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权力观视阈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研究①

2016-03-04曹军李祥永郭红保任惠兰

现代教育管理 2016年4期
关键词:权力观权力意识

曹军,李祥永,郭红保,任惠兰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权力观视阈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研究①

曹军,李祥永,郭红保,任惠兰

(上海理工大学,上海200093)

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教育民主化的重要表现之一,有利于提高高校管理决策的科学性。当前我国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深度有限,效度不明显,抑制了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为此,高校应鼓励大学生更多参与学校管理,发扬民主决策的精神,保障学生的合法权力。

权力观;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路径

一、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可行性与必然性

(一)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可行性

从高等教育的法律法规上看,有相关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大学生有权力参与高校管理,规定了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活动是一项必要行为,体现出高校不断健全民主管理的重要改革,同时也是高校治理过程中的重要责任,映射出高校与学生在管理问题上的权利义务关系。同时,当代大学生具备参与学校管理的基本能力与素养,能够在管理活动中发挥自身作用,这在学生层面上保障了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是可行的。

当代大学生是开放的一代,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及大数据时代的来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不断受到外界信息环境的影响,接触外界文化、思想的条件与机会也较多,一些学生便萌发了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渴求在学校中享受主体权利,他们具有较强的责任意识与进取精神,致力于维护在校权益,这便形成了参与高校管理的主观能动性,并积极争取实践的平台。由此可见,部分有责任感的大学生能够在意识层面具有参与高校管理的热忱,这从主观层面说明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具有可行性。

(二)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必然性

第一,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市场经济不断深入人心,大学生作为消费者群体,不断意识到自己作为消费者所应享有的权利。高校与学生也会从管理与被管理的关系逐渐演变成为服务的提供者与服务的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学生作为消费者就会追求其相应的权力。大学生越发理性地认识到自身权益的维护与参与高校管理存在密切的关系,出于自身利益的本位主义视角,促使大学生参与管理成为必然。

第二,大学生是知识分子,也是国家的合法公民,在学生阶段培养其参与学校管理的能力,也是高校培养学生的一个方面的责任,这样能够使大学生具有相应的民主权力意识。

第三,高校实行民主管理是实现高校管理现代化与科学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高校的管理需要多元化的主体参与,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也是高等教育管理的一部分。在高校中,大学生是重要的主体之一的,在高等教育管理中,一定要发挥大学生参与管理作用,实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的发展目标。

二、权力观视阈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问题分析

(一)传统权力观对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管理形成误区

“行动(即行为)来自于人们接受的价值和信仰。”[1]观念制约着行动的发展,有什么样的观念就有什么样的行动。我国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学校管理层在高校管理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是高校管理的对象,学生并没用主动参与到管理中去,在高校的管理中,大部分还是体现着管理层的意识,并没有充分地将学生的意见纳入学校的管理中去。学校管理层认为学校的权力就是应该掌握在学校管理者手中,学生并不具备管理经验,也没有参与学校具体管理决策的能力,学生自身发展的素质还不够成熟,并没有能力去参与学校的管理,他们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相关的专业理论知识,而不是将自身的精力放到参与学校管理上来。在传统权力观的影响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管理,而不是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许多学生认为学校的决策并不关乎自己,学校怎样发展也不关乎自己的利益,他们关心的是考试是否会挂科、知识是否能学会、校园生活是否舒适等问题。另外,便利的信息化条件也为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产生了双刃剑作用,其既能够更新大学生的传统观念,扩大学生的视野,使学生具有许多前卫的知识,与此同时也面临混杂信息的强烈冲击,大学生自我控制力较为薄弱,容易被许多娱乐、暴力信息吸引,以至于过于沉迷,自然对参与高校管理等事情表现得较为冷淡,甚至忽视对自身权益的关注,而在传统权力观的视阈下学生权益也处于边缘化地位。

(二)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的深度有限

随着民主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的方面也越来越多,主要是通过座谈会、校长信箱、校长接待日、校园网、书记信箱、校务公开栏等途径来参与管理,这种个人参与学校管理的途径虽然很多,但大都停留于表面阶段,流于形式,学生参与管理后提出的相应意见大多并没有为校方所采纳,没有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以团体为代表的学生活动,如学生会、社团等在高校管理中发挥过一定的作用,但是涉及层面较少。正常来说通过学生会等学生团体的工作,能够将学生个人的思想传达给学校的职能部门,能够将学生的想法和校方的决策相互反馈,能够改进学校的管理工作,使高校管理向更好的方向发展。但是,学生会等学生团体参与学校管理基本停留在初步阶段,如学生评教、图书馆服务设施的构建、宿舍管理等方面。因此,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的深度有限,并没有触及高校管理的实质,大多都是些无关痛痒的方面,导致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活动流于形式。

(三)大学生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的效度不明显

“当成人考虑到学生时,他们把学生当作是变革的潜在受益者,而很少将学生视为变革过程与学校组织的参与者。”[2]学生相对弱势的地位导致其在高校的决策及管理中难以发挥作用,参与多流于形式。学生对学校管理提出的建议到底能不能被学校领导阶层所知晓、是否能被接受、是否能把学生的建议真正纳入管理制度中,这些问题关乎学生能否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管理中。能否发挥学生的自主性是大学生能否真正有效参与高等教育管理的试金石。

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大多是形式化的,高校只是为了应付了事而征求学生意见,并不是真的要实行民主化,采纳学生的意见,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只是“走过场”,并没有真正发挥民主性的作用,并不具备实质性、有效性。当今的学校管理中,行政本位及官本位现象十分严重,注重领导的意见,基本上会忽视学生群体及教师群体的意见,并不能让基层的学生及教师有效地参与到管理中去。在学生参与管理的层面上,大部分也是按照规定好的模式运作,学生只是象征性地凑个数,并不能真正发挥自己的作用。而对于学生提供的建议,校方很少给予反馈,也不给出解释,极大影响了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积极性与有效性。

三、权力观视阈下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障碍分析

(一)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意识淡薄

“权利意识是公民意识的核心内容,是现代公民应当具备的基本意识。”[3]随着我国社会民主法制化的不断推进,大学生对于权力的享有与掌控意识不断提升,但在参与学校管理的过程中仍然表现出不够成熟。首先,当代大学生对权力的认知不够全面深入,并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学校群体中的主人,能够参与学校的管理,他们对自己参与管理的权力认识上模糊不清。当代大学生缺乏有针对性的责任教育及权利意识养成,而在学校教育及社会教育中也习惯性忽视对学生进行知识、技能以外的教育。其次,大学生对自身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实现意识茫然,他们并不清楚要通过自身的主张来实现自己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多数大学生都不了解高校的管理程序,没有理性地认识高校管理与自身成长成才有何必然联系,除了自身主观意识欠缺以外,更多的是缺乏外在的引导与培育。再次,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主动意识不明显,他们认为作为学生就应该服从学校的管理,被动地接受管理与教育的思维根深蒂固,没有主动追求实现自身权利的意识。

随着社会与教育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大学生认识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且应该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去,他们的参与意识强烈,但是在参与的过程中他们的实际想法不能全部满足,这样就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不愿参与学校管理。这是来自外界体制、观念及权力制衡的结果,更多的是体现着一种对民主化管理的无可奈何。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自身的定位比较模糊,没有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主体地位,除了扮演接受教育者之外,并没有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意识。实际上,在高校实行民主化管理的过渡时期,学生内部出现两极分化的局面属于正常现象,恰好反映了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先进理念与落后思维之间的激烈博弈与斗争。

(二)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态度模糊

我国现代的高等教育管理受传统教育思想影响较深,传统的教育观认为学生是被管理的对象,学生的权力常常被忽视,并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重要作用,官本位思想频繁衍生,将教育主管部门的思想看作是学校发展的主要战略目标,学校未来的发展规划在很大程度上是为了完成上级所制定的任务,并没有根据学校相关的具体情况及学生的建议来规定学校的发展。在高校的管理中,管理层并没有十分注重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没有将其视为参与管理的主体,而是把学生看作是被管理的群体,认为学生就是应该服从学校管理,他们的任务就是学好专业知识,因此,在一些高校中,还有一些特定的规章制度是来管理学生,规定学生的行为。

管理部门对大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态度模糊,导致了学生参与管理的事项较少,有些学校开设的诸如学生评教、校长信箱、校园平台等项目也形同虚设,很多学校并没有保证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进行。另外,对于学生提出的有效建议,学校基本上没有给出相应的反馈,学生的思想不能变为现实,久而久之,即便有意识、有想法、有责任参与高校管理的学生也丧失了积极性,甚至出现以偏概全的认识,对社会的整体环境及未来发展较为茫然,不断助长其在自我成长中的不利因素,不仅没有把握好当下,也失去了对未来的憧憬。

(三)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缺乏法律保障

学生在参与学校管理中,大多参与的是较低层次的协调管理工作,这些工作主要与学生自身密切相关的,如教学评教工作、图书馆书籍整理工作、寝室管理工作等,但是在关于学校深层的重大决定,如高校战略规划、高校重大发展改革决策等方面,学生很难接触到,也没有权力去参与管理。除了高校权力制衡与学生参与意识、能力等因素之外,国家与社会从外部并没有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来保障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权利的实现,尤其是在法律保障体系的构建上出现缺口。

在目前我国出台的法律法规中,有关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法律法规较少,除《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外,很少有其他的法律法规来保障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然而,该法规虽然使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有了法律保障,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很难有效执行,在该规定中关于学生参与高校治理的规章制度比较抽象,没有提出具体的措施,实际操作性不强,导致学生无法正常行使自己的权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处于无法可依、无章可循境地。

(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机构不完善

在我国高校管理机构中,缺乏有关保障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机构,缺乏促进高校民主管理的机制与平台,致使学生没有有效的途径建言献策,逐步在实践中弱化了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以学生会、学生社团为代表的组织,并不能与高校管理紧密链接在一起,既不能为大学生搭建参与高校管理的平台,也不能成为大学生权益实现的强力保障。

我国高校虽然有许多纷繁复杂的组织机构,但是由于制度的不健全,鼓励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政策可能会成为学校管理学生的工具。学生对于高校管理者的意志只能被动服从,不能真正维护自己的权力,也不能对学校的管理进行民主监督。在大多数高校中,保障学生权力的团体只有学生会、学生社团等学生组织,这些学生组织的确是学生自己组成的,能够代表学生自己的意志,但是这类组织又会受到学校相关老师及管理人员的制约,学生并不能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事情。学生组织能够参与管理的领域也只能是初级阶段的管理,并没有相对应的权力机构对学生参与管理提供保障。

四、促进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路径选择

(一)树立大学生良好的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观

“作为新生力量,学生的参与并不会扰乱组织管理的正常秩序,相反,将为大学管理组织增加新鲜的血液,为组织的发展创造生机。”[4]提高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程度,首先要让大学生形成良好的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观,应该让学生自身从根本上树立作为学校主体的观念,不受传统权力观的制约,认识到自身是高校管理的重要参与者,学校的重大决策与自身的发展密切相关,自己有权参与高校管理,如与学生密切相关的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管理。

受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以及传统的权力观的影响,学生自身缺乏参与学校管理的意识,摆脱这种状态学生必须自觉树立科学的管理意识,敢于表达自身在高校管理中的权力诉求,要表现出参与学校管理的意愿,争取和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在争取自身合法意愿的同时,也要正确地运用自身的权力,不能滥用权力,学会合乎事宜地使用权力,充分在参与学校管理中展现自身价值,推进高校的民主化进程。在新的权力观影响下,大学生应牢牢把握自己的命运,敢于向滞后的管理方式作斗争,懂得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树立积极参与高校管理的良好意识。

(二)高校管理部门鼓励学生参与管理

高校管理的相关部门应制定出一套严格的程序或决策来确保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切实运行。学生权力是高校管理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学生应该通过民主决议的形式来参加学校相关事务的管理决策,学生应该了解学校的发展目标与发展前景,关心学校的自我定位以及发展战略,这样学生才能将学校与个人联结起来,拥有发言权,把握与自身息息相关事务的话语权,促进自身主体地位的实现。学校管理层应在学生民主参与的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只有学生真正地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才能了解学生真实的想法,才能对学校的战略部署起积极作用。

高校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就要摒弃传统的权力观,不能将学生看作是被管理的对象,高校应该听取学生有益的管理建议,要树立“以生为本”的管理理念,营造和谐的校园文化环境,形成民主化管理氛围,积极鼓励学生参与管理,做好为学生服务工作。例如,学校应鼓励学生多参与教学评价、课程评价等管理事务,学生评教是学生参与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高校应切实研究提高学生评教的有效性,学生评教对教师树立教学质量意识、形成良好竞争氛围、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5]真正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高校管理部门应鼓励学生多参与学校管理,发扬民主决策的精神,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权力观,真正接纳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三)健全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法律法规

首先,要通过立法来保障学生参与学校管理的权力。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关于高等教育的相关法律法规中,学生参与管理的法律法规较少,只有一些规章制度涉及到了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并没有上升到法律条文的高度,学生权力处于一种无保障的状态下,无法依法维护自身的权益。因此,我们要修订相关的法律法规,将学生参与高校管理上升到法律的高度,使学生参与管理有法可依,保障学生的合法权益。

其次,在立法保障学生的权力之后,还要保障学生的权力依法执行,法律不能成为一纸空文,要保障学生权力在高校管理中顺利实施。要通过健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保障法律法规的实行。只有学生权力的有效行使,才能保障学生作为学校主体参与管理的身份地位,实现学校与学生发展的共赢。法律体系的构建要本着科学、公平的原则,着眼于学生主体地位的实现,以推进高校民主化管理进程为目的,既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参与高校管理的意识,同时也要通过法律的方式引导高校管理者形成新的权力观,提供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有效方式,并在实施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提供坚实的保障。

(四)完善大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权力机构

首先,要建立全面的学生参与高校管理的机构,让学生有自由发表言论的机会,通过有力的平台支撑,保障学生管理权的实现。要不断完善现有的学生会制度和学生社团制度,形成有效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以组织、制度等形式落实学生管理权,维护学生的权益。在此基础上,也要扩大学生的相关权力,如知情权、监督权等,要进行信息公开,使学生参与学校的管理,对学校管理层行使的权力进行监督,真正保障学生参与高校管理。

其次,建立听证制度,保障学生管理权的有效落实,提升学生的管理能力。高校应建立听证制度,征求学生的意见与建议,对于学生提出的意见或建议,校方应给与反应与回馈,如果正确,应酌情采纳,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学生积极参与学校管理,才能提升学生管理的能力,为学校的发展出谋划策,不仅能使学校朝更好的方向发展,还能提升学生的能力,达到双赢。最为重要的是通过建立有效的制度,提升高校民主化管理的氛围,深刻落实现代大学制度对高校管理的要求。

[1][2][美]罗伯特·G·欧文斯.教育组织行为学[M].窦卫霖,温建平,王越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2.

[3]Fullank M.The New Meaning of Educational change[M].New York:Teacher College Press,2001:151.

[4]王公章.大学生权力实现问题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3:26.

[5]崔爽,温恒福.大学生课堂效率低下的原因及改进策略[J].现代教育管理,2014,(9):100-103.

(责任编辑:杨玉;责任校对:徐治中)

A Study on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in the Perspective View of Power

CAO Jun,LI Xiangyong,GUO Hongbao,REN Huilan
(Shanghai University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Shanghai 200093)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manifestation of the democratization of education.It will help improve the scientific management decisions.The current depth of the students’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is limited,the validity is not so obvious suppress,which undergraduates participation in university management initiative.To this end,universities should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chool management,and promote the spirit of democratic decision-making,safeguard the legitimate power of students.

power view;students’participation;university management;path

G647

A

1674-5485(2016)04-0063-05

2014年上海理工大学人文社科、党思德高专项基金项目“群众路线视域下的高校基层学生党建工作创新”(14hj-dsdg-00-026)。

曹军(1979-),女,江苏盐城人,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学生党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李祥永(1973-),男,山东沂水人,上海理工大学能源与动力工程学院副教授,博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郭红保(1976-),男,山西大同人,上海理工大学医疗器械与食品学院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任惠兰(1979-),女,浙江余姚人,上海理工大学组织部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高校党组织管理研究。

猜你喜欢

权力观权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不如叫《权力的儿戏》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浅谈人性假设与权力观
浅谈领导干部如何严于用权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
简述权力观对现实的影响
权力的网络
与权力走得太近,终走向不归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