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改革发展的思考

2016-03-13刘学峰

海河水利 2016年2期
关键词:改革发展

刘学峰

(海河水利委员会漳河上游管理局,河北 邯郸 056006)

全面推进流域综合管理改革发展的思考

刘学峰

(海河水利委员会漳河上游管理局,河北邯郸056006)

摘 要:在简要介绍漳河上游管理局自成立以来所做工作和取得成效的基础上,针对漳河上游流域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提出积极推进漳河上游流域综合管理改革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关键词:改革发展;流域管理;漳河上游

水资源是影响漳河上游地区水事稳定的根本性因素。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必须在切实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基础之上,全面推进覆盖顶层设计、完善工作机制和法规体系为主要内容的流域综合管理改革发展。

1 漳河上游流域基本情况

漳河属海河流域南系漳卫南运河,发源于山西省境内,上游分清漳河、浊漳河,在河北省涉县合漳村汇合成漳河干流,经岳城水库出山汇入卫运河。漳河上游流域面积为1.83万km2,其中山西境内占86.7%、河北省境内占9.9%、河南省境内占3.4%。漳河全长460 km,多年平均径流量为16.68亿m3。漳河上游流域涉及山西省长治市的11个县(市、区)和晋中市的3个县、河北省邯郸市的2个县、河南省安阳市的2个县(市),共4个地级市18个县(市、区)。2010年底,流域总人口438万人,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383 m3。

漳河上游流域水事纠纷始于20世纪50年代,主要发生在晋冀豫三省交界地区的浊漳河、清漳河和漳河干流河道上,先后发生了河南红旗渠,河北大跃峰渠、白芟渠被炸等30余起破坏水利工程和浊漳河两岸冀豫两省村庄之间多次的相互炮击、械斗流血事件,造成人员伤亡和重大经济损失,直接影响该地区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是全国水事矛盾最尖锐的地区之一。1993年漳河上游管理局(以下简称漳河上游局)成立以来,积极建设水事纠纷预防调处工程,构建纠纷调处机制,加大纠纷协调力度,水事秩序逐步得到好转。在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依据1997年水利部批准的《漳河侯壁、匡门口至观台河段治理规划》(以下简称《97规划》),国家共投入资金8 664万元,分四期实施了漳河上游治理水事纠纷工程建设,划定了河道治导线,完善了护地护村坝,建设了分水工程,拆除了违章工程,完善了管理设施;接管了红旗渠、跃进渠、大跃峰渠、小跃峰渠四大渠首工程。2005年水管体制改革后,直属水利工程维修养护取得长足进步,工程设施、设备完好程度显著提高。在协调机制方面,搭建并充分利用漳河管理委员会管理平台,初步构建了与地方政府、水行政主管部门、用水户参加的水事协调、配合与合作机制,积极营造了团结治水、科学管水、和谐用水的良好局面。

目前,漳河上游流域水事秩序总体上处于脆弱的稳定状态,水事纠纷的形式和特点已经从左右岸冀豫沿河群众之间因争地争水发生群体性械斗转变为上下游、左右岸晋冀豫三省政府之间对水资源的争夺,晋冀、晋豫之间的上下游省际水事纠纷矛盾开始凸显。

2 漳河上游流域存在的问题

2.1流域综合管理手段缺乏

一是缺少流域层面的综合治理规划。1997年水利部批准的《97规划》仅涉及直管的108 km河道,难以更好地缓解目前漳河上游流域上下游之间因争夺水资源引发的水事矛盾。二是在目前的漳河上游流域管理中,流域机构缺乏强有力的约束机制和调控手段。三是漳河上游流域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浊漳河水量分配方案和清漳河水资源配置方案尚未批复,《漳河水量调度管理办法》还处于研究阶段,统一调度流域水资源缺少法规保障。

2.2水资源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山西境内建设了100多座水库,总库容约14亿m3;河北、河南境内的四大灌区的设计引水能力已超过90 m3/s,而河道基流不足10 m3/s。随着流域内经济社会发展对水资源需求的增加以及漳河水资源继续向外流域调出,流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水资源短缺局面。

2.3水事秩序稳定依然脆弱

漳河上游局直管河段内缺乏控制性水源工程,只能对侯壁来水进行分配,统一管理基础薄弱;由于资源的稀缺,各方对引用水量、土地利用、水能资源开发、河道采砂、涉河旅游项目等非常重视又十分敏感,任何新的开发都会造成利益格局的调整,极易引发新的水事纠纷。

2.4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偏低

目前,漳河上游供水价格偏低,农业灌溉用水价格为1分/m3,工业用水为3分/m3,且工农业用水难以划分,经济杠杆作用没有充分发挥,水资源利用效率效益偏低,水是“商品”的理念还没有得到普遍认可。

3 全面推进漳河上游流域综合管理改革发展的措施

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以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想,针对漳河上游流域面临的形势和存在的问题,需要切实采取措施,强化管理职能,研究积极推进漳河上游流域综合管理改革发展的途径和办法。

3.1在漳河上游探索建立以流域为主、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在目前的漳河上游流域管理中,应建立由水利部和流域机构主导的、流域各利益相关方参与的流域议事决策体制,其作出的决策要对地方政府有约束作用,提高流域机构在流域管理中的话语权和权威性;同时,完善流域为主、流域和区域相结合的管理体制,在漳河上游探索推行以流域为单元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建立完善考核指标体系,通过用水总量、用水效率、入河排污总量“三条红线”进行控制,在流域层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3.2推进漳河上游流域水法规体系建设

漳河上游流域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1989年国务院批复的《漳河水量分配方案》已出台26年,目前水资源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因此,应加快推进《浊漳河水量分配方案》和《清漳河水资源配置方案》批复,同时制定《漳河水量调度办法》和相关配套制度,建立漳河上游水事协调和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明确流域机构职责权限和法律地位,依法管理涉河行为,全面推进依法行政。

3.3全面推进漳河流域综合治理

漳河上游局通过实施《97规划》,划定河道治导线,完善护地护村坝,建设分水工程,拆除违章工程,利用工程措施有效缓解了漳河上游左右岸之间的水事矛盾。但是,《97规划》仅涉及108 km的冀豫两省河道的开发治理,为此,应加快实施《漳河石梁、下交漳至观台河段综合治理规划》,延伸漳河上游治理范围,统筹上下游、左右岸协调可持续发展。同时,由海河水利委员会牵头组织晋冀豫三省、漳河上游局、漳卫南局,尽早启动《漳河流域综合治理规划》编制工作,从流域整体层面统筹安排项目建设,做好水事纠纷预防、水资源配置、节水用水、防汛抗旱、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工作,推动流域水利改革发展,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保障。

3.4在漳河上游探索建立水资源配置的市场机制

建立和完善漳河上游水价调整和水费计收机制,逐步推行成本水价和计量水价相结合的两部制水价,充分发挥水价的经济杠杆作用;同时,研究探索水权交易机制,建立漳河上游流域水权交易试点,探索流域内水资源市场化配置方式方法,优化配置流域水资源,实现上下游、左右岸多赢目标。

中图分类号:TV2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328(2016)02-0004-02

DOI:10.3969/j.issn.1004-7328.2016.02.002

收稿日期:2016—03—22

作者简介:刘学峰(1963—),男,硕士,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流域水利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改革发展
新形势下基层党校的改革与发展研究
“互联网+”时代CPA审计的改革与发展
新时期医学教育改革发展的解析与思路
基于全面收费背景下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现状及改革研究
新常态下西部地区高校后勤改革发展探析
农学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改革的质量保障机制研究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滨海旅游业发展与转型路径
职教集团发展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
小学音乐教学改革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