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2016-03-03刘洋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德育工作美术德育

刘洋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实验中学)

德育在美术教学中的有效融合

刘洋

(辽宁省盘锦市辽河油田实验中学)

通过对在美术教学中融合德育工作进行研究,开展德育与美育之间的思辨,理清德育与美育之间的关系,改变部分教师在这种新型教学方式中的误区,表明了德育在美术教学中融合的可行性以及对学生培养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积极意义。

初中;美术教学;德育;融合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通过优秀的艺术作品感染学生,引导学生展开对美好艺术作品的追求,培养良好的审美水平,以及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融入一些道德理念,教育学生爱国主义的教育理念,在美术学习过程中渗透民族自豪感、爱国主义等道德理念,结合教学内容,将德育融合在美术教学中的每个环节。

一、优化初中美术“德育”思辨

德育一直是美术教学环节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受社会环境多元化发展的影响,在电子信息化普及的时代背景下,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也逐渐变得多元化,因此教师们会在课堂中感觉到教学感受与之前不同了,因为学生在教学前已经有了自己的认知和见解。但其实美术的实质就是反映人类社会生活的,时代改变,美术教育必然要改变。为了更好地跟上时代步伐,美术教师们应将德育工作与美术教学融合。但有部分教师走进了一种一味地加入与主题相关历史素材的误区,并将这些要素拓宽发展成课堂中的主体教学内容,颠倒了美术课堂的主题。例如,教师开展一堂展现自然风光为主题的写生课,但却将祖国的发展和改革等历史因素带来的巨大变化作为背景,甚至讲解爱国人士的动人故事来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够将“德育”内容渗透到学生的美术学习中,在写生过程中开展爱国主义教育,但并不能使学生在写生中集中精神创作,充分发挥想象,美术创作课变为了思想道德课,甚至有可能让学生产生厌烦的情绪。教师们应该明白“美育”与“德育”的融合并不是利用美术教学内容开展思想道德教育,这样违背了美术教学的初衷。而是通过美术的课堂教育,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审美观,从而达到进行“德育”教育的目的。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审美观念和道德理想,对真、善、美、假、丑、恶有自己的定义和分辨界限。例如,教师在进行清代著名画家、思想家郑板桥的作品“兰竹图”一卷时,要先让学生了解多姿清秀的兰花,孑然挺立的绿竹,除了他画作中独特新奇的艺术造型之外,也要对郑板桥的生平简介做一些基础介绍。他以竹子的高洁品格,表达了并不怕压迫的高傲气节。用从“兰竹图”中表现出的四美品格进行审美教育,让学生的思想不仅停留在眼前的兰花和竹子上,而是感受到兰花、翠竹的高贵气节和不屈精神。

二、整合初中美术“德育”关系

美术教育不能停留在课堂中,而是要渗透进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充分利用课内、外的不同资源。教师要在课外积极寻找涉及美术教育的资源,通过这些资源引导学生在课下进行美术学习。例如,家庭中的美术教育资源,家里的装修、饰品、美术绘画工具、家长了解的一些美术相关知识以及互联网,都可以直观地影响学生学习美术的态度。随着学生年龄的成长,学习的压力也渐渐增大,并且美术教学并不在中考、高考等考试考查的范围中,因此家长和教师会影响孩子,认为美术可以作为一门并不怎么重要的“附课”对待。这是教育工作者在开展美术教学中的最大难题,且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学生除了进行美术学习的时间外能够接触美术教育的机会并不多。因此,教师再利用课外美术教育的资源时,必须要着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让学生从审美角度出发看问题,并在对事物的审美展开研究时探究一般规律,寻找基本准则。并且要让学生坚持自己的准则,按照自己的审美标准评价事物,以自己的审美素养完成美术作品。通过教师积极健康的引导,学生会形成健康的生活观、审美观、这也是将德育工作有效融合在美术教学中的一个良好的体现。

三、走出初中美术“德育”误区

在将德育工作融合在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们容易走进以下几个误区:

1.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极易注重传授绘画技巧从而忽略对学生审美意识的培养和对思想品德的教育工作。从过去强调绘画基础到今年突出教育技能的普遍与重点结合的教学方针,美术教学的教育模式一直在改变,即使如今将德育工作融合在美术教学中,教师也不能完全依赖美术课堂对学生进行精神素质的培养,主要的德育工作还是要在专门的德育学习中开展。

2.有些教师为了营造轻松的美术学习氛围,会造成美术课堂气氛过于游戏化,过度重视了美术课堂的游戏色彩,在这个基础上将德育进行融合,往往难以达到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应注意轻松的教学氛围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有利于将德育工作更好地融合教育,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深浅主次,围绕德育开展美术教学。

将德育工作与美术教学环节进行融合,是美术教学方式的创新所在,也贴合美术教育的初衷,其可行性是显而易见的。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在思想品德、人生观、审美观、价值观等方面的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健康积极审美观念,将美育与德育融合起来,让学生健康成长。

[1]李丽.融德育于美术教学,让课堂更精彩[J].美术教育研究,2015,6(5):57-60.

[2]朱宏.在“大风景”教学中构建德育与美育有机融合的改革研究与实践[J].大众文艺,2015,12(13):32-34.

·编辑 薄跃华

猜你喜欢

德育工作美术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德育工作的实践探索
创意美术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班主任如何做好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