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形式动词“造成”及其词汇化

2016-03-09高逢亮

甘肃开放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及物动词句法现代汉语

高逢亮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试论形式动词“造成”及其词汇化

高逢亮

(中南民族大学 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4)

形式动词的典型成员已经确定,但是对于其非典型成员的研究还很不够。“造成”是非典型形式动词,和典型形式动词有相似性,同时在语义表达层面存在互补关系。“造成”从短语到词的词汇化历程反映了其用法的嬗变。论证“造成”形式动词的用法及其词汇化过程可以加深对形式动词的认识。

造成;形式动词;词汇化

对于形式动词的范围,目前学界的观点基本已达成共识。吕叔湘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指出,形式动词包括“进行、从事、给以、予以、给予、装作”少数几个[1]。朱德熙认为,形式动词是只在书面语里出现的少数几个及物动词如“进行、加以、给予、给以、予以、作”等[2]3。周刚把形式动词分为两类,一类包括“加以、给以、予以、给予”,另一类包括“进行、作”[3]。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增订三版)认为形式动词包括“给以、予以、加以、致以、进行”等[4]。杨虹对各家提出的形式动词的范围作了归纳,并指出其中的“进行、作、加以、给以、给予、予以”等六个动词是形式动词[5]。可见,研究者们所论及的形式动词的范围基本上是一致的,典型形式动词已经确定。而且所有形式动词的研究者都没有提出“造成”是形式动词。笔者在硕士学位论文中提出了形式动词的原型范畴,其中包括24个形式动词,其中大部分都是非典型形式动词[6]。根据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prototype theory),词类是一个原型范畴,包括典型成员,这部分成员容易识别、归类,也包括非典型成员,这部分成员往往处在一类范畴的边缘,隶属度较低。形式动词作为动词的特殊次类,也可以视作一个原型范畴,典型成员已经确定,非典型成员却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当然,典型成员的语义、语法特征是确定非典型成员的参照。只有当与典型形式动词具有极强的相似性时,才可以断定它隶属于形式动词,是非典型成员。研究的主要目的就是论证“造成”是非典型形式动词,主要从句法功能、语义表达等方面来展开讨论。

一、“造成”具备形式动词的句法功能

吕叔湘指出,汉语没有严格意义的形态变化,不能不主要依靠句法功能划分词类[7]。判定“造成”是否隶属形式动词,就要看它是否具备形式动词的句法功能。

朱德熙指出,形式动词的宾语如果是双音节及物动词形式,该双音节及物动词所携带的受事成分需要由介词引导前置,所以形式动词有标记前置受事的作用[2]5。朱先生准确地指出了形式动词最为重要的句法功能,认为这可以作为判定形式动词的充分条件。只要能以双音节及物动词为宾语,并且可以标记前置受事,就可以判定为形式动词。“造成”可以以双音节及物动词作宾语,能够标记前置受事,具备形式动词的句法功能。比如以下几例①:

(1)但美方每年审议对华最惠国待遇的做法不仅影响两国经贸关系,而且对整个中美关系造成损害。

(2)凌晨2时,雨越下越大,堤脚经大雨数小时的浸泡开始发软,进一步施工将对大堤安全造成影响。

(3)几家小造纸厂每天将10余万吨废水通过漕河排入白洋淀,对下游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4)日本国内极少数右翼势力和军国主义分子制造了一系列事端,对中日关系造成干扰和破坏。

例(1~4)中“造成”的宾语都是双音节及物动词,并且这些双音节及物动词的受事成分都由介词“对”引导前置。由于例(1~4)中的“造成”具备了形式动词的属性,语义虚化,所以以上例句中的划线成分都可以通过删略“造成”变换成(S)VO语序的结构,比如例(1)可以通过这样的句法操作变换为例(5),并且基本意思不发生变化。

(5)但美方每年审议对华最惠国待遇的做法不仅影响两国经贸关系,而且损害整个中美关系。

比较例(1)和例(5)可以发现,“造成”在以双音节及物动词为宾语起标记前置受事的作用时,语义虚化程度较高,在句中主要起句法上的作用,构成句义方面的贡献较小。这和典型形式动词“进行”“加以”等的句法表现是相似的。

(6)大脑对这些原料加以分析、概括,抓住事物的共同特点,舍弃次要的属性,把事物归成类。

(7)工作设计的第一步就是对原有工作状况进行调查、诊断,以决定是否应进行工作设计,应着重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对比例句(1~4)和(6~7)可以发现,“造成”能够分布在形式动词的典型分布位置,具备典型形式动词的句法功能。

在国家语委现代汉语语料库中还发现一个“加以”和“造成”连续使用的用例:

(8)这种关系一般由技术规范加以调整,但由于对技术规范的违反,往往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而这种危害也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社会主义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

这也进一步证明“造成”的句法表现和典型形式动词相似。

二、形式动词“造成”的语义特征

形式动词的数量较少,是个封闭类。成员之间虽然常常可以相互替换而不改变句子的基本意思,但是都有其“个性”,各有其独特的表达功效。

通过对大量语料的考察发现,形式动词虽然语义确实虚化,但并不是完全丧失了表义功能,它们仍然能赋予句子特定的意义。以典型形式动词为例,“进行”表示动作行为正在持续,“加以”表示对特定对象施加一定的作用,“造成”则表示对特定对象产生的一定影响,而且这种影响一般是负面的。根据统计,形式动词“造成”的宾语频率比较高的主要有“损害”“影响”“危害”“冲击”“浪费”“污染”“打击”“威胁”“破坏”“震动”等词语。这些词语的所指往往对它们的受事成分而言是不利的,含有消极色彩。所以,在句法层面,“造成”的标记前置受事的作用与“进行”“加以”相同,但是在语义层面,“造成”所携带的动词宾语在语义上都含有消极色彩,它赋予句子的高层次含义与“加以”“进行”等有所不同,可以与其他典型形式动词构成互补的关系,这体现了“造成”作为形式动词的独特表达功能。

(9)现在采取极端方式对奔驰公司的无形资产进行损害,不仅于事无补,公司反而拥有了保留起诉的权利。

例(9)是在语料库中发现的一个用例,使用“进行”表示“损害”正在进行,尚未完全实现,而且从表达功效上来说句子整体上显得客观,表现了不偏不倚、就事论事的态度。如果用“造成”替换,句子的意思会发生细微变化,“损害”成为一个已经实现的结果,而且句子的主观意味变强,说话者是站在“损害”的受事“奔驰公司”的立场来叙述这件事的。可见,“进行”和“造成”的词汇义在构成句义时是起到了一定作用的,而且从句子整体意义的角度说,它们的作用极为关键。再如例(9)和例(10)的对比:

(10)目前,中国互联网协会主要采取会员门户网站联合封堵的形式加以打击,并介绍推广终端过滤软件,以净化网络空间。

(11)TPP协议达成将对印度纺织出口造成打击。

形式动词“加以”有施加之义,强调的是动作行为的力度,行为本身也是在进行之中;“造成”则正如上文所说,强调结果已经产生。

“造成”和典型形式动词的另一个相似处是:它们本身的词汇义并不是很具体,都具备语义进一步虚化的条件。

(12)约旦外交大臣塔拉瓦奈5日在这里对记者说,以外长利维辞职将给内塔尼亚胡的内阁造成新的危机,对其今后的一系列决定造成负面影响。

例(12)中包括两个“造成”,前一个“造成”后的宾语中心语“危机”是地道的名词,表现的是“造成”的本义,第二个“造成”是形式动词。实际上,这两个“造成”的意义差别不大。这是“造成”能够在语义层面进一步虚化,最终成为形式动词的一个重要条件。

“造成”是形式动词,《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已收录了“造成”一词[8]1625,而《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没有收录,这反映了“造成”基本上已经完成了词汇化,其“词”的地位得到了认可。其他辞书如《辞海·语词分册》未收“造成”,《汉语大词典》虽然收录了“造成”,但注明的义项是“造就”,不是我们所讨论的对象[9]。可见“造成”只是基本上实现了词汇化,很多工具书还未收录。“造成”最初确实是短语,比如:

(13)a.他曾在安庆找了几位明数理的旧学者和铁匠木匠去试造轮船,造成了以后不能行动。

b.茶馆不仅代表着一种独特的经营方式,而且还造成了丰富多彩的日常文化。

c.由于科技的非人道化使用,它也给人类造成了巨大的灾难和威胁。

d.司马昭这才看清楚刘禅的确是个糊涂人,不会对自己造成威胁,就没有想杀他。

(13a)中的“造成”是短语,其受事是具体实物(轮船),这种情况的“造成”可以在中间插入“得”或者“不”,“造”和“成”可以分离;(13b)中“造成”的宾语不再是具体实物,“造成”的语义发生变化,“造”不再是表示“建造、制作”这样具体的行为动作,语义虚化明显;(13c)中“造成”的宾语包括抽象名词“灾难”和动词“威胁”,“造成”开始携带及物动词作宾语,语义进一步虚化;在(13d)中“造成”负责标记前置受事,语义虚化程度高,“造成”作为词的地位变得突出。可见,“造成”经历了从表示“建造完成”之义的短语到语义虚化,主要充当语法标记的词这样的变化。《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造成”的解释是“引起;形成(多指不好的结果)”[8]1625,这正是“造成”作为形式动词的意义,可见形式动词是“造成”词汇化链条的终点。由于“造成”作为形式动词的使用频率还不够高,携带的及物动词宾语数量不算多,所以“造成”词汇化的程度并不高,这也体现了“造成”作为形式动词的非典型性。“造成”是述补结构,董秀芳指出对述补结构来说,补语语义的可预期性越高,越容易实现词汇化[10]。“造”本来表动作行为,“成”表示完成,是动作行为的一个较为普遍的结果,“造”和“成”概念距离接近,语义联系密切,容易成词。

三、结论

上面主要从句法功能和语义方面论证了“造成”具备形式动词的属性。首先,“造成”能够分布在典型形式动词的句法位置,以双音节及物动词为宾语,起到标记前置受事的作用,具备形式动词的句法功能。其次,当用作形式动词时,“造成”语义上虚化,但是与高层谓语类似,对句义的构成发挥了关键作用。“造成”往往表示结果已经实现,这和“进行”“加以”等典型形式动词在表达功效上构成互补关系,这充分证明了“造成”作为形式动词的必要性。形式动词“造成”来源于短语“造成”,“造”本来语义实在,表示“建造”这样的具体动作,随着其宾语范围的扩大,语义的抽象化,“造”逐渐丧失本义,“造”“成”结合越来越紧,词汇化倾向明显。当然,这个过程尚未完全结束,“造成”还有进一步词汇化的空间。

形式动词是个原型范畴,“造成”是它的非典型成员,非典型形式动词究竟还包括哪些,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注释:

①除单独标明的以外,文中的例句均来源于北京大学CCL语料库。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32.

[2]朱德熙.现代书面汉语里的虚化动词和名动词[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5(5):3-8.

[3]周刚.形式动词的次分类[J].汉语学习,1987(1):11-14.

[4]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85.

[5]杨虹.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研究[D].上海:上海师范大学,2009.

[6]高逢亮.论形式动词的范围[D].北京:北京语言大学,2012.

[7]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27-29.

[8]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K].北京:商务印书馆,2015.

[9]罗竹风.汉语大词典[K].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1:898.

[10]董秀芳.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修订本 [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1:206.

[责任编辑 张亚君]

2016-08-31

中南民族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现代汉语形式动词研究”(CSQ16022)。

高逢亮(1986-),男,山东莱芜人,讲师,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H146

A

1008-4630(2016)06-0027-03

猜你喜欢

及物动词句法现代汉语
述谓结构与英语句法配置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句法二题
诗词联句句法梳理
现代汉语反饰修辞格新探
信息结构与句法异位
Swagger:气场压人
及物与不及物动词的用法与区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