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虫方加减治疗慢性湿疹58例

2016-03-10

光明中医 2016年6期
关键词:皂角刺白鲜皮全蝎

杜 娟



全虫方加减治疗慢性湿疹58例

杜 娟

目的 探讨全虫方加减治疗慢性湿疹的临床效果。方法 符合慢性湿疹诊断患者58例,中医辨证为血虚风燥型、脾虚湿困型,全部内服全虫方加减治疗,判定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58例中,临床治愈42例(72.4%),显效11例(19.0%),好转5例(8.6%),无效0例。愈显率为91.4%。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 赵炳南经验方之全虫方是辨证治疗慢性湿疹的有效方法。

湿疮;全虫方;慢性湿疹;中医药疗法

湿疹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过敏性疾病及变态反应性皮肤病,引起或诱发的因素很多,临床表现具有分布对称性、损害多形性、瘙痒剧烈性、倾向浸润性、反复发作性、易成慢性等特点。湿疹发病率较高,约占皮肤科门诊量的15%~25%,由于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给患者身心健康带来巨大伤害。目前临床治疗方法颇多,近年来笔者采用我国著名中医皮肤科专家赵炳南经验方全虫方治疗慢性湿疹,取得显著的疗效。现将2013年1月—2014年12月诊治的58例临床病例总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58例慢性湿疹患者均为本院门诊患者,其中男性32例,女性26例;年龄15~68岁,平均35.2 岁;病程6月~6年,平均病程31.2月。头面部湿疹21例,乳头湿疹2例,肘部湿疹9例,肛门湿疹5例,脐部湿疹8例,股部湿疹6例,腋窝部湿疹7例,小腿湿疹23例,手部湿疹2例。

1.2 纳入标准 均符合《皮肤性病学》第6版中慢性湿疹的诊断标准[1]。以上均排除严重心、肝、肾、内分泌或血液系统疾病者,皮损有渗出者,妊娠及哺乳期妇女,婴幼儿,且所有患者2周内未接受过局部治疗、4周内未接受过系统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全部病例均内服全虫方[2]加减辨证治疗。基本方:全蝎9 g,皂角刺12 g,猪牙皂角6 g,刺蒺藜30 g,炒槐花20 g,威灵仙20 g,苦参6 g,黄柏15 g,白鲜皮15 g。水煎服,每日l剂。每剂煎2次,共煎液约400 ml,分成2份,于早晚餐后半小时温服。

1.3.2 临床辨证加减 血虚风燥型:病程日久,皮损以干燥、增厚、粗糙、脱屑、苔藓样为主,剧烈瘙痒。伴口干心烦,夜寐不安,大便干结。舌淡,苔白,脉弦细。治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基础方加当归20 g,丹参20 g,鸡血藤30 g增加养血活血之功。瘙痒明显者,加地肤子30 g;皮损潮红灼热,渗液流汁,加苍术15 g;夜寐心烦,辗转难眠者,加莲子心10 g。脾虚湿困型:湿疹反复发作,以丘疹、疱疹为主,或轻度糜烂渗液,纳差,怠倦少力,大便稀溏,舌质淡或伴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治以健脾利湿止痒,基础方中加入党参20 g,茯苓20 g,白术15 g以补脾益气渗湿。皮损肥厚粗糙,浸润明显者,加郁金15 g,地骨皮15 g。

1.3.3 生活指导 生活规律,调畅情志,避免精神压力过大;保持皮损处清洁,避免过度搔抓,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继发感染;饮食清淡,忌辛辣、腌卤等刺激性食物,忌牛肉、羊肉、生葱、生蒜、饮酒、海鲜等发物。

1.4 疗效判定[3]以治疗前皮损表面积为基数(记为10个指数),皮损表面积每减少10%记录为1个指数,疗效=治疗后指数/治疗前指数×100%。临床治愈:100%;显效:≥50%;好转:≥30%;无效:≤30%。愈显率为痊愈加显效例数的百分比。

2 结果

2.1 治疗结果 其中临床治愈42例(72.4%),显效11例(19.0%),好转5例(8.6%),无效0例。愈显率为91.4%。以上病例均未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

2.2 典型病例 李某,女,46岁,于2014年6月16日初诊。以全身多发皮疹伴瘙痒不适3年为主诉来诊。患者3年前开始出现双下肢皮疹伴瘙痒,抓挠后有黄色液体渗出,曾在当地按“皮炎”服用扑尔敏及苯海拉明等药物治疗后好转,但很快复发,渐至全身,缠绵不愈。1年前曾按“湿疹”住院治疗,使用激素药物半年,仍未治愈。患者自觉皮疹处瘙痒难耐,心情烦躁,夜寐不安,纳食一般,小便利,大便干结。查体腋下、肘部、腹部、双下肢皮肤粗糙,角化皮肤纹理增厚,呈深褐色,局部有明显抓痕血痂。舌淡,苔白,脉弦细。证属血虚风燥。以养血活血,祛风止痒为法治疗。处方:全蝎9 g,皂角刺12 g,猪牙皂角6 g,刺蒺藜30 g,当归20 g,丹参20 g,鸡血藤30 g,赤芍30 g,苦参6 g,黄柏15 g,白鲜皮15 g,地肤子30 g。取10剂,水煎服,日1剂。二诊(2014年6月27日):经上诊后,患者瘙痒、心烦较前减轻,腹部、肘部皮损面变薄,仍有夜寐不安,守上方加莲子心10 g。取15剂,水煎服,日1剂。三诊(2014年7月15日):用药15剂后,诸症均有明显改善,瘙痒基本消失,皮损面较前变薄软化,面积减少40%,伴有怠倦乏力不适,纳眠均可。舌质淡有齿痕,苔白腻,脉细弱。患者病程日久,缠绵难愈,证属脾虚湿困,治以健脾利湿止痒。故上方去丹参、莲子心、赤芍、白鲜皮,加党参20 g,茯苓20 g,白术15 g,薏苡仁30 g,苍术15 g,取20剂,扶正固本巩固疗效。半年后随访,皮肤已完全恢复正常。

3 讨论

慢性湿疹属于中医学中的“湿疮”范畴。《诸病源候论》云:“诸久疮者,内热外虚,为风湿所乘,则头面身体生疮”。《外科正宗》云:“血风疮,乃风热、湿热、血热三者交感而生”;《疡科心得集》云:“湿毒疮……此因脾胃亏损,湿热下注,以致肌肉不仁而成;又或因暴风疾雨,寒湿暑热侵入肌肤所致”。西医病因认为[4]除饮食方面的因素外,吸入物如花粉、尘、螨及体表的细菌、真菌感染、生活环境的改变以及所接触到的各种物质,都有可能引起慢性湿疹。赵老[2]认为其病虽形于外而实发于内,多由饮食伤脾,内在湿热与湿热外泄相搏结是本病的实质,与风邪兼挟则游行善变,瘙痒明显,又因湿为重浊有质之邪,湿性黏腻致经常复发,缠绵不愈。

目前西药治疗[5]多采用激素类外用制剂、抗组胺药等治疗,长期应用易引发多种不良反应,且易出现停药反跳现象。中医药具有多靶点,不良作用小,不易复发的优势。全虫方系赵老的经验方,是治疗多种慢性顽固性瘙痒性皮肤病的代表方,常用于治疗慢性湿疹。方中全蝎能熄内外表里之风;皂角刺辛散温通,功能消肿托毒,治风杀虫;猪牙皂角涤清胃肠湿滞,消风止痒,散毒。而全蝎、皂角刺、猪牙皂角三者同伍,既能熄风止痒又能托毒攻伐,对于顽固蕴久之湿毒作痒用之最为相宜。白鲜皮配伍苦参以助全蝎祛除表浅之外风蕴湿;刺蒺藜并威灵仙祛除深在之风毒蕴湿;黄柏、炒槐花行气清胃肠之结热。诸药合用,共成熄风止痒、除湿解毒之剂。

[1] 张学军. 皮肤性病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4:100-102.

[2] 北京中医医院. 赵炳南临床经验集[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75:140-144.

[3] 李文忠,孙秀峰.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湿疹48例[J].山东中医杂志,2006, 25(8):542-543.

[4] 赵辩. 临床皮肤病学[M]. 3版.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604-607.

[5] 何佳伟,刘华.中医药治疗湿疹的临床研究进展[J].光明中医,2013, 28(3):640-642.

河南省桐柏县中心医院中医皮肤科(桐柏 474750)

10.3969/j.issn.1003-8914.2016.06.030

1003-8914(2016)-06-0815-02

�玉敏

2015-03-20)

猜你喜欢

皂角刺白鲜皮全蝎
皂角刺侧柏膏治斑秃
“二白膏”防皲裂
皂角刺侧柏膏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析皂角刺挥发油成分
白鲜皮及其活性成分抗炎止痒机制研究进展
皂角刺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及其抗氧化活性
全蝎化学成分的研究
白鲜皮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病理学及血清酶学改变
全蝎药材市场流通现状调查及展望△
张喜奎教授临证运用白鲜皮经验举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