

[3]马雪琴,马富成.整合课程状态下的幼儿语言教育问题探析[N].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2(6)

[4]赵美凤.谈谈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中的生成处理策略[J].学生之友,2010(6)

[5]吕彩萍.幼儿园生成性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应用[J].学前教育研究,2013(5)

[6]张建国.幼儿园综合性主题教育的课程结构[J].幼儿教育,1995(12)

【作者简介】杨玉銮(1981— ),女,广东省湛江市幼儿师范学校语文教师。研究方向:幼儿语言教学法、幼儿教师口语、中职语文教学等。

(责编 卢建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