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强区,山亭发展新高度

2016-03-10刘侠魏德征

走向世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枣庄剧团文化遗产

文/刘侠 魏德征

文化强区,山亭发展新高度

文/刘侠 魏德征

古代,这里曾是春秋早期小邾国故都,中华民族颜氏、倪氏的发源地;在革命战争时期,这里是鲁南第一个农村党支部诞生地,八路军115师曾在抱犊崮山区建立了抗日革命根据地。这里就是组建于改革开放初期的枣庄市山亭区,这里是文明古区、革命老区、生态大区,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底蕴深厚,拥有国家级4A景区4处,3A级景区4处。

近年来,山亭区依托现有的经济基础和丰富的文化资源,全面提升文化的引领能力、服务能力、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创建社会文明进步、文化设施完善、文化事业繁荣有序、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的文化强区,推进文化与政治、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山亭文化休闲广场。

城乡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日臻完善

山亭区以改善文化民生为突破口,以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抓手,对文化阵地提档升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并引导和鼓励社会资本投入文化设施建设,倾力打造“15—20分钟”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圈。大力实施“四四五”文化惠民工程——区级层面,山亭文化休闲广场、山亭区体育馆投入使用,定期举办山亭区群众文化艺术节和农民运动会;镇街层面,引进建设一个文化旅游项目,建设一处文化休闲健身广场,推出一家示范庄户剧团,组建一支道德宣讲队伍;村居层面,建设一处道德文化广场、设立一处道德讲堂、设立一处善行义举四德榜、开展“每村每年一场戏”和“每村每月一场电影”活动。

○八路军抱犊崮抗日纪念园。

文化产业发展水平逐步提升

本着“挖掘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繁荣文化产业、打造文化亮点”的目标,全区文化产业取得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以抱犊崮红色文化园、翼云文化产业园“两驾马车”驱动,抱犊崮—熊耳山风景区、银光国际文创园、翼云石头部落“三大龙头”带动,各镇街“十朵金花”争相绽放的文化产业新格局。积极引导全区十个镇街,结合各自历史人文、自然生态等优势资源,打造出一批各具特色的文化产业项目和园区。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各类文化企业及个体业户400多家,占本地企业数比重为13.23%。山东省文化产权交易所枣庄分中心的成立,填补了鲁南地区文化产权交易平台的空白,成为山东文化产权交易所第一家分支机构和枣庄地区唯一直属运营机构。

○2016年庄户剧团调演。

○非遗工作人员在山亭区非遗展厅向小学生们介绍非遗传人制作的土陶。

○山亭区广场消夏活动季专场演出。

群众性文化节(会)活动异彩纷呈

为进一步丰富城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将重大节庆文化活动与常态化文化活动相结合,确保群众性文化活动健康有序。积极开展系列主题鲜明的群众性文化节(会)活动,举办春节元宵节、火樱桃文化旅游节、长红枣文化旅游节、豆制品文化节、沧浪渊文化节、洪门葡萄采摘节等系列文化节(会)活动,将惠民文艺演出、书画摄影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现场制作展示、生态绿色果品采摘、农副土特产品及旅游商品展销等活动融入其中,不仅丰富了广大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而且提升了绿色果品及农副土特产品的经济价值,带动了百姓创富增收,收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农民运动会、登山节、自行车大赛、健步走、职工篮球赛等多种活动,满足了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

文艺产品创作生产硕果累累

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不断加强对创作生产的规划引导,努力推动精品创作。成立文艺精品工程创作组,设立文艺作品创作生产题材库,建立完善的题材审核、目标责任、督查调度和考核奖惩等机制。采取岗位聘任、签约聘请、项目合作等多种方式,先后与叶炜、简默、曹炳常、刘玲海、张克学等优秀作家、导演进行合作,并鼓励和吸引更多优秀创作人才创作反映山亭区革命历史、地方特色文化、重大社会现实的文艺作品。涌现出《洋庄园落地山沟沟》《后土》《命根子》等一大批优秀文艺作品。

非物质文化遗产彰显特色

山亭境内有着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经过近年来的深入挖掘、整理、研究、保护和利用,一大批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得到传承和利用。目前,全区共普查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67个,其中伏里土陶、山亭皮影、山东琴书3个项目被列入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山亭竹马、软弓京胡演奏技艺等33个项目列入枣庄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甩铁花、打铁等88个项目列入山亭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拥有省级非遗优秀代表性传人2人,市级非遗传承人9人。建设170平方米的非遗展厅并免费开放,已接待观众10余万人。在枣庄全市率先启动非遗项目进校园常态化活动,全区9所重点中小学挂牌“非遗传承教育基地”,非遗传承人定期在学校免费授课,为弘扬发展山亭民俗文化创造了条件。山亭草编传承人张中远在浙江成教学院长期传承草编技艺,枣庄泥塑刘进潮在枣庄学院美术系常年授课,他们还分别在浙江、徐州的著名景区开设了草编和泥塑工作室,让山亭民俗文化走出枣庄,走向全国。

基层文艺团队建设规范有序

为活跃基层文化活动,促进基层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山亭区积极整合民间文艺团队资源,在全市率先出台了《关于开展“百家基层文艺团队”建设工程的实施意见》,在团队组建、结构布局、管理办法、考核奖励、培训提高、资金来源等方面制定了科学可行的政策,目前已建成并经市文广新局认可的庄户剧团达到79家,演职人员700余人,火樱桃、长红枣、豆制品等文化节会活动期间,统一安排优秀的庄户剧团参加演出,举办庄户剧团调演活动,遴选优秀庄户剧团参加“一年一村一场戏”巡演活动。大力实施农村实用人才“英才引领”工程,每两年评选一次,获选者享受区政府津贴。成立山亭区庄户剧团协会,进一步增强全区庄户剧团的凝聚力,推动庄户剧团繁荣发展。

(本文图片由枣庄山亭区委宣传部提供)

猜你喜欢

枣庄剧团文化遗产
“回归人民”与“走向城市”:山西城乡两栖戏曲剧团生态模式初探
World Heritage Day 世界遗产日
山东枣庄:大白鹅“叫开”致富门
《绿洲》读者见面会在山东枣庄、临沂举办
Tough Nut to Crack
The grand Chinese ritual
文化遗产是“价值富矿”
户思社副会长会见日本新制作座剧团一行
英国 布里斯托尔老域剧团
民营扬剧团再登高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