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理性认识与思考

2016-03-03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五中学

学苑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教与学中学数学理论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五中学 吴 涛

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理性认识与思考

湖北省襄阳市第三十五中学吴涛

中学数学信息技术整合理性认识与思考

一、我国著名专家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念及内涵的界定

北师大现代教育技术研究所何克抗教授提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或内涵表述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其内涵包括三种基本属性: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实现新型教与学方式、变革传统教学结构。

二、笔者对“信息技术与中学数学教学整合”的思考

信息技术能否与各学科教学有效整合是教育信息化能否健康、深入并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信息技术要能够与课程实现有效整合,又有赖于科学的理论指导。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在教育信息化发展进程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与作用,正是由于这个缘故,一般都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理论”看成是教育信息化基本理论的最核心内容。但令人遗憾的是,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真正研究出一套经过国家层面广泛验证的,比较科学、系统的理论来加以阐述。

尽管如此,信息技术关于“工具或手段”(TO O L)的首要作用在当前是得到广泛认可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前言中也明确指出:“把现代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有力工具,有效地改进教与学的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可能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

那么,从“工具论”的角度来看,针对中学数学这门具有高度抽象性与严谨性、广泛应用性、思辨性和结论的确定性特点的、重要的基础学科而言,与传统的认知工具相比,信息技术营造了知识来源、信息交流多样化的教育与学习环境,使得课堂内外的师生互动方式发生变化,在促进学生数学思维和数学能力培养上有着实质性的进步。但是,决定数学教学基本性质的依据是数学教学目的,信息技术改变不了数学教学的性质和规律,它只是服务于数学教学目标的手段。所以,我们不能期望依赖信息技术创造数学教育奇迹。实际上,数学学习的困难主要来自于它的抽象性,使用信息技术应能使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运算、推理变得生动有趣,静态的图形和关系动态化,隐蔽的变化、数量关系显性化。

猜你喜欢

教与学中学数学理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上海中学数学》2022年征订启示
楷书的教与学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教与学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