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谈爱情史料的运用

2016-03-03方燎原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史料运用爱情

方燎原(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谈爱情史料的运用

方燎原
(浙江省金华市艾青中学)

摘要:历年全国各地高考对爱情题材的内容屡有涉及,中学历史教材中有关爱情的细节也很多。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课堂上很多老师对感情话题讳莫如深。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爱情史料,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又能让学生答题时得心应手,是摆在每位中学历史老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

关键词:爱情;史料;运用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历史为爱情提供了空间,爱情为历史增添了风采。教材中有关爱情的篇章或细节很多,这本身是真实历史反映的需要。高考中此类话题的频繁出现也算是立足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但难点在于一方面是情窦初开的中学生,一方面是情感教育极度缺乏、早恋被鞭笞的社会现实,很多老师在课堂上是谈情色变,唯恐避之不及。如何利用好教材中的爱情史料,既帮助学生健康成长,又能让学生答题时得心应手,是摆在每位中学历史老师面前的一个重大课题。本文试图在这方面做一些探索,抛砖引玉。

一、以人为本,培养学生正确的爱情观

青春和爱情,都是人生最美好的东西,处于青春期的男女对异性有强烈的好感本是很正常的事。哪个少年不钟情,哪个少女不怀春?对亲密的男女行为完全靠堵,是不人道也是行不通的,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或许才是上策。历史中的爱情故事很多,学生愿听也知道的不少,作为历史教师的我们完全可以借助学科优势因势利导。

什么是爱情?历史给了我们无数的答案:

1.轰轰烈烈的爱情

“二次革命”后,孙中山不仅被篡权者袁世凯宣布为大逆不道的人,还被外国政府所抛弃,既无地位,又无钱财,正是在这种极其艰难的情况下,宋庆龄来到了中山先生的身旁。为了中国革命的事业,1915年,宋庆龄不顾家父的极力阻挠,心甘情愿地做了孙中山终身的“冒险的追随者”。得此佳人,中山先生如虎添翼,终成一国之父。没有这一对忘年伉俪,中国近代史怕是要改写!

2.身败名裂的爱情

公元745年,身为帝王的唐玄宗恬不知耻地册封儿媳妇杨玉环为贵妃。杨贵妃的兄弟姐妹鸡犬升天,封侯拜相,权倾朝野。特别是堂兄杨国忠竟升为宰相,总揽朝政,无恶不作。大唐天下成了杨家的乐园,直接造成唐朝政治腐败的局面,从而导致外戚祸国。安史之乱后,唐王朝自盛而衰,一蹶不振。

3.与狼共舞的爱情

“认识你自己”是苏格拉底的至理名言。这位希腊著名哲学家的妻子却是有名的悍妇,动不动就会遭她无礼谩骂。一天,苏格拉底刚进家门,妻子就破口大骂还端起一盆水朝苏格拉底泼去,可怜的哲学家就这样莫名地成了落汤鸡。“打雷后必有雨”就来自于此。苏格拉底为什么能跟这样的泼妇同床共枕?拿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向未尝试过的事情挑战”。“认识你自己”或许也是他本人爱情观的最好注解。

4.柏拉图式的爱情

“我从山中来,带着兰花草。种在小园中,希望花开早……”这首广为传颂的新文学代表作《兰花草》出自胡适之手(1921)。胡适当年是新文化运动的骁将,可是他的一生颇受感情的折磨。1914年留美期间,胡适认识了美国人韦莲司,日久生情,双双坠入爱河。可胡适有母亲亲定的妻子,在“孝心”面前,胡适只好收起“逆心”,跟韦莲司一道演绎了生死柏拉图之恋。“朝朝频顾惜,夜夜不相忘。”《兰花草》或许就是他心中的一种寄托吧。

以上史料或隐或现散落在教材的各个角落,通过对他们的集中探讨学生会明白,爱情不是空穴来风,要受到阅历、经济、环境、时空等各个因素的制约,健康的爱情是在正确的时间正确的地点遇见正确的人!

有了这些基础,考试时学生也就容易把好脉。

比如,(2007年广东高考真题)研究者在论述“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两重性”时,引用过下列材料:

材料一凡民间寡妇,三十以前夫亡守志(不改嫁)者,五十以后不改节(节操)者,旌表门闾(表彰其家族),除免本家差役。

——《明会典》

材料二正史中各代烈女数字:《唐书》54人;《宋史》55人;《元史》l87人;《明史》“不下万余人”。

——据祝瑞开:《中国婚姻家庭史》

材料三女子周胜仙与男子范二郎相遇,“四目相视,具各有情”,二人通过巧妙的自我介绍,订下终身。

——据明中后期小说《醒世恒言》

材料四孟玉楼丧夫后要改嫁,亲戚及乡邻都赞同,“少女嫩妇的,你拦着不教他嫁人,留着他做什么?”

——据明中后期小说《金瓶梅》

请回答:

(1)该研究者认为,明朝妇女的婚姻观存在两重性,即保守性与自主性。他可能使用上述哪些材料来分别证明?(2分)

(2)结合明朝中后期的经济、文化状况,你认为,该研究者提出的明朝妇女婚姻自主性出现的原因是什么?(4分)

(3)上述材料分别来自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你对该研究者利用这些材料进行研究有何看法?(3分)

关注社会生活,贴近社会实际,是本试题的突出特点。要解答好此题学生至少应该明确以下几个常识:(1)婚姻要受到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的制约;(2)男女在婚姻面前是平等的,自由恋爱,婚姻自主是大势所趋。明确了这些题目就好办了。明朝妇女婚姻观的保守性可由材料一中“民间寡妇”守寡终身则可除免本家差役,及材料二中“烈女”数字得出结论;婚姻观的自主性可由材料三中“自我介绍,订下终身”得出。第二问可从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李贽等人反礼教的民主思想的形成等方面进行分析。明中后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使人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变化;明中后期出现了反礼教的思想,鼓舞了明朝妇女追求婚姻自主。

二、大爱无边,培养学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

只有爱情的人生是不完美的,没有社会责任感的爱情多半会走向歧途。学生如果不明白这点答题时也很容易犯方向性错误。

“冲冠一怒为红颜”是不是爱情?当然是的,只是这样的爱情太低俗。抛却民族大义,引狼入室,纵然没有割断中华民族的血脉,但吴三桂的气节由此丧失,骂他汉奸实不为过。

南非国父曼德拉,在牢中服刑27年,他的夫人温妮却不离不弃。双方结婚时,曼德拉正受“叛国罪”的审判,自丈夫入狱后,温妮继承其丈夫的事业成为鼓舞黑人斗争的象征。这种把国家利益和民族存亡作为见证的爱情,是人世间最伟大、最无私、最高尚的情愫!

“和亲”是我国古代常用的一个民族政策。虽然“公主琵琶幽怨多”,但王昭君却不同,她主动出塞和亲。出塞后,昭君致力于汉朝与匈奴的和好,边塞的烽烟熄灭了50年。后人有诗云:“汉武雄图载史篇,长城万里遍烽烟,何如一曲琵琶好,鸣镝无声五十年!”昭君出塞极大地增强了胡汉两族人民的和睦亲善与经济文化的交流,王昭君本人也受到了后人的顶礼膜拜。

教学中对这些史料的巧妙设计,不仅能丰富学生的知识,开阔他们的视野,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得到有效激发。高考中对学生责任感的考查也屡见不鲜,前文广东卷所出考题也可谓是寓教于考。

三、去伪存真,提高学生的历史认识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受年龄、阅历等的制约,学生很容易被一些历史假象所迷惑,这就需要老师拨云见日,帮助他们找到正确的视角。

《自由引导人民》是浪漫主义绘画艺术的顶峰。它的主题超越爱情,但画上的核心人物,高举三色旗的漂亮女子袒胸露乳,衣冠不整,学生很容易想到情色二字。我是这样引导的:

“她是‘自由女神’的化身!1830年7月,法国的工人、市民和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走上街头反对封建政权。在这次大搏斗中,画家看到了人民的真正力量。炽热的色彩是画家激情的倾注;弥天的硝烟,是战斗残酷的真实写照;坚挺的胸膛,反映了法国人民追求自由的坚定信念!”这样能很好地扭转学生思维,改变他们的审美角度。

蒋介石与宋美龄的婚姻经常被人说成是政治结合,戏称“中美合作”!其实双方也算得上是两情相悦。结婚之日,看着身披婚纱的宋美龄,蒋介石忍不住感叹:“平生未有之爱情,于此一时间并现,不知余身置何处矣。”宋美龄对蒋介石也是一见钟情。在给胡适的信中,她说:“胡先生,我近来心目中只有两个英雄(你晓得妇女心目中不能不有英雄的),一文,一武,文英雄不待言是胡适,武的也不待言是蒋介石。这两个好汉是维持我们民族命运的栋梁!我静坐的时候颇不多,然而一得之则默祝这两个人的福寿与成功!”当初极力反对蒋宋结合的宋庆龄,在1940年时也说过:“他们一开始并无爱情可言,不过我想他们现在已有了爱情,美龄真心诚意爱他,蒋也真心诚意爱她。如果没有美龄,蒋会变得更糟。”蒋宋联姻对双方来讲也算是相得益彰。

考查学生分辨材料和探讨问题的能力,是高考考试目标的一大要求。平时学生如果能养成不唯教材、透过现象抓本质的思维习惯,解题时会受益匪浅。如前面所提的广东高考真题第三问。此题属于开放性设问,要求学生敢于质疑,使用批判、借鉴、引用方式评论历史观点。“偏听偏信”是做学问者的最大禁忌,可从官方文献、学者著作和小说的可信度、是否能够反映整体性等方面作答。

总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新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一,零零碎碎的爱情细节多年来一直被我们有意无意地压抑和忽略。从新课程的理念来讲,这是对教育精神的亵渎。从帮助学生应试的角度来看,抛开这么一条荡气回肠的文化脉络,是不理性也是对学生的不负责任。只有用成熟的智慧去启迪年轻的心灵,历史才能被真正感悟,教书育人的目标也才算真正完成。

参考文献:

[1]齐健,赵亚夫.历史教育价值论[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刘儒德.教育中的心理效应[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编辑孙玲娟

猜你喜欢

史料运用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五代墓志所见辽代史料考
史料二则
例谈数据史料的辨伪与解读
史料教学,史从何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