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理中汤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展

2016-03-10韦书勤李云梅

光明中医 2016年1期
关键词:治疗

韦书勤 李云梅 赵 文



理中汤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展

韦书勤1李云梅1赵文2

1.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大学临床医学院硕士研究生2013级(成都 610072); 2.四川省成都中医药学会(成都 610017)

摘要:由张仲景所创之理中汤,主治中焦脾胃虚寒性疾病,经后世医家的不断发展,创造出许多类似的同名方剂,在临床中应用广泛。近年来,对理中汤的研究越来越多。本文从实验性研究和临床性研究两方面,对其近些年应用于治疗脾胃病的研究进行总结。并认为在临床应用中,理中汤多经过加减,其各药的用量也颇有差别,在以后的实验研究中,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配伍及剂量,将更好的运用经方治疗现代疾病。

关键词:理中汤;脾胃病;治疗

《伤寒论·辨霍乱病脉证并治》中首先提出“霍乱,头痛发热,身疼痛……寒多不用水者,理中丸主之”。后又曰:“然不及汤。”在后世的不断发展中,多随临床症状而加减,故临床多用理中汤。理中汤由人参、干姜、炙甘草、白术四药组合而成。为治疗太阴脾经虚寒的经典方,具有温中散寒,补健脾胃,温运中焦的功能。方中以干姜为君药温脾阳,祛寒邪;臣以人参补气健脾;佐以白术健脾燥湿;以炙甘草为使,益气健脾,缓急止痛。全方选药精简,疗效卓越。并根据临床需要衍生出许多理中汤类方,扩大了其应用范围,在呼吸、循环、消化、神经系统疾病及外、妇、儿各科疾病的治疗中均有应用。据统计,理中汤的中医适应病证以消化系统疾病为主[1]。本文就理中汤对脾胃病的研究现状阐述如下。

1 实验性研究

近年来,理中汤治疗脾胃病的机理的实验性研究综合起来有以下几方面。

1.1促进胃肠道的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水谷精微,一方面指运化水谷,即脾对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另一方面指运化水湿,即脾对水液的吸收和转输,《黄帝内经》中描述了脾主运化水谷之过程:“饮入于胃,游溢精气……合于四时五脏阴阳,揆度以为常也。”在脾阳虚状态下,脾主运化功能障碍,小肠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转运功能降低。理中汤可促进PepT1(肽转运载体蛋白1)的转运功能,从而促进氨基酸等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矫正小肠氨基酸转运不足导致的蛋白质营养不良[2]。

1.2调节胃肠运动卞慧敏等研究发现理中汤对大黄所致脾虚模型小鼠有一定的治疗作用,既能使正常小肠运动受到抑制,也能抑制小肠的亢进运动[3]。卢兰等认为附子理中汤能促进胃肠动力学的恢复,且恢复效果似乎与剂量有关,表现为高剂量效果较明显[4]。因此临床用于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溃疡性结肠炎等均能获得良效。

1.3保护胃黏膜李惠林研究发现理中汤能明显降低醋酸型和幽门结扎型溃疡的溃疡灶数及溃疡面积,同时能降低幽门结扎型溃疡胃液中游离盐酸浓度,从而减轻对黏膜的侵蚀和减少胃蛋白酶激活,对溃疡发生起到了保护性作用[5]。李向研究证明香砂理中汤能减少胃液分泌、降低血清胃泌素的含量及胃蛋白酶活力、增高血清中一氧化氮含量,从而对乙酸致大鼠胃溃疡有明显促进愈合的作用[6]。有学者认为附子理中汤可明显促进饮食失节与改良的Okabe法所致的胃溃疡愈合,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附子理中汤提高胃黏膜SOD活性,降低过氧化脂质代谢产物MDA含量有关,从而增强胃黏膜防御能力,促进胃黏膜修复[7]。以上为理中汤治疗消化性溃疡提供了理论依据。

1.4提高机体免疫力中医多认为脾为人体的免疫器官,《金匮要略》曰:“四季脾旺不受邪。”后李东垣又指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有实验观察到脾阳虚模型组大鼠胸腺指数、脾指数均下降,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脾阳虚大鼠出现免疫功能降低的情况。用附子理中汤治疗之后,可明显改善这种状况,说明附子理中汤发挥作用可能与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有关[8]。

2 临床性研究

理中汤类方的临床研究目前为止仍着重于消化系统疾病的防治方面。李大寿用加减理中汤(处方:党参、白术、茯苓、神曲、五倍子各15 g,炙甘草、陈皮、干姜、厚朴、枳壳各10 g,白头翁30 g)治疗慢性结肠炎50例,伴有腹胀者28例,腹痛者22例,大便常规检查27例有未消化食物残渣,10例有红细胞>(+),15例有白细胞>(+)。结果:50例均有效,其中显效32例[9]。刘晓华用加味理中汤(党参、木香各15 g,白术10 g,炙甘草、干姜、沉香、丁香各6 g)治疗胃脘痛58例,属脾胃阳虚型28例,寒邪犯胃型12例,肝郁气结型10例,饮食积滞型8例。结果疼痛消失53例,3例好转,2例无效[10]。郭红飞用理中汤加味(党参、麸炒白术各12 g,甘草6 g,干姜、生蒲黄各10 g,藕节20 g,白及30 g)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例,血压偏低者加用输液。结果显效6例,有效4例[11]。胡晓燕用加味理中汤加减(党参30 g,白术、干姜、茯苓各15 g,炙甘草6 g,蒲公英10 g)治疗胃炎120例。所选病例均经纤维胃镜检查确诊,其中浅表性胃炎70例,萎缩性胃炎28例,胆汁返流性胃炎22例。评价标准为显效:临床症状、体征全部消失,复查胃镜胃黏膜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体征明显好转;无效:临床症状、体征改变不明显。结果痊愈108例,显效5例,有效4例,无效3例[12]。黄福斌曾治疗一上腹部胀痛,饮食减少2年的患者,其脘腹胀满、隐痛,不思饮食,便泻清稀,日三四行,消瘦乏力,口干舌质淡紫,苔微腻,脉沉细。胃镜及病理示胃窦部中度萎缩性胃炎。用理中汤加味(白术、党参、木香各10 g,干姜、炙甘草各5 g,炒薏苡仁30 g)治疗,15剂后痊愈[13]。吴美雄理中汤(人参、干姜、甘草各6 g,白术15 g)治疗虚寒型非梗阻性肠粘连85例,均有腹腔手术史,经胃肠造影、超声检查,确诊为非梗阻性肠粘连。中医辨证夹瘀26例,兼肝郁23例,夹湿19例,兼肾阳虚17例。结果有效76例,无效9例[14]。章凌方用理中汤(人参5 g、干姜10 g、麸炒白术12 g、炙甘草20 g)治疗变态反应性胃肠炎2例,辨证为中焦脾胃虚寒,均获良效[15]。李强中用理中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38例,对照组给予胃肠动力药莫沙必利,有上腹疼痛、烧心反酸加用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治疗组用理中汤加减(干姜6 g,党参、白术、枳实各15 g,炙甘草10 g,柴胡12 g,白芍30 g)治疗,结果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8.9%,治疗组为89.47%[16]。陈宝财在加味理中汤(干姜、生晒参、白术各15 g,桂枝、大枣各12 g,山药、扁豆各20 g,生龙骨、生牡蛎各40 g,炙甘草6 g)干预结直肠癌化疗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中,得出加味理中汤能够加强改善结直肠癌患者化疗后的生活质量,对改善化疗后的临床症状具有很好的效果,且无明显毒副作用[17]。有人将腹泻型为主的IBS患者62例,按随机分组法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西药组予匹维溴铵片50mg,tid,腹泻严重者加服思密达1包,tid。中药组口服附子理中汤加减(党参、白术各20 g,干姜、炙甘草各6 g,制附片12 g)。结果中药组症状控制效果、症状体征积分下降值均优于西药组(P< 0.05);随访4周,中药组复发4例,西药组复发8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8]。

3 讨论

现代人因受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生活节奏加快,饮食无节,情志不畅,损伤脾胃。脾胃同居中州,为后天之本,人体气机升降之枢纽。其功能有赖中气,尤其需要脾胃之阳气来维持。若中气不足,脾阳受损,水谷不能腐熟,气机不得升降,则脾胃之疾丛生。理中汤者,理中焦,使脾阳重振,脾胃健运,复其升降之职。现代药理研究也证实理中汤中人参具有促进蛋白质合成、增强机体免疫力、抗炎作用;白术可防治实验性胃溃疡,对肠管活动有双向调节作用,能促进小肠蛋白质合成,促进细胞免疫功能;甘草具有抗溃疡、抑制胃酸分泌、缓解胃肠平滑肌痉挛、抗炎作用;干姜可抗炎、镇静、镇痛[19],可供临床参考。

理中汤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之一,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仍有不足之处。首先,临床应用的理中汤多是经过加减,其次,用药之剂量颇不统一,均不利于推广使用。近年来有人探讨了理中汤古今不同用量对脾阳虚小鼠脏器系数的影响。理中汤今方用量为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9 g,古方用量按《伤寒论》 原著为党参、干姜、白术、炙甘草各45 g。结果古方组可以显著降低脾阳虚小鼠的肝脏系数,而今方组效果不明显[20]。因此,进一步深入研究药物配伍及剂量,将更好的运用经方治疗现代疾病。

参考文献

[1]费占洋.理中汤方证和临床研究[D].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1.

[2]羊燕群.理中汤改善脾阳虚大鼠吸收功能的PepTI调节机制研究[D].广州:广州中医药大学,2009.

[3]卞慧敏,周建英.理中汤对实验动物小肠运动功能的影响[J].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93,9(4):33-34.

[4]卢兰,唐汉庆,李晓华,等.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大鼠ANP含量、pGC mRNA表达及胃肠动力学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4):262-266.

[5]李惠林.理中汤抗大鼠实验性胃溃疡作用的观察[J].陕西中医,1987,8(7):333-334.

[6]李向.朝医方“香砂理中汤”抗消化性溃疡的实验研究[D].延边大学中医学院,2013.

[7]刘敏,周亚滨,孙世林,等.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胃虚寒型胃溃疡机制的研究[J].中医药学报,2012,40(4):42-44.

[8]韦祎,唐汉庆,李晓华,等.附子理中汤对脾阳虚证大鼠免疫细胞因子的影响[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3,19(21):179-182.

[9]李大寿.加减理中汤治疗结肠炎50例[J].中国民间疗法,1997(1):33.

[10]刘晓华.加味理中汤治疗胃脘痛58例[J].光明中医,2006,21(3):29.

[11]郭红飞.理中汤加味治疗上消化道出血10例[J].江西中医药,1996(2):144.

[12]胡晓燕,张献朝.加味理中汤治疗胃炎120例临床观察[J].河南医药信息,1999,7(9):31-32.

[13]黄福斌.理中汤治愈萎缩性胃炎[J].四川中医,1987(10):21.

[14]吴美雄,刘宪呜.理中汤治疗虚寒型非梗阻性肠粘连85例[J].海峡药学,1994,6(4):48.

[15]章凌方.理中汤治疗变态反应性胃肠炎举隅[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5,21(12):754.

[16]李强中.理中汤加减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45例[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09,3:122.

[17]陈宝财.加味理中汤干预结直肠癌化疗后脾肾阳虚证的临床研究[D].云南中医药大学,2012.

[18]武志娟,张志敏,张大鹏,等.附子理中汤治疗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急症,2014,23(8):1556-1557.

[19]高学敏.中药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

[20]袁深皓,董广通,孙伟越,等.理中汤古今不同用量对脾阳虚小鼠脏器系数影响[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16(6):45-46.

doi:10.3969/j.issn.1003-8914.2016.01.076

文章编号:1003-8914(2016)-01-0145-03

收稿日期:(本文校对:周雪雷2014-01-04)

猜你喜欢

治疗
62例破伤风的诊断、预防及治疗
1例急性肾盂肾炎伴有胡桃夹综合征保守治疗和护理
新生儿惊厥的临床诊断及治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