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工匠精神在中职机械专业技能训练中的渗透教育

2016-03-03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郭建峰

学苑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工匠实训技能

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 郭建峰

浅谈工匠精神在中职机械专业技能训练中的渗透教育

江苏省如皋中等专业学校郭建峰

根据中职机械专业的培养目标,学生毕业后将直接面向机械制造企业一线操作岗位,他们日后将成为该行业的“工匠”。我们在该专业的相关技能训练中,有必要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这既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学生个人发展的需要,同样还是学校专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需要。我们通过塑造育人环境、培养学生责任意识等手段,在技能训练过程中努力做好“工匠精神”的渗透教育。

中职机械技能训练工匠精神

最近,组织班级学生观看了2015年度中央电视台推出的“五一”系列纪录片《大国工匠》。纪录片中那些能工巧匠们精湛的技艺,让我们感叹;他们的成长过程,让我们感慨。当看到钳工顾秋亮,人称“顾两丝”的事迹时,同学们在惊叹的同时,也纷纷感觉到了作为机械专业的学生,日后身上所肩负的责任和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

一、中职机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

从学生走进职业学校并选择了机械加工技术专业开始,其专业方向也就随之确定。作为中专层次的职业学校,我们所培养的对象是今后直接面向相关机械制造企业一线岗位的操作技术人员。本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学生通过学习,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教师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本专业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通过本专业相关工种的技能训练,确保每个学生都能达到中级工水平。经过三年的文化课程与专业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毕业后能尽快适应岗位需求,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为他们今后的继续学习和专业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技能实训中学生工匠精神培养的必要性

1.社会的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作为制造业大国,我国各行各业对工人数量的需求量很大,但在这个庞大的群体中,真正能称得上技能型人才的为数甚少,要成为制造强国,要使“中国制造”在国际上具有持久的竞争力,我们需要更多具有“工匠”精神的技能型人才。

2.学生的个人发展需要工匠精神。

职业学校的学生作为一名准职业人,专业知识的学习、职业技能的锻炼、工匠精神的塑造三者同样重要,是其面向社会、立足社会的重要保障。为了学生将来职业生涯的可持续发展,为了他们将来有出色的、富有创造性的表现着想,要加强能力和工匠精神的双重培养。

3.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期待工匠精神。

在我国,像全聚德、张小泉等中华老字号企业并不少见,但长寿企业的数量与德国、日本等国家无法比拟。虽然鲁班、庖丁、卖油翁等“工匠”式传奇故事人人皆知,但如今却常常听到的是大桥垮塌、楼房裂缝、汽车断轴等新闻,整个社会人心浮躁,“差不多就行”成为很多人的生活与工作态度。要想生产出精准而无瑕疵的产品,打造民族品牌,成为百年老店,生产企业就必须拥有大量“工匠”级员工。

4.学校的专业培养要求工匠精神。

毕业生就业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源,甚至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也是衡量职业学校教育教学成功与否的重要评价指标。加强工匠精神的培养,则为学生打开了一条成功的就业创业之路。学校应将工匠精神的培养纳入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将职业素质教育、职业指导教育贯穿于专业的各科教学与实训课中。

三、技能训练中工匠精神的渗透教育

坚持要学生一专多能、精益求精,是我们的育人理念。在培养与提升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我们着力强化“工匠精神”的核心职业素养的培养,身为职教人,我们深感自身责任的重大,我们现在培养的对象正是日后企业所需要的具有较高技能和综合素养的工匠。那么,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过程尤其在技能训练中,做好工匠精神的渗透教育是我们实训指导老师的重要任务。

1.塑造良好的育人环境,强化职业道德教育。

在学校文化环境布置时,应把德国、日本、瑞士等国的企业文化以及鲁班、庖丁等人的工匠精神粘贴在学习和实习中心。学校在教育教学中,应有目的地把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把职业道德教育融入到教育教学、生产实习过程中。通过情景教学,模拟职业环境,营造职业教育氛围,从而更直观、有效地让学生接受敬业意识、纪律意识、竞争意识的培养。

2.校企角色变换,促进质量意识的建立。

精益求精,是工匠精神的精髓。在技能训练环节,我们要不断强调质量的意识。通过学生角色的变换,我们加强跟校企合作单位的深入合作,带领学生进行实际产品加工,以促进学生质量意识的建立。根据实训进度,选择产品加工内容跟实训进度一致的产品进行来料加工。针对所加工的产品,我们能更有效地强化学生质量意识的培养。通过调整他们的状态,变学生为实际生产者,要求他们严格遵守生产制度,加工过程来不得半点马虎,所有加工内容按图加工、尺寸精度符合产品要求。

3.巧设生产角色,提升个人素质及小组合作能力。

技能训练课程有别于理论课程,在技能实训中,我们多以“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模式开展实习课程。在实训过程中,有时候因实训设备条件限制,不能做到一人一工位。例如,数控铣床加工实训,每小组五人,设置组长、编程员、操作员、质检员、5s员,小组成员相互协作、互相监督,共同完成项目任务。通过角色不断变换,学生体验不同角色的职责,锻炼其综合能力,提升小组合作能力。

4.头脑风暴善设计,锻炼学生创新能力。

作为工匠精神的重要要素,创新能力的锻炼和培养不可缺少。在每一个实训阶段结束时,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与生活相关的产品,应用已具备的加工知识和技能将自己的设想转化为现实。

学生选择某个专业,就是为了取得一技之长,同样,这也是我们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开展个性化精细培养,突出发展个人的一技之长,使学生真正精通一项技能,并以此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职业迁移能力,为他们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工匠实训技能
90后大工匠
工匠风采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工匠神形
劳动技能up up!
秣马厉兵强技能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拼技能,享丰收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工匠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