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研究进展

2016-03-10

光明中医 2016年24期
关键词:面肌痉挛针灸

吴 霞 王 寅



针灸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研究进展

吴 霞1王 寅2

面肌痉挛是指一侧面部肌肉间断性不自主痉挛性抽搐或无痛性强直。本病不仅影响美观,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社交活动。近年来关于面肌痉挛针刺治疗的文献报道有很多,方法多变,从单纯的针刺治疗发展到针灸综合治疗,疗效也是参差不齐,但总体疗效满意,且较西医口服药、手术对本病治疗有不良作用小、无创伤性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现就近年来的临床研究作一综述。

面肌痉挛;针灸疗法;综述

面肌痉挛(hemifacial spasm,HFS)又称面肌抽搐,一般指特发性或原发性者,一侧的面神经所支配的肌群不自主的、阵发性的、无痛性抽搐为特征的慢性疾病。多从眼轮匝肌开始,逐渐向下扩大至面部表情肌及口轮匝肌,精神紧张、情绪波动、过度疲劳及讲话等原因容易诱发。无其他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同时脑电图正常,肌电图上显示肌纤维震颤和肌束震颤波[1]。属于中医学的“筋惕肉瞤”“目瞤”“面风”等范畴。面肌痉挛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良性功能性疾病,虽然进展缓慢,而且最终也不会对人的生命构成威胁,但是面部肌肉反复不自主抽动会引起患者心理和社交活动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危害很大[2]。本病多发生于一侧,双侧者少见,以往认为女性多于男性,近几年统计表明,发病与性别无关,且多在中年发病[3],国内发病率为11/100万[4]。

1 单纯针刺治疗

1.1 缪刺 《素问·缪刺论》曰:“夫邪客大络者,左注右,右注左,上下左右与经相干而布于四末,其气无常驻处,不入于经俞,命曰缪刺。”缪刺法即左病刺右,右病刺左的针刺方法。林红[5]采用此法,治疗组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表明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疗效优于局部针刺。

1.2 丛刺配合缪刺 李文丽等[6]应用丛刺配合缪刺的方法,完全体现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充分发挥了络脉—经脉—脏腑这一系统的协调作用。将57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0例,采用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对照组27例,采用常规针刺法治疗。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3.3%,对照组的总有效率85.2%。

1.3 远端取穴 刘红[7]观察120例面肌痉挛患者,远端选取百会、风池、中脘、关元、足三里、合谷穴,实施轻柔手法。结果治愈46例,显效35例,好转27例,无效12例。

1.4 毛刺 《灵枢·官针》:“毛刺者,刺浮痹皮肤也。”毛刺是用浮浅的刺法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陈静[8]利用毛刺法治疗本病,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1.5 排针 陈恒娟[9]的排针疗法配合按摩治疗面肌痉挛,总有效率为92.3%,且无明显不良作用。

1.6 浮针 李之霞[10]采用浮针浅刺法将针快速浅刺后使针柄悬吊,针尖将穴位处皮肤挑起,使疼痛刺激温和而持久,可有效抑制面神经的异位兴奋。针柄的自然下垂,造成牵引之势,也有利于抑制抽搐的发生,加速面肌痉挛的康复。

1.7 眼针 唐智斌等[11]将眼针、体针联合治疗面肌痉挛50例,痊愈36例,显效7例,有效5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96.0%。

1.8 腕踝针 张新成等[12]按中医经络理论与腕踝进针点分区理论相结合的方法,在腕踝关节内侧各选择3点皮下针刺。结果24例患者痊愈5例,显效4例,有效7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为67.0%。

1.9 腹针 朱文罡等[13]观察39例本病患者,腹针组疗效明显高于体针组,两组疗效对比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1.10 撮针 撮刺法是用5枚1寸毫针,右手拇食指捏在一起等齐刺入同一穴位来治疗疾病的方法。闫支花等[14]首次应用撮刺法治疗37例面肌痉挛,疗效满意,治愈34例,占91.9%;好转3例,占8.1%;总有效率100%。

1.11 指针 指针是以手指代替针刺按压或爪切某些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指针的基本手法可分为揉、扪、切、捏、点5种。陈泽林[15]采用中医点穴结合神经干直接按压刺激的方法,共治疗原发性面肌痉挛13例,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1.12 头皮针 徐利飞等[16]将50例面肌痉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采用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及传统循经取穴针刺法,在治疗前1天和治疗后15天,分别取清晨空腹静脉血3 ml,测定血流变学参数。观察表明头皮发际微针疗法可明显改善血液循环状态,从而发挥治疗效应,疗效优于传统循经取穴法。

1.13 平衡针 葛明等[17]采用辨证平衡针治疗原则,取双侧后溪穴,双侧行间和中平穴,对照组常规面部针刺。治疗结果经统计分析处理P<0.01,说明平衡针法治疗面肌痉挛效果优于常规针刺。

1.14 电针 曹莲瑛等[18]用不同频率的电针治疗面肌痉挛,实验结果表明采用高频率的电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较显著。

1.15 火针 火针古时又称大针,《灵枢·九针十二原》云:“九曰大针,长四寸……大针者,尖如挺,针锋微圆”。其是用火将针尖烧红迅速刺入穴内,以治疗疾病的方法,具有温通经络、祛风散寒的作用。《灵枢·官针》曰:“焠刺者,刺燔针则取痹也。”李群等[19]总结其跟师经验,肯定了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江晓霁[20]采用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显著。

1.16 时间针法 麻福昌[21]运用时间针法,采用子午流注开穴加八卦九宫穴五行穴的子午流注开穴应用模式治疗面肌痉挛,取得满意疗效。

1.17 埋针 张健君等[22]埋针治疗面肌痉挛16例,治疗结果:痊愈8例,显效4例,有效3例,无效1例。马小平、葛乃贵[23]采用揿针埋压耳神门、皮质下、心、肝、肾、交感、面颊区等穴,对照组口服卡马西平。埋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 47.6%、85.7%,对照组分别为 15.6%、50.0%,表明埋针组对于早期面肌痉挛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2 针灸综合治疗

2.1 耳穴贴压 张玉梅等[24]取耳穴面颊区、皮质下、肝、交感、眼、口、枕,配穴取胃、肺、心,进行耳穴贴压,并设药物对照组,观察结果显示耳穴贴压效果较药物组好。张均安[25]采用体针配合耳穴贴压治疗面肌痉挛31例,治愈14例,占45.2%,显效12例,占38.7%,有效2例,占6.5%,总有效率为90.3%。

2.2 灸法 曾晓智、彭庆[26]采用热敏灸为主配以穴位注射、耳穴贴压综合治疗面肌痉挛,并设针灸组、穴位注射组对比观察,结果显示热敏灸综合治疗总有效率为92.5%,针灸组为62.5%,穴注组为70.0%。周立武[27]采用温和灸配合雀啄灸治疗偏侧面肌痉挛65例,显效率为86.15%。

3 其他疗法

3.1 针刀 陈美仁等[28]根据面神经末梢在面部分布的特殊解剖结构和功能特点,利用针刀有选择性地切断部分面神经末梢,削弱面神经过高的兴奋性,从而达到治疗面肌痉挛的目的。20例患者治愈9例,好转10例,无效1例。吴佰良[29]在局麻下采取针刀切断部分面神经末梢治疗面肌痉挛疗效满意,56例患者经针刀治疗术后:治愈45例,占80.36%,好转11例,占19.64%,总有效率100%。

3.2 穴位埋线 叶立汉等[30]选择面肌痉挛患者76例,随机分为穴位皮下埋线组25例、电针对照组26例、口服卡马西平对照组25例。结果为穴位皮下埋线组能明显降低面肌痉挛的强度和频度,与其他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张丽君[31]采用多向透穴埋线法,治疗60例面肌痉挛患者,痊愈32例,好转22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显著,且治疗次数少,安全无不良作用,大大减低了患者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患者易于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但文献报道的观察例数少,且缺乏充足的对照治疗,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的作用机理也需进一步的探索研究。

3.3 穴位注射 张慧、王丽岩[32]透刺头部穴位,采用疏密波强刺激,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通电30 min。配合穴位注射:选用皮试注射器抽取安定注射液1 ml、维生素B12注射液(500μg)1 ml,分别取面肌痉挛对侧下关穴垂直针刺1寸,迎香垂直针刺0.5寸,合谷直刺1寸,针刺得气后缓慢注入混合药液0.2~0.3 ml/穴;对照组采用单纯穴位注射。结果提示治疗组治疗方法对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

3.4 针罐结合 杨军雄等[33]自创三焦针法,结合药物罐治疗面肌痉挛,效果良好。三焦针法主穴 (膻中、中脘、气海和双侧血海、足三里、外关) 配合双侧风池。上述穴位留针期间行药物罐疗法,自制舒筋活血液 (当归尾 50 g,当归 40 g,桂枝、三七、郁金各 30 g,伸筋草、川乌、草乌、香附、陈皮、木瓜、乳香、没药各20 g,川芎25 g,红花15 g,加40%白酒适量,浸泡15d后备用),采用闪罐法,留罐10 min,每3 min摇罐1 次,每天 1 次,治疗10 次为一个疗程,疗程间休息3天,继续下个疗程。对照组选取面部穴位进行常规针刺,并在针后予普通拔罐术。治疗 3个疗程后两组症状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

4 结论

由于面肌痉挛病因较复杂,现代医学对于本病的发病机制尚存在争议,纵观国内外文献报道,认为导致面肌痉挛的原因主要有两个假说:血管因素和非血管因素(即继发性面肌痉挛)。本病呈慢性进行性发展,无自主缓解,最后发展为面部表情肌瘫痪,从而抽搐停止。对于本病的治疗,目前西医尚无特殊有效的治疗方法,在发病初期和症状轻微的患者,多是给予药物治疗,包括卡马西平、抗胆碱能类药物、巴氯芬、氯硝安定、氟哌啶醇、苯妥英钠等,但药物治疗疗效欠佳,且不良作用大,特别是对老年患者,容易出现眩晕、嗜睡、共济失调、无力等不良作用。对于症状较重的患者,目前多采用微血管减压术、面神经梳理术、A型肉毒杆菌毒素局部注射等,以上方法虽能暂时缓解症状,但存在一定的手术风险及并发症,手术的创伤性也不易被患者所接受。而中医认为,本病的病位主要责之于肝肾,《素问·至真要大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风盛则动”。可见本病多由肝风内动所致,总的病机为肝肾阴虚,水不涵木,阴虚阳亢,浮阳不潜,久之营血暗耗,肝血不足,阴液枯竭,无以濡养筋脉,血不荣络,虚风内动,以致阳愈浮而阴愈亏,终至阴不制阳而发病。针灸治疗本病可以改善面部血液循环,刺激面部经络,从而抑制异常信号的传入,减轻肌肉痉挛和抽搐。近年来临床上诸多学者研究的针刺方法不胜枚举,且都效果显著,针灸以其安全、无不良作用,而被广大临床患者所青睐,如今已作为一种较常用的治疗手段应用于临床当中。

笔者认为,在针刺取穴时,若能结合“反阿是穴肌肉起止点”取穴法,会大大增加治疗的效果。反阿是穴没有固定的部位,顾名思义,是和阿是穴相对的位置,一般来说,如果阿是穴位于肌肉起点的地方,反阿是穴就位于肌肉的止点。在治疗面肌痉挛取反阿是穴时,先仔细寻找触摸痉挛明显的肌肉,当指压时痉挛减弱或消失的位置即是反阿是穴,也即针刺的部位。此外,在治疗时也应根据痉挛部位的不同随证加减穴位,如额肌、眶上肌痉挛者,加患侧阳白;眶下肌痉挛者加四白;颊肌及口角肌痉挛者加下关、夹承浆、地仓。面肌痉挛一定要早期干预治疗,以期最大程度上减轻抽搐,有效避免后遗症的出现,治疗期间嘱患者避风寒,保持愉悦心情,饮食上忌辛辣。

[1] 齐洪武,王政刚.面肌痉挛病因及治疗的研究进展[J].神经疾病与精神卫生,2008,8(5):399-402.

[2] 李世亭,王旭辉.面肌痉挛的诊断与治疗[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1,10(6):481-484.

[3] Colosimo C,Bologna M,Lamberti S,et al.A comparative study of primary and secondary hemifacial spasm[J].Arch Neurol,2006,63(3):441-444.

[4] Moller AR.Vasculai compression of cranial nerves.I.History of the microvasculardecompression operation[J].Neurol Res,1998,20(8):727-731.

[5] 林红.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0,44(11):59-60.

[6] 李文丽,葛建军,刘丽.丛刺阿是穴配合缪刺法治疗面肌痉挛30例[J].陕西中医,2006,27(3):338-339.

[7] 刘红.远端取穴治疗面肌痉挛120例临床观察[J].北京中医,2006,25(10):622-623.

[8] 陈静.毛刺法治疗面肌痉挛[J].中国医药指南,2011,9(5):146-147.

[9] 陈恒娟.排针疗法配合按摩治疗面肌痉挛26例临床探讨[J].右江医学,2013,41(2):255-256.

[10] 李之霞.浮针浅刺法治疗阵发性面肌痉挛50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4,23(7):428-429.

[11] 唐智斌,潘达.眼针体针并用治疗面肌痉挛50例总结[J].湖南中医药导报,2001,7(9):466.

[12] 张新成,曹拥军.腕踝针治疗面肌痉挛24例疗效总结[J].针灸临床杂志,2007,23(8):25-26.

[13] 朱文罡,顾群,孟凡军,等.腹针治疗面肌痉挛19例[J].中国针灸,2004,24(4):237.

[14] 闫支花,韩长根.撮刺治疗面肌痉挛37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8,24(8):36.

[15] 陈泽林.指针治疗面肌痉挛13例[J].中国针灸,2000(S1):137-138.

[16] 徐利飞,李慧,牛文民.头皮发际微针疗法治疗面肌痉挛临床观察[J].实用中医药杂志,2012,28(12):1038-1039.

[17] 葛明,李英.平衡针治疗面肌痉挛50例[J].光明中医,2007,22(9):42.

[18] 曹莲瑛,张伟,沈特立,等.不同频率电针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6):372-374.

[19] 李群,张丽玲,常虹,等.火针为主治疗顽固性面肌痉挛[J].北京中医药,2008,27(4):266-267.

[20] 江晓霁.火针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7,27(7):509-510.

[21] 麻福昌.子午流注开穴加五行穴八卦九宫穴治疗面肌痉挛体会[A].全国时间生物医学学术会议,2009.

[22] 张健君,孙秀雁,王春海.埋针治疗面肌痉挛16例[J].包头医学,2002,26(3):100.

[23] 马小平,葛乃贵.耳穴埋针治疗早期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09,28(10):579-580.

[24] 张玉梅,艾秀娥.耳穴贴压治疗面肌痉挛36例疗效观察[J].延安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2003,1(2):112.

[25] 张均安.针刺配合耳压治疗面肌痉挛31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5,21(12):15.

[26] 曾晓智,彭庆.热敏灸为主治疗面肌痉挛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2,31(4):239-240.

[27] 周立武.灸法治疗偏侧面肌痉挛65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09,7(6):101.

[28] 陈美仁,李强.针刀治疗面肌痉挛20例[J].针灸临床杂志,2009,25(9):34-35.

[29] 吴佰良.针刀治疗面肌痉挛的临床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0,16(36):83-84.

[30] 叶立汉,黎健红,蓝琼好,等.穴位皮下埋线治疗面肌痉挛25例临床观察[J].中医杂志,2010,51(8):707-708,728.

[31] 张丽君.穴位埋线治疗面肌痉挛60例[J].中国医药指南,2008,6(24):223.

[32] 张慧,王丽岩.电针透穴加穴位注射治疗面肌痉挛临床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1,27(6):42-43.

[33] 杨军雄,张建平,于建春,等.三焦针法结合药物罐治疗面肌痉挛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7A):2304-2306.

1.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治未病中心(安康 725000);2.陕西省安康市中医医院针灸康复一科(安康 72500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24.070

1003-8914(2016)-24-3694-03

�英剑

2016-06-24)

猜你喜欢

面肌痉挛针灸
面肌痉挛如何护理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Acupuncture as a potential approach to improving the health of women with obesity
面肌痉挛最常见的问题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面肌痉挛,试试微血管减压术
根管治疗意外治愈面肌痉挛1例
护理干预对人工流产术后子宫痉挛痛的影响效果
头针加舌针联合推拿治疗小儿脑性瘫痪痉挛型20例
中医针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44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