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舞”动丹青,点燃童心

2016-03-03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学苑教育 2016年20期
关键词:毛笔童心国画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 邓 漪

“舞”动丹青,点燃童心

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星洲学校邓漪

学生们憧憬新奇的世界,对生活充满理想和激情,不能让学生的国画作品只是一些“缩了水的成人国画”,毫无童趣可言。我们要与时俱进,注重与学生生活以及他们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融合尝试,因势利导启发孩子,而不是沿袭成人惯用的传统教学法。这需要美术教育工作者,通过传统的教育与现代意识相结合,在笔墨游戏、尝试临摹、创新融合等多方位活动的互动之下,拓展学生对学习国画绘画的表现空间,培养出具有独特个性风格的学生,描绘出绚丽多彩的作品。

笔墨激趣分层教学糅合创新

国画容量之大,绘画方式的传统,笔墨技法训练的枯燥,面对这些,孩子们学习的热情会逐渐冷却。如何激发孩子们学画国画的热情和兴趣,引导他们从小接触了解国画,培养对传统文化艺术的热爱之情,是中国画传承与发展的重要途径,也是我们美术教育工作者的职责。

在现阶段进行的国画教学,要让孩子们不仅是认识、喜欢她,还要了解掌握一些基本的国画技法。在具体的教学中可以渗透结合“笔墨游戏、尝试临摹、创新融合”的教学形式,从而有效地引导孩子体验国画描绘的趣味和韵味,让笔墨意趣浸入内心,笔者经过一阶段的国画教学实践后,悟出以下几点认识。

一、笔墨激趣,浸入童心

利用孩子们喜欢做游戏和听故事的特点。可以设计“笔墨游戏”和“水墨故事”。在“笔墨游戏”中,他们只需拿笔蘸墨,添加水的配合,在生宣上点点画画,体会、了解“墨分五彩”,五彩即焦、浓、重、淡、清。生宣的渗透,毛笔的柔中带刚,都令孩子们有异常的新鲜满足感。在“天衣飞扬,满壁风动”“画圣”吴道子的故事中;在张择端长幅“连环画”《清明上河图》中;在齐白石“画白菜换白菜”的故事中:孩子们开心地用毛笔“牵根”线条去做“散步”游戏,除了可以“闲庭信步”也可“狂奔跑酷”;在课程安排上要有新鲜感,在循序渐进中让孩子逐步了解熟悉并掌握笔墨知识,不能操之过急,并辅以拓印、揉纸、撒盐等特殊技法来丰富教学的趣味性。

二、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在美术课程标准中,指出不同学段进行不同的中国画教学内容的指导:低学段的对水性颜料、毛笔和宣纸等材料作多种尝试,开展趣味性造型活动;高学段学习简单的中国传统绘画方法,体验笔墨趣味;在中学学段则是学习中国传统绘画的形式和方法,进行练习。不难看出,国画的教授是一个递进的学习过程,技法的学习要求由模糊逐渐清晰,深度和难度也是循序渐进的。

根据孩子的心智成熟度、认知水平和对笔墨基础的掌握程度等因素,我进行了分层次有梯度的国画教学。我在小学开设写意国画教学,中学则选择了对耐心和毅力有较高要求的工笔国画的教学。在中国绘画特有的笔墨情趣中,他们收获颇丰。

在选取的题材上,当因人而异,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兴趣焦点不同。如低年级的孩子,对于萌萌的动物之类的造型是相当的喜欢,可以利用柔软的毛笔,在薄薄的宣纸上,勾勒描画胖乎乎的小鸡、鲜脆的樱桃、淘气的猫咪。高年级的孩子更善于捕捉和提炼,他们不能一味地临摹画稿,“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应该鼓励孩子们走向户外,向大自然学习。在针对自然花卉的写生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提炼取舍等艺术加工手法,变自然形象为艺术形象。对于不尽完美复杂的枝叶,可以灵活地取舍简化。如花型很美,但叶的形态不好或是很繁密,可以大胆地取周围的枝叶来补充、删减,集中两枝花叶的优点,合二为一,画在一幅画中,并添加夸张和变形的艺术手法。户外先画好铅笔画稿,回教室整理、描绘勾勒成工笔画稿,最后勾勒染色完成作品。

在绘画的形式上,不要拘泥于传统的纸张格式,如团扇、明信片、灯笼甚至帆布钱袋等,在描绘的过程都可以适当的穿插,提升孩子们绘画的乐趣,调节短暂的审美疲惫,而对于这些新奇格式,孩子们都是特别喜爱的。此外,将学生的作品进行装裱在学校展览、参加艺术节、对报刊杂志的投稿发表,这些肯定与赏识,就像严冬的炉火,温暖着孩子们学习国画的热情与斗志。

三、临摹经典,糅合创新

临摹经典国画作品是必需的,但是太过于传统的画谱则过于枯燥无味,我会经常关注并购买适合孩子们年龄,富有童真童趣,贴近他们、能走进他们内心的水墨绘本,如潘小庆的《大闹天宫》和《真假李逵》,马得的《三借芭蕉扇》,还有关良的水墨戏曲人物等,于是孩子们的毛笔下出现了“猴王讨宝”“英雄李逵”“说学逗唱”等孩子们喜闻乐见的内容。这样作画时顾虑也少了,胆子也大了,学生从中获取了极大的兴奋感,以“达其胸中之愉快自足”。在无拘无束中,不分美术基础的强与弱,基本都能做到“有笔有墨”“水墨淋漓”,还可能出现一些奇异的效果。同时也出现了“园区新景”“乔迁新居”和“雨天奇遇”等孩子们平时生活的内容和场景。在笔墨的世界中,点燃内心的想法,笔墨表达出“言而有衷”的愿景。他们质朴平易,极富笔趣的笔墨,不需要拘谨于物体的解剖、透视和比例的问题,夸张、变形传达出传神写照、天真而幽默的笔墨意趣。

我们以童心为本,自然造化,引导孩子们“舞”动绝美丹青,点燃内心童趣,醇真童心绘翰墨,勾勒出心中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传承之情怀。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美术课程标准解读[M].课程教育研究.2011(2):17—20

[2]陈勇.水墨课堂教学有效性构建[J].学苑.2013(10):67—68

[3]胡小丽.中国画教学现状与对策分析[J].教育参考.2012(3):13—14

猜你喜欢

毛笔童心国画
国画《鲦鱼》
国画《鲿》
毛笔的由来
童心向党
童心向党 快乐成长
使用后的毛笔该如何存放?等
童心加油,战“疫”必胜
童心绘天下
国画欣赏
画画小工具 毛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