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探索

2016-03-07吕晞梅

当代旅游 2015年9期
关键词:生产性实训基地旅游管理高职

吕晞梅

摘 要:本文认为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人才培养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是高职院校校企合作的重要模式。本文分析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的背景,研究了建设的思路和总体的目标,探索了在建设和运行过程中的的体制机制、师资队伍、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关键词:高职;旅游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

一、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背景

(一)国家政策导向

《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文件中明确指出:“高等职业院校要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本着建设主体多元化的原则,紧密联系行业企业,不断改善实训、实习基按地条件,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在《2010年度四川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推荐预审标准(试行)》中指出:积极探索由学校提供场地和管理,企业提供设备、技术和师资支持,校企合作联合设计和系统组织实训教学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可见,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专业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二)行业企业需求

《四川省的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和《成都市现代服务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纲要》均把旅游业作为重点发展的产业,制定了从旅游大省向旅游强省发展的目标。目前,四川省和成都市对旅游专业人才具有较大需求。因此,加快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步伐,培养符合社会急需的、掌握旅游管理一线工作技能的高端技能型人才,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区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

二、旅游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总体思路

(一)指导思想

按社会需求、专业及建设的重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本着双元性、真实性、服务性的工作方针,建设旅游管理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打造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和亮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不断提高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

(二)双元性

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要依托于校企双方的资源共享、共建,实现共赢。积极探索校企的深度融合,充分调动企业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各自的资源优势,相互支持,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

(三)真实性

竭力营造真实的工作环境,尽可能创造旅游企业管理、服务第一线的工作情景,提高实训基地的真实性,让学生在一个真实的职业环境下知晓旅游企业专业岗位群对基本职业技能的要求,得到实践能力的锻炼和提升。同时在职业的真实氛围下,培养的学生综合能力,即在配备专业教学完善的实训设备,营造真实的工作场所之外,学生还要在实训中掌握本专业的核心技术和能力,熟悉和了解相关的技术和技能,得到基本能力、基本技能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培训。

(四)服务性

实训基地首先要服务好专业的课程开发与建设,为课程实践教学的开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其次还要服务好地方经济的发展,研发新技术、新方法、新手段,为企业提供发展动力。最后要努力争取和创造职业技能鉴定的功能,开展旅游行业的社会培训,实现为社会服务的功能。

(五)总体目标

基于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依托行业企业,结合我院专业建设的实际,建设先进的硬件环境,优化实训教学体系,培养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打造一个与旅游行业契合度高、社会服务功能强,集生产、教学、研发为一体,具有真实教学环境,校企双方深度合作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生产性实训基地为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工作环境,让学生除了专业能力的实践训练之外,熟悉和了解旅行社行业工作环境,加深对职业的理解和认识,培养行业所需的工作态度和服务精神,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教师作为基地的直接参与者,校内旅行社为课程教学提供了必要的实训条件,极大地促进课程的教学效果,有利于教师开展课程的改革与开发。教师除课程授课外,还以不同形式参与校内旅行社的经营管理,增加了教师对企业一线工作的熟悉程度,提高了教师的实践能力,打造双师型的教师队伍。同时,基地为专业教师搭建了科研的平台,教师可以充分依托实训基地,开展教学科研活动,以专业教师和旅行社经营管理为课题进行专门研究。

以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依托,形成专业实训体系,根据区域经济的特点和自身优势,以旅行社工作流程和岗位需求,按照“任务驱动、能力递进”的指导思想,重置专业课程体系,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开发理念,构建旅游管理专业的实训教学体系,形成完善的教学标准,开发实训教材、实训课件等资源。以基地建设带动专业建设,有助于将旅游管理专业建设成我院的特色专业。

三、旅游管理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体制机制建设

1.建设模式

校内旅行社实训基地建设必须以高职院校为主体,与企业深度合作为基础,以旅游管理专业为对象,具有生产或经营性功能,形成较完善的校企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体制机制。此实训基地建设采取与旅行社合作成立旅行社服务网点的形式开展,由校方提供实训场地和办公设备、实习员工,企业方提供旅行社品牌、线路、票证、旅行社运营操作电子平台及启动资金。校企双方共同确定实训基地的建设规划,共同开发实训基地建设项目,共同制定和完善管理体系,出台相关的激励政策和考评办法,形成鼓励学校和企业共同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制度和环境,确保基地建设有序进行。

2.运行机制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应建立校企共同参与的管理机构,形成“合作育人、协作生产、共同研发”的运行机制,实现教学环境与职业场景、学校文化与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企业主动提供真实的旅游线路和经营案例,参与实训课程标准的制定和实训体系的开发建设,定期开展专题的培训、讲座、报告等,并接纳专任教师定期轮岗交流。校方安排和组织学生到校内旅行社进行实习实训,增强实践环节的真实性,让学生直观感受和体验旅行社各工作岗位的工作要求和规范。同时教师充分利用实践锻炼的机会,利用专业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的管理型、经营性难题,研究在现有的市场下如何开拓新市场、新客源,开发新产品,不断提高旅行社的服务能力,为地方经济发展服务。

3.管理模式

校内旅行社的经营管理主要由企业方负责,自负盈亏,确保管理的质量,如因经营管理不善引起的亏损、投诉、赔偿等,由企业负责。企业派遣专人担任校内旅行社总经理,负责日常营运管理。校方安排专任教师协助企业进行旅行社的经营管理,通过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科学有序的运行,保障旅行社各项业务的顺利开展和推进,达到教学资源和市场资源的充分融合。学生通过专业课程以学生和企业员工的双重身份参与旅行社的接待、销售、计调、导游等工作环节,并按照企业的规章制度和课程的教学要求,从知识掌握、操作能力、工作表现、业务绩效等多方面开展评价和考核。

(二)师资队伍建设

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利用专业在校任课教师和企业挂职锻炼员工的双重角色,重点建设“双师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支数量足够、素质优良、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按照“双师素质与双师结构并举、技能水平与素质提升并重”的原则,逐步优化师资结构,通过制定和完善实训教师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强化对教师的管理和培养,提高师资队伍的业务能力与职业素养。同时,校内旅行社也进一步拓展了产学研的道路,教师利用挂职锻炼契机,及时发现旅行社经营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专题研究,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提供专业指导,进而提升科研能力,形成直接的科研成果,或形成技术成果转化服务地方经济。

(三)实训体系建设

以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为根本出发点,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行业专业和生产一线技术人员进行指导,按照旅行社工作流程和岗位需求,重构专业课程体系,以实际工作过程开展教学工作,构建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实习实训体系。校企共同制定旅游管理专业实训方案和实训制度,形成模块化的实训体系,同时研讨实训课程标准,开发校本教材和实训指导书,改革考核评价方式,将企业文化融入课程内容,实行工作态度和业务绩效相结合的考核评价。

四、结语

综上所述,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是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支持和保障,是深化产教融合,提升学生实践能力,锻炼师资队伍的重要途径。因此,应积极探索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式,加大其建设的政策保障和资金支持,创新的开发和设计运作机制和管理模式,更好地服务于旅游管理专业建设,彰显专业特色,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

[1]李黎明.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9).

[2]贺彩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管理模式与管理机制探索[J].教育与职业,2014(1).

[3]张俊平.高职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对策[J].职业技术教育,2013(12)

[4]皇甫静.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顶岗实习教学改革创新研究与实践[J].职教论坛.2013(4).

[5]张震.职业教育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浅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1).

猜你喜欢

生产性实训基地旅游管理高职
高职数学教学和创新设计的渗透
wolframalpha在高职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后勤资源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研究
中等职业学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探索
以“三赢”为导向的校企合作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与运行机制研究
一种旅游管理教学板的设计
旅游管理教学中情境教学法的应用研究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高职物流专业生产性实训基地运行的研究与实践
高职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的调查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