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读写,与互联网同行

2016-03-03马文静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纬线课堂学生

马文静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读写,与互联网同行

马文静

(南京师范大学附属扬子中学)

时下,“互联网+”成为最火的词。作为一种先进的生产力,它所呈现的气象正可谓“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各行各业因互联网因素的介入形成一种新的、创造性的发展形态。说到语文课堂,其实,互联网正以其他媒体不具备的优点阔步稳进、气意劲足的态势“挑衅”着传统的读写教学。

互联网时代,社会环境悄然发生改变。人们的生活丰富多彩,获取知识的途径很多,从而使人们的认知、生活感受、价值理念趋于多元。读写教学,如一味囿于传统方式,不能与时俱进,无疑有“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之嫌。长此以往,对学生而言,他们的读写空间、思维领域略显逼仄。这与“以人为本”的教育特征显然相悖。

互联网时代,如何最大化地提高阅读与写作的效率,使学生真正做到胸怀锦绣,才思泉涌,才能洋洋洒洒地诉诸笔端。

一、知晓其优,情动于中

有人认为,读我所爱,爱我所读。也有人认为,作文,作出的是灵魂,奏出的是心声,体现的是精神。这与互联网又有何干?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者的知识是在一定的情境下,借助于他人的帮助,如人与人之间的协作、交流,必要信息的提供等等,通过有意义的建构而获得的。以前,学生阅读的材料大多来源于课本内容、课外书籍、期刊等,阅读的主要方式是老师的传输和自己的感悟,然后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写。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不是说不好,可是它接受信息的形式单一、进程缓慢、刺激度弱,容易限制学生,影响其知识容量的扩充。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语文学习无形中变成了学生的负担,哪里还谈得上兴趣?

互联网时代的网络通信技术,可以作为建构主义学习环境下的理想认知工具,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可以说,互联网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便具有快捷性、广泛性、持久性、大容量、交互性等优点,它集文字、图片、影像、音频等多元形式于一体,是一个内容丰富、包罗万象的资料库。其方便、直观、具体的特性,相对于传统教学,更有利于扩大学生的阅读面,开阔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想象空间,可以真正地让学生言为心声,游刃有余地做到“我手写我心”。学生如能迅速、便捷、更为形象地体会阅读的乐趣,能率性自如地彰显写作的冲动,变“要我写”为“我要写”,其实就间接地达到了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让阅读、写作成为“我”的必须,成为“我”的自然,从而成为“我”生活的一部分。这样,随时随地地发表观点,抒发感想,与“书”为友,情动于中,书于笔下,才能真正将我们传统的读写教学渗透进我们的日常生活。

二、多维传递,滋养性灵

相对于传统的书面阅读和写作,互联网为我们打开了与世界沟通的多扇窗,输入和输出渠道的增加,使我们的知识面大幅扩展。那种“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古代读书人,已经完全不适应今天这种日新月异的社会现实了。也就是说,如果不积极主动地及时为自己充电,就极有可能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从而落后于时代,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你out了。精神食粮,是浇灌意识和精神之花的养分,缺少了它,人的心灵就会枯竭,人的灵魂就会严重地营养不良,人的精神家园势必将因此而变得荒芜。互联网为我们多渠道地阅读提供了方便,使获得精神食粮变得更加便捷,随时随地地滋养如饮“心灵鸡汤”,使人能够由内而外地“容光焕发”。

许多人都爱夜晚的空旷及有时的满天繁星,甚至于一轮金灿的圆月。当然,深沉的我也不例外。或许是我长期与处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的学生为伍的原因吧,再或许是接近不惑之年的我感悟到了一些人生的真谛,在空闲时,我会去河边走走,山下溜溜,吹凉凉的风,看夕阳西下的景观。也会在一些特别的日子里,手抱一大本书猛“啃”,抑或是将自己的体悟述诸笔端。如果能将“我”的“心灵鸡汤”分予他人,将“我”漫步河堤的经历与众人分享,岂不是好事一桩?孟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在《孟子·梁惠王下》中讲过“独乐乐,不如众乐乐”,把自己的感受及时分享给他人,别人的经历拿来欣赏,作为自己的借鉴,在家即坐拥“天下美景”,并能及时将“天下美景”传播出去,在与朋友分享交流的过程中,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何乐而不为呢?

三、心领神会,跃跃欲为

阅读与写作,两者一脉相承,不可割裂。杜甫诗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传统的阅读和写作,老师往往都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做好摘要,这是一个比较费时费力的工作。而在网络环境下,这些工作就简单得多,比如美文的摘录,就可以要求学生每周上网至少下载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文章,然后写上自己的评论,讲出喜欢这篇文章的原因。这样的读写结合对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有很大帮助,让学生在网络环境下完成,省时省力更高效。

当写文章成为表达情感的一个主要渠道,其实它也就成了一种必需,有情感不宣不畅,有观点不表不明,看到别人的美文也忍不住欣赏、模仿。

通过网络让学生相互交流和评改作文,是一种很有创意的形式,它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每个什么,因此,我们可以这样提问:阅读这张图片,请你思考:(1)经线和纬线的形状是否一样?(2)各条纬线是否等长,各条经线是否等长?(3)纬线和纬线之间是平行还是相交,经线和经线之间是平行还是相交?这样的问题,语言准确,意思简单明了,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学生有了具体的思考方向和明确的思考目的,从而容易探究出正确的问题答案。

课堂提问必须要把握好时机。有效的课堂提问,必须让学生由原来的愤悱状态进入到顿悟状态,让学生处于认知水平与教学内容不平衡的状态中,如此,学生对问题的探究欲望才会变得更强烈,提问的功能和价值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例如,我们可以抓住新旧知识的联系进行提问,如,在七年级下册《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这一节中,关于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的教学,我们可先提出问题:我国降水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是怎样的?这样,学生就会回忆七年级上册所学过的《气温和降水》中的我国降水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的相关知识点,进而对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特点轻松理解,也实现了学生对学过知识进行巩固、对新地理知识进行深刻理解的双重目的。另外,我们也可在导入环节对学生进行提问。因为导入环节是课堂的起始环节,学生是否会对学习内容感兴趣、学习注意力是否能集中与此环节息息相关,在此环节向学生进行课堂提问,能使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极高的期待。

综上所述,课堂提问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不可或缺的手段,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更多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对学生学习思维的锻炼、学生学习智力的发展以及学生质疑与探索精神的培养都具有重要作用。作为七年级地理教师,我们必须积极探索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改变提问效果低效、无效的不良局面,促使课堂提问的价值和功能得到最大程度的发挥。

[1]李霄瑶.优化中学地理课堂问题设计的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5.

[2]李宏伟.如何增强地理课堂提问的有效性[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2.

·编辑 鲁翠红

猜你喜欢

纬线课堂学生
甜蜜的烘焙课堂
美在课堂花开
一种反光耐磨编织袋
翻转课堂的作用及实践应用
《艺术:北纬30度》神奇纬线 串起文明起源
赶不走的学生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立井平衡钢丝绳使用寿命分析
学生写话
复合管注塑机自动检测装置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