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高中地理知识衔接教学的三种策略

2016-03-14韦利磊

广西教育·B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衔接教学策略

【摘 要】从教学的基本理念、学生的学习现状和初高中教材的差异三个方面提出有效衔接初高中地理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初高中地理 衔接教学 策略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01B-0026-02

在地理教学中,初中阶段和高中阶段地理课程知识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但两者之间既有分工又有密切联系,只有正确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才能突破高中地理跨度大的难题,从而提高地理教学质量。因此,在教学中做好初中与高中地理知识的衔接显得极其重要。那么,如何做好教学衔接工作,使学生顺利过渡并适应高中地理学习呢?

一、了解初高中地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实现衔接的基石

教学理念是指贯穿于教学活动中的思想、观念,是确定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基本指导思想。新课程标准基本理念包括强调面向全体学生、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指导学生进行倡导探究性学习三个方面。由于初高中学生在认识能力、情感特征和性格特征等方面均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初中和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在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地理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六个方面的课程标准,即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改变地理学习方式、构建开放式地理课程、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建立学习结果与学习过程并重的评价机制。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中,则提出了五个方面新的理念,即培养未来公民必备的地理素养、满足学生不同的地理学习需要、重视对地理问题的探究、强调信息技术在地理学习中的应用、注重学习过程评价和学习结果评价的结合。从这两者的基本理念可以看出,初中阶段更侧重于知识的获取和学生学习方法的培养,教学侧重点是主要介绍“是什么”和“有什么”,注重感性认识的记忆,学习方法的侧重点就是解决怎样科学地、高效地记忆这些地理事实材料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原则上不涉及较深层次的成因问题。而高中阶段更侧重学生思维以及探究能力的培养,主要研究本质,注重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再认识过程,教学侧重点是主要介绍“为什么”,即在介绍地理事实的基础上,探究地理过程、归纳地理规律和成因,学法核心是理解而非记忆,是应用而非记忆。因此,高中地理新课程理念是初中的升华。只有了解了初高中两个阶段地理课程教学基本理念的差异,才能明确课堂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

二、调查了解地理教学现状——实现衔接的前提

俗话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2011年以前,本地地理学科一般是被看作可有可无的“副科”出现在义务教育阶段教学中,它往往被忽视掉。即使是学校正常安排地理课程,学校、教师和学生也因为它是“副科”而没有高度地重视,课时安排不够,教学设备跟不上,且有很多农村初中因缺乏地理专业教师担任而由其他学科任教教师来代课,农村初中地理教学质量不容乐观。自2011年本地也将地理列为中考科目以后,初中地理的教学观念有了一定的改变,但多年来高中地理教学中还发现初中毕业生的地理基础知识仍普遍薄弱,加上八年级下学期就将地理列为中考科目,九年级停止开设地理,所以对高一学生来说是时隔一年之后才又接触到地理科学习,初、高中地理教学严重脱节,许多学生对初中地理知识已经几乎忘记。这种跳跃式的学习导致学生普遍感到高中地理难学。

靖西市靖西中学是一所县级重点高中,90%以上的高一新生来自不同的农村初中学校,各农村初中地理教学情况也不一,学生的基础知识参差不齐,地理基础知识普遍较差。针对这种状况,学校必须在高中地理学习一开始,就通过针对性的地理水平测验、问卷调查、谈话等方式,了解高一新生初中地理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学习地理的兴趣、地理学科开设、任课教师的配备、教师讲课方法、学生地理基础等,及时找出学生普遍反映出来的问题,发现基础知识上的漏洞,并且结合高中地理教学的有关内容,制定实施相应的补救措施,对部分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辅导,做到因材施教。

三、熟悉初高中新教材内容——实现衔接的关键

2012年秋季学期起,广西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正式实施,即采用了全新的教材,但新课改步伐相对初中阶段来说慢了些。尽管如此,初、高中两个阶段的地理知识仍然是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之间的关系,以高中地理为主,兼顾初中地理,做到初高中知识能有效地衔接与有机地融合。因此,教师不但要研读好高中地理教材,同时也要对初中教材十分了解,尤其是没有接触过初中地理教学的教师应该将其列为与高中地理教材同等地位来研究,这样才能完整地把握地理学科体系,对整个地理学科知识体系做到成竹在胸。通过对初高中地理教材的对比分析不难发现,两部分教材内容均包含了这七个专题——地球和地图、地球上的大气、地球上的水、陆地环境、人类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的关系、人口和城市与人类活动的地域联系和人地的协调发展。但初中地理课程总体定位为区域地理,重点介绍中国和世界区域的某一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社会特征,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高中地理课程总体定位则为地理事物形成发展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规律,强调发展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地理学习能力和地理实践能力,其课程不再全面学习区域地理,内容体现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和区域地理的基本结构和地理学的基本思想。因此在教学前,教师不仅要通读初、高中全套教材,还要熟读、钻研教材,然后对初、高中教材同个专题内容进行对比分析,这样对教材就有较深刻的理解,就能很好地把握教材、驾驭教材。同时,还要了解在初中哪一些知识讲过,哪一些知识是重点。如“地球的运动”,在初中地理中只要求学生能简单认识地球自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和周期)和公转的特点(绕转中心、方向、周期和地轴倾斜方向),理解昼夜更替、各地时间差异等现象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时间长短的变化、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等地理现象与地球公转的关系等,只要学生分别能用事实说明地球的自转和公转,或者说学生能分别说明哪些现象是由自转或公转产生的,就达到了课标的要求。而高中地理这一个内容,则要求学生进一步理解和运用相关知识,解决一些抽象的分析判断题或计算题,显然题目深奥了,调用到的知识也明显增多,自然地给高中地理初学者带来较大的难度。了解了两者内容的关系,就能准确地制定出每单元、每课的教学目标,在处理教材时能很好地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只有这样也才能掌握初高中教材的重点、难点以及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实现初高中地理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

总之,正确处理好初高中地理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教师才能根据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从教学基础和教学内容上做好初高中地理教学的衔接,使学生适应高中地理学习、学好高中地理,为高考复习奠定扎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解读[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

[2]初高中地理教学衔接的研究[D].西安市小课题研究论文,2011

【作者简介】韦利磊,大学本科学历,百色靖西市靖西中学教师,中学一级地理教师。

(责编 江月阳)

猜你喜欢

衔接教学策略
我的手机在哪?
例谈如何进行初高中英语教学的衔接
初、高中化学计算衔接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高考数列复习策略之二
中小学英语教学衔接策略的研究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