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汉制考》《困学纪闻》探王应麟的经学思想

2016-03-04王圣楠

西昌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年1期

王圣楠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00)



从《汉制考》《困学纪闻》探王应麟的经学思想

王圣楠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西安710100)

摘要:从《汉制考》《困学纪闻》两部著作的研究入手,探讨由此反映出的王应麟的经学思想。在其学术渊源以及时代背景等多方因素作用下,其经学思想主要表现为:融汇百家,经、史、小学并举;兼采汉宋,考据、义理兼具;通经致用,内圣、外王相合三方面。

关键词:经学思想;王应麟;《汉制考》;《困学纪闻》

王应麟(1223—1296年),字伯厚,号厚斋,晚年自号深宁居士。祖籍浚仪县(今属河南开封),生于明州庆元府鄞县(今属浙江省宁波市)。南宋著名学者,宋亡后归隐乡里,著书立说[1]12987-12990。《困学纪闻》是宋代三大笔记之一,为考证札记之书。其子王昌世称:“吾父平生书最多,惟《困学纪闻》尤切于学者”[2]2。《四库提要》称其:“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3]1589《汉制考》亦是一部考证之书,关涉汉代典章制度。相比《困学纪闻》,学人对其关注较少,《四库提要》称其:“要其大致精核,具有依据,较南宋末年诸人,侈空谈而鲜实征者,其分量相去远矣。”[3]1080-1081《困学纪闻》《汉制考》作为王应麟晚期的两部著作,其学术价值已无须赘述,从二书中反应出的王应麟的经学思想亦是值得今人仔细研究的另一价值。

一、融贯百家,经、史、小学并举

《困学纪闻》分为说经、天文、地理、诸子、考史、评文、评诗七部分,内容包罗四部,考证融贯百家,出经入史,经史互证。《汉制考》考察有汉一代制度,为考史之作。全书分为周礼、仪礼、礼记、书、论语、孟子、国语、公羊春秋、说文九部分,熔合了经部、史部以及小学。王应麟将经、史、小学汇于一炉,这为后人之考证开辟了新的视野。

(一)经史互解

引史书、史注以证经。《汉制考》卷一《周礼》“掌邦布之入出”条,王应麟择郑注、贾疏之精核者列于下,并指出贾疏之误:“武帝铸五铢,疏谓孝文作五铢,误也。”又引《周语》以及韦昭注解释:“钱者,金币之名,所以贸买物,通财用也。古曰泉,后转曰钱。”又引《前后汉纪》:“武帝元狩五年,行五铢钱。”并自注:“王莽时废”。这样就以史书、史注把《周礼》“掌邦布之入出”条解释清楚,且进行了脉络梳理和严谨考辩[4]15-16。

引经以证史。《汉制考》卷四《国语》“屏摄之位”条,王应麟将郑注择列于下:“屏,屏风也。摄,形如今要扇。皆所以分别尊卑、祭祀之位,近汉亦然。”又进一步解释:“《左传》‘巡羣屏摄’注:祭祀之位。正义:郑注云:‘摄束茅以为屏蔽’”[4]103。以《左传》证《国语》,且进一步指出“屏摄之位”的用途、取材,以经证史,融经汇史。

(二)以经解经

王应麟解经以古文经为依据,如《汉制考》卷二《周礼》“师帅执提”条,先是择列郑注、贾疏对此条之解,又引《曲礼》:“前有车骑,则载飞鸿。正义:古人不骑马。经典无言骑者,今言骑者,当是周末时礼”。《左传正义》:“六国之时,始有单骑。左师展将以公乘马而归,此骑马之渐也。”[4]以郑注、贾疏对此条释义,又引《曲礼》《左传正义》做进一步扩展、考索。

同时他也以今文经为参考。《汉制考》卷二《周礼》“掌学士之版,以待致诸子。”条,郑注中有云:“《汉大乐律》曰:‘卑者之子,不得舞宗庙之酹。除吏二千石到六百石,及关内侯到五夫子,先取适子,高七尺以上,年十二到年三十,颜色和顺,身体修治者为舞人’”。王应麟先是提出异议:“十二误,当云二十至三十。卿大夫国中自七尺以及六十。”然后引《韩诗》以证:“《韩诗》二十从役,与国中七尺同是,七尺为二十矣,不得为十二也。”[4]44

(三)以小学解经

多年致力于博学宏词科,王应麟小学功底颇厚,解说经书时也常征引小学内容。如《汉制考》卷三《仪礼》“束纺”条,他先择列郑注:“纺,纺丝为之,今之缚也。”贾疏:“郑注《周礼·内司服》云‘素纱’者,今之白缚也。则此束纺者,素纱也。故据汉法况之。”然后又云:“缚,息绢反,《声类》以为今正绢字。”[4]70在《汉制考》最后一部分就把许慎《说文解字》单列出来,以资考证。

二、兼采汉宋,考据、义理兼具

四库馆臣作《困学纪闻提要》评价王应麟:“盖学问既深,意气自平,能知汉唐诸儒,本本原原,具有根柢,未可妄诋以空言,又知洛、闽诸儒,亦非全无心得,未可概视为弇陋,故能兼收并取,绝无党同伐异之私,所考率切实可据,良有由也。”[3]1589

(一)汉学宗师

王应麟致力于博学宏词科,反对空疏高谈,他说:“今之事举子业者,沽钓誉……制度典故漫不省”[1]12987-12990。强调对典章制度的考据和学习,表现出汉学的倾向,其《汉制考》《困学纪闻》《通鉴地理通释》《通鉴地理考》《诗考》《诗地理考》《汉艺文志考证》皆是考证之书。

《提要》在评价其《汉制考》时也称:“抚采汉儒经注,及《说文》诸书,所载钩稽排纂,以补其遗,颇足以资考证……具有依据,较南宋末年诸人,侈空谈而鲜实征者,其分量相去远矣。”[3]1080-1081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提到:“宋王应麟《困学纪闻》为清代考证学先导,故清儒甚重之。”[5]王应麟对以“汉学”“考据学”之名称世的清乾嘉学派影响颇巨,阎若璩、何焯、钱大昕、全祖望等人对其《困学纪闻》进行过校勘或笺注,又有翁元圻集前人之成,为之辑注,便是今日通行之翁注本。顾炎武撰《日知录》一书,从体例到内容皆仿效《困学纪闻》。

(二)宋学血脉

处于南宋的学术背景中,王应麟又不可能不受到宋理学的影响。四库馆臣说王应麟:“渊源亦出朱子”[3]1589,全祖望在《宋元学案·深宁学案》中称:“四明之学多陆氏,深宁之父亦师史独善以接陆学。而深宁绍其家训,又从王子文以接朱氏,从楼迂斋以接吕氏。又尝与汤东涧游,东涧亦兼治朱陆吕之学者也。”[6]360王应麟的父亲曾师从史独善,“而史独善乃是陆九渊之高足杨简的弟子,因此王氏的家学之中就有陆氏之学。”[7]《宋史·王应麟传》明确记载王应麟曾:“从王埜受学”,王埜是朱学传人真徳秀的弟子,所以王应麟于朱学亦有师承渊源[1]12987。《宋元学案·丽泽诸学案》中称王应麟之父王撝是楼昉的弟子,楼昉又是吕祖谦的高足,王应麟的家学中又有吕学[6]917。

在宋代影响巨大的陆学、朱学、吕学,王应麟兼承其学术血脉。在其《困学纪闻》等书中,很容易便能发现理学之风对其思想的影响。他说:“水,一也,孔子观之而明道体之无息;孟子观之而明为学之有本。荀子亦云:‘水至平,端不倾,心术如此象圣人。’其观于水也,亦亚于孔孟矣。”[2]956亦提出:“知识欲高明,故效天”[2]119。

王应麟一代通儒,重视考据、注疏之学,并于此道著作颇丰,对后世考据学产生深远影响。身处理学称盛的宋代,又和陆学、朱学、婺学有着千丝万缕的血脉关系,其思想又不可避免地带有宋学义理色彩。《提要》称其:“能知汉唐诸儒……又知洛、闽诸儒”[3]1589,信然如此,其经学思想确是表现出兼采汉宋,既重视原本考据,又重视义理发挥的特点。

三、通经致用,内圣、外王相合

王应麟经学思想中既有强调通过研经、读经来达到修身养性、道德高尚的“内圣”之学,又有通过读经来达到经世致用、观照现实的“外王”之学。这自然是受程朱理学、陆氏心学、吕氏婺学、陈亮、叶适事功学派等思想交融影响的结果。也是南宋末期,国如危卵而又奸臣当道的国家形势,以及入元后亡国遗民、前朝旧臣的个人情形影响的结果。主要表现为以下三方面。

(一)以经为修身之器

《困学纪闻》卷三,在论《诗》时,王应麟曾说:“凡百君子,各敬尔身。胡不相畏?不畏于天?荆公谓:世虽昏乱,君子不可以为恶。自敬故也,畏人故也,畏天故也。愚人谓:《诗》云周宗既灭,哀痛深矣,犹以敬畏相戒。圣贤心学,守而勿失。中夏虽亡,而义理未尝亡;世道虽坏,而本心未尝坏。君子修身以俟命而已。”[2]365在论《孟子》时他也提到:“守孰为大?守身为大。有猷有为矣,必曰有守;不亏其义矣,必曰不更其守。何德将叹习曰:入时愈深,则趋正愈远。以守身为法,以入时为戒,可谓君子矣。”[2]2011以经为据,坚持自己的人格修养;以经为器,坚持自己儒士的操守。从王应麟身上体现出的这一经学思想,正是和他一样由宋入元的一代士人思想的折射和代表。

(二)以经为行事之导

《礼记·内则》有云:“四十始仕,方物出谋发虑,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8]。《论语·先进》有云:“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9]。王应麟在其《困学纪闻》中阐发他的理解:“四十始仕,道合则服从,不可则去。古之人自其始仕,去就已轻。‘色斯举矣’,去之速也。’‘翔而后集’,就之迟也。故曰:‘以道事君,不可则止’”[2]630,与权臣贾似道交恶时他说:“迕相之患小,负君之罪大”[1]12987,被贬谪也坚持立场。国运危亡,他急切上疏陈求才、强军、筹粮、海防等策。奈何皇帝亲佞远贤,他的救国之策皆不被用。应麟于是辞官隐居,闭门著书。

(三)以经观照现实

吕东莱在其《历代制度详说》中,对历代制度沿革皆有考订,并加以评论。对于历代制度他提倡:“学者当考究本末,诵其诗,读其书,然后可以为政。”[10]其目的即是“通过考察历代制度的本末源流、异同兴废,寻求解决现实制度建设中的各种问题的办法”[11]深受东莱影响的王应麟亦是如此,在其《汉制考·序》中他便说:“盖自西晋板荡之后,见闻放失,习俗流败,汉世之名物称谓知者鲜焉,况帝王制作之法象意义乎!”[4]5其落脚点在“帝王制作之法象意义”,即政治制度。《周礼》是周王室官制的系统汇编,《汉制考》四卷,《周礼》独占两卷,字数也超另两卷远甚,王应麟对政治制度的重视显而易见。书中对制度的沿革兴废列之甚详,且与今制对照,间有议论。作为一直以家国君王为系的儒道学人,其以经观照现实之意不言而明。

四、结语

《汉制考》《困学纪闻》作为王应麟晚年两部萃金之作,是其学术水平、学术思想的成熟反映。经学部分在二书中所占比重皆超其它各部远甚,且包罗多种经书,从此二书探其经学思想再恰当不过,最终得出王应麟经学思想包含:融贯百家,经、史、小学并举;兼采汉宋,考据、义理兼具;通经致用,内圣、外王相合,三方面。

参考文献:

[1]脱脱.宋史·王应麟传[M].北京:中华书局,1977.

[2]王应麟.困学纪闻·牟应龙序[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纪昀.钦定四库全书总目(整理本)[M].北京:中华书局,1997.

[4]王应麟.王应麟著作集成·汉制考[M].北京:中华书局,2011.

[5]梁启超.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M].北京:东方出版社,1996:272.

[6]黄宗羲.黄宗羲全集·宋元学案[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

[7]马丽丽.王应麟学术思想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8]十三经注疏(标点本)·礼记[M].郑玄,注;贾公彦,疏.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870.

[9]杨伯峻.论语译注[M].北京:中华书局,2009:116.

[10]吕祖谦.历代制度详说·马政·详说:卷一二[C]//永瑢,纪昀.文渊阁本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923,938.

[11]张岂之.中国思想学说史·宋元卷[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49.

(责任编辑:孟丽涛)

From Han System Investigate and Kun Xue JiWen to ExploreWang Yinglin's Thought about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WANG Sh Sheng-nan
eng-(School of Literature Literature, Shanxi Normal University, Xi'an , 7101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study of HanSystemInvestigate, KunXueJiWentwo books, to explore Wang Yinglin's thought about the study of Confucian classics . Because of its academic origins and the backgrounds of the times,and other various factors, his thought performance is: integrate hundreds, classics, history, textual criticism simultaneously; take in Han knowledge and Song knowledge ;exegesisand argumentation in both; notifying and applying ancient classics,combine sageliness within and kingliness without three aspects.

Key words:thoughts of classics; Wang yinglin; HanSystemInvestigate; KunXueJiWen

作者简介:王圣楠(1990─),女,河南西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古典文献学、文学文献整理方向。

收稿日期:2015-12-31

中图分类号:B244.9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883(2016)01-0038-03

doi:10.16104/j.issn.1673-1883.2016.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