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孙水流域杨市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2016-03-11罗东锋

湖南水利水电 2016年1期
关键词:水河市镇水资源

罗东锋

(涟源市杨市镇人民政府 娄底市 417124)

孙水流域杨市镇水生态文明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罗东锋

(涟源市杨市镇人民政府 娄底市 417124)

文章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认为杨市镇在孙水流域具有重要地位,理性分析流域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依水兴镇,打造宜居宜业湘中名镇的水生态文明建设思路。

孙水流域 杨市镇 水生态文明建设

党的十八大报告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五位一体”的突出地位,这是党中央总揽国内外大局、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新的重大部署。水生态文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资源基础、重要载体和显著标志,是人类文明的新价值取向。水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强化生态之基、促进人水和谐、实现科学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当前,娄底正处在科学发展、加速赶超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地处孙水流域上游的杨市镇,在涟源市水生态文明乡镇创建中,怎样加强水生态文明建设,值得我们认真地思考和探索。

1 认清水情,确定杨市镇在孙水流域的重要地位

娄底市中心城区主要供水水源来自孙水河和水府庙水库。根据娄底中心城区备用水源的规划,也主要是立足于涟源的白马水库、大江口水库为主要水源,在条件成熟时引资入涟,建设河湖连通的水资源网络。其中孙水河为娄底城区第二大河流,为湘江的二级支流,涟水的一级支流。孙水河发源于新邵县潘家岭,流经新邵县的椅子桥、三江口、孙家桥,进入涟源市白马镇,流经白马、茅塘、枫坪、杨市、水洞底,从娄星区西南侧的百亩乡进入娄底市区,流经娄星区的肖家洲,于犁头嘴汇入涟水。全长85 km,流域面积807 km2,干流平均坡降0.57‰。孙水河多年平均流量22.6 m3/s,年最大流量1 240 m3/s,年最小流量0.232 m3/s。

杨市镇位于孙水河上游,国家森林公园龙山的南麓,总面积131.7 km2,共辖55个村,7个社区,总人口8.4万。曾荣膺湖南省历史文化名镇、湖南省特色旅游名镇、娄底市“十大魅力乡镇”称号,商贸发达,自然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是颇具江南特色的千年古镇。交通区位优势十分明显,沪昆高铁、株六复线、省道210和娄新高速贯穿全镇,娄新高速在镇内设有互通,距沪昆高铁娄底站和新邵坪上站均不足20 min车程,位于长株潭1 h经济圈的范畴。全镇水资源丰富,孙水河5 km以上的13条一级支流中,有浆溪、马溪、磊石坝、沙溪、枧埠凼、金盆湾等6条支流在杨市镇合流;孙水河在涟源市境内共长41.3 km,其中流经杨市镇内21 km。保护好杨市的生态环境,对创建涟源市水生态文明示范乡镇、建设“美丽娄底”、创建“两型社会”意义重大。

2 正视现状,理性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

涟源市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全面贯彻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还任重而道远。特别在基层干部群众中还存在认识上的误区和观念

上的偏差。目前,孙水河流域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水资源保护意识不强。过去每家每户建一个粪池积聚污泥浊水、废腐物作肥料的习惯逐渐消失。但沿途居民环境意识淡薄,将各类生活垃圾、农药瓶任意丢弃,生活污水随意排放,生活垃圾、污水随着雨水向孙水河汇集,河道上漂着无数白色垃圾,个别养殖场和生活区的污水直排入河内,孙水河沿河的一些工程建设项目以及临河民居在建设过程中,为了省钱省事,将渣土、桩基泥浆,直接向河道倾倒,造成河道淤塞、河水浑浊。

(2)水生态环境恶化。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步伐的加快,一些开发建设项目没有严格遵守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造成土层破坏、水土流失。水土流失除了严重影响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外,还会引起河床抬高、水库淤积,破坏生态环境,加剧水旱灾害,加重防洪负担。

(3)水资源管理认识不高。个别基层干部和群众认为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资源,合理开发和节约水资源的意识不强,对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重视不够。在水资源管理工作中还存在重建设轻管理、重开发轻保护、重利用轻节约的现象。

(4)水资源利用效率不高。近年来,各级政府加大了水资源管理的力度,但孙水流域的白马灌区工程老化,小型水库、中小型灌溉设施管理粗放,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低。一些企业节水意识不强、节水措施不力,水资源重复利用率低,产品单位耗水量较大,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偏高。

3 依水兴镇,打造宜居宜业的湘中名镇

地处孙水上游的杨市镇,守护娄底“母亲河”的责任重大。从源头上扭转水生态环境恶化趋势,是在更深层次、更广范围、更高水平上推动水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实践。杨市镇党委政府按照因地制宜、积极稳妥的原则,根据《涟源市关于水生态文明乡镇创建工作的通知》,大力开展水生态文明建设,把保护孙水河作为推进“生态涟源”、“美丽娄底”建设的重要突破口,以提升城镇防洪能力和切实提高流域水生态功能为前提,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水生态体系完整、水生态环境优美为主要目标,营造山更青、水更绿、景更美的良好生态环境,当好孙水河的守护者,实现人、水、城和谐发展。

(1)科学定位,规划先行,切实构建以“水”为核心的江南特色小城镇。杨市镇是涟源南部地区物流、人流中心,要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围绕“水”字做文章,全面实施杨市镇整体规划、利新开发新区规划和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保护及旅游发展规划。充分利用杨市镇的交通区位优势、水生态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等实际条件进行科学定位,把杨市镇建设成为湘中地区的旅游集散中心、湖湘文化研究中心、梅山文化展示中心、生态休闲养生中心、现代生态农业开发中心、古建筑古民居展示中心和水生态示范中心。通过扩建自来水厂,解决镇区不断扩张的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需求。突出小城镇发展的扩容提质,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通过引入社会资金,利用5年的时间,结合孙水河在镇区的走向分布,全力做好水生态小城镇建设这篇文章,形成滨水发展态势。对镇内S210沿线进行高标准亮化、美化、绿化,配套完善停车场、汽车站、公交站、垃圾中转站和填埋场、城区监控系统、消防设施和农贸市场等基础设施,确保到“十二五”末期,整个城区面积达到4.5 km2,城镇人口达到5万。力争将杨市镇建设成为颇具江南特色的全国水生态小城镇建设示范乡镇。

(2)生态优先,节能减排,着力做好水生态资源的保护工作。全镇要围绕“文化立镇、旅游强镇、商贸活镇、民生稳镇、依水兴镇”的发展战略,大力倡导对水生态环境的保护。针对城区生活污水的直排问题,在加强宣传引导的基础上,2014年筹资3 000余万元,新建城区污水管网系统和污水处理厂。大力倡导清洁能源、绿色能源的应用,大力普及太阳能热水器,积极推广沼气能源,逐步推进节能减排工作。杨市镇煤、铁资源丰富,以化工、煤炭、机械加工为主的工业基础雄厚,拥有湖南一六九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湘中煤矿机械厂等多家省市级企业。对于这些工业企业一方面要积极扶持其改善生产工艺,改良生产装备,通过大力发展循环用水系统、蒸汽冷凝水回收再利用技术、外排废水回用技术和“零排放”技术,不断提高工业企业重复用水利用率,切实降低产品单位耗水量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另一方面要继续完善工业节水价格机制,对高耗水行业实行取水定额管理,利用市场化、商品化机制调节水价,不断推进工业用水价格市场化。对于新引进的企业,严格

执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前置审批制度,加强水资源、水能资源统筹管理,规范开发许可。要提高门槛,严格把好新引进企业准入关,禁止高能耗、高水耗和重污染企业引入。企业节水设施要实行“三同时”制度,确保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达标。

(3)项目引路,产业推进,围绕孙水河流域建设水生态农业示范区。杨市镇土壤肥沃,农业发达,历来为湘中粮仓。积极争取省小农水重点县项目、娄衡邵干旱走廊、农机抗旱减灾能力建设,以及一事一议、扶贫开发等相关项目落户杨市镇,加强农业基础水利设施的改造和建设,进一步加强白马灌区的渠系改造,加强小型水库、中小型灌溉设施的管理和维护,提高农业灌溉用水利用率。推广节水技术,降低农业生产用水总量。要加强农业科技创新,按照高产优质、高效生态的要求,大力发展现代农业,抓好粮食生产,扩大双季稻种植面积。推进生态农业结构的调整,在生态蔬菜、油料、龙山绿茶、时鲜小水果等经济作物上有新的突破。积极鼓励规模化蔬菜种植、经果林种植、旅游观光农庄、蔬菜鲜果加工销售、旅游农产品开发销售等生态农业项目建设,把杨市镇建设成无污染、无公害的生态农业示范区。推进土地流转,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实现农业大镇到农业强镇的转变。着力发展草食动物和特种养殖,重视养殖小区建设,加大养殖场污水的治理力度,大力推广沼气池建设。

(4)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精心打造孙水河水生态风光带。孙水河沿河水生态风光带在镇内全长21 km,以自然风光为主,沿途碧水丹霞,稻黄草青,城镇和村落镶嵌在山水间,风光旖旎;晚清云贵总督刘岳昭故居等湘军名将故居群古色古香,每年的龙舟邀请赛聚集了大量的人气,民俗民居文化和自然生态兼具。要统筹做好排污管理、水污染防治、涉河建设项目管理、水源地保护、工程与生态建设维护、水域保洁等工作,积极推进河道水生态综合整治,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相统一。已经启动的中小河流治理等项目进行河道疏浚和两岸的衬砌整治,借助“联村建绿”工作和“四年绿化行动”等项目进行孙水河两岸的绿化,统筹防洪保安与人文景观建设,尽量保持原来河道岸线的自然走向,避免大的人工裁弯改直,对正常水位以下的河岸防护采用砌石护岸,确保河道行洪安全;对正常水位以上部分的河岸按照原生曲线采用草皮护坡;对50年一遇的洪水位以上的河岸采用花草美化,把孙水河岸线建设成安全耐久、自然生态景观靓丽的秀美风景线。镇区沿岸建设一批码头、栈道等亲水平台。通过植被恢复、湿地保护、水景观营造、亲水平台建设等手段,将孙水河开发成一条以自然生态旅游为主的水生态河流风光带。

(5)整合资源,文化搭桥,全力开发自然人文综合生态旅游区。优美神奇的大自然景色能陶冶人的情操,拥抱自然、回归自然已成为都市人群的向往,旅游市场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需求。自从龙山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以来,杨市镇利用飞水崖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积极打造景区景点,广泛招商引资,旅游开发势头强劲。引进娄底市龙山飞水崖漂流有限公司,投资1 800余万元开发了全程4 km的飞水漂流;引进湖南飞水崖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开发宽26 m、落差154 m的“中国第三、湖南第一”的飞水洞瀑布;拟投资2.6亿元筹建6个旅游文化项目,建成后将达到国家5A级景区标准,成为游、玩、购、吃、住、娱于一体的综合旅游景区,为游客提供高标准、高规格的旅游服务平台。还有仙人石、仙人桥、将军石、神龟望月、一线天、双猿守门等自然景观,引人入胜。杨市镇人文底蕴十分深厚。特别是随着晚清湘军的崛起,刘岳昭、刘连捷、周宽世等名列《清史稿》的众多杨市籍湘军将领在汹涌的历史潮流中脱颖而出,使杨市镇成为了“湘军名将故里”。人文底蕴深厚,建筑遗存丰富,民俗风情独特,自然与人文双璧辉映,旅游资源得天独厚。通过挖掘杨市深厚的文化底蕴,规划整理古民俗文化,促进古民俗文化资源的有力开发。让游客在尽享水生态旅游的同时,鉴赏湘军名将故居群,品味杨市的特色餐饮文化,感受千年古镇的文化魅力。杨市镇将继续整合资源,围绕“水”字做好文章,把山水杨市打造成为现代都市生活后方的高品质游憩场所,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促进杨市镇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

2015-10-24)

罗东锋(1971-),男,大学专科,主要从事镇党务工作,电话:0738-4561102,手机:18707380111。

猜你喜欢

水河市镇水资源
我爱家乡的宜水河
论江南运河与沿岸市镇发展之关系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鉴水河之歌
我的水河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酉阳县涂市镇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栽培技术
移风易俗的路径探索——基于涴市镇红光村乡村振兴促进会的分析
我的洣水河
加强水文水资源勘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