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1例

2016-03-10熊婧玥王季良

光明中医 2016年24期
关键词:眼肌斯的明睑下垂

熊婧玥 王季良



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1例

熊婧玥1王季良2

重症肌无力(MG)是乙酰胆碱受体抗体介导的,细胞免疫依赖及补体参与的,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眼肌型重症肌无力(oMG) 通常被认为是一种轻型的MG。中医学称之为“上胞下垂”“睑废”,总属痿证范畴。临床表现为上睑抬举无力,或不能抬起,以致睑裂变窄,甚至遮盖部分或全部瞳仁,影响视力。西医治疗本病能较大缓解症状,但不良作用大,相比较而言,近年来针灸治疗本病效果显著,且无不良反应。

痿证;重症肌无力;眼肌型;睑废;针刺疗法

王季良,中医世家出身,名医王云翮之子,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主任医师,从事中医、针灸临床工作30余年,潜心医学,传承有序。笔者有幸于2015年4月—2016年4月跟随王师出诊,收集针刺治疗眼肌型重症肌无力11例,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1例患者均来自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门诊,其中男4例,女7例,年龄最小36岁,最大78岁,病程最短4周,最长5年。临床症状:①局部表现为双侧或单侧上睑下垂,其中有3例患者伴有复视,3例伴有斜视,4例出现视物模糊,1例患者同时伴有视物模糊、复视;②7例患者全身症状表现为自觉乏力,劳累后加重,休息后稍缓解,朝轻夕重;③7例患者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试验均为阳性。

1.2 治疗方法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1],头面部取百会、上星、阳白、攒竹、太阳、颧髎,四肢部取风池、外关、合谷、阳陵泉、阴陵泉、足三里、申脉、照海、昆仑、复溜、太冲。除百会、上星,余穴均取双侧。操作方法:嘱患者仰卧,局部皮肤使用75%酒精常规消毒,选用0.25 mm×40 mm毫针,头面穴位以平、斜浅刺为主。百会、上星,向后平刺0.5寸,捻转平补平泻;阳白,向下平刺0.5寸;攒竹,针向睛明方向,刺入0.3~0.5寸;太阳,针向耳侧斜刺1寸;四白,针尖以45°角斜刺入眶下孔,刺入1寸以出现胀感为度。颧髎,直刺1寸,以出现酸胀感为度。四肢远端穴位直刺。四关(双侧合谷、双侧太冲)用九六补泻手法,即进针得气后,拇指向前连续捻九次,为补,拇指向后连续捻六次,为泻,幅度>180°。余穴平补平泻,得气后留针30分钟。以上操作均每日1次,14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为2天。

1.3 疗效评定标准 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治愈:患侧上睑下垂消失,双侧者平视睑缘遮盖黑睛不超过2 mm,单侧者与健侧眼睑位置基本对称,无视物模糊、复视症状,能继续劳力,疲劳试验及新斯的明试验均为阴性,随访3个月未复发;好转:上睑下垂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无效:上睑下垂无改善。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治愈7例,好转4例。治愈率为63.63%,有效率为100%。

2.2 典型病例 患者,兰某,女,68岁。初诊日期2015年9月11日。主诉:双眼睑下垂1年,伴复视1个月。患者自述1年前无明显诱因突然出现左侧上眼睑抬举无力,未引起重视,2个月后逐渐出现双侧眼睑睁眼费力,视觉疲劳,活动后加重,闭目休息或按揉眼周后症状缓解,晨轻暮重,遂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内科就诊,查颅脑MRI示脑白质脱髓鞘改变,未见明显异常;双侧面神经肌电图报告提示上睑肌记录震频阻滞;胸部CT示胸腺异常增生,血清乙酰胆碱受体抗体(AchR-A b)增高,新斯的明试验阳性。完善相关检查后诊断为“重症肌无力 (眼肌型)”,予溴吡斯的明60 mg,p.o,Tid,服后症状暂时好转,1月前患者劳累后突然出现复视,症状加重,于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就诊。现症:双眼睑下垂,睑缘遮黑睛1/3,左右侧眼裂大小均为2~3 mm,复视,双侧瞳孔2.5 mm,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乏力,腰膝酸软,口淡,纳食可,寐欠安,二便调。舌红少苔,脉弱。结合既往史及辅助检查,西医诊断:重症肌无力(眼肌型)。中医诊断:痿证(睑废)。证型:肝肾亏虚。治疗方法:针刺。治则:平调阴阳,补脾益肾,通利经脉。初诊时,患者双侧眼皮睁眼无力,平视上睑缘遮盖黑睛1/3,视野受限,不能平视前方。治疗3次后,眼裂较前有所增大。第1个疗程后,双眼睁眼自觉较前有力,仍复视。第2个疗程后,双侧眼睑裂较以前增大1~2 mm,睁眼不费力,双眼复视明显好转,腰膝酸软较前有所改善,但劳累后,症状容易复发。嘱患者多休息,平时按揉眼周,睡前用热毛巾湿敷眼部。第3个疗程后,睁眼双眼无复视,偶觉乏力。第4个疗程后,患者自觉双侧眼睑无下垂,睁眼有力,眼裂大小恢复正常,无复视,室外活动和适量劳动后,不觉疲乏。第5个疗程,患者病情基本稳定,眼睑无下垂,无复视,纳眠转可,二便调。溴吡斯的明实验阴性。随访半年未再复发。

按:“人过四十,阴气过半”,阴阳失调,则机体易受病邪侵淫。脾主肌肉,脾气主升,脾气亏虚则清气不升,睑肌抬举无力,脾为气血生化之源,脾气虚则机体疲乏无力;肝藏血,肾主精,精血亏虚则睑肌失养,睁眼无力,复视;腰为肾之府,肾虚则腰酸腿软。故该患者病机关键为阴阳失调,脾肾亏虚,经脉失养。故治以平调阴阳,补脾益肾,通利经脉。

3 讨论

根据文献史料,中医学关于眼肌型重症肌无力没有明确的病名记载,当归为中医睑废、视歧,总属“痿证”范畴。本病责之于阴阳失调,脏腑(脾肾为主)亏虚,经脉失养。阴阳失调,脾气虚弱,运化无力,气血生化乏源,先后天失养,肝肾不足,以致肌肉筋脉失于濡养,精血不能上承于目,遂发睑废。“阴平阳秘,精神乃治”,人体的整体生命活动以蕴藏和运行其中的精与气为基础。精藏于脏腑,属阴,主内受,气由精化,属阳,运行全身。阴阳失调,胞睑正常开阖失司。《灵枢·大惑论》载,“五脏六腑之精气,皆上注于目而为之精”。五脏功能失调,生化乏源而致精血津液不足,目失所养致胞睑软弱无力、视一为二。李东垣 《兰室秘藏·眼耳鼻门》:“夫五脏六腑之精气,皆禀受于脾,上贯于目……脾虚则五脏之精气皆失所司,不能归明于目矣。”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其气主升,在体合肉。中医五轮学说中“肉轮”,即眼睑,属脾,脾气盛则肌肉丰满而充实,眼睑开启有力。睑废是由于脾气虚,升举无力所致,或是脾胃虚弱,精血不足,胞睑失养所致。《证治准绳·七窍门》中指出“肾胆真一之精不足,而阳光失其主倚,故视一为二”。肾为“先天之本”,藏精,脾为“后天之本”,肾中先天之精有赖于后天之精的充养和培育,脾运化生水谷的功能有赖于命门之火的温煦和资助。故脾肾互资互用,以使气血精微疏布全身,营养形体官窍。若一方虚损,必及另一方,终致脾肾虚损,形体空窍失养,渐出现肌肉无力,视物不清等症状。曰:“肝气通于目,肝和则目能辨五色矣。”肝藏血,开窍于目。肝血充足,肝气调和,目才能发挥其视物辨色的功能。

清·周树冬指出:“左右太冲与合谷并用,称四关,公用广博,尤为时重。”合谷穴属于手阳明大肠经,与肺经相表里,属金,太冲穴属于足厥阴肝经,与胆经相表里,属木,阴经始于木,阳经始于金,阴尽则阳始[3]。通过针四关,调节阴阳,使二者气机恢复到相对状态,以达治疗效果。阴阳跷脉,从足上行,交会于目内眦,濡养眼目、司眼睑开合,故补脾益肾,兼养肝阴。《灵枢·脉度》曰:“跷脉者……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容则目不合。”故取足太阳膀胱经的申脉和足少阴肾经的照海,补申脉、泄照海以平调阴阳,以期眼睑正常开阖。督脉为“阳脉之海”,百会穴位于巅顶,为督脉之极,配上星穴益气升阳提睑。《素问·痿论》指出“治痿者独取阳明”,阳明经多气多血,足三里为足阳明经的合穴,阴陵泉为足太阴脾经的合穴,两穴配伍健脾补气益血。合谷穴位于手阳明经,“面口合谷收”,故取合谷穴通行面部气血。取足少阴经的复溜,滋补肝肾,使气血精微得以充足,目窍得以濡养。取阳陵泉为足少阳胆经的筋会,以舒筋活络。《灵枢·经筋》云:“太阳为目上纲。”在眼周局部取足太阳经的攒竹穴、足少阳经的阳白穴、奇穴中的太阳穴,配伍足太阳经远端的昆仑,以疏通眼部经络。

重症肌无力属临床难治疾患,其病因病机复杂,目前尚不明确,且疗程长,缠绵难愈,治疗效果不一,也缺乏统一、有效的治法。现代医学治疗重症肌无力多采用抗胆碱药物和激素治疗,患者就医前多服用溴吡斯的明等西药。运用激素治疗虽有短期效果,但它是通过透支人体精血而使症状得以暂时缓解,长期使用会耗竭人体肝肾精血,会使气血亏损,使病难愈难治[4]。中医针灸从阴阳整体观念立论,补脾益肾,滋养肝阴,通利经脉,以治病求本,临床疗效好,痛苦小且无毒副反应。在临床工作中本病还缺乏统一的辨证分型和疗效评定指标,今后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本病的中医病因病机,总结探索更有效的治疗方法,提高中医对于本病的整体研究水平。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经穴部位[S].北京:国家标准出版社,1990.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214-215.

[3] 陆寿康.针刺手法百家集成[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1988:163-165.

[4] 阳涛,周欣欣,刘小斌.邓铁涛教授函诊治疗重症肌无力用药特点浅析[J].新中医,2011,43(4):134-135.

1.天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硕士研究生2014级(天津 300193);2.天津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针灸科(天津 300193)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4.039

1003-8914(2016)-24-3620-03

�晶

2016-06-17)

猜你喜欢

眼肌斯的明睑下垂
北京黑猪FUBP3和USP43基因多态性与眼肌面积性状的关联分析
沙乌头猪二元杂种猪活体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三元猪不同体重阶段背膘厚与眼肌面积的研究
新斯的明足三里注射治疗剖宫产术后腹胀疗效
改进式提上眼睑肌缩短术治疗儿童青少年上睑下垂的临床观察
改良Fasanella-Servat法上睑下垂矫正术疗效观察
上睑下垂矫正术术式选择分析
穴位注射治疗术后尿潴留
微流控芯片非接触电导检测法测定溴吡斯的明片中溴吡斯的明的含量Δ
不同剂量新斯的明对臂丛阻滞后镇痛效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