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唐宋钧瓷文化比较

2016-03-03

许昌学院学报 2016年1期

常 畅

(许昌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唐宋钧瓷文化比较

常畅

(许昌学院 美术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摘要:每一个历史朝代都有它独特的时代气质,唐代的自信与开放,造就了唐人在艺术形式上建功立业的创新精神,这种创新精神成就并发展了唐代钧瓷。这个时期的钧瓷呈现出唐人的自信与开放,展现了唐代钧瓷的厚重与包容。而宋代的含蓄与内敛,造就了宋人对个人生活的享受与执着,以及追根究底、永不放弃的求理精神,也造就了宋代钧瓷的成就与辉煌。这个时期的钧瓷主要反映出宋人的含蓄与内敛,呈现了宋代钧瓷艺术的至简至美与至理,也展现了宋代钧瓷之美的典雅大方与独具一格。

关键词:唐宋钧瓷 钧瓷文化 文化比较

一、唐宋历史背景比较

唐宋不同的历史背景,形成了唐宋时期人们的不同心态,也影响了各自时代的审美精神,造就了不同时代下的艺术形态。唐高祖李渊在617年起事,于618年建立唐朝,先后统一与消灭了割据地方的势力,平定了边疆突厥。在平定边疆突厥过程中,最为有名的事件是渭水之盟,它是在不利的条件下取得的胜利,为唐代初期的稳定奠定了基础。当然,唐代初期的这一系列事件对唐王朝及民众的心理影响极大,使得朝廷及民众在心态上极为自信与开放,同时也对以后唐太宗推行均田制与租庸调制的农业发展改革,以及在政治制度上改良隋唐的制度与限制贵族权利等方面产生了非常深远的影响。而宋初的历史背景与唐初颇为相似,公元960年后周禁军发动陈桥兵变,拥立赵匡胤为帝,建立宋朝。赵匡胤先后统一与消灭地方割据势力,但北宋并没有实现国土的完全统一。北宋在后来二次讨伐辽国失败,幽云十六州和辽西、辽东还在契丹手中;党项李继迁及其后代后来控制了夏州、灵州、河西走廊,建立了西夏;交州也建立了交趾国等。这一系列历史事件对宋王朝及民众的心理影响极大,同时它也为宋朝的稳定埋下了隐患。宋朝建立以后一直采用重内轻外的消极防守策略,很少对外再兴干戈。宋朝建立之初,赵匡胤为避免唐后期的藩镇割据和宦官频繁干政引发的悲剧,将军权收回中央,采取崇文抑武的政策。这一系列的改革虽然带来了国内经济文化的繁荣与科技的发达,但对外却武备积弱,频频不敌外患,致使朝廷及民众在心态上多为与世无争,安于现状。

二、唐宋审美精神比较

就唐宋社会的整体精神而言,唐代社会的整体精神状态是自信的、开放的,而宋代社会的整体精神状态是含蓄的、内敛的。对于唐代社会这种精神状态,我们可以从唐代佩剑精神的角度做一个侧面了解。唐人爱佩剑,而佩剑反映出佩剑人桀骜不羁的处世态度和精神面貌,寄托了佩剑人对建功立业的渴望与抱负,游侠之剑、将士之剑更多地表达了这种建功立业的热切心理。这种态度本身就显示出唐人的自信与开放,正是唐人精神状态的一个侧面反映。对于宋人的精神状态,我们可以通过一些诗词加以解读,这些诗词里写满了对人们生活状态的理解,“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浓绿万枝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等,它们更多关注个人生活的享受,到处充满文人情调。在物质享受方面,比如宋代美食等物品的种类繁多,从这点我们不仅可以看出当时经济的繁荣,也可以理解为当时宋人对个人生活享受的追求。对外的妥协、回避以及对内的个人生活的享受,塑造了宋人含蓄、内敛的精神气质,这些气质理所当然地呈现在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文化上。

三、唐宋文化对钧瓷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任何艺术形式都不可能脱离它们所处的时代,以及那个时代的文化影响。每一个时代的文化又与那个时代人们的精神状态有着必然的联系,最终通过各种艺术作品呈现出来。唐人由于具有这种自信的开放的精神,才成就了一个繁荣的唐朝。反过来讲,唐代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也使得唐朝的文化及其文化政策更加自信与开明,唐人才更加自信与开放,二者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从艺术类型的角度来讲,唐代的自信与开放更有利于唐代文化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局面的形成。唐代文化的辉煌与灿烂、博大与精深,离不开唐人的自信与开放。从艺术形式上来说,作为艺术形式的一种——钧瓷,在这个时代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这种自信与开放的精神引导下,出现了大量具有唐代精神气质的钧瓷艺术作品。而宋人则呈现独特的含蓄与内敛气质,这种含蓄与内敛更多地表现在宋人的物质及精神享受上。宋代的艺术形式较之唐代的艺术形式更具多样性,唐人追求的是建功立业,在艺术性上追求创新、追求独一无二的风格,要求与众不同;而宋人追求的是艺术形式目的的指向性,强调的是个人情怀的表现,以及对个人美好生活的追求,具有浓厚的个性情调。两者独特的艺术特征以及艺术作品所表现的精神状态不仅仅受到历史背景的影响,还受到当时不同的文化政策及其他方面的影响。

首先,唐宋不同时期的文化艺术形式受到其当时文化政策的影响。唐代由于长期处在统一安定的政治环境中,所以唐人对外来文化的态度是兼收并蓄、全面发展,使得唐代各方面的文化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融合。唐太宗曾说:自古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这是对多元文化的肯定与认可。历史已经证明文化多元化发展对人类文化与整个社会的贡献。同样,文化多元化对唐代钧瓷影响也很大,这在唐代钧瓷作品中多有体现。唐代究竟有没有钧瓷还尚无定论,但我们可以把它作为钧瓷发展的一个萌芽时期来看待。对此很多人可能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疑问,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角度了解唐代陶瓷为什么属于钧瓷的萌芽阶段:其一,唐代花瓷多集中在河南鲁山、禹州、郏县一带,距离钧台窑、神垕镇只有百里之遥。而从唐代花瓷面釉质与色相上来看,其多为浑厚的釉白与乳蓝斑的外观,已与钧瓷釉色特征极为接近。其二,唐代花瓷与钧瓷釉质的化学元素比较接近。鲁山段店窑的花瓷残片标本,器物整体施月白釉,与宋元时期的钧瓷月白釉无太大差别。其三,钧瓷釉色肌理特征与唐三彩相近。在文化上,大量的史实证明唐代具有强烈的创新精神。唐代的艺术家及文人反对模仿与照搬,勇于变革,善于独立思考,创造出属于自己的东西,使自己的作品独树一帜,别具特色。唐三彩虽为一种冥器,但其各种色釉之间互相浸润交融,色彩斑驳绚烂,与唐代钧瓷釉色有着相近的地方。不同之处在于唐三彩低温烧制,实用较差,颜色以黄、绿、白三色为主,釉色浓艳瑰丽,具有强烈的装饰感。而唐代钧瓷以黑白为主色调,其间黑中泛蓝,蓝中隐白,蓝白相间,且釉体斑纹随着烧成温度高低有流动感,颜色厚重而富有变化。从以上三点我们可以了解,唐代处在钧瓷的萌芽探索阶段,它是创烧钧瓷的一个重要阶段,也是钧瓷形成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虽然唐代处于钧瓷发展的萌芽时期,但它对以后钧瓷的发展影响极大,为以后钧瓷的发展打下基础,提供了方向与动力。

其次,在宗教信仰方面,唐代打破了以往“独尊儒术”的格局,而奉行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政策,使三教在相互竞争中成长发展,让它们在成长发展中补充与融合。唐代的艺术较前有了很大发展,唐代钧瓷也正是在这样一个时期产生的,其产生与儒释道三教并立的政策及思想文化格局有很大的关系。唐代钧瓷的发展与道家学派的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道家思想中主要倡导道法自然。“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吾不知其名,强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1] 124道家追求自然之本,追求自然天成的返璞归真,而钧瓷的窑变之美恰恰就是自然天成的最佳境界,与道家精髓相呼应。同时道家的代表人物庄子则注重自然无为,追求人生境界的朴素恬淡,形成了以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为特征的哲学体系与审美思想。钧瓷窑变的审美趣味与道家这种“道法自然”[2] 166的美学境界惊人地一致,这说明道家精神对钧瓷窑变的审美影响至深。

唐代佛教对唐代钧瓷也有一定的影响。佛教中的禅意指的是禅心,是一种清静寂定的心境。唐代钧瓷摒弃了多余装饰的简洁造型、唐代钧瓷窑变的厚重与微妙变化,从某种角度来讲,使其不仅具有沉浮在历史时光之中的禅意,更具有交融于水火土之中的禅意。整个唐代文化对钧瓷的影响,不仅仅是钧瓷的创新与发展,更多的是为钧瓷注入了唐人自信与开放的文化精神,唐代钧瓷造型的简洁以及色彩沉稳厚重与窑变之美,都是唐代文化自信与开放的重要体现。

宋代作为我国宗教发展的一个鼎盛时期,儒释道都得到了很好的发展,理学在这个时期异军突起,它吸取佛、道思想的精髓,弥补了古典儒学的不足,使得儒家思想能够应对佛道思想的挑战,因此理学的兴起标志着儒道佛多元文化发展的顶峰。与此相应,宋代文化得到了多元深度融合,而且在宋代文化高度繁荣的背景下,宋代经济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作为艺术表现形式的宋代钧瓷,在这个时代达到了艺术发展的鼎盛时期。受宋代理学“经世致用”思想的影响,宋代钧瓷作为商品、作为艺术品都能经世致用,所以宋代钧瓷无论在造型艺术上还是釉色风格上,无论在审美追求上还是艺术成就上,都能从看似“平凡”中彰显深厚的文化沉淀,都能从“普通”中显现一种自然天成的哲学意境。当然,宋代钧瓷还受到理学的求理精神和怀疑精神的影响。宋代理学追求的是一种追根求底的理性主义,这种求理精神是种百折不挠的学术精神,它对待问题的目的就是“格物穷理”或“物而穷其理”,[3]185挖掘出问题的本质。在这种理性与原则的求理精神指导下,宋代钧瓷无论在造型艺术上还是窑变色彩上都能做到极致,使得宋代钧瓷达到钧瓷发展的鼎盛时期。

四、小结

唐宋钧瓷直接或间接地受到唐宋各自时代因素的影响,最终融合并留下了它们时代的烙印。这种烙印不仅代表着它们的时代精神,更代表着各自时代的审美精神,也正因这些时代烙印的不同才有了唐宋钧瓷的形成与发展,以及钧瓷的今天。

参考文献:

[1] 王强.道德经通释[M].北京:昆仑出版社,2006.

[2]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上)[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6.

[3] 唐君毅.中国哲学原论(导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责任编辑:师连枝

Comparison of Jun Porcelain Culture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CHANG Chang

(School of Fine Arts, Xuchang University, Xuchang 461000, China)

Abstract:Every historical dynasty has its unique temperament of the times. The confidence and openness of the Tang Dynasty enabled the Tang people to be innovative in the creation of the art forms, which gave birth to and developed Tang chinaware. Jun porcelain of this period is characterized by confidence and openness of the Tang people, showing a thick and tolerant charm. The Song people were subtle and restrained. They tended to enjoy the personal lives and perseverance, seek the truth and never give up, which created brilliant Song chinaware. Jun Porcelain of this period is mainly characterized by subtleness and restraint of the Song people, showing the beauty of simplicity, philosophy, elegance and uniqueness in the art forms of the Song Jun porcelain.

Key words:chinaware in the Tang and Song Dynasties; chinaware culture; cultural comparison

中图分类号:TQ17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9824(2016)01-0037-03

作者简介:常畅(1980—),男,河南上蔡人,硕士,讲师, 研究方向:工艺美术创作与研究。

基金项目:2014年度许昌学院校内科研基金专项任务项目:“历代钧瓷文化美学形式的演变研究”(2014FY07)。

收稿日期:2015-09-29