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办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析

2016-03-08张晓慧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新闻学民办高校学院

张晓慧

(南京体育学院 奥林匹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00)

民办院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改革探析

张晓慧

(南京体育学院 奥林匹克学院,江苏南京210000)

民办高校和公办高校一样,共同担负着培养新闻传播专业人才的重任,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民办高校在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人才培养方案是设计蓝图,在整个新闻人才培养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本文通过文献法、访谈法、定性分析法,充分研究本专业发展趋势,兄弟院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专业定位、专业特色以及课程体系设置、实践教学等内容,结合实际分析目前民办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并试图探析解决这一问题的策略。

民办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

一、前言

当前,我国高校新闻传播专业大多呈现出重全面、轻特色、同质化现象严重的问题。而民办高校加入到新闻传播教育中,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渠道,扩大了新闻传播人才的队伍,丰富了新闻培养人才的培养模式。许多民办高校虽然办学时间不长,但其生存的危机感更强,办学机制更灵活,在师资引进、课程设置与专业培养、经费调节等方面具有优势,完全能够按照市场需求设置专业、配备师资、开设特色课程,并开展与企事业单位的合作,办出自己的特色,人才培养模式也更加注重适应社会需要。那么,民办高校的新闻专业,目前在人才培养中又面临哪些问题?我们该如何解决?本文将围绕这一重点进行探讨。

笔者首先通过知网数据库,搜索了近年来关于“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民办高校新闻专业发展”等相关论文,了解本专业的发展现状和专业发展趋势。同时,搜集了大量新闻传播专业教育发展论坛、人才培养发展论坛等会议资料,并整理了学界一些知名新闻传播学者公开发表的对新闻传播教育领域改革的谈话。

此外,在研究中,笔者选取了在江苏省内的部属高校南京大学、省属高校南京师范大学、独立民办院校三江学院以及二级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的新闻学专业培养方案作比较,并参照了河南的黄河科技学院、上海建桥学院、仰恩大学、西安外事学院等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的培养计划,了解各院校的专业人才培养情况。同时,也结合一些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学生的就业、实习等信息的反馈进行分析。

最后,通过访谈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方晓红,南京师范大学新闻学院副院长、教授骆正林,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国家级学术带头人石坚教授,以及部分高校教师对专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指出民办高校在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上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同时结合文献和其他高校新闻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等相关资料,对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给出合理的建议。

二、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资料统计显示,大多数民办高校的新闻学专业都是新世纪前后兴办的,有的新闻学专业设立时间则更短,结合各院校专业培养方案的分析和实际调研,笔者发现,民办高校的新闻学专业在人才培养上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专业培养目标无特色

专业定位是专业培养目标的直接体现。大多数民办高校由于办学时间较短,新闻专业并没有形成自己独特的专业培养方案,其现有的专业培养方案主要是对一些重点院校和母体院校专业培养方案的借鉴和直接拷贝,这样的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不清晰,没有特色,往往是“东施效颦”。因为二者在师资力量、教学实验设备、学科基础、实习条件以及专业口碑上尚存差距,而在就业市场上,所有院校培养的学生在一起竞争,民办高校的学生就显得竞争力疲弱,民办高校专业培养目标更接地气、更灵活、更有特色的优势没有体现出来。

(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专业培养方案不仅仅影响着专业定位,其对课程设置也有着很大的影响。通过对一些院校的专业培养方案分析发现,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主要有三大部分组成,即基础课程、专业课程和选修课程。但在课程设置上,除了像黄河科技学院等个别规模较大的民办高校有独立的新闻与传媒学院外,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新闻专业都和文学、管理、艺术等放在同一个院系,其中和文学、语言等专业合并在一个院系的最多,这就不可避免地使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打上了浓厚的中文烙印。同时,从部分民办高校的专业培养计划来看,课程设置较随意,大众传播学新闻史等专业基础课放在了二年级,新闻采访课放在了新闻写作课程后,偏文科的新闻学专业开始了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偏理科的课程。

(三)专业师资力量匮乏

由于受到资金、体制和观念的影响,民办高校在人才吸引力方面竞争力较弱,尤其对于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和公办高校存在明显的差距。因此,目前大部分民办高校新闻专业师资力量主要有三部分组成。一类是对兄弟院校退休人员的返聘,例如三江学院新闻专业的专任教师中,正高职称的老师全部是返聘的退休教授,而正高职称的退休教师一般从原学校退休较晚,年纪较大且愿意重新回到学校的相对较少;第二类是寻找外聘在职教师补充到现有队伍中,从实践过程来看,外聘教师由于自己本校的教学、科研和会议等事项的牵扯,很难完全投入到外聘课程,调停课和补课现象较为普遍;第三类是自己学校的专职教师,这部分教师一般较年轻,教学经验不足,科研能力有限,且部分民办高校青年教师流动性较大,对教学也造成一定的影响。

(四)教学实践基地缺乏

我们从公办院校和民办院校的新闻专业对比分析中发现,一些综合实力较强的民办院校通过返聘、外聘等方式解决了师资力量的问题,但是从民办高校的实际情况来看,新闻专业目前的实践基地建设是明显的短板。如江苏省部属和省属的南大、南师大都和全省乃至全国的主流媒体有良好的合作关系,但从民办高校来看,即使是三江学院这样老牌的民办院校,其专业实践基地的建设依然捉襟见肘。民办高校并没有与媒体、企事业单位达成深度合作,致使学生获得多方面训练的机会和检验实务能力的机会相当有限,不能科学长效地利用和善用实习、实践基地的各种软硬件条件,这已经成为民办高校人才培养的短板。

三、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探析

《北京青年报》总编辑张延平在“21世纪新闻学教育峰会”上提出,新闻界目前最需要三种人才:第一种,既能跑动,又有学问的人才;第二种,既会管版又会管人的人才;第三种,既懂媒体,又懂经营的人才。那么根据目前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面临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整。

循环水系统有效节约城市工业用水和水资源浪费的,不但能有效缓解企业工业用水与民生用水之间对水资源分配紧张和矛盾问题,还能有效消除企业排污对农作物、居民饮水的不良影响造成的社会矛盾,这对维护社会的安定团结,促进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改善人居环境状况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调整专业培养目标与课程设置

1.调整培养目标和专业定位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崔保国教授认为,传统媒体的骨干出现辞职、跳槽、转行,而新媒体的骨干没有几个是新闻传播学院培养的。传统媒介要转型,找不到方向,新媒体要发展,新闻教育似乎又离他们很远,在这个过程中,新闻专业人才培养应该作出调整。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院长张志安教授认为,原来是培养新闻专业人才或者新闻职业人才,现在更多的是要培养对新闻有理解、洞察和公共参与意识的人才,不仅仅要面对新闻传播机构,更要面向更广阔的新闻传播业培养人才。这又代表了一部分文科专业背景较雄厚的重点院校的观点。(根据张志安教授2015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传播学院60周年相关会议上的讲话整理。)

在传媒环境发生巨变的当下,不仅重点院校在重新调整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民办高校也应以此为契机,重新调整自己的专业培养目标,明确自己的专业定位,走差异化和特色化的路线,在人才市场的竞争上形成自己的专业特色。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院长骆正林教授认为,专业培养方案的调整不仅仅考虑本专业的发展,更要结合各高校的现实状况,比如作为一所以体育新闻为特色的民办院校,专业定位上如何和母体院校呈现出差异化,针对专业学生女生多、男生少的现实,结合毕业生就业现状以及真正有意向从事体育宣传和报道的学生数量进行重新定位,他认为以就业为导向,在民办高校的新闻专业培养方案中应是首要考虑因素。

2.重视课程体系建设

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杜骏飞教授认为,目前很多高校的新闻专业课程并不符合学生的本质需求、大部分教程规制和考评制度并不符合教育的需求。课程体系中,知识结构扁平化,业务课程与实践前沿、先进技术隔离,导致学生未毕业已落后。

那么,鉴于民办高校的新闻专业在课程体系的设置中更加灵活、自主的特点,民办高校在课程设置中要更加注重实际、突出职业性、重视实践。笔者认为,民办高校新闻学专业在大学一年级时,可以开设一些入门级的课程,如专业基础课中的新闻学概论、大众传播学、中外新闻史等基础理论课程,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本专业的历史、现状、发展和学科架构;大学二年级时安排专业提升课程,如传统的新闻采、写、编、评、摄等核心专业课,而且要注重课程之间的相互衔接,其先后顺序要体现本专业的业务操作流程和难易程度;大学三年级可以开设一些能够体现专业特色和学生就业需求的擅长类教育课程,像社交礼仪、文秘知识、体育方向系列、新媒体方向系列、电视、动画制作方向系列等呈现出系列性教学内容的选修课,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就业方向来选择不同方向的系列课程,这样可以保证学生在大学三年级接受专业发展最新、距离社会最近的擅长性教育课程,为其创造更具有竞争力的职业空间。

(二)增强师资力量

1.返聘学界专家和业界精英

民办高校高水平师资匮乏现象十分严重,其中对高水平专家的返聘是一条捷径。教育部新闻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新闻教育学会理事、南京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方晓红认为,已退休的新闻学专业学者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补充到民办高校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同时也可传带年轻老师做科研和项目,是民办高校的首选。而在职在岗的专家学者,自己尚有许多工作要做,大多数教授不仅有繁重的教学任务,培养硕士和博士,还要带自己学校的中青年教师进行各级课题和项目,很难再有精力顾及外聘学校的工作。

同时,我国高等教育系统片面的评估导向和人才政策,导致新闻传播教育沉湎于高头讲章,学生急需的专业师资和专业教育极为匮乏。民办高校在师资引进上拥有更大的灵活度,因此在人才引进上,可以打破现有高校的唯学历论,吸引一些在业界有较长实践经验的优秀传媒人才进入,也可以聘请一些业界精英在学校开设实践性较强的课程或者系列讲座,让学生近距离地接触一线传媒。

2.注重专职教师队伍的培养

在民办高校的师资建设中,对专职教师队伍自身的培养有着更加重要的意义。大部分民办高校的新闻专业起步较晚,教师队伍较年轻,在教学经验和科研上都要加强。除了发挥年轻教师自我学习外,学校也应该为年轻教师的学习成长创造条件。三江学院新闻学专业国家级学术带头人石坚教授认为,为应对民办高校青年教师经验不足的问题,可以采取“走出去,请进来”两个途径:一是各民办高校要充分利用南京其他高校的优质资源,每学期可以选送年轻老师到相关高校学习新闻专业的精品课程或本校新开课程,研究授课老师的教学特色、教学方法、课程设计等,并计入教师的年度工作量;二是可以聘请相关课程的知名教授到本校担任某些重要课程一个学期的授课任务,并安排1-2名年轻教师跟班听课学习,然后自己开始承担该门课程。

(三)加强产、学、研一体化

产、学、研相结合模式既是民办高校办学特色的需要,也是企业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这对民办高校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有重要意义。在具体的操作中,应该把传授知识为主的学校教育与直接获得实践经验、实践能力为主的生产、科研有机结合,这才是民办高校实践教学的特色。

1.充分利用现有优势资源

目前,高校都有自己的宣传阵地,一般的公办院校,这些宣传阵地都有专门的行政人员负责。对于民办院校的公共宣传平台来讲,让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的宣传平台不仅仅可以起到实践锻炼的作用,同时也可节约办学成本。学校的宣传平台可以组建一支由新闻专业学生组成的学生社团,安排专门的指导老师和负责人,将学校的报纸、广播、网站(视频)、官方微博、微信公众号、APP宣传客户端等进行统一管理,并制定考核管理办法,让学生足不出户就可以进行全媒体锻炼。

此外,大部分民办高校都有自己的投资主体,其可以为学生提供另一片广阔天地。如南京体育学院奥林匹克学院就可以依托华红集团、华红影视、华红健身等产业链,坚持产、学、研一体化的实践教学。在相关专业的课堂上,老师可以以案例为导向,让学生为即将上映的电影设计海报、为电影做推广宣传方案、针对主创人员拟定采访提纲等等;可以以项目为导向,如学校成立的八月半工作室可以从事影视、微电影等方面的创作,将教学和产业链结合,更有针对性地学习,同时也为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

2.校企合作共建实习基地

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是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节,它对于学生深刻理解学科基本理论、掌握实际技能起着重要作用。同时,它在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团队合作能力、适应社会能力以及自我驱动能力中所起的作用也不容小觑。除了学校自己的实践平台外,让学生走出去也至关重要。从笔者所带的近两届毕业生的就业、实习情况来看,每年仅有10%的学生在传媒领域实习,而在这个领域就业的人则更少。建立完善、系统的专业实践环节,需要足够数量的实习基地作为保障,而实习基地的建立与运行,需要一定的资金投入。因此,民办院校的新闻专业可与本地区的部分媒体、企业、社会商业机构加强合作,为他们提供专业服务,以争取他们的支持或资金投入。

[1]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新闻传播教育课题小组.媒介融合时代的中国新闻传播教育:基于18所国内新闻传播院系的调研报告[J].国际新闻界,2014,(04):133.

[2]许鑫.地方院校新闻人才培养的现状与出路[J].新闻天地(下半月),2008,(4).

[3]马廷奇.产学研合作与创新人才培养[J].中国高等教育,2011,(07).

[4]胡广飞.民办高校就业满意度的调查及分析研究[J],理论前沿,2013,(20):14-17.

[5]魏曦英.新闻传播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转向及实现路径[J].新闻界,2014,(20):77.

[6]易欣,等.民办高校新闻教育特色化发展探析[J].东南传播,2009,(11):8.

[7]廖建国,等.顺应转型发展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乐山师范学院等高校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调研报告[J].新闻界,2015,(01):37-41.

[8]张萍.武汉地区独立学院新闻学专业人才定位调研[J].新闻知识,2014,(05).

G420

A

1671-2862(2016)03-0105-04

2016-05-18

张晓慧,女,硕士研究生,南京体育学院助教,研究方向:大众传媒与社会,中国新闻史。

猜你喜欢

新闻学民办高校学院
旅游类本科院校关于《新闻学概论》的教学改革与特色建设
民办高校会计内部控制关键因素指标体系研究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海盗学院(7)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学院掠影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西行学院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