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上层建筑问题
——高职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研究之二

2016-03-04李生京

现代教育科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学分职业制度

李生京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上层建筑问题
——高职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研究之二

李生京

(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吉林 吉林 132013)

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社会意识形态,凝结着国家和民众的社会意识、国民经济主体的生产关系和国民经济运行的社会关系,因此与上层建筑具有密不可分的必然联系。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上层建筑问题,首先是法制建设问题,第二是制度设计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 学分积累与转换 上层建筑

[DOI]10.13980/j.cnki.xdjykx.2016.10.014

马克思在1859年撰写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对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理论作了精辟的表述:“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1]由此推论,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上层建筑,是建立在高等职业教育基础之上,以学分积累与转换生产关系为核心的社会关系之和。从法律和政治双重视角纵观这种社会关系问题,那么,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上层建筑问题,首先是法制建设问题,第二是制度设计问题。

一、基于高职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法治建设问题

文化发展、体制创新、要素准入的法治环境,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生产关系的首要前提。推进文化发展、体制创新、要素准入的法制建设,是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的第一要务。

1.高等职业教育文化发展的法治建设问题

人类学之父英国人E.B.泰勒在《原始文化》一书中将“文化”定义为“文化或文明,就其广泛的民族学意义来讲,是一复合整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以及作为一个社会成员的人所习得的其他一切能力和习惯”[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文化源于20 世纪初期晚清民国时期实业救国与职业教育的产生阶段[3],历经一个多世纪的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文化跨越了民末清初的实业教育文化、民国期间的职业教育文化、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技术教育文化以及文化大革命期间“七·二一”大学的工学结合文化。20世纪80年代我国现代高等职业教育“一经面世就身兼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双重角色和双重属性,说明高等职业教育应该具有自身发展的文化特色,它既是高等教育的,又是职业教育的;既是院校教育的,又是岗位教育的;既是人文教育的,又是技术教育的;既是素质教育的, 又是能力教育的”[4]。经过三十多年的持续发展,我国现代等职业教育文化已经由萌芽期和成长期走向成熟期的发展阶段。以就业为导向、对外开放、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集团、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案例教学、项目教学、工作过程教学、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创业教育等现代高等职业教育文化理念得到了国民的认可和信赖。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内涵的不断深入发展,高等职业教育改革进入到跨界、转型、升级的深水区。在这个深水区,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文化建设问题也伴随着国家终身教育体系建设步伐浮出了水面。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化的文化建设,包括学习成果认定的评价文化,以人为本(教、学、做一体化改革)的教学文化,技术教育创新的学术文化,创业实践的职业修养文化等等。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文化建设需要国家顶层设计和战略引领,需要改善高等职业教育的生产关系,需要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力倒逼机制的推进。在这一进程中,需要国家立法、政府引领、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制度建设的有序跟进,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市场的进一步开放,需要高等职业教育实现产业化运营。

2. 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的法治建设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的治国理念,为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体制创新、建设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生产关系奠定了科学的逻辑起点。如果沿着这个逻辑起点的坐标展开推论,那么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开放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共享社会职业教育资源,协调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关系,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绿色发展,将构成“十三五”期间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创新的核心内容。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体制创新需要法治建设保驾护航,也就是说需要上层建筑对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关系施加反作用的动能。创新高等职业教育办学体制,需要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制定高等职业教育准入门坎,规范高等职业教育主体的法人行为;开放高等职业教育市场,需要逐步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体制的多元化发展,逐步实现国有高等职业教育院校财产权和经营权的两权合一。共享社会职业教育资源,需要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的全方位开放,特别是国有高等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向社会开放,实现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和社会生产性资源的转化。协调高等职业教育生产关系,需要各级政府出台更加有利的措施,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专科、本科、研究生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纵向发展和横向(高职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社会培训机构)链接的立体对接。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绿色发展,需要政府部门统筹规划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园区建设,宏观调控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循环的运行机制,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业与国民经济运行的有序对接。

3. 高等职业教育要素准入的法治建设问题

高等职业教育要素,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运行过程中的资源集合。从学分积累与转换的角度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高等职业教育法人、土地和企业不动产固定资本、投资者资金、股权、技术等要素资本,高等职业教育主体(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高等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普通本科高校、行业企业、社会职业培训机构、职业技术科研院所)教育教学的实践环境、设施和设备、教育教学结构、专业和课程结构、制度体系及其一切可以转换为教材资源的信息资本。高等职业教育要素准入,是指高等职业教育要素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下的资源配置。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发展的态势来看,高等职业教育市场将呈现两种市场类型:一种是完全竞争的市场类型,一种是垄断竞争的市场类型。国家对高等职业教育管理和有条件开放的体制机制下,高等职业教育完全竞争市场机制还需要较长的时间周期才能建立起来,垄断竞争的市场机制随着高等职业教育法人自主权的逐步扩大而逐渐显现。然而,尽管完全开放高等职业教育市场需要一个漫长的时间周期,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引入市场机制已经成为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必然趋势。高等职业教育开放发展的必然趋势,使得市场配置高等职业教育要素成为可能,为构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打开了方便之门。市场配置高等职业教育要素的首要前提是国家、政府与高等职业教育之间保障有力、管理有序、运行有章的法治环境。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法制需求,包括国家立法和相关的制度规范,政府部门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制订的规章制度,高等职业教育主体之间通过章程或协议订立的有效法律文件等。

二、基于高职学分积累与转换的制度设计问题

多轨运行、立体交叉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经济基础,这个经济基础决定了与之对应的上层建筑。基于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的上层建筑,就是党和国家关于职业教育发展的战略构想,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与相关部委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管理者协调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制度规范。

1.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理想模型

从高等职业教育供求关系的需求侧来看,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有效需求是:不同层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实现学历、学位层次提升;相同层次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在不同专业之间实现学习成果转换;社会在职人员技术成果、学术成果能够取得相应的学历资格和职业资格认定所能够得到的社会利益和经济利益。从高等职业教育供求关系的供给侧来看,学分积累与转换的有效供给是不同层次学习成果的评价和认证体系,不同专业领域学习成果的转换的制度规范。这样的供求关系对高等职业教育纵横交错、立体交叉产业发展链条构成了现实的有效需要,这一有效需求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的发展态势一脉相承。从纵向上看,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进程还处于结构调整的初级阶段,普通高校、民办高校向应用技术型高校转型、研究生层次专业学位教育的快速发展,已经成为高等职业教育纵向发展的产业链条;从横向上看,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办学层次的提升,电视、网络开放大学和新建特色学院的创新发展,不断发起对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挑战;从立体交叉的方向上看,行业企业和社会培训机构正在加快与不同层次和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密切联系。在这样的发展态势下,高等职业教育主体(普通高校、应用型本科高校、高职院校、高级技工学校和技师学院、行业企业、社会培训机构)之间逐渐形成了高等职业教育三维产业链条的结点坐标。建立有效制度框架下的运行机制联结这些结点坐标,高等职业教育将呈现出纵横交错、立体交叉结构的产业模型。从国民经济发展的有效需求来看,纵横交错、立体交叉的体系结构是高等职业教育产业化发展的理想模型。这个理想模型的传导机制是利益、学制和课程。首先是利益。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最大化,是任何一个高等职业教育法人的行为准则。提升高等职业教育的层次和品质,实现大学生充分就业,提高全体员工的社会福利,是国立高等职业院校(包括应用型本科高校和技师学院)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实现经济利益最大化,奠定和提升高等职业教育法人的社会地位,是非公立高等职业教育主体(民办普通高校、高职院校、社会培训机构、非公立特色学院)所追求的利益目标。在利益目标与国家政治导向相一致的情况下,无论那一类型、那一层次的普通高校或高职院校都会义无反顾地释放期间其全部的正能量,反之则不同。第二是学制。学制是界定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法人资质的尺度,推进高等职业教育产业纵横交错、立体交叉、协调发展的纽带是弹性学分制度,这是高等职业教育在新形式下健康越发展的门槛和瓶颈问题。第三是课程。高等职业教育资源型学分课程体系的有机构成包括不同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学位课程和职业技术课程,高等职业教育学分课程体系建设是高等职业教育体系每一个法人成员的义务和责任。

2.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纵向发展的制度设计问题

从国家的顶层设计和宏观调控来看,高等职业教育类型和层次的争论已经得到定性的解决,建立专、本、研层次齐全的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结构,在微观运行的层面已经不再是纸上谈兵。然而,虽然高等职业教育顶层设计和微观运行的两端都明确了纵向发展的目标和方向,但是在高等职业教育的直接管理者(主要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层面对高等职业教育纵向发展的制度设计还存在较大的空白,这一层面制度设计的空白不能不说是高等职业教育纵向发展的上层建筑问题。“社会吸引力不强、发展理念相对落后、行业企业参与不足、人才培养模式相对陈旧、基础能力相对薄弱、层次结构不合理、基本制度不健全、国际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6],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短板,也是阻碍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主要问题。从管理者层面剖析高等职业教育制度设计的短板问题,主要表现在三方面:第一个方面,是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学位缺失问题。众所周知,专科层次学位制度缺失已经构成高等职业教育纵向发展的瓶颈问题。虽然“完善学历学位证书和资格证书‘双证书’制度,逐步实现职业教育学历学位证书体系、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体系的有机衔接”[7],已经纳入“十三五”时期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规划,然而,实现这一目标还需要教育行政部门的制度设计以及国家立法的时间周期。第二个方面,不同层次和类型高等职业教育课程互认问题。探索建立各级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相衔接的制度[8]的难点问题是课程问题,建设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互相衔接课程体系的难点问题是制度问题。这个制度问题不可能由哪一所职业院校来解决,因为它涉及到高等职业教育体制机制和制度体系的跨界发展和转型升级。解决这个问题,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具有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义务。第三个方面,是不同层次和类型高等职业教育的学历(学位)衔接问题。一个理想的模型是举办专、本、硕教育为一体,融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于一体的新型大学。这样的新型大学能够实现不同层次和类型高等职业教育学历(学位)的有序衔接。然而,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态势看,在短期内这样的发展模式还不能适应我国的基本国情。解决这一问题的最佳途径,仍然是省级教育行政部门针对这一问题的制度设计和科学规划。

3. 基于高等职业教育横向发展的制度设计问题

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基本特征是应用技术教育和技术技能教育。根据教育部等六部委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横向发展的对象是技师学院和特色学院。由于大多数技师学院是高级技工学校的代名词(一所学校两块牌子),所以培养服务国民经济运行生产和服务一线的高级技师、高级技术工人是专科层次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选择。关于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横向发展的实施办法,教育部等六部委制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指出:“根据高等学校设置制度规定,将符合条件的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9];“鼓励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举办或参与举办以服务产业链为目标,主要依托企业开展教学实训,人才培养和职工培训融为一体,产教、科教融合发展,专业特色明显的特色学院,新增一批优质高等职业教育资源。”[10]专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的横向发展,对于全面推进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从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角度来看,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和特色学院加入高等职业教育序列,对于现代学徒制、创业教育、创客培育都具有直接的重要作用,这使得高等职业教育的学习成果有了更加宽泛的运用空间,进而能够拉动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的有效需求。从程序上看,将高等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和举办特色学院是国家的发展战略,因此并不存在较大的运作问题。从制度设计上看,这项工作还需要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在制度设计层面的科学运作。基于高等技工学校(技师学院)纳入高等学校序列的制度设计问题包括:题弹性学制问题,半工半读问题,高级技工教育或者技师教育的学位问题。大型企业、科研机构和行业协会举办特色学院的制度设计问题包括:生源问题,企业社会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关系问题,特色学院企业化运行问题,市场化运营问题以及生产性资源的赢利问题。

4.基于高等职业教育立交发展的制度设计问题

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学校教育与社会职业培训、专业教育与学徒制教育等办学模式,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毕业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11]的改革理念,工学交替、双元制、学徒制、半工半读、远程教育[12]灵活学习的教学方式,跨界发展、转型升级的教育体系,将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框架由专科层次的断头式发展推向纵横交错、立体交叉的发展道路。在这样的发展框架下,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职业培训组织在这一过程中构成了焦点坐标和桥梁纽带,为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体系建设打造了有效的物质平台。从办学体制上看,政府调控和市场导向的双重功效对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职业培训组织都能够发生管理、引领和导向的积极作用,都能够合理配置和有效利用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教育资源,都能够实现办学主体法人财产权和经营权的合二为一。因此,这些高等职业教育主体开展的非学历职业教育具备通过质量认证体系、学分积累和转换制度、学分银行和职业资格考试进行学历认证的基本条件,因此是建立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推进学习成果互认衔接的中间力量。推进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职业培训组织发展,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具有对其调控、协调和管理等方面进行制度规范的权力和义务。对混合所有制高职院校、公共实训基地、社会培训机构、行业企业职业培训组织的制度设计,包括建立中职、专科、本科高等职业教育的贯通通道,设置现代学徒制试点单位的门坎,制定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转换通道实施办法,践行受教育者学术成果(论文、专利、研究报告、学术专著)、职业培训成果(各类技能大赛等次)和职业成果(技术发现、技术发明)对应相应层次的学历学位学分试行标准等。

[1]互动百科.上层建筑[EB/OL]. http://www. baike.com/.

[2]倪梁康.现象学及其效应[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4:76.

[3]王琦,邢运凯.高等职业教育文化逻辑的分析[J].中国高教研究,2013(11):94-97.

[4]罗忆.探析我国高等教育文化[J].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学报,2010(02):58-60.

[5][11]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Z]. 国发[2014]19号.

[6][7][8][9][10][12]教育部等六部委.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Z].教发[2014]6号.

(责任编辑:袁海军)

The Superstructure Problems of Credit 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LI Shengjing

(JilinVocationalCollegeofIndustryandTechnology,Changchun,Jilin132013,China)

The social ideology of the construction of credit 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s condensed from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countries and people’s social consciousness, the production relations of national economy’s main body and the social relations of national economy operation, therefore, it has inseparable inevitable connection with superstructure. The superstructure problems of credit 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ystem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are the problem of legal system construction and the problem of system desig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credit accumulation and transformation; superstructure

2016-03-04

教育部2015年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基于开放的高等职业教育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研究”;项目编号:15YJA880032。

李生京(1956—),男,北京市人,吉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育经济。

G731

A

1005-5843(2016)10-0065-05

猜你喜欢

学分职业制度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如何用学分币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职业写作
学分美食
我爱的职业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颈部淋巴结超声学分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