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文“同课异构”需要改进什么?——以《幼时记趣》为例

2016-03-03种即飞安徽省怀远县看疃学校安徽省怀远县双桥中学

新课程(中学) 2016年2期
关键词:同课异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霍 兵,种即飞(.安徽省怀远县看疃学校;.安徽省怀远县双桥中学)



语文“同课异构”需要改进什么?——以《幼时记趣》为例

霍兵1,种即飞2
(1.安徽省怀远县看疃学校;2.安徽省怀远县双桥中学)

摘要:“同课异构”是语文课堂教学的一种表现形式。近年来,以这种形式开展的教研活动很频繁。前不久,参加了某校由三人“同课异构”的《幼时记趣》教研活动,认为其瑕瑜并现——教学目标的制订、教学内容的铺展、教学策略的实施等,都有待于改进和提高。

关键词:同课异构;改进;教学目标;教学过程

近日,笔者参加了某校组织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该活动由三位老师执教同一文本,即《幼时记趣》。三位老师从制订教学设计、到开设公开课,一个个“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笔者有幸听取了他们“同课异构”的公开课,拜读了他们的教学设计,感到有缺憾,但也有收获。现在描述出来,不是为了诋毁授课者,而是为了探寻语文课堂教学如何在“同课异构”背景下走向有效或者高效。

一、改进教学目标

先看三位老师教学目标的制订:

1.甲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其产生的原因“物外之趣”所体现出来的童心;说一说自己童年生活中类似的趣事。

2.乙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借助注释、辞典,初步理解文意并能正确朗读;(2)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物外之趣及体现的童心;(3)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反复朗读课文,读准字音和停顿,体会文言语感;(2)利用课本注释和工具书疏通理解文意,并用现代汉语进行翻译,做到准确通顺;(3)了解作者童年生活的乐趣,把握文章的主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作者幼时惩罚强暴,同情弱者这种朴素的人生观。教学重点:(1)围绕“趣”字体会作者的情感,品味充溢于字里行间的童真童趣;(2)认识观察与想象联想的关系,在学会观察想象和联想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水平;(3)要求学生借助注释和辞典以及老师的适当点拨,读懂这篇文言文。教学难点:理解作者的“物外之趣”,思考这种“物外之趣”是怎么来的。

3.丙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2)学会细心观察大自然,观察生活;(3)学会并运用联想和想象来写景状物,抒发感情;(4)能探寻作者“物外之趣”的由来,发表自己的看法。

再谈谈如何改进其教学目标:

我们知道,单就教学目标的制订而言,教学目标是实现教学最优化的教学行为准则。教学目标是师生从事一切教学活动的指针,是选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依据,也是衡量教学成败的标准。看看上述三位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甲、丙老师能根据班级学生的整体水平来确定目标,其特点是简明、具体、科学、易操作、针对性强、主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老师的正确引导下能凝聚在一个“点”上。只不过甲老师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有些脱节,丙老师的教学环节抢了学生的精彩。而乙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则显得面面俱到,缺乏阶段性、科学性、可操作性,这样教学容易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审美疲劳,不易达到预期效果,教学的事实证明了这一点。

单就“同课异构”而言,三位老师制订的教学目标“同”的成分太多,“异”的成分太少了。“异构”靠什么?靠教学风格,抑或靠教法,还是其他方面?笔者认为都不是,而是靠教学目标制订的“异”。换句话说,对于“同课异构”活动,执教者课前要有明确的角度分工,这样才不至于“撞车”,才是纯粹的“异构”。比如,《幼时记趣》的角度就有生动的语言、“趣味”的体现、作者的审美态度等等,每人抓住一点,铺展开来,就不会出现“同构”的现象了。

二、改进教学过程

总体而言,三位老师“同课异构”的《幼时记趣》课堂教学过程,优点有之,值得商榷的也有:

甲老师执教的课,其优点是质朴、常态、不雕琢,实用性强。但作为公开课,就显得观赏性不足,平淡的流程显示出教法的陈旧和课改理念的缺失。表现在他以基础知识为主线,从注音、释义到讨论问题、巩固练习、课堂小结、布置作业,显得按部就班,循规守矩,缺乏师生的互动和理性的思辨。预设的知识多,生成的知识少。可能与班情有关,像“徐喷以烟”的“徐”,课下已经注释,可老师还要提问学生,这就浪费了课堂宝贵的时间,而且提问的学生也局限在少数几个人身上,冷落了大家。另外,抽看学生的课本,发现学生已在书上写得密密麻麻,里面不乏老师课堂提问的内容,这不就做无用功了吗?

乙老师执教的课,其优点突出一个“读”字,在朗读上做文章,并在朗读的节奏上给予示范和方法指导,然后把音形意、字词句的教学巧妙地揉在其中。但是在实词、虚词、句式、通假字知识的积累以及让学生接力翻译的环节上,老师太主动,学生太被动,有牵着学生“鼻子”走的嫌疑。海德格尔提出“让学”,要“让出时空”,这一点做得不够到位。

丙老师执教的课,其优点呈现出圆润、玲珑、晶莹、剔透。她是这次活动中唯一使用PPT教学的人。她开场用了《童年》的歌曲,意在唤醒对童年的回忆,接着是扣人心弦的导入,环环相扣的流程,“精彩纷呈”的互动。只见她带领学生析文理、品语言、悟人情,一切都显得那么自如妥帖,恰到好处,游刃有余。商榷的是:缺乏厚重感,缺乏理性的思考。从审美观和审美情趣上看,这篇文章彰显着错误的审美观和消极的审美情趣,这是一般人难以赞同的,对此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要向学生阐释说明,帮助学生俯视文本,增长见识,可是老师带领着学生一味地赏识,犯了盲目崇拜的错误。

就本次活动的意义来说,引用21世纪教育研究院院长杨东平的话:“作为行动者力所能及的改变,比作为批评家重要得多”,因为“不甘平庸、勇于实践的精神,是当前教育改革最稀缺和最珍贵的资源”。尽管这次“同课异构”活动还不尽如人意,但它是有效教学行动研究的巨轮,在课改的大海里,定会乘风破浪,驶向有效教学的彼岸。

总之,“同课异构”改进的方向应是:教学目标利利落落,教学内容明明白白,教学思路清清楚楚,教学细节实实在在,分析探究透透彻彻。这是一个高标准的方向,是所有语文老师都应追求的方向。在奔向这一方向的路上,我们切记:文有文脉,课有课脉,课脉就是一堂课在教学上的内在思路。特级教师李仁甫“同课异构”的《金岳霖先生》,其迥异的风格,多样的形态,是“同课异构”老师(当然也包括笔者在内)值得学习和借鉴的范本,我们看一看,品一品,可以从中汲取课堂教学的灵感和智慧。

参考文献:

[1]余慧娟.把“人”写进教育的核心[J].人民教育,2012(19).

[2]李仁甫.《金岳霖先生》课堂实录Ⅰ、Ⅱ[J].语文教学通讯,2015(10):38-45.

·编辑孙玲娟

猜你喜欢

同课异构教学过程教学目标
欣赏教育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实施
《孔乙己》连续性教学目标撰写及教学活动设计
新理念下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分析
提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实效性的策略
透过高考把握《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教学
基于多元与开放的同课异构教研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