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域物流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

2016-03-05崔玉蕾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影响

崔玉蕾

中图分类号:F506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21世纪我国市场经济出现了快速平稳的发展态势,作为社会再生产的重要环节,商品流通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先导产业,对经济运行的速度、规模、效益等具有引导性决定力量。同时,我国商品流通格局的合理与否,对商品流通的效率和效益具有直接影响。而在商品流通业的发展中,物流是其不可或缺的配套辅助性服务产业,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越来越大。因此,深入研究区域物流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机制,有利于我国物流产业的整体布局,更可深入推动商品流通业的健康快速发展。所以,本文从商品流通格局的概念和影响商品流通格局的区域物流能力入手,并且,基于我国中部区域物流业与商品流通业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关系进行了实证探讨。

关键词:区域物流能力 商品流通格局 影响 实证探讨

引言

在国民经济水平与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高下,我国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同时,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推进了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一方面促进了商品流通业的发展,另一方面也促使其竞争日益加剧。在商品流通业的发展中,物流作为重要环节对其具有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对于商品流通来说,一体化的现代物流体系不仅是其载体和基础,同时紧密地连接了商品的生产、流通及消费三者之间的关系,对地区商品流通的成本、效益和消费者满意度都具有决定性作用,从而对商品流通的绩效与格局产生影响。与此同时,区域物流能力与商品流通格局之间是相辅相成、息息相关的关系,商品流通格局的扩大使得区域物流需求不断增加,在其刺激下有利于提升我国区域物流能力,而区域物流能力的增强,又会对商品流通资源优化与重组配置具有正能量影响,可促进商品流通格局的逐步扩大。而且,我国区域物流能力是由多种要素组成的,分析各个要素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具体影响,对区域物流能力与商品流通格局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参考作用。

商品流通相关概念

商品或服务存在的价值,就是完成从生产领域到消费领域的转变,而这一转变的过程便被总称为商品流通。商品流通作为一种商业活动,主要是通过出售商品或服务给消费者,以促进商品或服务价值的增加。在商品流通过程中,商品流通业这一中间环节,可促使商品实现生产、流通与销售之间的联通,促进商品到货币再到商品的转化。商品流通的整个过程,不仅关系到商品价值形态、所有权的转移,而且与商品实体的位置移动等皆有关,概括来说其所涉及的主要为商流、物流以及资金流和信息流这四种流通方式。以上四种方式,在一般情况下是相互结合在一起的,商品所有权的转移与商品实体的运动相伴随,商品流通主要依靠商流和物流的有机统一,而此过程中又必然地与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转移结合在一起。商品交换和社会分工是商品流通产生和发展的基础,商品流通业随着市场体制和商品交换制度的变迁不断向前发展。同时,商品流通业的层次和范围,在各种交换媒介的介入下以及商品流通业结构体制的变革下不断提升,催生了越来越发达的商品流通。

目前,理论界尚未形成对流通业概念的统一认识,流通业的界定在流通经济学领域主要包括两种:一种为广义的流通业,在该种界定中其指商品所有者一切贸易关系的综合,其中包括上述四种流通方式;另一种为狭义的流通业,该种界定主要指分销服务业,其中除了涉及佣金代理服务、零售外,还涉及批发、特许经营。虽然在其界定上有着众说纷纭的定义与范围,但学者们和专家们广泛认同流通业是从传统商业演变形成的观点。与此同时,各城市或区域在商品流通业的发展过程中,逐渐综合形成了各种大型批发市场、集散中心及便利店等各种形式的业态,综合成为商品流通格局。当然,在商品流通格局的考察方面,主要是从三个方面分析其合理程度:一是流通空间在布局方面的合理程度,从基础设施来说,商品流通的顺畅和高效与否,与商业网点附近的交通条件、服务机构等是否完善密切相关;二是商品网点在布局方面的合理程度,区域内各种商业网点的分布,对消费者可得性、便利性等需求是否能够满足也较大程度地影响着商品流通格局;三是商品流通绩效方面的高低,商品流通的速率和成本是商品流通绩效的两个主要衡量点,商品流通运行的成本与速率与商品流通格局的合理与否有重要关联。

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正处于快速增长期,逐年攀升的流通业规模便可见一斑。截至2014年10月,我国流通业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达2.4万亿元,与2013年同比增长11.5%。与此同时,我国商业网点规模正在不断地增长,连锁超市、大型卖场等迅速发展,新业态占据越来越突出的地位。全国上至城市,下至县乡均遍布商业网点,流通业现代化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其推动下不断提升。由此可见,我国商贸流通业从发展趋势来看正处于蓬勃发展中,不过在整体布局规划和流通绩效上仍然需要加强。

区域物流能力概念及影响商品流通格局的能力

物流能力由多种要素构成,其本身作为一个复杂的系统,也受多种因素所影响。从不同的研究视角来看,不同的要素对物流能力的影响也各不相同。然而,物流与商品流通息息相关,不同的物流能力同样会作用于商品流通格局的形成上。从区域物流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因素上来看,除物流承载能力与规划能力外,还包括物流运作能力与创新能力。

物流承载能力,主要指在物流基础上能够完成的物流活动。在物流承载能力的多种影响和制约因素中,物流基础设施条件是基本也是主要的一个因素。从物流整体服务功能和环节来看,物流基础设施是对物流组织和管理加以满足的需要,而且提供了重要场所或组织给物流服务功能的发挥。整个区域物流系统的网络结构是由物流基础设施构成,从这点来说物流设施对整个区域物流系统的活动范围具有决定性作用。

除物流基础设施外,影响区域物流承载能力的第二大因素为物流信息化水平。在物流活动中,物流信息化是一种桥梁性的存在方式,其在了解总体目标要求的基础上,可实现对物流资源的有效连接、组织和调度,促进运转状态更加畅通、高效。而对于物流活动来说,物流的网络信息化能够为其提供整合、支持和保障基础。

此外,物流网络与节点布局的合理性,也对区域物流承载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在物流的发展过程中,物流网络和节点已经遍布各个城市区域,物流网络与节点分布越合理,物流运作效率和承载能力越高。在区域物流能力中,物流规划能力也是影响商品流通格局的潜在能力。在物流业的发展中,物流规划有着重要的作用,而影响物流规划能力的因素主要包括三部分。一是物流业发展中区域政府政策及支持程度;二是包括区域物流教育水平、高级物流人才比率等在内的物流人才储备及教育情况;三是物流规划者能力,规划者的综合素质和能力都会直接影响物流整体规划和布局,只有规划者具备较高水平,才能将这一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好。所以,对于物流业而言,整体布局规划为基础性存在,其整体布局的展开和执行立足于规划的明确指示,在此过程中面对问题和不足再实施调整优化等,都属于物流规划能力。

而物流运作能力主要是基于物流基础设施,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整个物流活动的能力,通过物流管理者的经验、技术等对物流资源进行配置,形成整个运作过程中物流服务水平的提高以及整体物流成本的不断降低。物流运作能力与物流关系和服务水平息息相关,同时与物流人员的素质密切关联,物流设备和设施运作的效率高低是否可靠,也在很大程度上受物流人员素质的影响。

另外,物流技术水平和使用情况以及物流市场秩序和服务机构的完善程度等也是影响物流运作能力的重要因素。前者存在于区域物流的所有环节,极大地影响着物流智能网络的形成,在其推动下物流运作才能实现自动化、智能化、快捷化的目标。后者对物流服务的规范具有重要调节作用,物流服务的逐步商品化推动了区域物流的良性发展,而区域物流的良性发展又离不开物流市场秩序的健全和完善的服务机构。

因此,作为区域物流组织生命力的源头,物流创新能力自然蔚为重要。不断寻求变革实施创新,是物流业的发展和市场变化的需要,也是促进物流能力持续发展的保证。任何创新能力,都离不开人才和精力的投入,区域物流创新能力也不例外。物流业务发展在软硬技术方面的研究,以大量的经费、人才投入为基础,这些对物流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实现有很大影响。

同时,区域物流创新能力还受物流创新政策支持力度的影响,政策导向和支持是物流行业创新的坚实后盾。当然,创新虽然是物流发展的必然要求,但这一过程中如果加入了政府的优惠和干预,通过政府之手给予企业积极引导和鼓励,在创新的道路中企业就能够以更高的热情来探索研究。所以,区域物流创新受多种因素制约和影响,其中物流发展水平及创新文化环境便是重要内容,物流创新以物流发展水平为基础,其发展创新建立在物流需要逐渐发展到一定水平之上,除此之外,物流创新文化环境对区域物流创新能力也具有推动作用。

我国中部区域物流与商品流通格局关系的实证分析

(一)商品流通格局与四种物流能力的关系假设

1.商品流通格局与物流承载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内需的扩大,我国的物流基础设施正在不断的完善之中,物流设备与信息化随之逐渐更新和完善,这些都昭示着物流承载能力会随之而变化,并处于不断提高的状态。商品流通业在这一形势的推动下,将不断地迈向聚集化和集约化方向,产生越来越明显的规模效应,对物流资源配置具有进一步的优化作用,从而提高物流配送效率。而物流信息化与中间环节的减少,自然会促进商品流通过程的通畅性,从而提高商品流通效率,在这一过程中流通成本必然也会随之降低,更加向有利于推进商品流通格局的方向转变。

2.商品流通格局与物流规划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商品流通业当前不仅存在着企业多、规模小的现状,还存在着功能档次不高、商业网点不够聚集以及市场竞争无序、混乱等现象。不过在物流基础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的今天,物流行业正在大量引进高端的物流人才,物流规划能力在政策的支持及合理的整体布局规划影响下也会随之提升,专业大型交易中心和批发市场在商品流通业快速发展形势下更会较多地建立,且在这一过程中市场秩序和行业运行机制将会更加规范,在物流规划的引导下,商品物流格局通过商品流通市场的不断发展,也将会趋于完善合理。

3.商品流通格局与物流运作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我国消费市场近年来呈现大幅度增长的需求,导致消费市场结构正在发生着变化,发展方向开始转向个性化。在稳步提高的城乡居民消费水平之下,商品供求方面的结构性矛盾会日渐突出,引发商品积压及落后于消费者需求等问题,而加快商品流通速度即可解决这一问题。商品流通的速度与物流运作能力密切相关,增强物流运作能力是消费者需求变化趋势的必然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商贸流通体系在其促进下也会随之不断变革。另外,集约化、规模化和连锁化的大型百货店等新业态在不断增强的物流运作能力影响下也会相继产生,对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商品流通格局的变革产生推动作用。

4.商品流通格局与物流创新能力之间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市场在物流发展的推动下逐步规范化,不断提高的物流发展水平和政府的重视与政策支持,都为物流业的不断创新提供了孵化的温床。而且,随着物流创新能力的提高,商品流通技术自然也会在其推动下不断地革新和发展,促进商品条码化、标准化及社会化等的逐步实现,推动我国商品流通格局的变革与发展。

(二)问卷设计与数据收集

本文在实证的问卷设计方面,将变量确定及量表设计作为其主要内容。通过对大量文献的阅读和总结,以及综合中观层面物流能力的研究成果,本文得出了与影响商品流通格局的物流能力相关的研究量表。并且,在量表的确定中,对商品流通格局产生影响的物流能力主要为四种,通过用李克特5级量表对物流能力及商品流通格局相关因素和指标进行统计分析。

同时,在本文的实证数据收集上其实证研究对象为我国中部地区的大型城市,通过对该区域的300多家商品流通企业和物流企业的研究,来实证分析和研究流通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在300多家企业中,商贸流通企业占180家,物流企业占130家。为使调查效果的客观性得到保证,需要与被调查者在发放问卷前实施沟通,在他们的知情同意下发放问卷并指导他们对问卷正确填写,同时通过指导,使他们对问卷内容有更加准确的理解,在这一基础上的调查将会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真实性。同时,根据研究对象的数目,共设计和发放了300多份问卷,回收问卷和有效问卷分别为270份与235份,问卷回收率与有效问卷率分别为90%与87%。

(三)数据处理

数据处理的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一是信度分析,二是效度分析。在实证研究过程中,其各种环节中必然包含着对信度与效度的检验,分析结果是否具有说服力,即取决于实证分析对信度与效度的满足。在问卷调查过程中,全部采用同一种方法,所得出结果的稳定性和内部一致性即指信度。本次实证研究中对问卷数据的信度分析,采用软件SPSSl3.0,在各变量的信度上采用Cronbachs a系数来进行检验,得出信度分析结果(见表1)。所使用数据的信度好坏具有一定的变量值范围,只有各变量的值都大于0.7时,数据才会具有较好的信度。

效度,顾名思义与“效”有关,在本次研究中指内容效度和构建效度。本研究主要对物流能力及商品流通格局进行测量,测量文献和中部地区大型城市的实地调研是其基础,正是如此才能够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在本研究中,其效度的检验则可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来进行。各拟合指标的拟合要求,为卡方自由度比(χ2/df)在1-3之间,近似误差均方根RMSEA要达到较好的拟合则需低于0.05,而其他拟合指数则均需在0.9-1之间,与1越接近越好。验证性因子对各项指标的分析如表2所示,从表2中也可以看出,各项指标的水平范围均可被接受。

(四)假设的实证检验和结果分析

关于原始样本数据的解释是否可以通过评价结构模型来展开,本研究也进行了拟合分析,对研究模型和实证数据通过AMOS7.0软件进行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拟合指标及其检验值。

由表3所示,从各拟合指标的拟合要求来看,指标NFI、IFI、CFI均超过了0.9,χ2/df与RMSEA则前者小于3、后者小于0.05,各指标的拟合情况立足各拟合指标的拟合要求来说均属于理想情况。

四个研究假设的相关信息,均可从结构方程模型及路径系数中看出。整个实证研究中的数据除了包含物流能力水平方面一些实际情况的问卷调查外,还涉及商品流通格局方面的一些现状和问题等调查,将两种数据全面地结合在一起,得出的结果如表4所示。

临界比例被简称为C.R,其数值结果由t来表示,是路径系数在结构方程建模技术是否显著异于零的标准。当t值不小于2时,即可对显著性水平0.05下路径系数值与零存在显著差异进行认定。在表4中,四种物流能力在商品流通格局影响中的路径系数均高于0.05,表明在显著性检验中这4种物流能力均已经通过。在商品流通格局中,物流能力所产生的影响立足路径系数时,可以看出其中影响最大的为物流规划能力,其次为物流承载能力,之后分别为物流运作能力与物流创新能力。

根据各种实证分析数据可以看出,四种物流能力在商品流通格局中均呈现出正向影响关系,简单来说即指商品流通格局会随物流能力的增强而趋向更加合理的方向。不过,物流能力并非统一的,区域物流各种能力对商品流通格局的影响也不同,而是有着大小之分,总体来说其影响力大小以物流规划能力的分量最大,影响分量最小的为物流创新能力,另外两种物流能力的影响力为物流承载能力>物流运作能力。这一结论是根据实证分析得出的,分析结果基本与实际情况相符合。同时,在实证检验了区域物流能力在商品流通格局中程度不同、大小不一的作用和影响后,在规划商品流通格局的过程中,即可对各种物流能力进行有重点的提升,来促进商品流通格局发展的合理化。

参考文献:

1.王选飞.区域物流能力指标评价与方法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3(9)

2.SHANG K C,MARL0w P B.Logistics capability andperformance in Taiwan8 major manufacturing firms[J].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E:Logistics andTransportation Review,2008,41(3)

3.张洁.四川省区域物流能力与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研究[J].中国市场,2014(31)

4.李湘滇.关于推进我国商贸流通现代化的思考[J].商业经济研究,2015(7)

5.金凤花,富立友,马洪伟.区域物流能力的创新化发展实证研究[J].开发研究,2014(2)

6.李彦春,蔡宁,赵磊.关于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商品流通体系进行顶层设计问题的思考[J].商业时代,2013(13)

猜你喜欢

影响
不同上蔟蔟具对茧丝质影响
影响大师
I Have the Right to Be a Child
Say 'No'Because It's Your Life
没错,痛经有时也会影响怀孕
扩链剂联用对PETG扩链反应与流变性能的影响
基于Simulink的跟踪干扰对跳频通信的影响
如何影响他人
APRIL siRNA对SW480裸鼠移植瘤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