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2016-03-08陈海燕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比较文学课题教学内容

陈海燕

(菏泽学院 文学与传播系,山东  菏泽 274015)

新形势下地方本科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陈海燕

(菏泽学院 文学与传播系,山东菏泽274015)

比较文学是我国高等学校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的必修课,在对学生知识结构的建构和能力提升方面起了重要作用。而一些刚刚建院升本的地方高校,在师资、课程教学、教材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如何在地方高校开展比较文学的教学,走出一条适合地方高校定位特点的教学之路,就显得尤为必要。

地方高校;比较文学;教学改革

随着比较文学学科的空前发展,比较文学作为一门课程已经普遍进入了高校课堂。20世纪90年代后期,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将比较文学与外国文学两个学科合二为一,形成了新的学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这一举措充分体现了对比较文学学科的重视,其意义是不言而喻的。而对于一些刚刚建院升本的地方高校而言,比较文学这一学科只能说是刚刚起步,在师资、课程教学、教材建设、学科建设等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还比较薄弱。另外,从中国整个高等教育的架构来看,地方高校处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金字塔”的塔基,它一方面承担着为国家培养大量应用型人才的使命,另一方面也是高层次人才的输送者。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科设置、课程安排和教学中,把二者兼顾好,把二者关系处理好。[1]

基于以上考虑,本文主要从比较文学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结合自己的实践,谈一谈对地方本科高校比较文学教学的思考和实践。

一、比较文学的教学目的

每一个学科和课程的建立与开设,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它的教学目的。比较文学作为我国高校中文专业本科教育的重要课程,其开设和学习的目的是必须要明确的,它是从事比较文学教学的指导思想。那么,本科阶段学习比较文学的目的是什么呢?对这个问题,比较文学界的看法可谓是见仁见智。笔者认为,其目的没有必要统一化、标准化。由于高校层次不同,定位有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既要通盘考虑又要从实际出发,在教育部专业学科设置大纲的指导下,各高校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特点来考虑确定自己的具体教学目的。比如地方高校就不用强求与高水平高校一样,一味向所谓的“高大上、高精尖”看齐。因此,立足地方高校的地方性、应用型和学生实际确立符合地方高校特点的教学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笔者认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比较文学的教学目的有三个方面。

(一)培养学生进行文学欣赏和文学研究的一种宏观、开放、比较的视野、思路、观念,提高学生阅读研究的认识水平和基本素质。比较文学一般是在本科三年级开设,中文专业的大部分主干课程都已学习,这个时候,比较文学的开设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站在一个更高的视角俯视古今中外的文学,形成打通中外文学的一种汇通意识和思维,形成对古今中外作家作品的全方位的比较鉴赏,从而拥有一个认知文学的新方向、新思维。原本分属于不同国别的一些文学现象、作家、作品,在比较文学的关照下,更容易认识到它们的相同和差异。比如,神话故事是不同民族文化中早期文学的代表,其中差不多都存在着有关世界起源、人类起源等故事和内容。如果我们引导学生用比较文学的视野去关注它们,通过比较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和差异,并进一步探究产生相同和差异的深层次原因,这样就会使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使他们知其所以然。通过这样的学习和引导,能够让学生更加自觉地调动起对中外文学的知识储备和积累的积极性,从而使学生能够看到不一样的文学风景。

(二)培养具有一定的比较文学观念和扎实的中外文学基本功底的中小学语文教师,为在更为广泛的中小学语文教学中体现比较文学观念、普及比较文学知识打下基础。师范教育不仅要求学生具备过硬的基本技能,而且加强他们的思想意识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亦很重要。知识是基础,会运用知识更重要。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和积累,更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调动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和意识。那么,比较文学作为一门方法论的学科,就要着力加强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和意识的养成,使之成为视野开阔、思维敏捷的现代人。经过严格规范的比较文学的学习和训练,培养学生更加自觉的比较思维和意识,并把这种思维和意识自觉地体现在其以后的学习、教学之中,会更加有利于知识的传播和教学水平的提升。

(三)为有志于进一步深造的学生提供比较文学的入门知识,培养他们比较文学学科的基本素养。具体地说,通过具体的比较文学课程教学等活动,学生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比较文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对于有志于比较文学更高领域、更深层次研究的学生来说,让他们初步弄清楚什么是比较文学,什么是可比性,它的学科史、具体的研究类型和方法是什么,为什么要从事比较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以及如何进行比较文学学习和研究等问题,又是非常重要且必要的。通过比较文学基本理论的了解,实现最基本的入门教育,能够为他们进入更高层次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奠定基础。

二、比较文学的教学内容

比较文学的教学目的确定了之后,本科阶段比较文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也就更明确了。就地方高校而言,在领会统一的教学大纲和规范的同时,更应该根据学校实际体现和发展出自己的特色。就笔者了解,有些高校在课程教材的选择上设置了严格的规定,必须选择高水平的全国统一教材。这样的规定,我们可以理解它的初衷。但是,在实际运用上不一定能取得理想效果,因为它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就是自己的师资、生源及培养目标。笔者认为比较文学教学内容的安排与设计主要应该考虑以下几个具体方面。

第一,比较文学教学内容要考虑学校的性质和学生水平。我们所在学校层次属于地方高校,地方高校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又多是师范专业,而我们的学生的知识储备、理解能力等方面与重点大学的学生还是有一定差距的。因此,一味追求高大上、高精尖,不是正确的选择和做法,而更合理的做法应该是结合自身实际,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食谱”,做出适合自己胃口的“饭食”。基于这些因素的考虑,笔者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突出案例教学,注重实例分析,压缩纯理论的内容,以比较文学的核心理论和概念为中心,选择一些为学生比较容易接受的实例进行分析,让学生建立起对基本概念的认知,从而对比较文学的性质和相关概念有一个相对明确的认识。比如,在学习比较文学定义的时候,先让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自由畅谈他们理解的和想象的比较文学是什么,并对学生的发言有针对性地做好记录;然后,引用比较文学学科史上比较著名的观点,结合案例一一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再检讨学生的观点。这样,在辨析中就会很好地帮助学生澄清认识,建立起对比较文学的正确认知:比较文学不仅是一种研究方法,更是一门学科,是在跨语言、跨文化、跨学科、跨民族基础上的各种文学关系的研究。还比如,在讲到比较文学影响研究的时候,先对影响研究的相关理论内容进行学习和了解,然后选择鲁迅的《狂人日记》受果戈理同名小说的影响这一案例,对影响研究的理论和步骤进行分解,条分缕析,把抽象的理论转化为可操作的步骤,让学生在案例的分析中建立一种方法论的认知。为了进一步落实比较文学的实践性和应用性,笔者有针对性地设计了一些课题,分组布置给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去查阅资料,依葫芦画瓢地模仿经典案例去做课题。经过这样的实践,学生对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切,有“获得感”。

第二,比较文学教学内容要考虑课程的设置和课时的安排。比较文学课程的开设一般都是在本科三年级,一般都是32课时。开设的时间有限,在内容的学习上不可能面面俱到,事无巨细。因此,必须有所选择和取舍。作为本科阶段的教学内容首先应该有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把比较文学的最基本的东西介绍给学生。比如,比较文学的定义,比较文学的意义,比较文学的类型和方法,比较文学的性质,可比性问题等。以上内容可以视为比较文学教学的基本部分。只有在内容上做出合理的合适的取舍,才会做到详略得当,老师教起来有针对性,学生学起来才有“获得感”。实践证明这样的安排是有效的,学生的反应是正面的。

第三,比较文学教学内容也要考虑教师的素质和研究兴趣。在把握比较文学教学大纲、教学目的大原则的基础上,比较文学的教学要结合授课老师自己的学术积累和兴趣来开展。任课老师把自己的研究特长,自己在对比较文学某个领域或某个问题的独特研究和独到见解介绍给学生。这样做的好处是,老师可以根据自己的研究心得和实践,把对相关理论的理解和方法的运用更具融入性地传授给学生,老师在介绍这些内容时就不会显得“太隔”,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就不会有一种生搬硬套的感觉,从而更容易增强教与学的效果。比如,笔者在讲授阐发研究的时候,就结合了自己的一篇论文《含混与直白——细读〈春望〉》进行讲解,这篇论文借用英美新批评理论来阐发杜甫的《春望》。

三、比较文学的教学方法

在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基本确定之后,下面就是采用何种方式和方法将其落实和实现的问题了。为了进一步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和落实教学内容,笔者在课堂讲授、学生讨论、专题研究、考核方式和课程反馈等方面都作了改革和尝试。

首先,在课堂讲授方面,采用理论讲解与案例引用相结合的方式。学科的基本理论和知识是基础,必须准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但在课堂讲授的过程中,摒弃教师一言堂的理论灌输,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引用为大家所熟悉的中外文学作家、作品、文学现象,积极调动起学生知识储备,在具体可感的分析中获得对比较文学基本理论的认识,使学生真正掌握比较文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

其次,注重学生的课堂参与。把专题研究与学生讨论相结合。精心选择一些经典案例,按照学生人数,分成不同的课题小组,每个小组选出或指定两位组长负责课题的实施。老师及时跟进,随时了解课题的进展和产生的问题,并作出反馈与指导,然后根据课程进度,适时安排课题的课堂讨论。比如,笔者提供了这样几个题目:影响研究与 《川端康成〈雪国〉对莫言〈白狗秋千架〉的影响》,平行研究与《中国、希腊和希伯来神话中人类起源神话的比较研究》,阐发研究与《含混与直白——细读〈春望〉》,接受研究与《〈一封陌生女人的来信〉,从小说到电影的改编》,平行研究与《〈变形记〉与〈促织〉的“变形”研究》等。

再次,创新考核方式。一改以往用期末考试或写一篇小论文给学生成绩的简单方式,而是把考核体现在教与学的整个过程之中,注重过程和“获得感”的考核。在学期开始前两周对学生进行分组,把课程课题分派给各小组,每个小组领到课题,进行任务分解,要求每个成员都要参与到课题的学习研究当中。学生领到课题之后,在分解任务、团结协作、查阅资料中去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老师安排适当的时间,让每个小组汇报课题,进行课堂讨论,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发言,老师及时给予点评。老师以学生的课堂综合表现给一个评价,从而作为期末考核的一个参考要素。在期末的时候,每个小组都要交一份总的课题报告,每个成员也要提交一份自己的课题研究内容。最后,期末课程考核,把平时的学期考勤、课堂讨论、小组报告,按照一定的比例综合评分,给出最终的成绩。这样的考核方式,能够最大程度上实现教学过程与结果的统一,学生理论学习与论文写作的统一,能够真正地实现既定的教学目的和目标。

最后,增加学生的反馈环节。教与学是相长的关系。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完善课程改革与创新的不足,笔者增加了学生反馈环节。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交一份自己的课程学习心得、意见和建议,把学生的建议和意见进行归纳整理,从中总结教学过程中的成功和不足,进一步完善以后的教学活动。

总之,在整个教学改革试验中,比较文学的教学效果明显提高,参与学习的学生的“获得感”也普遍提升。

[1]陈惇,王向远,主编.比较文学教研论丛(第二辑)[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1:4-5.

Reflections and Practice on the Teaching of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n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 under New Situation

Chen Haiyan
(Heze University,Heze,Shandong,China,274015)

Comparative literature is a required course for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 undergraduate program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China,which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construction of students'knowledge structure and abilities.However,in some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o are just established or upgrading to universities,there are still a lot of deficiencies in the aspects of teachers,course teachings,textbook construction,discipline construction and so on.How to carry out the comparative literature teaching and find a suitable teaching way in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re particularly important and necessary.

Local undergraduate colleges;comparative literature;teaching reform.

G648.4

A

1671-2862(2016)03-0090-03

2016-05-19

本文系菏泽学院校级教改课题“比较文学课程教改与创新”(课题编号为:2013008)的阶段性成果。

陈海燕,男,山东鄄城人,硕士,菏泽学院文学与传播系讲师,研究方向: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猜你喜欢

比较文学课题教学内容
中国比较文学概论类教材编写与话语创新
比较文学视阈下高校英语专业美国文学课混合式教学探讨
上海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学科介绍
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
第一次写课题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启蒙运动”一课教学内容分析
“清末新政”也可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十三五”医改的新课题
一部文学爱好者、研究者的重要工具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