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钱谦益诗歌创作与人生遭际关系研究

2016-03-08马语晨

河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钱谦益初学诗作

马语晨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  沈阳 11000)

钱谦益诗歌创作与人生遭际关系研究

马语晨

(辽宁大学 文学院,辽宁沈阳11000)

明代诗人钱谦益认为诗歌应体现世运之本,认为诗歌与人生有着紧密的联系,即诗歌反映现实同时又影响现实,强调诗歌记言载实的功能。本文按照钱谦益在明朝的生活轨迹,以《牧斋初学集》为对照范本,对钱谦益的诗歌创作与其人生遭际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

《牧斋初学集》;钱谦益;诗歌创作;人际关系

钱谦益一生醉心于学术,在诗歌、古文、文艺理论等方面皆有所建树。其中,又以诗的成就最高。钱谦益是明清之际的诗坛领袖,《晚晴簃诗汇》的作者徐世昌评价钱谦益说:“牧斋才大学博,主持东南坛坫,为明清两大诗派一大关键。”[1]钱谦益将唐诗、宋诗特色相融合,自成风貌,既能叙事又能抒情,诸体皆工,由善律绝,个人特色鲜明。

钱谦益认为诗应该体现“世运之本”,即诗歌应反映现实,强调诗歌记言载实的功能。他强调把客观的外在际遇放在文之首,诗歌应该反映现实人生的客观遭遇。故而,钱谦益的作品中记载了其丰富的人生遭际,而钱谦益波澜起伏的命运也对其诗歌创作产生了深刻影响。

《初学集》收录了钱谦益从泰昌元年(1620)明代末年二十余年的作品。明人程嘉燧在《初学集序》中以“奇幻险绝,变幻愈不可测”[2]评价钱谦益的诗歌特征。《初学集》中诗歌表现的内容丰富,主要包括国事、家事两大方面。

一、感时独抱忧千种,叹息常流泪两痕

钱谦益少时以文学才华受人瞩目。明万历三十八年(1610)中进士,被时任主考官、东林党人叶向高置诸第一,《牧斋遗事》记载:“牧翁殿试后,得小珰宫报,谓状头已定钱公。司礼诸监俱飞贴致,贺……比晓榜发,状头乃是吴兴韩敬。盖敬贿巨珰藉以潜易也。”[3]由于党争,发榜时钱谦益被改为探花,授予翰林院编修一职,从此拉开了他悲剧性政治生涯的序幕。同年五月,因父丁忧归乡,至万历四十三年丧满,却因朝中党争严重未被及时起用,直到万历四十八年才诣阙补官。

在这十一年时间里,钱谦益一面读书修学,结交乡贤;一面密切关注时局,为国事担忧。如《吴门送福清公还闽八首·其五》:

甘霖南北久分歧,鵷鹭雍容彼一时。

抗疏有人盈琐闼,顾名无阙省罘罳。

恩牛怨李谁家事?白马清流异代悲。

八载调羹心赤苦,临行谆复外庭知。[2]

这一组诗注明时间为万历四十二年 (1614),属于《初学集》附录的旧诗,时年宦官魏忠贤弄权,叶向高知时不可为,乃累疏致仕。钱谦益前往吴门为座师设宴洗尘,安慰饯别。虽然钱谦益身处江湖,但心系朝野,表明了自身振兴吏治、反对党派之争的鲜明政治态度。

明代万历年间可谓多事之秋,朝堂之上,党争不断,神宗不理朝政,权臣相轧;东北的女真各部日益强大,虎视眈眈。钱谦益虽赋闲在家,却也通过东林党人、座师亲友的宦海沉浮洞悉官场险恶。但由于钱谦益自幼深受儒家思想,尤其是“立德、立功、立言”思想的影响,仍想在国是日非、外敌屡犯的时候以一己之力挽狂澜,实现自己心中的一片抱负。

钱谦益在《嫁女词四首·序》中写道:“余初登第,旋奉先人讳,里居奉母,垂十有一年,乃诣阙补官。是时神庙上宾,国论喧豗。辽寇隳突,别母北上,中心恻怆,而作是诗也。”[2]诗中以嫁女自喻,十一年渴望还朝之心不言而喻。后又作《还朝诗集》,记述自己离家北上还朝、入朝之后的所见所闻所感。如《寄大参》:

步屧相呼倒接罹,东阡南陌夜归迟。

檀槽奏罢翻新曲,桦烛烧残覆旧棋。

燕赏花时无主客,催征酒社有文移。

谢公底事情怀恶?只为中年有别离。[2]

这首诗写于告别朋友北上离家之时,遥想过去,“翻新曲”“覆旧棋”“催征酒社”的生活虽令人留恋,却又不得不与亲友告别,这是为什么呢?作者以谢安自喻,生动地回答了这个问题,巧妙地表现出自己急切地希望官复原职、一展抱负又对前途担忧的复杂心情。

光宗朝天启元年,钱谦益遭遇“浙闱关节案”,被迫引咎辞职。天启四年(1624)秋,接到以翰林院编修原官还朝诏令再次北上,此次进京,钱谦益的心情大不如前,挂念时局,系怀朋友,情绪颇为低落。晋京路上写下《渡淮寄里中游好四首》组诗,朋党之争下的复杂局面和再次赴召的忧虑之情,内心激荡不平的思绪不经意间表露无遗。

此时东林党人和以魏忠贤为首的宦官一党斗争激烈,天启五年,魏忠贤借中书汪文言狱逮捕杨涟、左光斗等六君子。阉党王绍徽制出《东林点将录》,意将东林党人一网打尽,钱谦益被列为“天巧星燕青”,又因“浙闱关节案”被弹劾,遭削籍再次谪官南归。南归途中所作诗作收于《归田诗集》,如《乙丑五月削籍南归十首》其一:

破帽青衫出禁城,主恩容易许归耕。

趁朝龙尾还如梦,稳卧牛衣得此生。

门外天涯迁客路,桥边风雪蹇驴情。

汉家中叶方全盛,《五噫》何劳叹不平。[2]

从诗中可以看出这次变故在钱谦益的意料之中,故用“主恩”表示感激,选择归耕田园作为出路,心中仍有他日复起的希望。诗末故作豁达,内心却依旧充满不平之气,用汉代梁鸿“五噫歌”反衬朝事江河日下的现实。又如《投老(丙寅闰六月廿一日)》(《初学集》卷三)这首诗描写作者回乡后的生活情景,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不甘蛰伏、时时欲出、一展雄才伟略的壮志。

在钱谦益短暂的政治生涯中多次遭贬谪,远离朝堂,没有较多的时间与机会直接参与党政,与政敌直接交锋,因而大难不死,但党争的残酷血腥仍令他惊恐不已。组诗《丁卯十月书事四首》恰如其分地体现了诗人忐忑的心情,以第三首为例:

秋窗晴日影迟迟,午梦初醒黍罢炊。

独对空枰尝敛手,每临残局更谈棋。

霜清狡兔争营窟,月白惊乌尽拣枝。

一著虽低差较稳,且依旁角守茅茨。[2]

诗人每日在家闭门不出,“影迟迟”、“惊乌尽拣枝”表现出诗人惶恐度日,生动写出了他在恐惧无奈中的孤独感。末句“一著虽低差较稳,且依旁角守茅茨”笔锋一转,诗人以此想法聊以自慰,暗含韬光养晦以便东山再起的意味。

明毅宗上台伊始,以雷霆手段政治阉党,将魏忠贤放置凤阳,应民意为东林党人平反,阉党党羽相机伏法,逐渐土崩瓦解,朝政有了转机。钱谦益以诗作史,记录下这一系列变化。如《群狐行》一首,诗人运用比兴手法,将魏忠贤一伙比为狐狸,一旦狐败,将落得身败名裂的下场。这是诗人对宦官窃权的切齿痛恨,也是告诫阉党余孽切莫嬉戏过早,自取灭亡的日子不会太远。是诗人对朝政面貌一新喜悦之情的自然流露。

崇祯元年(1628),钱谦益再次入朝,迎来人生中的新转机。其间得意之情,不一而足。此时所作诗文收入《崇祯诗集》。此次晋京路上,诗人心情格外亢奋,写下《戊辰应召十首》。“重向西风挥老泪,余生何以答殊恩”“白马清流伤往事,南箕北斗愧虚名。巢由至竟非无谓,坚坐深山谢圣明”“三年迁客意蹉跎,芳草天涯路又过”。[2]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重返朝堂踌躇满志、感谢浩荡皇恩、愿为新君效犬马之劳的心情。

在会推阁臣的枚卜大典之上,钱谦益的满腔抱负再次幻灭,被温体仁以浙闱旧事攻讦,再次革职。入阁失败,使东林党人的政治希望再次化为泡影,钱谦益痛愤伤感一连写下《十一月初六日召对华文殿,旋奉严旨革职,感恩述事凡二十首》。“孤臣却立彤墀内,咫尺君门泪满襟”“浮名尽可供描画,腐骨终须付汗青。寂寞火城君莫笑,案头还有读书萤”“棋局方阑睡正浓,白身仍作旧吴侬。狂奴本自轻侯霸,残客何烦对敬容”“孤生半世饱艰辛,敢恨虞翻骨相屯。吾道非与何至此?臣今老矣不如人”,[2]这些诗句是对此次事件的真实写照,诗人以棋局喻事实,委婉表达了自己乘兴而来、败兴而归的心情。

此后十年间,钱谦益闲居家乡,心中仍对崇祯帝心存憧憬和幻想,此间所作诗歌,如《团扇篇》(《初学集》卷八)、《题淮阴侯庙》(《初学集》卷八)、《野老》(《初学集》卷九)等一系列诗歌毫不掩饰地表现其内心对壮志难酬的不平,对诣旨还朝的幻想。又如《葛将军歌》歌颂市民领袖葛诚,“死骨穿近五人冢,生魂啸动五两风”[2]一句将他与反抗阉党而壮烈捐躯的五义士并列,推崇备至。

十年的等待,等来的不是再次入朝而是被捕入狱。温体仁借邑人张汉儒诬告,将钱谦益及其弟子瞿式耜逮入狱中,吉凶难料。钱谦益这段时间的诗作收集整理后命名为《桑林诗集》。被押解进京的路上,途经费县时写下组诗《费县三首》,以第三首为例:

阑珊心事怯馀春,残梦惊回一欠伸。

病树不禁蛇在腹,野花终倚草为身。

枥中马老空知道,爨下车劳枉作薪。

当食为君三叹息,难将更仆话穷尘。[2]

此诗委婉含蓄,用典巧妙,诗中意象虚实难分,联系此诗创作背景,就会发现始终寓意深远,情味有余。

钱谦益入狱后,朝中清流一派官员相机探访,四处奔走。《初学集》卷十二《诗序》云:“闰四月二十五日,下刑部狱。尚书侍郎暨台谏郎署相见者五十余人。”久旱,次日大雨,刘敬仲司空迎谓曰:“此霖雨之征也。”余笑曰:“安知不曰‘亨弘羊,天乃雨’乎?”因以《霖雨》名其诗云。[2]

《霖雨诗集》中的诗作,或是与前来探望的官员作诗相互应答,如《送丘俞二将军》(《初学集》卷十二)、《赠楼桑公子》(《初学集》卷十二);或是发泄胸中愤懑,如组诗《狱中杂诗三十首》。其十一首“三韩残破似辽西,并海缘边紧鼓鼙”“莫倚居庸三路险,请封函谷一丸泥”[2],描绘了诗人在狱中听闻朝鲜国被占领,焦虑万分,欲向朝廷进言献策,可惜身陷囹圄,所献之策无人理睬的情景,充分体现其哀时忧边的报国之心。其二十八首“良友冥冥恨夜台,寡妻稚子尺书来”“白头老泪西窗下,寂寞封题一雁回”[2],是诗人狱中生活的又一缩影。朝中同情他的官员四处为其奔走,于狱中相见慰问者达五十余位,此情此景使钱谦益大受鼓舞。

钱谦益在明朝生活的六十多年间,多次入朝又多次遭贬,仕途坎坷,他的官场沉浮经历正是东林党人屡遭迫害的缩影。

二、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在复杂的政治斗争之中,钱谦益得势之时甚少,闲居家乡的时间占据了他生活的绝大多数时间。与大多数文人一样,钱谦益酷爱与友人赏景饮酒,唱和互赠,关于这些内容的诗作在 《初学集》中也占据了一定比例,如《八月十四》《寒食集津逮轩》《饮酒七首》等诗作。

钱谦益不是一个出色的政治家,却是一名围棋高手。下棋成为他谪居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下棋不仅为他带来了极大的生活乐趣,更为他长期的谪居生活排忧解虑。《初学集》中描写下棋、观棋的诗篇不在少数,如《夏日偕朱子暇憩耦耕堂次子暇访孟阳韵三首》中“清簟看棋方丈客,夜灯听雨十年心”[2],《呈阳羡相公四首》中“衮衣争聚看,棋局漫相陪”[2],《寄尹子求二首》中“歌残棋罢曲廊东,笑语依然涧户空”,《移居八首》中“日斜竹涧收棋局,月照苔阶把道书”[2]。

棋局,是钱谦益诗作中最常出现的意象之一,钱谦益以棋局为喻,暗含深意。正如上文论述,钱谦益的宦海沉浮如一盘盘棋局,其人生荣辱也如棋局一般,以棋比喻时世和人生,委婉隐晦地表达出他的话外之意,难言之隐;以棋为诗,又显示出他行文作诗的高人之处。

三、自倚白头还纵酒,偶携红袖为听歌

对钱谦益来说,琴棋书画,饮酒品茗,是外在的物欲;纵情风月,沉溺声色是内在的情欲。二者的满足,不仅仅是满足自身的欲望,更是真名士自风流的标志。《雨中海棠花下代徐于增妓》(《初学集》卷二)、《寒食日看徐于别妓二首》(《初学集》卷二)等诗作都是诗人的享乐之作。

崇祯十三年柳如是访钱谦益过半野堂时作《庚辰仲冬访牧翁过半野堂赠长句》,钱谦益亦作《半野堂答河东君见赠》(《初学集》卷十八)回赠。《初学集·东山诗集》中的诗作除了钱氏门人的奉和诗外,其余诗作或是钱谦益、柳如是“缠绵吟咏”的慕恋诗、唱酬诗,如《有美一百韵》(《初学集》卷十八)、《合欢诗四首六月七日茸城舟中作》(《初学集》卷十八)、《催妆词四首》(《初学集》卷十八);或是二人结伴出游描绘景色的山水诗,在山水诗中又以描绘黄山壮丽美景的山水诗为最,如《初十日从文殊院过喝石庵到一线天下百步云梯径莲华峰憩天海》(《初学集》卷十九)、《登炼丹台归宿天海》(《初学集》卷十九)、《登始信峰回望石笋虹》,“高陵巨谷堆众皱,都邑岭陆分毫芒。篆云一点出九子,突烟片缕回池阳”[2]、“锥凿将无死浑沌,刻画何当罪真宰?经营团辞记灵异,忽漫执笔成晦昧”[2]。诗人着力描摹自然的鬼斧神工,描写景物宛转酷肖又带给人无限的联想,黄山相关诗作大气盘旋,吞天吐地。与柳如是的结合,是钱谦益一生之中最为得意的事情之一,不仅因为在其晚年得到了无双艳福,更主要的是多了一位闺中诤友,探讨国事,倾诉忧愁。

四、结语

通过对《初学集》中诗歌的研究分析,发现钱谦益的人生遭际大多委婉地记录在他的诗歌创作之中。诗歌与生活之间是“镜与像”的关系,诗人在创作诗歌的时候不拘泥于生活本身,而是依靠自己的才华与创造,对生活本身进行升华,使之成为意蕴丰富的诗歌,表达出言外之意、话外之音。钱谦益的诗歌又与他的生活经历互为印证,有利于更好地对钱谦益其人、其文学活动进行研究。

[1](清)徐世昌.晚晴簃诗汇[M].北京:新华书店首都发行,1988.

[2](清)钱谦益.牧斋初学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

[3]清代野史丛书之李鸿章事略(外八种)附本[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1994:139.

[4]裴世俊.钱谦益诗选[M].北京:中华书局,2005.

I206.2

A

1671-2862(2016)03-0062-03

2016-01-12

马语晨,女,辽宁阜新人,辽宁大学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古代文学。

猜你喜欢

钱谦益初学诗作
상경란과 서영수합의 시작(诗作)비교 연구
给初学写作者的意见
兰铁成红楼诗作手稿
无解≠增根
钱谦益的乡居书写及其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天资聪颖,幼年诗作得赞许
谈初学书法选帖五忌
简论梅尧臣写实诗作的晚唐情结
『两朝领袖』钱谦益
轮滑苦与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