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用小班化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2016-03-03叶玮玮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小班化笔者作业

叶玮玮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实验中学)

用小班化创新语文课堂教学

叶玮玮

(浙江省温州市瓯海实验中学)

教师利用小班化教学在时间、空间和人员上的优势,一方面改进教学方法,另一方面努力培养创造性的环境,形成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有活力、独创见解的课堂气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

小班化;语文教学;以学为中心

近年来,随着学校生源的减少,小班化教学成了必然的趋势。在“以学为中心”的背景下,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究如何在小班化的背景下实现课堂创新,充分利用小班化的种种优势改进教学方法,改变课堂组织形式,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一、初识小班

小班化教学是指班额控制在较小范围内,在素质教育的高标准、高要求的教育质量观和现代办学效益观的基础上,从教学模式、策略方法、技术、手段、评价等方面,实现教学的优化,全面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特长的教学方式。小班化教学的班级规模一般在20~30人之间。目前我区的小班化大致在30~35人之间。笔者将其称为“广义的小班化”。根据以上分析,笔者总结出小班化教学的优点:

首先是时空优势:学生人数减少之后,课堂45分钟时间能更好地掌控,教师可以灵活处理教学内容来实现教学目标,组织多样化的课堂形式,营造宽松的学习氛围,学生在快乐学习中获得知识,潜能得到最大的释放。另外,根据科学的检测,因为班级人数少,小班教室内二氧化碳的含量明显低于普通班,环境显然要比大班额的健康宽松。其次是距离优势:小班化的实施无形间给师生加强了彼此的认识,创造了条件。随着人数的减少,教师能在单位时间内关心更多学生的学习情况,学生接受教师辅导的机会明显增多,教师的辅导工作基本能“面向全体”。就在这种个别接触中发现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及时调整学习方法,力求让学生学得更好。

二、初探小班

1.合理分组

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经常采用的一种课堂组织形式是小组合作学习。教师将学生分成四人或六人一组,共同讨论解决教师提出的问题。笔者也经常采用这种讨论形式。但是在这四到六个人中,由于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不同,解题能力参差不齐,参与讨论和组织思考的学生其实就是固定的几个,个别同学充当的是聆听者,从而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们小班化教学如果继续沿用这种小组合作讨论的课堂形式那么势必要将其进行改革。笔者认为在教学中可以尝试采用分层分组法,即将全班学生分成若干组,每组成员按照其学习能力和成绩水平呈梯形分布。

2.自主选择

我自己所带的班级是从去年开始实行小班化教学的。这其实是在很无奈的背景下做的选择。因为班级学生上课不爱发言,课堂气氛比较沉闷。于是我们开始尝试小班化教学。因为教学中只有让学生的思维“鲜活”起来、“活跃”起来,学生才能真正主动学习,从而做学习的主人。所以我们就必须给学生创造条件,给他们一定的选择空间。

3.差异教学

在小班化分组中,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那么怎样才能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教学目标呢?笔者认为应该有区别地制定教学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高层次学生的学习能力得到优化,学有困难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达到教学目标。每个学生都能找到合适自己的学习方式。差异教学法可以体现在教学内容的差异教学和作业设计的难度区分上。

(1)教学内容要有差异性

首先是简单问题由低到高。问题设置的差异性可以唤醒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参与热情。再者是有难度的问题先高后低。可以先请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进行示范性回答,其他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模仿回答,逐渐走向创造性回答。然后是有争议的问题展开讨论。尽管学生的学习能力有大小,但不同层次的学生对有些问题有独到的理解,教师在课堂上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通过对他们回答的肯定,激发不同层次学生的创造力。最后是教师的评价应该以学生的起点为依据,建立良好的评价机制,通过积极的评价让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作业布置难度区分化

以语文学科为例,布置语文作业特别强调关注学生个体差异,通过精巧的设计,将作业布置得多样化、区分化、融合化。如《山坡羊·潼关怀古》的作业可以这样设计:学完这首散曲,设计一个能展示自己才艺的特长作业。擅长音乐的可以为此诗配乐朗诵,擅长画画的可作画并题诗,也可以收集一些描写思乡的诗和此诗作比较,还可以将此诗改写成抒情散文等等。再如,学了《水调歌头》一课,可设计如下作业: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A级);有人说这篇散文表达了作者的旷达胸怀,也有人说它流露的是消极感伤的情怀,你的看法怎样?(B级);课后搜集有关苏轼的诗文,适当进行赏析,并写一篇读书笔记(C级)。三个级别的作业,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两到三题。

告别“大批量生产”、走向小班化教学,从而赋予每个学生个体充分释放生命智慧的实践机会,使他们的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得到最优化发展。

[1]黄全愈.素质教育在美国[M].广东教育出版社,1999.

[2]章文丽.让教育更精致普通初级中学“小班化”教育管理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06.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小班化笔者作业
老师,别走……
如何提升农村小学小班化教学效率
农村初中小班化课堂分层教学策略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作业
小班化教学方法体系的探索
农村学校如何应对小班化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