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过程实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2016-03-07刘双奇

关键词:全过程课程教育

刘双奇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全过程实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以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为例

刘双奇

(东北农业大学,黑龙江哈尔滨 150030)

深化高等学校教育改革对高校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提出更高要求。从人才培养平台建设、课程体系及方案设计阐述“全过程实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通过分析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学科特点与行业背景,明确创新创业教育定位及目标,通过课程改革建立与专业教育相配套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加强校企合作,搭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平台,将实训贯穿培养过程,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通过修订人才培养方案与改革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氛围,建立贯穿本科培养全过程的特色实训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食品学科;全过程实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为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我国需要大量创新创业型人才,为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因此,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成为重要任务之一,也是推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重要举措[1]。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校学生培养计划。发展创新创业教育是保证我国高等学校实施高质量、可持续、高水平教育重要动力,在未来高校发展中,要求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完善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与人才管理制度及教学课程内容,将人才培养、人才管理、教学内容、科学研究与社会服务结合,实现从注重知识获取到注重个人综合能力培养的转变,完善人才培养方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2]。尽管目前高校已逐渐认识到创新创业教育重要意义及对我国经济与社会发展现实意义,但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基础薄弱,尚无典型经验可循。因此,需具体分析现实情况、学科特点及行业背景,深入了解创新创业教育发展与演变路径,分析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制约因素,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一、创新创业教育概述

(一)创新创业教育发展历程

“创新创业教育”概念从美国的创业教育演变而来。1947年美国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创业课程,以培养学生创业能力为宗旨的创业教育在美国兴起,哈佛大学商学院开设该课程旨在适应当时美国经济发展趋势,提高大学生自主创新意识与综合素质。1968年百森商学院设立创业学主修专业,学习对象主要是本科生。1971年南加州大学设立MBA创业学专业。20世纪80年代传统创业教育不再局限于商学院,在美国高校发展迅速。

同时,英国、德国、日本等高校也陆续开设创业教育课程,高等学校创业教育成为很多国家优先发展学科领域。1989年,埃利雅德在“面向21世纪教育国际研讨会”上提出三张教育“通行证”思想,即创业能力是继学术能力与职业能力后的第三张人生“通行证”,首次将创业教育提升到与学术能力、职业能力同等重要位置[3]。1998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指出,21世纪青年除接受学术教育培养与职业教育规划外,还应接受创业教育,正式提出创业教育概念。

受世界创业教育潮流影响,我国高校也陆续开展创业教育。1990年6月至1991年9月,国家教育委员会基础教育司以北京市、江苏省、四川省、湖北省、辽宁省、河北省作为项目单位,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办事处组织的“提高青少年创业能力的教育联合革新项目”。1992年初至1995年9月,浙江省高校深入开展“创业教育理论与实验研究”活动,随后在浙江大学开展创业主题活动。1996年,我国正式提出创新创业教育概念,将创新与创业教育融合,培养学生综合能力。此外,重点强调高等学校应重视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意识与精神,深刻领会创新创业教育内涵。2002年教育部决定在清华、北大、浙大等9所高校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为在全国高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奠定基础[4]。2010年教育部在全国高校推行创新创业教育,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标志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进入全新发展阶段。

(二)创新创业教育研究现状

1998年陈双发表的《关于“创业教育”的话题——大庆怡园小学校长王庆会访谈录》是较早与创新创业教育相关的文章,文中阐述德育教育和劳动教育改革,提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提高人才培养质量[5]。1998年清华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创业计划大赛,为后续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奠定基础。2000年,杨宁提出在高校开展创业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增强学生自主创业意识,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其论文是国内首篇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文献[6]。以“创新创业教育”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检索,相关学术与会议论文数量达35 000余篇,特别是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成为国家战略以来,相关研究数量成倍增长,2016年1~9月相关文献8 300余篇,说明创新创业教育日益受到学者重视。童晓玲等探究影响我国学术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立关键因素,以清华大学为例论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体系框架,并结合数学建模设计评价标准[7];王丽娟等指出我国创新创业教育处于起步阶段,分别从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师资力量、教育方法等角度分析[8];刘伟等指出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有利于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意识[9];马永斌等从目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现状出发,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内涵,提出“大学-政府-企业”理论体系,并应用于清华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取得较好效果[10];阚婧以大连理工大学为例,探索适合学校发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讨开设创新创业课程现实问题及解决办法[11]。

(三)创新创业教育内涵

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举办创新创业教育活动,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增强大学生创业意识,是高校支持国家经济转型,建设创新型国家现实要求[12]。近年来,许多高校开设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平台,加强校企合作,加大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力度等。但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尚不完善,对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本质缺乏深入理解。大多数高校在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方面仅机械照搬国外课程内容,安排专业课教师从事教学工作,将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作为选修课。部分院校侧重于技术含量较低的传统服务业培训,将大学生创业盈利能力作为创新创业能力主要评价标准,未深入理解创新能力、意识培养本质,仅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相关创业内容讲述,或是开展创业主题活动及比赛。但是这些创业课程、比赛与专业教学无关,无法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融合,未真正理解创新创业教育内涵,脱离创新创业教育实际[13]。“创新创业教育”包含“创新”与“创业”两部分内容,二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区别在于创业是指在社会经济、文化、政治领域创造新资源组织模式与生产模式,强调物质内容创造。创新是

不安于现状、勇于开拓尝试、主动迎接变化与挑战的精神态度,更多体现在思维创造方面。二者又是一种递进关系,创业行为与创新思维不可分割,创新思维是成功创业实践前提。因此,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本质上一致,创业教育是创新教育具体表现形式。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面向未来思维与综合运用专业知识能力,侧重于综合素质培养,高校应构建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的教育模式[14]。

二、农业高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困境

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体系是一个多元、复杂的系统工程,需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化探索建设。

(一)创新创业教育目标不清晰

谢维和指出,目前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处于发展阶段,尤其是针对高校学生的培养目标方面,本质上未将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作为学生应具备的精神追求及行为特性规划。目前我国多数农业高校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专业教育补充及管理学科组成部分,使多数农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定位模糊,教育目标不明确。

(二)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尚未建立

2015年12月,教育部明确提出从2016年起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校大学生必修课与选修课,全国高校必须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意识。但是至今为止,我国大部分农业高校未开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内容停留在操作与技能层面,学生未真正领会创新创业教育内涵与意义。此外,一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设置较随意,仅传授创新创业理论知识,并未应用到学生专业学习中,出现与专业教育脱离情况。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密不可分,是以专业教育为载体,融入专业教育中的新教育理念,应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体系之中。

(三)创新创业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脱离

麦可思研究发现,2013届自主创业大学毕业生首次创业知识48%来自于“创业实践”,38%来自于“实习与兼职活动”,“大学课堂授课”比例仅为15%;2014届本科毕业生自主创业项目与专业相关度仅为33%,高职类院校比例更低①来源于《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分析》,http://www.wtoutiao.com/p/18awL/u.html。。虽然很多高校已开展毕业生创新创业教育,但与知识教育、专业教育、社会经济发展脱离。创新创业教育培养不能局限于课堂,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

(四)教学管理体系无法满足创新创业教育需要

部分农业高校课程设置较繁杂,但以理论学习为主,专业实训内容有限。同时,高校学生评价标准依然沿用传统统计指标,不适应学生个性化发展与自我管理需要。因此,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要求学校调整教学管理体系,建立与个性化培养相适宜的学分制度、人才考核评价办法与教学管理制度。

三、“全过程实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为目标,通过校企合作搭建自主创业、合作竞赛等人才培养平台,建立多学科交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制定适合学生发展的人才培养方案与教学管理制度,营造学生满意、社会认可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建立贯穿本科生培养全程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探索“全过程实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目标

准确定位创新创业教育,入学即开始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根据年级及个体差异制定差异化培养目标。以食品学科科技创新能力为导向,明确综合化创业素质培养目标。主要包含由创业动机、兴趣、信仰与社会责任感构成的创新创业意识;由独立思考精神、团结合作精神、市场开拓精神、抗压能力构成的创新创业基本品质;由专业理论知识、经营管理知识、社会综合知识等构成的创新创业知识;此外,强调将知识转化为具体能力的实践培养。

(二)营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环境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通过多年探索与实践,组织低年级学生参加学校“创客空间”学生创业工作室,组织创新讨论并总结研讨;开设创业教育及职业生涯规划素质拓展实践课,通过传授创业理论培养学生创新创业与职业生涯规划意

识;搭建学生自主实践平台,建立“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下称中心),下设“肉制品加工厂”“烘焙中心”“酸奶中试车间”等实践操作平台,中心依托以上平台与企业合作,开办“大学生健康吃吧”,由高年级“老师傅”培养低年级“小学徒”,学生参与生产并自主管理与营销;跨年级组织“英才班”到蒙牛乳业、飞鹤乳业、完达山乳业、山东六和集团等企业轮岗实习;参加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组织的各项食品创新创业大赛;通过立项、学院联评、产品报送评审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创新食品研制活动;在本科学习全过程实行实习学分制与实践能力测评,逐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与创业素质。

(三)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教师队伍

为推动创新创业教育发展,食品学院组织部分专业教师与行政人员建立创新创业中心,该中心是创新创业教育资源配置者与教育活动组织者,负责教学与学习行为计划、组织、指导、协调实施、反馈控制,保障“全过程实习”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同时聘请食品企业家及研发人员作为导师,定期开展案例教学。定期输送专业课教师到企业挂职工作、完成课题,同时,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问题,掌握市场需求。

(四)构建“全过程实习”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制度

创新创业教育要在保障素质教育及专业教育前提下,更好落实到大学教育教学全过程,融入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最大程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与创业能力[15]。创新创业教育不仅是课堂学习,更重要的是与学校专业课程、通识教育融合,将创新创业课程作为学校整体人才培养一部分,同时明确具体教学方式与内容。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设立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等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培养课程模块,优化专业课程设置,建立创新创业课程模块,选取部分专业课程,根据市场状况将新知识、理论与技术充实至课程中,并聘请校外企业导师与校内专业课教师联合教学,在理论课程中加入企业参观实训学时,增强学生食品生产、运营、管理、技术开发等专业技能;开设全周期实习课程,一年级学生通过多种形式在企业参观学习,增强专业知识与认同感,二、三年级学生在导师指导下参加如杜邦营养与健康食品创新制作大赛、康师傅食品创新制作大赛与娃哈哈杯食品创新大赛等竞赛,四年级学生到扶持孵化创业企业、学院合作企业实习。传统教学管理制度以学生控制为中心,弹性与选择性不足[16],无法满足创新创业人才培养要求。食品学院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学生实践学分替换互认制度,加强学生学习课程选择自主性,根据校外导师具体教学需求增加课堂弹性,由校外导师、校内教师、共事同学共同评价学习效果。

(五)构建“全过程实习”人才培养平台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教育部乳品科学重点实验室、肉制品工厂与蒙牛乳业、飞鹤乳业、完达山乳业、山东六和集团、顺达食品公司等合作,共同建设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中心,该中心定位为学生专业课程实训基地、学生职业能力培养基地与学生科技创业项目孵化基地。顺达食品公司捐助设备在中心内建立烘焙加工生产线,开展生产实习增强学生专业认识、动手实践能力,开展科研产品开发中试,同时承担企业部分生产任务。此外,完达山乳业、飞鹤乳业、蒙牛乳业等企业每年为中心提供一定生产实习岗位与定向人才联合培养指标,部分企业提供学生独立承担的科研项目,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熟悉科研项目开展与运作,部分项目为学生参加学科竞赛提供支撑。食品学院与其他学院共同出资设立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孵化天使基金,定向支持学生创业活动。通过多方合作、共同参与,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本科生培养全过程。

四、“全过程实习”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效果

在中国乳品行业,上海光明、北京三元、杭州娃哈哈、黑龙江完达山等知名企业现任或原任技术“掌门人”大多出自东北农业大学。近年来,张莉茉主持研制的“可食性大豆蛋白薄膜”在2010年“丹尼斯克杯营养与健康学生创新竞赛”中获得全国一等奖;潘磊研制的“苏格勒斯薏米卷”在2015年“第二届杜邦营养与健康两岸学生创新竞赛”获得全国一等奖。在大学生本科阶段开展全过程实习人才培养,是在传统教学过程中融合体系完备、教学时空转换、校内外循环的实践课堂,也是培养适应创新驱动发展社会人才需求的探索。

(一)开展“全过程”教学实践活动

“全过程实习”非单纯将书本专业知识简单应用于生产环节,而是营造人才培养氛围,将理论与实践结合,在实践活动中学习理论知识。将机械学习知识点以应对卷面考核的学习状态转化为专业学习有“大局观”、动手实践“全过程”的学习态度,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培养专业化创新型人才。

(二)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按照“全过程实习”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与教学管理总体任务和培养目标,建立创新创业型人才评价指标体系。首先,建立生产班与劳动小组,权责统一,分工明确;其次,对参与课程实验、生产实习、顶岗实习、创新竞赛、创业大赛的学生实行学分制考评,对专业知识熟练度、动手实践熟练度、发表论文等指标考评打分。将自我评价、劳动小组考核、生产班级测评以及实习单位与专业教师评价结果结合,评选“创新能手”“创业达人”“科研才俊”并授予证书。在具体实习阶段,开展日、周、月产量、效率与品质评比,及时发布结果,监督人员采取轮换制度。

通过系列考评手段增强学生生产积极性与创新意识,同时树立团队协作精神,在学生择业时,用人企业将优先考虑实习优季者,为校企合作及人才输送奠定基础。

(三)组建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与“英才班”

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与国内知名食品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及学生实习基地,先后向黑龙江飞鹤乳业有限公司固态奶分厂、内蒙古蒙牛乳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液态奶监测中心、新希望六和集团禽肉事业部输送大批本科在校生参与生产实习,获得企业好评,学生也获得一流食品企业实践锻炼机会。在与新希望六和集团禽肉事业部合作过程中,双方共同组建“六和英才班”,企业每年资助20万元作为“英才班”学生专业实践费用。

五、结语

当前,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创新驱动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关键,产品市场与生产力市场均发生重大而深远变化,食品行业在食品安全等问题挑战下正迎来复苏。在此背景下,如何培养人才,培养什么样的人才面临挑战;其次,随着学科深入发展,专业理论学习深度逐渐加强,与之配套的实践条件不断提高,“全过程”学习与实习内涵及形式应不断创新。此外,学生求职意向与就业形式多样,不同年级学生专业诉求不同,建立长期适用的“全过程实习”范本较困难。因此,“全过程实习”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是一个长期动态的培养方式与理念,需更深入探索。

[1]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2]袁贵仁.六项重点工作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J].新课程研究(中旬刊),2015(7).

[3]Colin Ball.Towards an“Enterprising”Culture:A Challenge for Education and Training[J].OECD/CERI Educational Monograph, 1989(4).

[4]刘宝存.确立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

[5]陈双.关于“创业教育”的话题:大庆怡园小学校长王庆会访谈录[J].黑龙江教育,1998(6).

[6]杨宁.创业教育: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J].高教探索, 1999(4).

[7]童晓玲.研究型大学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12.

[8]王丽娟,高志宏.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研究[J].中国青年研究, 2012(10).

[9]刘伟.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教育科学,2011(5).

[10]马永斌,柏喆.大学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模式研究与探索[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5(6).

[11]阚婧.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探索[D].大连:大连理工大学,2011.

[12]黄兆信,王志强.论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J].教育研究,2013(12).

[13]王焰新.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反思与模式构建[J].中国大学教学,2015(4).

[14]施冠群,刘林青,陈晓霞.创新创业教育与创业型大学的创业网络构建——以斯坦福大学为例[J].外国教育研究,2009(6).

[15]宋之帅.工科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D].合肥:合肥工业大学,2014.

[16]彭文博,尹新明,李冠峰,等.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0(4).

G642

A

1672-3805(2016)05-0086-05

2016-08-08

黑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青年专项课题“以学生全过程实习为主体探索食品学科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GJD1214017)

刘双奇(1982-),男,东北农业大学食品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全过程课程教育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全过程造价管理模式下的工程造价控制分析
土建工程中全过程造价管理的有效应用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