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然紧握高中语文名著的手——名著阅读的人文性和实效性探讨

2016-03-03江碧英永泰城关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人文性名著阅读实效性

江碧英(永泰城关中学)



依然紧握高中语文名著的手——名著阅读的人文性和实效性探讨

江碧英
(永泰城关中学)

摘要:一个人的阅读能力直接决定了他的个人素质。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之一就是通过广泛阅读,开阔学生的视野,陶冶情操,并且培养学生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完美的人格。这就要求回归到那些积淀了人类思想精髓和民族文化精华的文学名著之中,通过阅读来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不论高考的政策如何改变,高中名著阅读的实效性,仍需努力挖掘。

关键词:名著阅读;人文性;实效性

文学名著阅读是养心智的阅读,经典著作是人类文化的精粹,具有强大的人文教育功能。本人认为,名著阅读不应受高考指挥棒的影响,而忽冷忽热,老师应当正常有序地引导学生重视对文学的课外阅读。当名著阅读遇上全国高考卷时,其人文性和实效性又显得如此之重要。所以,我要依然紧握语文名著的手,努力向前。

一、名著阅读再次面临困境

自2007年福建省宣布名著阅读纳入考试范围以来,名著阅读就一直处于极为尴尬的境地。现在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新一轮的高考改革,2015年全国卷的实行以及高考的升学压力使学生不得不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应对考试上来,课外阅读再度处于边缘化

(二)学校受上级部门升学考核的影响,将教学目标锁定在高考分数的提高上,课外阅读只留在嘴上而难于落到实处

(三)教师对于学生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除了语文教师外,其他科目的教师甚至将学生课外阅读定性为“看闲书”

(四)家长急功近利人的读书观,致使学生将课余更多的时间投入到各种复习资料的学习中

二、名著阅读有助于提升人文素养

哈佛大学的校训说:“与柏拉图为友,与亚里士多德为友,与真理为友。”这个校训其实是在反复地提醒哈佛的学生要不断地回溯经典,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思想大师进行跨时空的对话来获得某种精神滋养和灵魂的洗礼。

《高中语文新课标(实验)》中说:“学生在一段时间里专注地读好一两本书,会终身受益。”

(一)见多识广,增长人文知识

现在由于传统文化断层,国人在人文知识方面确实有些捉襟见肘。武汉大学图书院院长郭齐勇先生曾说:“现在热播的电视剧的对白当中经常出现‘你内人’‘我府上’等词语。”“内人”是谦词,“府上”是敬辞,常常被用错了对象。郭齐勇还举了一例,他说:“有一位博士先生给导师贺卡,竟然写为‘某某先师收’。”可以想象这位导师看完之后是如何惊诧莫名。因为“先师”是指“过世的老师”。所以经典阅读,有助于我们汲取传统人文知识,丰富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自我掌控,树立人生方向

儒家将人格的确立提升放在第一位。儒家强调人要想立志,就要自我掌控。孔子说:“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志向是不可夺的。孟子还提出了独立人格的标准,“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他还强调大丈夫的崇高人格是坚持道德原则,不屈从于别人的意志,不随着环境的变化而改变自己的心志。所以,一个深受儒家知识和价值体系熏陶的人,他必定有充沛的能力,有坚定的意志,他能够是一个恒久的发光源,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名著和文化的经典的阅读将教你如何掌控自我,使自我永远闪光,走向光辉的未来。

(三)进德修业,提升道德涵养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陶冶性情,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行修养。”因而,对于欣赏能力而言,它超越了阅读文本,而提升到了祖国语文、中华文化的高度,并且可以陶冶学生的性情,有追求高尚情趣、提高道德修养的重要作用。比如,学习《林教头风雷山神》一课,学生对文章的欣赏建立在对林冲这个人物的性格的理解上,他由“苟活”转为“勇猛之士”的过程是在环境变化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学生认识到了中国封建社会中有“官逼民反”的道理,感受到了林冲内心的痛苦不安和挣扎,理解到《水浒传》这部名著的真正价值。如果学生能够将这一鉴赏过程迁移到《水浒传》整部作品的阅读鉴赏中,那么,水泊梁山好汉们的遭遇、不幸、痛苦就能更好地把握了,他们中的杀戮、残忍和对社会的强烈不满是紧紧联系在一起的,这样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就会有所提高,感情的指向也就会更加具体明确。所以,阅读文学名著,可以提升一个人的道德修养,从而帮助他们迈向更高的人生之巅。

三、名著阅读的实效性应常抓不懈

课外名著阅读并不是学生个人的行为,作为老师,在学生课外名著阅读中起着至关重要的引领性作用。名著阅读中应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

(一)帮助学生树立名著阅读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兴趣是需要正确的引导和必要的培养的,叶圣陶先生说过:“学生在校的时候,为了需要和兴趣,需在课文或选文之外阅读书籍文章;他日出校园以后,为了需要和兴趣,一辈子须阅读各种书籍文章,这种阅读都是所谓运用,使学生在这方面打下根基,养成习惯,全在国文课的略读。”叶老的这句话揭示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对于一个人一生的深远影响,其中揭示了阅读是建立在“需要”与“兴趣”之上的,并且告诫教师,使学生在阅读方面打好基础,养成习惯。

(二)引导学生体悟名著的精神魅力

学生对名著阅读建立起兴趣之后,教师要做出相应的引导,使学生感受名著的魅力,并且从中获得思想、艺术、审美的愉悦,学生才会坚持阅读,并努力找寻适合自己阅读的名著。对于每一个学生来说,他们的阅读趣味和目标都会不相同,甚至千差万别,但作为名著,却有着共同的精神品质,那么,教师就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想学生之所想,谈学生之所谈,适当地对名著做出概要的介绍,对名著之“名”予以适当的指导,使学生感受到它的魅力和精神内核所在,学生就会自觉地有的放矢地进行阅读,并且从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进而有解决问题的心理需求,如果学生在阅读中能够自觉地去解决一些问题,那么,名著阅读就会起到应有的作用,并对学生产生终身受益的正面影响,这肯定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业。

(三)示范学生名著阅读的方式及方法

阅读名著有一定的难度,因为学生的阅读会受到客观条件的制约,甚至会失去阅读的信心而直至放弃。因此,教师不能光是给出阅读的对象,划定阅读范围,而是积极示范,亲自上阵,引领学生的课外阅读。我主张教师的示范,不仅仅是教师要谈,还要有一定的阅读方式与阅读方法的示范引导,其目的在于引领,在于影响学生。比如,可以给学生一些自己阅读名著的具体做法:浏览、精读、点评、摘抄、随感等。这些方法可能会适应于某部分学生,但可起到某些效仿的作用,使学生明确课外阅读相对具体的做法。

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课外阅读,特别是名著阅读的有效有序进行还是极为必要和极其重要的。语文教师肩负着不可推卸的重要责任,语文教师的有效引导,可以唤起学生阅读兴趣,可将学生带入阅读情境之中,可改变部分学生对课外名著阅读不感兴趣、不愿投入时间的阅读现状,这应是一件功不可没的事业。

“当前中国教育中的严重缺失之一就是对经典文学作品的阅读‘量’不够、阅读‘质’选择的问题。”希望通过每位语文老师的努力,来逐步改变目前存在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陈巍.略谈高中文学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与出路[D].东北师范大学,2007.

[2]吴弘.为什么我的学生不读《水浒》:再谈给孩子读经典要有选择[N].中国教育报,2010(12).

·编辑王团兰

猜你喜欢

人文性名著阅读实效性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关于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困境分析及对策探讨
高中语文名著阅读教学的审美教育思考
工具性与人文性结合的俄语专业实践教学
培养农村学生阅读名著能力浅探
由《星际穿越》看科幻电影的人文性
译林版英语教材的人文特点研究
协商民主的实效性
老少互动 提升关工委工作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