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羊毛的主要物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2016-03-10陈睿甘肃省岷县十里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岷县748400

甘肃畜牧兽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羊毛品质影响因素

陈睿(甘肃省岷县十里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 岷县 748400)



羊毛的主要物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陈睿
(甘肃省岷县十里镇畜牧兽医工作站,甘肃岷县748400)

摘要:羊毛是养羊业的主要产品之一,其物理特性是反映羊毛质量优劣的重要指标,在养羊业和毛纺工业中都是根据羊毛的物理特性来评定羊毛品质。了解羊毛的物理特性,分析其主要影响因素,对提高羊毛品质和指导养羊业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主要论述了羊毛的细度、长度、弯曲、色泽等主要物理特性及其影响因素。

关键词:羊毛;物理特性;品质;影响因素

羊毛不仅是养羊业的主要产品之一,也是毛纺工业的重要原料。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逐渐提高,对羊毛的品质要求越来越高,而羊毛的物理特性决定着羊毛的品质,因此了解和掌握羊毛的物理特性,分析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对提高羊毛品质和指导养羊业实际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羊毛的物理特性包括羊毛的细度、长度、弯曲、吸湿性、强度、伸度、缩绒性、色泽、光泽、比重等。这些物理特性与羊毛的工艺性能密切相关。其中羊毛最主要的物理性质包括羊毛的细度、长度、弯曲、色泽等,它们与羊毛的用途和毛纺产品质量密切相关。

1 羊毛细度及其影响因素

1.1细度的概念及意义

羊毛的细度是指羊毛纤维横切面直径的大小,常用微米(μm)表示。羊毛纤维细度是衡量羊毛品质和羊毛价值方面最重要的物理性指标之一,也是羊毛性状中最重要的一项质量指标。它决定着毛纱的细度、均匀度和织物的柔软性以及皮肤舒适感。

细度分布状态是用标准差或变异系数来表示的,细度分布状态也影响着毛纱和织物品质,如衣物的坚挺程度、手感等。以典型的澳大利亚精梳毛为例,变异系数每降低5%,相当于细度减少1μm。较细的毛纤维含量较高时,所制成的织物穿着刺痛感较小,当较粗毛含量越高时,皮肤被刺痛的感觉越强。

因此,在羊毛细度指标中,除了传统的平均细度,而应增加细度分布状态。这样更有利于全面掌握羊毛细度性状。

1.2影响羊毛细度的因素

影响羊毛细度的因素,主要有品种、性别、年龄、部位、营养条件等因素。羊毛纤维的细度首先决定于品种,不同品种的羊毛均有其特定的细度范围,在同一品种内,羊毛细度因个体、性别、年龄、部位、营养条件等不同而不同。

1.2.1品种不同生产方向的品种之间,如细毛羊、半细毛羊、粗毛羊、其羊毛细度差异很大,而在相同生产方向的羊品种之间,变化也较大。如细毛羊品种其细度一般在18.1~25.0 μm之间;半细毛羊品种,其羊毛细度在不同品种之间一般在25.1~67.0 μm之间;粗毛羊因为是异质毛,说平均细度,无实际意义,细度这一性状是受羊遗传性制约的。

1.2.2性别一般情况下,同一品种内,公羊比母羊羊毛粗一些,而羯羊介于公、母之间,从细度的均匀上讲,羯羊最好,公羊其次,母羊较差。

1.2.3年龄羊毛细度随年龄变化而稍有差异,一般说,4~6个月龄的羊羔毛较细,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逐渐变粗,一般在3~5岁时,其羊毛细度是一生中最粗的时候,以后又逐渐变细。以上变化在粗毛羊中表现得更为明显。

1.2.4部位羊体的细度与皮肤厚度和暴露情况有关,凡羊体经常受日晒雨淋的部位,头部、背部、腰部、十字部的皮肤较厚,生长的羊毛也稍粗。反之,经常暴露较少的部位,如腹部皮肤较薄,羊毛也较细。这主要是羊毛细度与皮肤厚度、湿度以及血液循环有着密切的关系。

1.2.5营养条件羊的营养水平对羊毛的细度,尤其是均匀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充足而均衡饲养条件下的羊只,其羊毛沿长度方向几乎非常一致。如饲养不足或患病,尤其是在母羊怀孕期,输送给毛球的营养物质减少,从而使羊毛较正常情况变得细,这种现象称之为羊毛的饥饿痕。当营养状况得到改善,疾病痊愈后,羊毛纤维又恢复了它的正常生长,并在前一段饥饿细度之后,接着重新生长出正常细度的羊毛。带有饥饿痕的羊毛其工艺价值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根据目前的生产条件,应当加强羊的饲养管理,尽可能消除草原生产力的季节性不平衡状态,是提高羊毛细度均匀度的有力措施。

2 羊毛长度及其影响因素

2.1羊毛长度及其重要性

羊毛长度即纤维两端的距离,由于羊毛是具有天然弯曲的纤维,所以其长度可分为自然长度和伸直长度两种。

自然长度是指毛丛在自然弯曲状态下,两端的直线距离。在羊体上是指毛丛的自然垂直高度。一般在剪毛之前,羊毛生长足12个月时量取。主要用于养羊实际生产、商业收购标准和羊毛工业分级。

伸直长度指将羊毛纤维拉到弯曲刚刚消失时两端的直线距离。亦称真实长度。这种长度指标在毛纺工业中和养羊业中主要用于评价羊毛品质。

羊毛纤维的长度是仅次于羊毛细度的另一项重要指标,羊毛长度指标有两种,一种是羊毛长度集中性指标,如自然长度、伸直长度、主体长度等。另一种是离散性指标,如羊毛长度的标准差、变异系数、整齐度、短毛率等,这些指标不但在工业中应用,而且更多的应用于养羊业中。由于羊个体不同,其平均伸直长度的离散性指标差异很大。这对选种尤其是对种公羊的选择提供了更为可靠的依据。

羊毛长度在工艺特性上,其重要性仅次于细度。这是因为,一方面长度可以影响织品的品质,另一方面长度决定着纺纱加工系统和工艺条件的正确选择。从品质上看,在细度相同的情况下,羊毛愈长,纺纱性能愈好,成品的品质愈好。

不同长度的羊毛只能在相应的纺纱系统中利用,而一定的毛织品也要求一定的毛纤维长度。

在养羊业生产中,羊毛长度直接影响着羊的剪毛量。如果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羊毛愈长,剪毛量愈高。因此,在羊育种工作和养羊业生产中,都非常重视提高羊毛长度。

2.2影响羊毛长度的因素

影响羊毛长度的最主要和最明显的因素是品种,此外,羊的个体、羊的营养状况、性别、年龄、不同身体部位以及所处的环境条件,均与羊毛长度有关。

2.2.1品种品种是决定羊毛长度的重要因素,羊毛长度这一数量性状,受品种的遗传性所制约。不同品种的羊,均有该品种特定的长度范围。如:同质毛的长毛种,其羊毛平均长度为150~200 mm以上,属于这一类的品种有罗姆尼、林肯羊等;同质毛的中毛种,其羊毛长度平均长度为80~100 mm,属于这一类的品种有茨盖羊、萨福克羊等;同质毛的细毛羊,其羊毛平均长度为50~90 mm以上。属于这一类的品种有新疆细毛羊、中国美利奴、澳洲美利奴等。

2.2.2个体在同一品种内不同个体间差异很大,个体间差异往往超过品种间的差异。如一般细毛羊品种平均长度70 mm,羊毛较长的细毛羊品种平均为80~90 mm,品种间羊毛长度的差异为20 mm,在任何一个细毛羊品种内,有的个体毛长在110 mm以上,个体间羊毛长度差异在40 mm以上,这对选种工作非常有利,引用某些毛长品种的特点,或利用一个品种内个体间毛长的较大差异,来扩大选种范围,以提高群体的羊毛长度。

2.2.3营养状况羊毛长度的品种内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是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环境因素中,特别是营养水平较低时,通过有机体生理状况的变化,导致毛乳头营养物质供应不足,造成羊毛生长减缓。而饲养条件相对稳定,羊毛纤维在全年不同时期的生长趋势,基本上是比较均衡的。

2.2.4年龄羔羊羊毛生长较快,周岁羊的羊毛长度始终大于两岁以上个体。到老龄时(一般6岁以后),由于羊只生理机能减退的关系,羊毛长度渐减。

2.2.5部位在同一羊体上各部位间的长度亦不同,一般表现颈部最长,肩部、体侧稍次,股部、背部次之,四肢及腹部最短。

此外,羊只所处的环境,如母羊的怀孕、哺乳、季节温度的变化以及疾病等因素也有一定的影响。

3 羊毛的弯曲及其影响因素

3.1羊毛弯曲的概念及其重要性

羊毛纤维在自然状态并不是直线,而且沿着它的长度方向形成自然、规则的或不规则的周期性弧形称弯曲,单位长度毛纤维的卷曲数称卷曲度,常用弯曲数/cm表示。

一般来讲羊毛愈细弯曲数愈多,弯曲度越大,反之相反,细毛弯曲数多为6~9个、半细毛多为3~6个。

羊毛弯曲的形状,按其深浅大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七类。

3.1.1平弯(平波)沿着纤维的长度方向稍有波浪。

3.1.2长弯曲(微波)有弯曲,但弯曲与弯曲之间的距离大,波浪小。

3.1.3浅弯(浅波)(大弯曲)比长弯波大而且距离小,但还不是半圆形。

3.1.4正常弯曲(正常波)弯曲弧度的高与底的半径大体相等。

3.1.5扁圆弯曲(密波)弯曲弧度比正常弯曲的深,但还是扁圆。

3.1.6高弯曲(高波)弯曲弧高明显的大于半径,相当于直径,但不能成圆形。

3.1.7环状弯曲(环状波)弯曲几乎成环状。

在上面几种弯曲中,具有浅弯和正常弯曲的羊毛好,并以浅弯最好,具有这两种弯曲的羊毛品质较优,其他弯曲不论是在工业上还是在养羊业中均不属于理想的弯曲。

羊毛的弯曲形状与毛纺工艺有着密切的关系。在毛纺工业上羊毛弯曲被认为是及宝贵的技术性能,是其它纺织纤维所难比拟的。细毛羊羊毛具有浅弯曲和正常弯曲,适于制作精纺织品。具有深弯曲的羊毛,不宜作精纺用毛,因其纺制光滑的纱线比较困难,但可以用于粗梳纺纱,可以织出表面毛绒丰满,手感好而富于弹性的织品。环状弯曲属疵点毛,不利于纺纱。

3.2影响羊毛弯曲的因素

羊毛弯曲主要因羊品种不同而异。从毛纺工业和养羊业的角度看,细毛羊和半细毛羊都应具有正常弯曲或浅弯曲。具有浅弯曲和正常弯曲的羊毛,毛丛结构好,羊毛品质高,细度均匀,净毛率高,毛纺产品质量好。具有深弯曲和高弯曲的羊毛,一般毛丛结构不良,被毛含杂质多。羊只表现出体质不够坚实,产毛量不高,羊毛密度小,而且腹部羊毛杂乱。羊毛品质较差.具有环状弯曲形状的羊只遗传性较强,在生产中应予以降级或淘汰。

4 羊毛的颜色及其影响因素

羊毛的颜色是指毛纤维在洗净以后的天然色泽。羊毛在洗净以前的颜色与其天然色彩是不完全相同的,因为在未洗净的羊毛上往往含有不同程度的油汗、尘土、粪尿和污物等外来杂质。所以要准确判断羊毛的颜色,必须先将羊毛洗净后才可评定。

羊毛的颜色因羊品种而不同。在同一品种内,毛色亦因个体而异。颜色是由羊毛纤维中的色素决定的,这些色素主要分布在毛纤维皮质细胞中。色素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有扩散状和粒状两种,而以粒状为主,这些色素有些存在于整根纤维上,也有的仅仅存在于纤维的某一段落上。

羊毛所具有的天然颜色,可分为以下几种。

一是白色,凡羊毛不带任何颜色,并且也不夹杂单根的有色纤维的称为白色。二是黑色,凡羊毛带有各种色度的黑色,称为黑色毛,其中也包括深褐色。三是灰色,凡羊毛具有黑(深)白两种纤维相混杂在一起的称为灰色毛。根据这两类纤维在羊毛中所占数量比例的不同以及深色毛色度的深浅,可分为浅灰色和深灰色。四是杂色毛,凡在白羊毛中,除了白色纤维之外还含有各种色度的有色纤维的羊毛称之为杂色毛。

除一些羔皮羊和裘皮羊品种具有天然有色毛外,羊毛以白色为最理想,因为它在纺织加工中,可以任意染成各种颜色,且光泽好看。有色毛很难染色,即使染上也不均匀,因而会大大降低其利用价值。澳大利亚羊毛研究所指出:白色在决定羊毛加工利用上与细度占同等重要地位,因为发黄的羊毛不适合做浅色和颜色鲜艳的织品,色泽发暗会影响织品外观。所以在养羊业中,一般应注意选留白色个体,以提高羊毛品质。

羊毛的颜色主要受遗传决定,不同品种都有其特有的羊毛遗传基础。

羊毛的产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养羊业和毛纺织工业的发展,因此通过对羊毛的主要物理性质及其影响因素的分析,可以帮助现代养羊生产实现科学合理的饲养管理,生产更多的优质羊毛,满足毛纺工业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窦全林,陈刚等.影响羊毛生长的主要因素研究综述(J).畜禽业,2007,(8):10- 12.

[2]赵有璋.羊生产学(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32- 55.

[3]程凌.养羊与养病防治(M).中国农业出版社,2006,454- 470.

[4]张惠萍,颜寿东,吴成顺等.青海藏羊毛纤维物理性能分析(J).中国草食动物,2007,(5):36- 38.

[5]左北瑶.细毛羊育种状况及发展趋势(J).草食家畜,2006,(5):27- 29.

中图分类号:S82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 799X(2015)03- 0046- 03

作者简介:陈睿(1988-),女,甘肃岷县人,助理畜牧师,主要从事畜牧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羊毛品质影响因素
国际羊毛局2021/22秋冬羊毛趋势预测
薅羊毛是一种享受
Golden fleecers
摸羊毛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氯化钙处理对鲜切萝卜生理与品质的影响
“鄞红”、“巨峰”、“红富士”葡萄及其杂交后代品质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浅谈民生新闻栏目特色的挖掘
工商联副主席潘刚:让中国企业成为“品质”代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