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

2016-03-07徐宏斌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9期
关键词:微血管糖化空腹

徐宏斌

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

徐宏斌

目的探讨糖化血红蛋白(HbA1c)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方法33例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A组,32例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作为观察B组,31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三组研究对象均进行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值检测与分析。结果观察A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11.95±4.35)mmol/L、(9.35±1.14)%]明显高于观察B组[(7.58±1.52)mmol/L、(6.98±0.89)%]、对照组[(4.61±0.49)mmol/L、(5.01±0.6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微血管病变

糖尿病是一组以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发病率高,据统计约有25%的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达标,随着病情的进一步发展和恶化,会引发微血管病变、神经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多种并发症,累及机体神经、心脏、血管等多种脏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进行早期诊断和检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1]。本文主要探讨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患者33例作为观察A组,糖尿病无微血管病变患者32例作为观察B组,同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31例作为对照组,现将研究对象资料整理如下:对照组中男20例,女11例,年龄23~69岁,平均年龄(48.2±7.1)岁。观察A组中男21例,女12例,年龄22~60岁,平均年龄(48.6±5.5)岁;患病时间2~25年,平均患病时间(12.3±4.4)年。观察B组中男21例,女11例,年龄23~60岁,平均年龄(48.8±5.7)岁。三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纳入标准:①眼科可确诊为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②患者肾脏发生病变,尿蛋白>3.0 g/L;③出现神经系统病变,临床表现为:对称性感觉障碍。排除标准:尿路感染、严重肝肾疾病、其他神经肌肉病变等。

1.3 方法 使用的仪器与试剂:多功能全定量金标检测仪(挪威Nyco CarderⅡ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HITACHI-7020);糖化血红蛋白快速定量检测试剂盒(挪威Nyco CarderⅡ型)、血糖试剂盒(保定长城临床试剂有限公司)。所有研究对象均晨起抽取外周静脉血,之前空腹禁食禁水12 h以上,进行血清分离(时间0.5 h)测定。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测定患者的空腹血糖、采用免疫层析法测定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A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观察B组(t=5.373、9.323)、对照组(t=9.335、18.74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t=10.368、10.163,P<0.05)。见表1。

表1 三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比较(±s)

表1 三组研究对象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测定结果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与观察B组比较,bP<0.05

组别 例数 糖化血红蛋白(%) 空腹血糖(mmol/L)对照组 31 5.01±0.62 4.61±0.49观察A组 33 9.35±1.14ab 11.95±4.35ab观察B组 32 6.98±0.89a 7.58±1.52a

3 讨论

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病症,源于机体内分泌紊乱所导致的体内胰岛素水平不足,多数学者认为该疾病与环境、遗传等因素存在密切相关性。糖尿病患者极易出现微血管病变,以基底膜增厚并有透明样物质沉积为主要特征,导致机体处于一种高凝血、纤溶亢进状态,容易引发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肾病、滋养神经的血管广泛硬化、心脏的微血管病变等病症,严重者甚至致残、死亡[2]。糖尿病微血管病变早期症状不典型,诊断难度大,等到患者确诊时基本处于疾病发展的中晚期,部分患者甚至出现了严重的并发症,因此早期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传统治疗中通常采用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数值进行诊断,但是该方法容易受外界因素的干扰,影响诊断结果的准确性;且只能反映当时的血糖控制情况,无法全面反映近一段时间的血糖控制情况,诊断不够客观全面。糖化血红蛋白是人体血液中红细胞内的血红蛋白与血糖结合的产物,在人体红细胞中的存活时间为120 d,可以反映患者近8~12周的血糖控制情况,且检测过程中不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干扰,在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诊断中得到实际应用[3-5]。本研究中,观察A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观察B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B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微血管病变发生情况与糖化血红蛋白数值变化呈正相关,说明糖化血红蛋白用于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诊断的价值高,可有效预测微血管病变,及时发现疾病的临床指征,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在糖尿病治疗中,对于血糖控制较为理想的患者可3个月检测1次糖化血红蛋白;血糖控制不理想患者需根据患者情况调整检测次数,可有效降低微血管病变并发症发生率。

综上所述,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高,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应用。

[1]宋燕华.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分析.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6):78-79.

[2]王明元.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分析.糖尿病新世界,2016,19(9):51-52.

[3]马海丽.HbA1c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价值.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6,10(10):89-90.

[4]周建,文进,刘兰,等.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的评估价值.中国实用医药,2013,8(27):41-42.

[5]田桂芳.糖化血红蛋白检测对糖尿病微血管病变评估的临床价值.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4,7(1):11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9.024

2016-09-18]

471000 郑州大学附属洛阳中心医院检验科

猜你喜欢

微血管糖化空腹
采血为何要空腹
糖尿病患者为何要做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运动,瘦得更快?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应用安琪酿酒曲糖化工艺的研究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
空腹喝水
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在非糖尿病冠心病中的意义
1型糖尿病小鼠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受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