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抓住关键词,拎起课堂教学的骨骼——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2016-03-03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陈佰兴

学苑教育 2016年20期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 陈佰兴

抓住,拎起课堂教学的骨骼——以《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为例

南昌大学附属中学陈佰兴

作为课堂教学的骨骼的起点所选择的字(词)应该有四个方面的考量:是否来自课文本身,能勾连起文本内在的逻辑,或情感性逻辑或叙述逻辑;是否兼顾老师的教学立足点和学生的学习立足点;是否是课文的切入点,能打开课文学习思路;能否组织起课堂,搭起课堂教学的框架。

语文课堂教学骨骼

语文课堂教学需要在课本、教师、学生之间进行高效对话。教师个性特质的差异,使教师对课文解读会出现较大不同,加之学生已有知识储备和领悟能力的不同,课堂容易出现假对话或低效对话。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进行高效对话,笔者认为需抓住课本的关键词,做到一字(词)立骨,从而拎起课堂教学的骨骼。

下面我以人教版高中必修教材《在马克思目前的讲话》为例进行解读。

一、课本概述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是人教版教材必修2第四单元演讲辞单元的一篇课文,是恩格斯在马克思葬礼上所发表的讲话,意在追述马克思的一生以及他对人类的伟大贡献,表达自己和全世界无产者的沉痛悼念之情。恩格斯与马克思之间的友谊令世界赞叹。对于马克思的了解,最深刻的应是恩格斯;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痛苦的应是恩格斯;对马克思的成就和影响力,最清楚的应是恩格斯。在马克思逝世的这样一个特殊的时刻,恩格斯出于对逝者的感情,出于对逝者未完成事业的责任,他该说些什么呢?他的情感性和文章的叙述逻辑性在课文中何处得到集中体现呢?一方面要客观介绍马克思的成就及人格,一方面主观地带上了自己对战友的感情。

二、教学设想

作为一篇特殊的演讲稿——悼念性的文辞,其情感是丰富的,因为作者和逝者的关系,也因为逝者和作者的独特身份,这篇演讲稿与其他演讲稿的最大不同点在哪呢?课文中的哪个字词(句)最能集中表现这篇演讲稿中的这些丰富信息呢?“马克思是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中的“最”字!这篇课文可以用“最”里面的客观性(客观事实)和主观性(情感因素)将课文的骨骼搭建起来,完成课本、教师、学生的三重对话!

三、教学过程

1.导入。“高山流水”的典故大家都知道,可谓人生得一知己足矣。俞伯牙面对钟子期的死,选择了一种近乎极端的方式——摔琴,既宣泄了他内心的痛苦,又做了对友人的祭奠。今天我们穿越百年历史,去往英国伦敦,聆听伟人的讲话,见证另一份伟大的友谊。

2.朗读课文,梳理内容。本文是一篇特殊的演讲稿——悼词。悼词为逝者而写,面对生者而说。一般分为三部分,开头介绍死者的生前身份、逝世时间、地点、原因及其享年等。主体部分多追述死者的经历及一生中主要成就和贡献,结尾表达对死者的哀悼之情,对悼念人提出希望和要求等。

卡尔·马克思,1818年5月生于德国,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第一国际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无产阶级的精神领袖,当代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著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1883年3月14日逝世于英国伦敦,3月17日葬于伦敦海格特公墓。

下面我想请两位同学来朗读这篇课文,带着我们走近马克思,同学们思考在恩格斯眼中,马克思是一个怎样的人。

思考题一:我们读出了一个这样的马克思……?

——一个最凝练而精准的概括?

科学家、革命家——最伟大的思想家。

——何谓“思想家”?

思想家,对客观现实的认识有独创见解并能自成体系的人,《马克思传》中曾记录马克思和他女儿的一段对话:“你喜爱的座右铭?”“思考一切”。

——为何马克思是“伟大”的?

(1)因为他的成就。

▲伟大的科学成就。

①历史发展规律:物质决定精神,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②资产阶级社会运动规律:剩余价值理论;③其他领域:多领域,甚至数学领域有独到发现。

▲伟大的革命成就。

①办报撰稿,宣传革命;②创立协会,组织革命。

(2)因为他的人格。

①当代最遭忌恨、最受污蔑,被驱逐、被诽谤、被诅咒的人。②欧美,无论何处千百万革命战友无不对他表示尊敬、爱戴、悼念。

▲伟大的人格魅力。

——心胸宽广、大无畏、光明磊落

3.品味语言,把握情理。

思考题二:我们读出了一个这样的恩格斯……?

——为何是“最”?

(1)只因了那事实。

A.“正像达尔文发现有机界的发展规律一样,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即历来为繁芜丛杂的意识形态所掩盖着的一个简单事实:人们首先必须吃、喝、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质的生活资料的生产,从而一个民族或一个时代的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便构成基础,人们的国家设施、法的观点、艺术以至宗教观念,就是从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因而,也必须由这个基础来解释,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

——“正像……一样”,达尔文的发现是生物界的一场革命,这里用达尔文的发现与马克思的发现进行类比,目的是说明马克思发现了人类历史发展规律的重要意义。

“历来”困惑时间之久;“繁芜丛杂”“掩盖”,障碍重重,发现的艰难;“简单事实”,大道至简,“1+1=2”式的命题。

(管仲: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王安石: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而不是像过去那样做得相反”,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B.“不仅如此,马克思还发现了现代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它所产生的资产阶级社会的特殊的运动规律。由于剩余价值的发现,这里就豁然开朗了,而先前无论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所做的一切研究都只是在黑暗中摸索。”

——“豁然开朗”表明马克思的这一发现,让人一下子知道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秘密和实质,在恍然大悟之间,让人不得不佩服马克思的高明与睿智;“在黑暗中摸索”则形象地说明资产阶级经济学家或者社会主义批评家以前所做的一切研究盲目、混乱、并且毫无效果;同时又与“豁然开朗”构成鲜明的对比,反衬出马克思这一发现拨乱反正的独创价值,突出了马克思发现的伟大。“无论……或者……”说明剩余价值理论对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指导作用和影响范围。

C.“因为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

“历史上的哲学家总是千方百计以各种各样的方式解释世界,然而更重要的在于改造世界。”——马克思墓碑上的文字。异于一般的思想家,不仅有理论探索,更有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最——客观、严谨、负责

(2)只因了那情感。

A.“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让他一个人留在房里还不到两分钟,当我们进去的时候,便发现他在安乐椅上安静地睡着了——但已经永远地睡着了。”

——“停止思想”“睡着了”讳饰的说法。讳饰,因有所顾忌不便直说或不愿直说,而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装饰美化的一种修辞手法。经过这么“讳饰”,刺激性小多了,情调就缓和多了,人们就便于接受了;同时也表现了作者的复杂感情。“还……便……但……”,痛惜之情。

——对于马克思的逝世最悲痛。

B.“对于欧美战斗的无产阶级,对于历史科学,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这位巨人逝世后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会使人感觉到。”

“空白”“不久”分别从空间和时间上强调了损失“不可估量”。“不可估量”突出了马克思的逝世所造成的无可弥补的损失,从而高度赞扬了马克思的贡献之大。

——对于马克思的成就最了解。

C.“而我敢大胆地说:他可能有过许多敌人,但未必有一个私敌。”

——对于马克思的人格最敬仰。

D.“他的英名和事业将永垂不朽!”

——对于马克思的事业最坚信。

最——深沉、复杂、真切

4.拓展迁移。

思考题三:我们读出了一个这样的自己……

“一切诸经,皆不过是敲门砖,是要敲开门,唤出其中的人来,此人即是你自己”。学完这篇《讲话》,我们不妨以马克思、恩格斯为镜子,看看我们可以照见怎样的自己。

追求成功的你——励志为了人类的幸福去成功

追求平和的你——做到情与理的平衡

追求友谊的你——渴望与那么几位知己,相遇、相知、相惜

……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然后我们遇见了两个人,重新发现了一个人。发现是需要思考的,最后老师想送大家一句话,“发乎情,止于礼”,学会平衡情感与理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