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广西中高职衔接机制及操作模式探析

2016-03-14罗贵庆荣华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广西中职高职

罗贵庆 荣华

【摘 要】分析广西中高职衔接“2+3”工作在操作层面存在的问题,针对目前中高职衔接工作在操作机制上的不足,从“衔接”与“选拔”入手,通过调研,集思广益,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

【关键词】广西 中职 高职 衔接机制 操作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32-02

实施中高职衔接,促进职业教育协调发展,构建科学、完善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职业教育事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是全面建设现代化社会的迫切需要,也是新时期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在自治区教育厅的统一部署下,广西机电工程学校选择部分紧扣广西区域经济和特色产业的专业积极探索中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模式,真正做到了强强联合。其中人才培养方案是中高职学校充分沟通、共同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中高职衔接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色和要求:一是积极探索建立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体系。注重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专业内涵、教学条件等方面的衔接,强化学生在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就业创业能力的培养,以适应区域产业发展和升级的需求。二是紧贴本地区产业结构布局,探索中高职专业设置的衔接。根据广西社会经济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要求,研究确定中高职教育衔接的专业及教学标准,为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养提供教学规范。三是积极探索中高职教育招生制度改革。根据中高职教育的发展规律和广西职业教育发展情况,推进中高职招生制度改革,研究制定中职毕业生进入高职学习的办法,满足学生职业发展和继续学习的要求。

一、中高职衔接招生工作情况

(一)强化招生宣传力度。根据国家有关文件及政策,首届试点招生计划由教育厅下达。广西机电工程学校认真分析了广西的招生形势,把“2+3”中高职衔接招生工作作为学校招生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通过加强联系、寻找地域优势,建设稳固的生源基地,学校之间共同组建招生工作小组,共同制订招生计划和实施方案,共同开展招生宣传工作,确保招生计划的圆满完成。同时,为提高试点项目对学生和家长的吸引力,我们与广州、东莞以及区内的几家优秀企业共同合作,订单培养,联合招生,增强人才培养的实用性,提高专业竞争力。

(二)招生录取情况良好。中高职衔接“2+3”分段培养试点招生计划是,2011年录取人数为2500人,报读“2+3”人数为32人,实际录取22人;2012年共录取人数为3011人,报读“2+3”人数为583人,实际录取576人,报读本科人数为90人,实际录取37人;2013年共录取人数为3254人,报读“2+3”人数为1778人,实际录取587人报,报读本科人数为81人,实际录取69人,2014年共录取人数为3042人,报读“2+3”人数为1839人,报本科人数为150人; 2015年共录取人数为3096人,报读“2+3”人数为1757人,报读本科人数为400人;学生和家长对上中职升高职从观念上给予新的定位,比较好地完成了招生计划。

二、操作中需要探讨的关键:如何选拔与衔接

(一)问题入手。找出项目合作学校之间在人才培养理念、课程设置和体系的衔接、教学评价、师资队伍、实践条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二)科研先行。将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转化为立项课题,开展全局性、系统化、针对性研究,为项目又好又快地实施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三)分类试点。首轮选择服务业和制造业两类不同的专业试点。数控专业在中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的数控车的操作技能,在高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加工工艺和多轴加工中心的操作和设备维护能力;物流管理专业采用与企业联合培养的模式分步实施,在中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岗位技能和经验层面的职业能力,在高职阶段主要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策略层面的职业能力。

(四)分步推进。通过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扩大中高职衔接的专业面。

三、可行性对策

为保障中高职衔接“2+3”分段培养试点项目的顺利开展和实施,广西机电工程学校与桂林电子科技大学、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桂林理工大学、广西职业技术学院等6所院校,共同组成了“中高职衔接管理办公室”,由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分管领导担任主任,成员由两校教务、学生管理部门、招生就业部门及相关系部领导组成,对中高职衔接班的招生、教学和学生管理等相关工作进行协调管理,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一)联席会议。建立中高职院校管理层面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联席会议,讨论和解决中职和高职两个学段中教学和学生管理出现的相关问题,科学规划、统筹考虑,有序推进,确保科学稳步发展。

(二)联合教研。围绕试点项目的专业建设开展教学研究活动,相关系部与对接学校就专业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评价机制等定期开展教研活动,统一课程体系标准、质量评价标准、听课评课、交流心得。

(三)联建基地。发挥广西机电工程学校和对口中专校各自的实训基地优势和特色,资源共享,集约办学,联合建设共享校内外实训基地。

(四)联动行业。各校发挥各自影响和实力,与地方行业、企业如纬创、富士康、上海通用等大型制造类企业合作建设试点专业。与广西及周边城市的旅行社、景区、酒店合作建设管理试点专业,让这些企业参与到试点专业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招生、就业指导等过程中,推进试点专业的教学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

(五)联创特色。围绕学校文化、体制机制、培养模式三个层面打造中高职衔接的特色。

1.学校文化。以“爱岗敬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作为学校文化的重要内容,培养学生的高尚职业道德和高超职业能力,将这样一种学校文化辐射到对接学校,引领试点班学生,引领试点专业文化的建设。

2.体制机制。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内涵,办好一批中高职共享型校内外实训基地,办出具有特色的中高职衔接试点班。

3.培养模式。围绕质量标准、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方法、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等环节,探索中高职衔接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按照“分层化、分级别、模块化、学分制”的课程建设思路,扎实推进中高职衔接的试点工作。

四、对高职院校“如何介入中职教学和学生管理工作”问题的探讨

实施中高职衔接项目的学校均有完善的教学和学生管理制度,管理制度严谨规范,此外,针对衔接项目,学校正在进一步修订和规范《学生学籍管理办法》,制定衔接班的《教学管理制度》,同时做好以下工作:

(一)建立中高职培养目标和规格的衔接制度。中高职教育在培养目标和规格上有许多共性,衔接教学中应坚持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实用性、技能性等特点,同时又有所侧重,中职教育强调经验层面的知识和技能积累,培养中级技能型人才;高职教育强调策略层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

(二)建立人才培养方案的衔接制度。以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抓手,着力解决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核心问题。中高职衔接能否成功首先要解决设计层面的问题,应该着重做好人才培养方案顶层设计,然后逐步在课程体系、教材、教学资源、教学过程、评价机制等方面做好进一步的衔接工作。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面,我们将以专业和地方产业为纽带,与行业、企业建立紧密联系,推进教学方法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培养出适应社会经济发展、技术进步和就业结构变化的高素质人才。

(三)建立课程体系衔接制度。课程体系是中高职衔接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根据不同阶段的培养目标要求,系统构建课程体系。我们按照“分层化、分级别、模块化、学分制”的建设思路开展工作。

1.分层化围绕中职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在考虑学生面向第一岗位的职业特定能力的同时,统筹考虑行业通用能力和跨行业能力的培养,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

2.分级别按照中职、高职、本科等不同级别,明确各自的教学重点和范畴,制定具体的课程标准,开发适合不同级别的课程和教材。

3.模块化根据不同级别的要求,将分层化的职业能力课程,按照不同级别组建成相应的模块。

4.学分制搭建柔性化管理平台,推行学分制的管理模式,为学生提供方便的、可持续发展、终身学习的服务。

(四)建立职业资格证书衔接制度。分段完成职业技能培训,前三年在对口中职校学习,取得本专业中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后两年升入高职阶段学习,毕业时获得本专业高级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五、建议和意见

第一,完善考试制度[规定时间、统一标准、确定技能考试的方向和参照标准(结合中职教学大纲和高职院校的培养目标共同研究)、文化为辅],最好由上级教育部门调研后统一标准、专门机构。

第二,让技能成为必考项目,除了文化高考还应该为中职设“技能高考”,完善中职技能高考大纲设置试题。

第三,联合中职招生宣传,投入一定宣传经费用于补偿中职学校第三年学费收入(对口协议学校)。

第四,扩大社会宣传、使社会、家长对升中职、上大学有更直观的认识,以便得到家长的支持,扩大招生层面。

第五,让一些动手能力强,有特长的高中生、初中生报考中职,通过中、高职(中职+本科)阶梯式的教育模式,培养他们成为“金牌蓝领”。

实践证明,中高职衔接模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学到专业基础知识与提高实际操作能力,还可以不通过高考直接进入高职学校进行学习,对学生和家长都有较强的吸引力。通过不断实践和完善,广西将搭建职业教育人才成长“立交桥”,使职业教育在学制体系上包括专科、本科、研究生教育层次,扩大职业教育的影响力,满足社会、家长、学生的需求,进而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实现中高职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顾坤华.“层次”之痛困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N].中国教育报,2013-12-10

[2]李晓明.产业转型升级与高职本科教育发展[J].教育发展研究,2012(3)

[3]孟源北.中高职衔接关键问题分析与对策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4)

[4]张健.应用型本科等同于本科高职吗[N].中国教育报,2014-03-31

[5]管弦.中高职衔接“三二分段”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教育与职业,2013(9)

[6]赵瓅.我国中高职教育衔接的途径探析[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3(6)

(责编 刘 影)

猜你喜欢

广西中职高职
“课程思政”下中职《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
新疆中小学和中职学校全面开学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三)
历届全国美展广西作品展(一)
2018广西版画邀请展作品选登
毛主席来到我广西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多媒体技术助力中职美术教学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数学作业批改中的问题及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