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组合作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2016-03-03冯小玲

新课程(中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野生动物资料交流

冯小玲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小组合作下的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冯小玲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湖塘实验中学)

小组活动是综合实践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它便于学生间进行交流,有助于学生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掌握沟通技巧,促进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小组活动增添了课堂的情趣,在活动中师生共同享受到综合实践活动带来的无穷乐趣。

一、小组合作学习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合作学习把学生由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它要求那些已经掌握某种知识和技能的学生把知识和技能教给其他成员。作为讲授者的学生,为了能够教得更清楚、透彻,必须对所学材料进行认真阅读和分析。其他学生也希望在课堂上表现出色,因此他们就要做好充分的预习工作。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自学能力自然就提高了。

二、小组合作学习能拓宽学生学习的空间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将学生个体间的学习竞争关系改变为“组内合作”“组间竞争”的关系,还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学生有更多机会发表自己的看法,为他们提供一个较为轻松、自主的学习环境,提高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而且还将学生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使他们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得到愉悦的情感体验。

三、小组合作学习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

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向组内成员阐述自己的看法,这不仅可以增加学生学以致用的机会,还可以增强他们对学习的爱好,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还可以使他们接受不同的观点,开阔他们的视野,促进思维的发展。

四、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率

在合作学习过程中,强调小组中每个成员都要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并且每个成员都带有极大的热情,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集思广益,各抒己见,人人都尽其所能,这样问题就变得较容易解决了。它为每位学生参与学习提供良好的教学氛围,为发展学生的合作品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打下坚实基础。小组合作学习是同学之间互帮互学,彼此交流知识的过程,也是互爱互助,相互沟通感情的过程。它使每一成员都融入集体中,增强了集体意识。

案例描述:

《保护野生动物》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了解野生动物。

2.培养互相协作的精神,提高探究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树立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课前学习:

1.给学生提供资料索引。

2.学生合作分工,查找、收集有关野生动物生存现状的资料,了解当前保护野生动物的情况。

课堂学习:

第一块:导入新课,资料交流与展示

1.导入:对每一个物种,不论大小、美丑,我们都应该保护。

2.组织学生以小组形式交流课前准备的“关于保护野生动物情况的调查”:(1)说说你用什么方式或从什么途径获取的调查信息?(2)交流与展示,围绕以下问题展开:①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处于什么样的状况?②我们当地人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是否强烈?③周围有没有伤害野生动物的行为?④其他……

(可以图片、照片、文字或光盘形式呈现资料)

3.归纳小结:同学们总结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的现状。

第二块:讨论与探究

1.出示,藏羚羊、白鳍豚图片。(配音插入语:目前我国野生动物的情况非常严峻,生活在青海可可西里高原的藏羚羊10年前还有几十万只,现在已不足7万只,并且每年还要被猎杀两万只;生活在长江里的白鳍豚20年前还有400头,现在已不足20头。)

提问:造成这样严峻现实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2.小组讨论探究造成这样严峻现实的原因。

听录音,总结原因:归根结底是人类的无知与自私。是人类对物质享受的无止境追求。而动物所面临的生存问题,也正是人类所面临的问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讨论,老师及时指导他们进行分析、归纳。

3.组织学生讨论:①我国政府历来关注生态环境,重视保护野生动物,采取了哪些保护措施?②针对保护野生动物方面存在的问题?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或办法?

第三块:从我做起,保护动物

1.让我们拿起笔来为保护野生动物写一个小标语,献出一份力所能及的爱。

2.组织学生交流,评价。

3.小结:让我们行动起来,关爱生命,善待动物。不断致力于建设人与动物之间尊重、平等、和谐关系。同享一片蓝天,共建美好家园。

4.向同学们推荐一本好书——《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课后学习:

1.阅读《我的野生动物朋友》。

2.每个小组展开各种形式的保护野生动物的宣传活动。(可以是壁报、手抄报、电脑小报,宣传栏、广播讲演等形式)

案例评析:

1.本课的目标第二条“培养互相协作的精神”就是把小组合作的意识单独列出,强调此法在本课中的重要性。不论是课前、课堂中、课后都贯穿着小组合作的方法。

2.课前:合作分工,节省精力。课前学习中,尽管教师给学生提供了资料索引,但学生需要阅读的资料还有很多,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阅读资料的学习任务由组员共同分担,不仅每个成员都能积极参与到学习活动中,还节省了时间。

3.课堂:交流材料,共享资源。正因为课前搜集资料是分工的,所以,每个人所了解的关于野生动物的资料都是片面的,有限的。所以此时又需要采用小组合作,每个成员向小组内汇报自己所搜集到的资料。这其实是一个积少成多、从零到整的过程。这样,小组合作中没有旁观者,都是参与者。不仅提高了每个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锻炼了每个人的筛选能力、归纳整理的能力和表达能力。

4.课堂:重点难点,集智解决。学生通过搜集资料和交流,只能解决表层问题,如总结“我国及世界野生动物的现状”,但深层的问题如形成此现状的原因等,这就是本课的难点。学生无法轻易通过资料得出,如果直接由教师讲解,学生也会觉得没有挑战性。所以先由学生小组合作,集思广益。学生讨论不够到位的地方再由教师点拨讲解,这样才会让学生的思维得到锻炼,也能对深层问题理解更透彻。

5.课后:课堂延伸,付出行动。课堂上学习了保护野生动物的理念,但真正保护要落到实际行动中才算有效。凭学生个人一己之力去搞一些实际行动,也许很难展开,但小组合作或者组间合作,集众之力,搞一些宣传保护动物的活动,便可以将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化到行动中了。

·编辑 孙玲娟

猜你喜欢

野生动物资料交流
如此交流,太暖!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保护野生动物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保护野生动物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保护野生动物
保护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