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三导师制”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2016-03-12刘海燕朱秀慧邓书平

广州化工 2016年22期
关键词:导师制导师应用型

刘海燕,朱秀慧,陈 红,邓书平,杜 鹏

(营口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辽宁 营口 115014)



应用型高校“三导师制”育人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刘海燕,朱秀慧,陈 红,邓书平,杜 鹏

(营口理工学院化学与材料工程系,辽宁 营口 115014)

阐述了在应用型高校化工类专业实行“成长导师+专业导师+企业导师”的三导师制育人模式,从而建构“德育+学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三位导师实行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可持续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该模式克服了高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缺点,为应用型高校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提供借鉴。

三导师制;应用型人才;本科生

当前,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解决新增劳动力就业结构性矛盾的紧迫要求,部分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已经势在必行。应用型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学科专业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等方面都要随之变化。而以往由辅导员负责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教师负责授课的传统培养模式,对培养生产一线的高级应用型、复合型人才存在着不足[1]。尤其是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辅导员和授课教师不能及时准确地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学习情况,难于更好的协调好教与学的关系。鉴于此,我们借鉴国内部分院校推行本科生导师制的经验基础上[2-3],结合应用型高校发展特点,在我校化工类专业学生教育模式培养中实行“三导师制”的育人模式。该模式除了具有传统导师制的管理模式外[4],能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以及因材施教的要求,也能缓解学校化工及相关专业“双师型”师资结构性短缺,建构“德育+学术+技术”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框架。

1 “三导师制”的基本内容

所谓“三导师制”是指在实行辅导员制的同时,在一年级通识教育阶段,以班级为单位,配备一名班主任教师为成长导师,主要负责新生的“思想教导、心理疏导、生活引导和专业分流时的指导”,使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的生活;在二、三年级学生进行专业学习阶段,在学生所在的院系,选派专业带头人、教学和科研骨干等优秀教师作为学生的专业导师,专业导师是学生学业的领航员,主要侧重于对学生对化工及相关专业学习、创新创业训练、科研训练和个人发展规划等方面进行指导;在大四集中实习实训阶段,聘任来自校企合作企业的技术骨干为企业导师,将学生带到化工企业以及相关行业的生产经营管理现场,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建立起“师徒关系”。从而使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增强,就业机会增高,从而可以快速有效地提升应用型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

“三导师制”强调的是由校内和校外三名导师共同负责指导学生的全过程,校内的成长导师和专业导师注重德育和学术指导,而校外的企业导师则强调实践能力的培养,三位导师联合实行工学结合的育人模式,从而有效地提升了应用型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5]。在这种人才培养模式下,给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拓宽了空间,并促进了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发展,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促进校企合作的进一步深化,并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

2 三导师的具体职责

成长导师的职责:(1)掌握本班学生的各种思想动态,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品质方面的工作力度,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组织纪律观念。(3)指导班级的党团活动,协助学生自我管理。

专业导师的职责:(1)指导学生专业课程学习,每学期至少指定学生阅读一本化工专业书籍。(2)组织学生定期开展学术领域的讨论、辩论等活动。(3)带领学生从事科学研究、创新创业训练等活动。(4)指导学生的专业实习和毕业论文(设计)等相关实践教学活动。

企业导师的职责:(1)配合校内导师进行专业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负责校外实践教学的学业指导。(2)带领学生了解企业管理体制,工作流程和化工安全管理等相关知识。(3)协助专业导师共同指导完成毕业论文及校内外实践教学活动。

3 “三导师制”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3.1 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高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通过实行校内、外导师联合培养制度,克服了传统教育模式中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较弱的缺点,增强了学校办学实力,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三导师制”育人模式是地方高校与企业之间实现良性互动的桥梁和纽带,对培养学生的优良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能力都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种实现以课堂知识传授为主的学校教育与获取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实践有机结合的育人新模式。

校内成长导师、专业导师与校外导师的密切沟通合作,在充分了解化工企业需求的前提下,确定合作内容,做到因材施教,使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一体化,校内实践与校外实践教学相结合,把学校的智力优势与企业的资源优势更好地结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从而使校企双方产学一体化合作真正实现长效、互惠、可持续发展。

3.2 校企协同育人,有利于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

校内导师与校外导师密切配合,使教学过程与化工生产过程相对接,打破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课程模式,由专业导师与企业导师共同开发模块化、项目化教学内容,学做合一,依据化工企业的真实生产过程建构教学情境、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典型化工产品的完成过程中学习相关理论知识,建立工作任务与知识、技能、态度的联系,增强学生适应从事生产和社会发展的能力。进而企业导师还将带领学生到化工企业中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方式、工艺流程、管理模式、企业文化等情况,熟悉企业相关岗位(工种)职责、操作规范、用人标准及管理制度等具体内容。学习所学专业在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知识、新技能、新工艺和新方法,提升学生的实践技能和职业岗位的适应能力,提高就业竞争力。学生在企业导师的带领下可以参与生产性实训、参与新产品研发、新工艺革新相关信息收集、试验实验等简单而量大的工作,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从而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3.3 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职业素养

思想政治素质、专业素质和职业素质是应用型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主要内容。成长导师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使学生成为有思想、爱生活、具有高尚品格的人;专业导师指导学生从事专业学习、科学研究和创新创业工作,帮助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严密的思维习惯,客观科学的逻辑分析能力;企业导师带领学生从事生产实践,师生双方边教、边学、边做,建立起“师徒关系”,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和职业习惯。由此可见,成长导师、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三者有机结合,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有效途径。

3.4 铺设“因材施教”的成才之路

三位导师尽最大限度地挖掘学生的潜力,尽可能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充分的提高和发展,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改变了过去学生的创造性被抑制、个性得不到发展、人才同出一个模式、拔尖人才难以脱颖而出的局面。实施导师制后,学生选择了理想的导师和感兴趣的学习方向,教师“因材施教”与学生“涉足”交叉学科成为可能。这种教育模式为大学生个性发展和创造潜能的挖掘提供了更多机遇。

校内外导师应充分了解每一位被指导的学生,并根据其专业、兴趣及特长,指导学生科学地制定出共同的学习方案和个人学习方案,并且能够帮助学生做出学术决策和未来职业定位。在学生与导师无拘无束的自由交谈中,新的创造性思维是不会被遏制的。在导师的指导参与下,学生能根据自己的特点逐渐摸索出所选学科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在与导师的接触中找到进入本学科研究领域的兴趣点。同时导师注重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并将就业目标与学生培养方案结合起来,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都可负责指导和推荐学生择业。导师与学生的“距离”近了,形成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

4 结 语

通过在化工类专业推行“三导师制”育人模式的实践,能够把学校的优势和企业的优势紧密结合起来,进一步促进了“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同时校内和校外三位导师合作指导,各有侧重、优势互补、切磋经验、互相配合,有利于为化工类专业学生提供更广阔的成才的空间,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并能实现学生实习与就业岗位的零距离对接,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就业能力,提高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1] 邓琪, 杨海龙. 应用型院校本科生导师制实施建议[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5,31(4):126-128.

[2] 王欣欣.关于高校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思考[J].河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3):149-150.

[3] 孙旭,邓明阳,陆蓉蓉.“校企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J].交通职业教育,2015(5):43-46.

[4] 程素君.“双导师制”在地方院校人才培养中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5(39):138-139.

[5] 贾绍宁, 毕全超, 王华彪. 导师制在我国工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14): 113-114.

Research and Practice on “Three Tutorial System” Education Model of the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LIUHai-yan,ZHUXiu-hui,CHENHong,DENGShu-ping,DUPeng

(Department of Chemical and Material Engineering, YingKou Institute of Technology, Liaoning Yingkou 115014, China)

Three tutorial system of “growth + professional + enterprise” mentor was practiced in the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construct the “moral + scholarism + technology” applied talents training framework. The three tutorial system of “combining and learning with working” promoted the long-term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industry-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university-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cultivate students’ good professional ethics, and further promote students’ employment ability. The work overcame not only the disconnection between education and social needs but also the disadvantage between innovation ability and practice ability of the undergraduates. In addition, reference was provided to the applied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further improve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three tutorial system; applied talents; undergraduates

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JG16DB450);营口理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JG201510)。

刘海燕(1972-),女,博士,教授,主要从事功能配位化学的研究。

G642.0

A

1001-9677(2016)022-0146-02

猜你喜欢

导师制导师应用型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践行“三全育人”理念,推行本科生导师制——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专业导师制的实践与探索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V eraW an g
导师榜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开放大学“导师制”培养模式的探索与思考——以软件工程专业为例
爱情导师
一主多辅的导师制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