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2016-03-03王琪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创新性创新能力意识

王琪

(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

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王琪

(吉林省第二实验远洋学校)

初中地理在初中学习中占据着比较重要的地位,但是由于教师的教学内容单一、教学方法不当,有些学生对地理学习感到枯燥乏味,不能完全投入到地理学习中,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这样的地理课堂缺乏创新性,不利于学生地理知识的学习,不能发挥学生学习地理的潜力。新课标对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能力是现代社会中必备的能力,学生的创新能力要在课堂上得到提高,这无形中也对教师的地理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采用各种有效方式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并能在学习地理知识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灵活地掌握并运用地理知识,那教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呢?对此做出简要解析。

初中地理;课堂;创新性

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可以让学生在地理课堂中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总结与创新;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可以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让学生充分展现创新能力。下面通过四个方面介绍一下教师如何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一、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兴趣的带动下,学生才能爱上地理学习,把地理基础知识掌握到位,把地理基础知识学好之后,学生才能对地理知识进行创新,才会产生创新的兴趣。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不注重创新,更缺乏引导学生创新的意识,只是给学生机械地讲解地理理论知识,这些理论知识讲解起来没有什么吸引力,久而久之,学生会厌倦地理学习,不愿意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造成了思维上的惰性,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生创新的兴趣。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激发学生创新的兴趣,让学生尝到创新的甜头,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学生不知道的知识,让学生对地理知识产生好奇心,进而对地理知识进行深入思考,开发自己的创造力,发现别的同学不能发现的东西,学生也会增强学习的信心,创新的兴趣也会越来越浓厚,进而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比如,《地图》这节内容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看地图,并学会从地图上判断方向,掌握地图上的常用图例和注记,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地图设计一次自己的旅行路线,学生对旅游还是比较感兴趣的,通过自己设计旅游路线学生可以理解并运用所学的地图知识,也对旅游产生憧憬,激发学生的创新兴趣,提高课堂创新性。

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如果学生的意识中缺乏创新,那学生就无法进行创新,所以让学生拥有创新的意识很重要,拥有了创新的意识,学生就会自主对地理知识进行思考与总结,发现其中的奥妙,而且这些奥妙是其他学生不能发现的。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都缺乏创新的意识,教师认为只要把教材知识传授给学生,完成教学目标,课堂任务就算完成了,其实不然,教材知识是有限的,而学生的创新是无限的,在实现教学目标的同时,教师还要对学生的创新意识引起足够的重视,让学生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让学生在实现课堂目标后,能主动地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归纳整理,从中发现不一样的东西,认识到创新的重要性,创新不仅能让学生高效地学习地理知识,还能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串联起来,深刻保持创新的意识,可以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所学的地理知识,在深刻理解的基础上,提出自己不同的见解,每个学生的见解都是不尽相同的,只要每个学生都培养了创新意识,那自然就提高了课堂的创新性。比如,《发展与合作》主要讲的是各国的共同发展与合作,学生可以通过本节内容对各国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有一定的了解,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我国与哪些国家合作才能发展得更快,我国还处于发展中阶段,我国又如何汲取发达国家的长处才能取得更好的发展,学生在发表自己看法的同时,培养了创新意识,提高了课堂创新性。

三、提高学生创新的能力,提高初中地理课堂的创新性

教师在课堂中激发了学生创新的兴趣,培养了学生创新的意识,接下来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了,能力很重要,缺乏创新能力,那学生创新的过程中也会有心无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需要一个过程的,是需要学生在一次次的创新经历中慢慢形成的。传统的地理教学中,教师只是培养学生的记忆和理解能力,而忽略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死记硬背,过不了多长时间就会把所记忆的知识忘记;有的学生在自己的钻研中理解了地理知识,但是不会灵活运用;还有的学生记忆、理解了地理知识,也可以把地理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但是其中缺少了一些创新,其实创新能力比记忆和理解能力都重要,在提高创新能力的过程中,学生可以体验到更多的乐趣,每一次创新体验都可以给学生带来不一样的感受,学生的地理学习难以学到的生活经验,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做到学以致用。

四、引导学生加大迁移,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有意识、有计划性地培养和训练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和逆向性思维,培养学生良好的逻辑思维、变通思维能力,使学生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这样以便达到使知识能较好地得到迁移,不拘一格、灵活应用的目的。

1.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创造性思维反其道而行之,结果会有新的发现,从而进一步理解这个问题。如,当讲到高中选修三“动物细胞工程——克隆技术”的内容时,问:为什么至今还没有克隆人出世的报导?如果真有克隆人问世,会对人类社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你是否赞同把人进行“克隆”?最后使学生理解目前国家为什么禁止“克隆人”,进一步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会造福人类,用坏了必将招致人类的灾难。

2.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要求我们对一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向去探索思考,从中发现不同的答案,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必修一“光与光合作用”中“叶绿体的功能”,课本设置这个材料的目的是要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但如果我们分析一下这个实验的变量会发现,光和氧气也可作为自变量,从这个角度分别可以得出“光合作用需要光照”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的结论。在这个实验的基础上,还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如何利用水绵叶绿体带状的特点研究叶绿素吸收光谱的情况”。这就是发散思维,一个实验现象不一定只能说明一个问题,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会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学会多思考,打破思维定势,活跃思维。

3.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

逻辑思维要求创造性思维要符合逻辑,符合实际,前后连贯,有理有据。如,在学习必修二“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时,我设置了如下的推理过程让学生整理知识:

推论五:1.DNA上的基因间是有间隔的。2.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推论一:基因在蛋白质上或在DNA上。③艾弗里等人证明DNA是遗传物质。推论二:基因在DNA上。推论四:基因是DNA上双螺旋片段。④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推论三:基因在DNA上呈线性排列。⑦人的一个DNA分子上平均有1000多个基因。(56页例3)⑤DNA由两条脱氧核苷酸链盘旋成双螺旋。⑥转入小鼠的“绿色荧光蛋白基因”能表达。(55页例2)⑧构成人的基因的碱基对在构成DNA的总碱基对中所占比例不到2%。(56页例3)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⑨小鼠的HMGIC基因与肥胖直接相关。①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

经过这样的推理,再用PPT呈现推理过程,使学生整合之前所学知识,形成条理的逻辑推理过程,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思维。

4.培养学生变通思维

变通思维要求我们应该根据事物发展的实际情况,从不同角度、不同方向展开分析论证,发现不同的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如,在做“如何验证酶的专一性”这个实验时,引导学生用“一种酶对几种底物”“一种底物对几种酶”两种方法进行思考。

五、加强实验教学,培养创造性人才

多年的教学实践证明,运用实验探究是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现在的新教材增加了不少探究性的实验,要求学生提出问题,明确探究目标,设计实验方案,探究出实验结果。在高中必修一探究“影响酶活性的条件”中,对影响酶活性的条件学生平时没有认真注意,也比较抽象,我安排学生针对这个问题设置了“探究温度对加酶洗衣粉洗涤效果”的对比实验,有的学生设计如下:

分别用冰水、常温水、较温水、开水处理几块油渍相当的布,比较同样时间内洗涤的效果。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并做好观察记录,探究后得出实验结果。这样,在整个探究性实验中,通过设疑、动脑、动手,利用学生好奇心,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较好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

创新教育是中学生物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只有转变观念,在教学中深入持久地注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拓展创新精神,才能培养出一批继往开来、与时俱进、顽强拼搏、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创新人才。

[1]刘晨雷.生物教育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策略[J].北京农业,2012(6):25.

[2]李鹤.生物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研究[D].辽宁师范大学,2012.

·编辑 高 琼

猜你喜欢

创新性创新能力意识
人的意识可以“上传”吗?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谈高中作文教学的实用性和创新性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推进软件产业创新能力提升
增强“四个意识”发挥“四大作用”
意识不会死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强化五个意识 坚持五个履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