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武汉城市圈背景下咸宁市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的实证

2016-03-07定光平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关键词:区位商产业结构升级咸宁市

徐 琴,定光平

(湖北科技学院 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 咸宁 437100)



武汉城市圈背景下
咸宁市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的实证

徐琴,定光平

(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湖北咸宁437100)

摘要:自2008年加入武汉城市圈后,咸宁市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立即显现,2012年旅游产业的区位商为3.25,实际上旅游业也得到急剧的增长。因此,咸宁市应该选择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和优化,即通过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向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第三产业)和旅游特产加工业(第二产业)升级;并有选择性地发展第二产业,促进第二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升级;第三产业要深入挖掘和利用鄂南地域文化,做好旅游产业的相关配套产业,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升级,从而使咸宁市产业结构实现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内部低层级向高层级的跨越式优化升级。

关键词:区位商;产业结构升级;咸宁市;武汉城市圈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咸宁市产业结构经历了四个重要历史时期的变化。1952年咸宁市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79.6∶3.6∶16.8,经过25年的经济与社会的缓慢发展,到改革开放前的1976年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为66∶23∶11;之后经过改革开放后3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得到明显优化,到武汉城市圈批准成立之前的2007年,三大产业的比重为23.8∶41.8∶34.4;加入武汉城市圈后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到2012年三大产业的比重为19.1∶47.3∶33.6。

一、目前咸宁市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

虽然经过建国后60余年的发展,咸宁市产业结构得到明显的优化,但是,与2012年全国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10.1∶45.3∶44.6相比照,咸宁市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则低于全国平均水平11个百分点。如果与2012年后工业化国家美国第一二三产业的比例1.2∶19.1∶79.7相比照,差距更大,第一产业比重高于美国17.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比重高于美国28.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比重则低于美国46.1个百分点。

可见,目前咸宁市产业结构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第一产业比重依然过高,第三产业发展严重不足,优化空间很大。鉴于此,2012年咸宁市政府提出,在“十二五”期间要加快经济结构调整,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2∶48∶40。

二、咸宁市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的理论分析与实证

关于如何进一步优化咸宁市产业结构,许多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都认为,咸宁市现在仍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 必须进一步推进工业化,提高第二产业比重,之后再发展第三产业。而本文通过对产业结构升级的理论分析和实证认为,基于武汉城市圈背景下咸宁市的区位、资源优势和城市功能,以及自2008年加入城市圈后咸宁市产业结构的实际变动趋势,咸宁市可选择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和优化。

(一)咸宁市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的理论分析

经典经济学理论认为,世界范围内产业结构升级必须经历农业主导到工业化再到服务业经济的长期演变过程,产业升级都是从低级向高级发展。然而,在产业结构升级理论中,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是一种创新的思路。

1. 信息化时代为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提供了可能

在信息化的时代,一些国家和地区能够抓住一些特定的技术或产业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借鉴和吸收先进技术和经验,使产业乃至国民经济在时间和空间上打破常规的发展进程,实现突破性跳跃发展,完成一般需要经过较长时间才能完成的发展任务,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而这种跨越式升级是由信息化在产业乃至国民经济中的应用而实现的。我们说一般的产业升级就是从劳动力到资本再到知识经济的发展,所谓的跨越就是从劳动密集型直接跳过资本密集型,发展到知识密集型产业。

如果从目前咸宁市人均收入水平和工业内部结构来分析其工业化水平,那么它是属于中期阶段。按照传统的产业升级理论,要想实现咸宁市下一步的发展目标,我们就是继续实现工业化中期阶段的任务。为了完成这些任务,就不得不接受那些发达地区转移过来的产业,而这些产业不仅会让咸宁市亦步亦趋地跟在发达地区后面,永远无法赶超他们,更有甚者会带来严重的负外部效应,破坏咸宁市原本拥有优势的自然资源环境。因此,我们必须要把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产业作为我们发展经济的重点选择之一。

2. 后发优势为咸宁市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提供了可能

在技术创新、信息传播、资源配置等因素的影响之下,产业结构并不需要循序渐进,而是要依靠自身的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集中发展优势产业,直接吸收和引进先进地区的成熟技术和制度,缩短产业结构升级某些发展阶段所需要的时间,也可以通过同时完成相互衔接的两个阶段的任务,超常规发展地追赶先行地区,实现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升级。

美国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提出的后发优势理论认为,工业化的前提条件的差异将影响发展的进程,相对落后的程度越高,其后的增长速度就越快。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国家或地区具有一种得益于落后的“后发优势”。

与发达地区相比,咸宁市就是后发地区,但又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它地处华中,东眺鄱阳,西望洞庭,南依幕阜,北临长江,位于湘鄂赣“中三角”之中心,又与岳阳、九江构成“小三角”。自然环境优美,人文底蕴浓厚,自古即为形胜之地和宜居之所,享有温泉之都、桂花之乡、砖茶之乡、楠竹之乡、苎麻之乡等美誉。数千年来,中华五方文化在此碰撞、融合,形成了尧家林文化、三苗文化、三国赤壁文化、北伐汀泗桥战役等2 300多处文化遗存,以及崇阳提琴戏等6 000多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彪炳史册、叱咤风云的杰出人物不胜枚举。截止到2012年,咸宁市已荣膺“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全国最适宜人居城市”、“中国魅力城市”、“中国温泉之城”、“中国十大最具成长力创新性城市”、“全国第二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市和全省首批低碳经济试点市”等奖项和称号。正是基于此,在武汉城市圈中,咸宁的分工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建立绿色农、林、水产品及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轻纺、机电、中医药等生产基地,以及面向武汉市及城市圈生态旅游、休闲度假基地。

因此,咸宁市完全具备了通过优先发展旅游产业,跳过一些不必要的产业发展阶段,避开那些会带来负外部效应的产业,促进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以及一二三产业低层级向高层级的跨越式升级的条件。

(二)咸宁市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的实证

1.咸宁市的区位优势及其旅游主导产业的选择

2012年在“1+8”武汉城市圈中,咸宁市发展第一产业的区位商为1.89,位居黄冈市、天门市和孝感市之后,排名第四;发展第二产业的区位商为4.61,位居第一,但是发展工业的区位商只有1.12,位居第七。可见,虽然咸宁市发展第二产业的区位商最高,但不是依靠发展工业拉升的,而是在进入城市圈后依靠大规模发展房地产业拉升起来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为0.75,虽然小于1,但仅位居武汉市之后,排名第二;而发展旅游业的区位商为3.25,也仅位居武汉市之后,排名第二。可见,咸宁市发展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之所以相对较高,主要是依靠旅游产业拉升起来的。

显然,根据区位商理论,虽然咸宁市发展第二产业的区位商最高,但不是依靠发展工业拉升的,而是在进入城市圈后依靠大规模发展房地产业拉升起来的,其发展后劲可能不足。而咸宁市发展旅游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很高,主要为区外服务,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并且符合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的“绿色生态、低碳环保”的原则,理所当然地应该成为咸宁市优先发展的主导产业。

2.咸宁市旅游主导产业的快速发展

自2008年加入武汉城市圈后,咸宁市旅游产业的确获得了急剧的发展。2009年和2010年,旅游总收入年增长达到66.72%和74.17%;2010-2012年旅游接待量达到1 157,1 502和2 103万人次;特别是到2012年咸宁市旅游总收入突破百亿大关,达到108.01亿元。

三、结论与建议

根据产业结构跨越升级理论,在信息化时代咸宁市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其产业结构实现跨越式升级和优化是完全可能的。事实上,自加入武汉城市圈,咸宁市的上述优势立即显现。2012年发展第二产业的区位商为4.61,位居第一,但是发展工业的区位商只有1.12,位居第七,可见,大规模的房地产业起到拉升起来的;发展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为0.75,虽然小于1,但仅位居武汉市之后,排名第二;而发展旅游业的区位商为3.25,也仅位居武汉市之后,排名第二,可见,咸宁市发展第三产业的区位商之所以相对较高,主要是依靠旅游产业拉升起来的。

因此,咸宁市应该选择旅游产业作为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和优化,即通过优先发展旅游产业,带动第一产业向现代生态观光农业(第三产业)和旅游特产加工业(第二产业)升级;并有选择性地发展第二产业,促进第二产业从劳动密集型到知识技术密集型的升级;第三产业要深入挖掘和利用鄂南地域文化,做好旅游产业的相关配套产业,实现从传统服务业到现代生态文化旅游业的升级,从而使咸宁市产业结构实现从第一、二产业向第三产业以及第一二三产业内部低层级向高层级的跨越式优化升级。

参考文献:

[1]钱纳里,鲁滨逊.工业化和经济增长的比较研究[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89.

[2]王述英,蓝庆新.论信息化条件下的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J].社会科学辑刊,2004,(1).

[3]赵美玲.新型工业化道路与产业结构跨越式升级[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4]姜泽华.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模式变迁的效应与前瞻分析[J].理论探讨,2010,(1).

[5]杜传忠,马武强.信息化与我国产业结构的跨越式升级[J].山东社会科学,2003,(4).

[6]代文彬,慕静,易训华.产业集群跨越式升级:基于集群龙头企业双链协同的研究[J].经济经纬,2012,(6).

[7]王子先.全球化背景下后发国家服务业跨越式升级的路径与我国开放战略选择[J].宏观经济研究,2011,(7).

[8]王瑛.后发优势与我国产业升级的战略选择[J].改革与战略,2007,(5).

文献标识码:A

中图分类号:F062.9

通讯作者:定光平(1968-),男,湖北赤壁人,湖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鄂南文化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从事农村经济社会问题研究。

基金项目:湖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201310927014)

收稿日期:2015-09-22

文章编号:2095-4654(2016)01-0001-03

猜你喜欢

区位商产业结构升级咸宁市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情况简介
工友艺苑
咸宁市农业科学院农机所简介
基于区位商的合肥市产业结构分析及主导产业选择
文化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效应研究
从国民经济核算分析我国的产业结构
人口老龄化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
城镇化发展对河南省产业升级的影响
江苏省出口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区位商视角下丽水市优势产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