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视觉创新:县市媒体转型的着力点

2016-03-03陈斌荣

中国记者 2016年1期
关键词:新闻摄影

陈斌荣

内容提要 县市新闻资源相对薄弱,《余姚日报》连续两年获得中国新闻奖,创下全国县市报新闻摄影的好成绩。成绩的背后是视觉改革创新举措的实践和思考。

关键词 县市报 新闻摄影 中国新闻奖 视觉改革

县市平面媒体突围的口子在哪里?在竞争中,又如何去寻找支撑点?

《余姚日报》的新闻照片《农民工子女圆梦“红舞鞋”》《余姚看守所遭遇洪水安防失灵在押人员安全大转移》先后于2013年和2014年获中国新闻奖三等奖。近六年来,《余姚日报》以新闻摄影作为媒体融合的抓手,以视觉创新作为县市媒体新闻改革的突破口,不断探索县市媒体在转型中合适的支撑点。

一、改革:设立专门机构,重组专业队伍

当下,县市层面报纸读者群体逐渐形成挑选传播媒介、阅读内容的趋势。这对县市报纸而言,已不是接不接受的问题,而是何时改革并适应现状的问题。新闻摄影可以作为报纸改革的突破口。而改革的第一把火,应该从报社自身开始。

2010年前,同大多数县市报纸一样,《余姚日报》的摄影记者分属各个部室,分头作战,鲜有团队协同“作战”。遇到重大新闻主题,图文报道往往因缺乏整体策划、协作,导致采访图片积压与版面闹“图片荒”共存的矛盾现象,时不时出现摄影记者“采访撞车”。

(一)重组队伍。2010年6月,《余姚日报》对内部机构进行调整,整合分散在各个部门的摄影记者,并向社会公开招考摄影记者,专门设立摄影美术部。这个部门并不是传统意义上摄影记者的简单组合,而是以“新闻视觉化”为理念,主导图片新闻采集、编辑,每天各个版面所用图片均以该部门推荐图片为准,大大提高报纸新闻摄影的生产力、传播力和影响力。

(二)建立报社图片库。《余姚日报》在全国县市报内率先引进一套先进的图片管理系统,建立了余姚日报图片库,实现了记者和通讯员照片一个口子“进出”,彻底消除通讯员一图多投的隐患,从而在图片管理方面与国内主流媒体接轨。

(三)加强接地气的基层报道策划。《余姚日报》要求摄影记者加强接地气的基层报道策划,策划思路坚决杜绝老套的“四季歌”模式。图片报道“夜伴菜场”被《人民日报》“连线基层”版大篇幅采用。余姚市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是宁波“菜篮子”的“心脏”,有近4000位从业人员。这里每天的交易从零时开始,因此选题会上决定,摄影记者们于深夜冒低温前往采访。报道抓住与读者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辅以夜景,效果独特。见报后,不少读者打电话到报社对摄影记者点赞。

2015年5月,“视觉生活”版刊发的《城市“地下工作者”》(组照)获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该报道是2013年余姚特大洪灾的后续报道。我们策划时,放弃常规思路,聚焦平时很少关注的地下管道清淤工作。为真实呈现地下管道清淤工的艰辛,摄影记者长时间跟踪拍摄,昼夜跟随工人钻入地下五米深的管道进行采访。正因为采访深入,照片才受到评委和读者的青睐。

(四)为记者量身定做激励机制。报社出台一系列奖励政策,制定报社内部好稿、市级以上备类专项新闻奖的奖励额度,调动和激发全员创精品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摄影记者获得的奖励在报社遥遥领先。同时,为发挥业务骨干在人才培养中的引领作用,2015年开始,根据报社的“师徒结对传帮带”制度,在双向选择的基础上,老记者与部年轻摄影记者结对子,在选题策划、采访报道等方面进行一对一的传帮带。培养结束后,根据考核结果对优秀导师和徒弟给予奖励。

同时,摄影美术部开辟“交流吧”,建立每周集体交流制度,由摄影记者轮流“坐庄”,点评近期刊发的新闻摄影作品,学习探讨本周国内外优秀新闻摄影报道。同时,《余姚日报》还积极鼓励摄影记者在满足自身媒体需要的同时“走出去”,借助全国性学术团体、全国性赛事等大平台来检验自身实力,不断交流提升。

在激励机制的推动下,近几年,《余姚日报》摄影记者的新闻摄影作品4次搞得浙江新闻奖一等奖,20余次摘得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一等奖,还有多件作品获得中国新闻奖、人民摄影“金镜头”金奖等重要奖项。摄影记者个人还获得了全国地市报新闻摄影“百佳”记者、首届全国地市报“十杰”青年摄影记者等多项荣誉。

二、搭建图片平台,盘活影像资源

笔者认为,视觉改革若无法与外界力量产生积极联系,则很难有大发展。如何拓展图片资源、汇聚摄影人群是视觉改革的重要一环。纵观国内图片市场,新华社、汉华易美等大型图片机构占领国内市场,同时很多报业集团也建立覆盖全省、辐射全国的图片机构,那么,对于县市级图片市场而言,还有没有机会?

2012年l2月,经过一年多的试运行,《余姚日报》设立的“中国县市图片网”正式上线。上线以来,中国县市图片网依托中国县市传媒新闻摄影学会官方网站的优势提升影响力。从2014年起,在一年一度的中国县市传媒优秀摄影作品评选中,该网成为作品递交通道,在确保评选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网站注册摄影师数量增加明显,影响力迅速提高。同时,加强对县市媒体同行和摄影爱好者的服务。例如,网站及时发布学会相关消息,定期展出全国县市报同行的优秀版面,通过网站组织开展全国性的“拍客”大赛、“美丽中国”聚焦塘栖古镇、“四明风光”全国摄影大奖赛等活动。截至2015年底,中国县市图片网访问总量已超过1200万人次,“一库一网”图片总量超过15万张,其中不少图片的新闻价值和历史价值不可低估。

三、改版:合理提升视觉新闻比例,激发活力

在快节奏的信息时代,要吸引和留住读者的目光,改版便成为常用手段。笔者认为,视觉改版要走出简单“版式美化”的误区,重视合理提升版面视觉新闻比例,呈现优质摄影作品,汇聚报社内外摄影资源。2015年新改版后,《余姚日报》每月固定摄影专版从一期增至五期。

“阿拉拍客”版面依托中国县市图片网,聚合转型纪实摄影的爱好者。随着《余姚同报》主题摄影月赛的多年推广,越来越多的摄影爱好者开始拍摄新闻纪实图片,我们适时推出了刊登新闻纪实图片的“阿拉拍客”版面。通过该版把转型较好的摄影爱好者进一步引向更深层次的新闻纪实摄影。县市基层的新闻纪实题材相对薄弱,我们依托中国县市图片网把征稿范围扩展到全国,期间来自山东、上海等地的作品频见报端。

“视觉生活”版面拷问记者的深度报道能力。该版自推出后均由摄影记者完成,以此确保摄影记者每年都能高质量完成1至2个深度报道,解决读者对精品报道的阅读诉求。目前,该版刊出的作品获得1个中国新闻奖三等奖和2个浙江新闻奖一等奖。

四、组建社会团体,打造摄影生态圈

组建全国性新闻摄影学术团体。为拓展县市新闻摄影人的交流渠道,2012年11月,在相关部门支持下,余姚日报社率先发起的专门从事新闻摄影交流、研讨、评优的全国性学术团体——中国县市传媒新闻摄影学会在余姚成立。学会成立以来,通过过评奖、研讨、交流等多种形式,推进基层报纸的新闻摄影水平,为报社的各类媒体在读图时代抢占业务制高点提供学术支持。

做大做强摄影活动。《余姚日报》举办新闻摄影名家论坛、余姚市民摄影节等活动,延伸摄影触角。其中,“同一个镜头”系列影赛活动力求打造当地摄影活动品牌。“同一个镜头·聚焦中国裘皮服装节”“同一个镜头·聚焦新凤山”等系列活动中,我们为合作单位提供图片创作,摄影爱好者获得采风拍摄机会,实现多方共赢。同时,结合该活动举办新闻摄影名家论坛,邀请国内新闻摄影名家做客余姚,提升摄影发烧友的拍摄理念。当下,“同一个镜头”系列影赛活动在余姚摄影人中关注度高、影响力大,成为一个颇受追捧的摄影活动品牌。一些单位已经主动寻求合作举办“同一个镜头”系列影赛活动。

用好“草根记者”队伍。县市业余摄影队伍现状是:大多拿着卡片机的人在拍新闻图片,拿着专业单反相机的人在拍风光。如何让拿着专业单反相机的爱好者为报纸拍摄新闻图片?《余姚日报》连续六年推出主题摄影月赛活动,通过设置主题来引导摄影爱好者拍摄新闻纪实类题材。2011年4月20日,《余姚日报》摄影美术部牵头成立了俱乐部式的松散摄影团队——“余姚市民摄影联盟”。运作两年后,《余姚日报》在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成立了全国酋家由于县市报主管的非专业摄影人组成的法入团体一一余姚市市民摄影联合会。目前该会有核心摄友150余名,遍布余姚城乡各行各业,一批出自他们之手的鲜活图片新闻频见报端,特别是在突发重大事件中为余姚日报提供了许多难得的瞬间。此举进一步整合了民间摄影爱好者的力量,推动余姚新闻摄影事业的繁荣发展。

猜你喜欢

新闻摄影
新闻摄影中不同的拍摄角度及效果
新闻摄影发展面临的挑战机遇及对策
从抗洪救灾报道看新闻摄影的全媒体创新
新闻写作的叙事视角探讨
从《忠诚与求实》的拍摄谈新闻摄影的突破
新媒体背景下分析新闻摄影的发展对策
新闻摄影在新闻报道中的价值研究
新闻摄影应用于公安宣传工作路径探析
网络时代新闻摄影的新发展
大众摄影时代新闻摄影的挑战和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